- 年份
- 2024(4808)
- 2023(6754)
- 2022(5865)
- 2021(5397)
- 2020(4674)
- 2019(10498)
- 2018(10426)
- 2017(19972)
- 2016(10878)
- 2015(12006)
- 2014(11930)
- 2013(11476)
- 2012(10595)
- 2011(9366)
- 2010(9506)
- 2009(9155)
- 2008(9317)
- 2007(8375)
- 2006(7506)
- 2005(7096)
- 学科
- 管理(44669)
- 济(40710)
- 经济(40620)
- 业(37615)
- 企(34404)
- 企业(34404)
- 财(18052)
- 方法(17717)
- 数学(15153)
- 数学方法(15010)
- 制(14684)
- 务(12513)
- 财务(12488)
- 财务管理(12466)
- 企业财务(12046)
- 环境(11057)
- 体(10432)
- 农(10036)
- 业经(9879)
- 中国(9374)
- 划(9130)
- 体制(8934)
- 银(8463)
- 银行(8456)
- 融(8351)
- 金融(8349)
- 行(8030)
- 学(7726)
- 技术(6775)
- 和(6222)
- 机构
- 大学(154961)
- 学院(153439)
- 济(64578)
- 经济(63281)
- 管理(62296)
- 理学(53850)
- 理学院(53334)
- 管理学(52600)
- 管理学院(52315)
- 研究(48298)
- 中国(40153)
- 财(36098)
- 京(31944)
- 财经(27690)
- 科学(26954)
- 经(25055)
- 所(23422)
- 江(23356)
- 中心(23087)
- 农(21372)
- 财经大学(20601)
- 研究所(20582)
- 经济学(19924)
- 北京(19867)
- 业大(19849)
- 州(18362)
- 商学(17836)
- 经济学院(17797)
- 院(17716)
- 商学院(17684)
- 基金
- 项目(100647)
- 科学(81444)
- 基金(76672)
- 研究(73517)
- 家(66121)
- 国家(65597)
- 科学基金(57937)
- 社会(49526)
- 社会科(47001)
- 社会科学(46990)
- 基金项目(40823)
- 自然(37666)
- 省(37642)
- 自然科(36826)
- 自然科学(36816)
- 自然科学基金(36213)
- 教育(33897)
- 划(31854)
- 资助(30855)
- 编号(28727)
- 制(25176)
- 成果(24002)
- 部(23594)
- 重点(22523)
- 创(21217)
- 国家社会(20911)
- 教育部(20864)
- 人文(20406)
- 创新(19944)
- 发(19811)
共检索到2345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勇 李世辉 关键
控股股东支持是与掏空相反的一种利益输送行为,表现为控股股东用私人资源或其控制的资源支持处于困境中的上市公司。基于对近期文献的回顾与梳理,从外部环境、内部制度与支持方式三个角度研究控股股东支持行为。发现控股股东通常是在弱法律保护环境与中度经济冲击的背景下利用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对其控制的上市公司进行包括负债、关联交易等在内的各种方式的利益输送。
关键词:
控股股东 支持 企业集团 内部资本市场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肖成民
以往文献主要关注制度质量这一制度环境特征对公司会计与财务行为的影响。文章将制度弹性概念引入会计与财务分析,在对制度弹性进行一般性描述和来源分析的基础上,以控股股东利益侵占行为为例,阐释了制度弹性对公司行为的影响,并指出了建立和维持政治关系是控股股东寻求和利用制度弹性的重要方式之一。制度弹性概念的引入将有助于会计与财务研究更全面地解读制度环境对公司行为的影响,以及公司行为与制度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龙建辉 贾生华 雷新途
债权人对控股股东的制衡力量在学术界一直鲜有人关注。文章就企业的银行负债对控股股东代理成本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检验了产权性质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以及内部治理机制和法律环境与银行负债的交互作用。利用中国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2003-2011年的面板数据,研究表明:企业的银行负债显著降低了控股股东代理成本;产权性质对二者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法律环境与银行负债存在交互作用。文章所得出的研究结论既丰富了委托代理、资本结构等相关理论,又对银行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以及企业融资决
关键词:
银行负债 控股股东 调节效应 交互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贺勇
笔者视新兴市场企业集团为一种类政治组织,将游说概念应用于解释相对微观的集团内部资本配置问题。从经理的服务年限、任现职年限、兼任或曾任集团中层以上职务和任集团单位董事等4个要素构建衡量经理游说能力的指数模型,检验金融危机期间我国集团控制型上市公司经理的相对游说能力对集团控股股东支持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经理相对游说能力指数值越大,则经理的游说能力越强,获得的集团控股股东支持也越大;经理持股和经理相对游说能力的4个组成要素对集团控股股东支持行为的影响均不显著。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北京证监局课题组
本文通过分析上市公司及其股东的违法违规情况,探析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违法违规行为频发的原因,提出重塑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实控人的观念并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治理制度、压实控股股东和实控人法律责任等相关建议,旨在为遏制控股股东和实控人违法违规提供些许裨益。
关键词:
实际控制人 公司治理 法律责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姚禄仕 陈婕
文章分析了2010—2019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有效的内部控制与良好的外部监督能够有效抑制股权质押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负向影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兆侠
对控制股东负加诚信义务的理论基础也是对中小股东加以保护的理论依据,两者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的两个问题。股权平等、同股同权,一股一权是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原则,为了限制控股股东的权利,改善中小股东的法律地位,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利,必须使控股股东承担诚信义务,同时还应设立各种具体制度对控股股东进行规制,以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关键词:
股权平等 诚信义务 代表诉讼 知情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叶淞文
本文以2009-2014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在不同法律制度环境下,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与公司财务重述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两权分离度与上市公司财务重述显著正相关,终极控制人为国有公司时,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更高。公司所在地区的法律制度环境越完善,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越高。法律制度环境能够抑制控股股东利用财务重述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程度。本文基于法律制度层面和公司治理层面分析公司财务重述这一问题,对于深入了解公司财务重述行为,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保护投资者利益均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两权分离 财务重述 法律制度环境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章琳一 张洪辉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无控股股东现象。本文基于这一现象利用2007~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了内部人控制与内部控制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内部人控制的公司,其内部控制质量相对较差;当公司股权制衡度高时,内部人控制与内部控制质量的负相关关系更显著;内部人控制与内部控制质量这一负相关关系,在强制实施内部控制规范阶段和强制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板块中更为显著。将是否属于高新科技公司,作反面事实推断,验证了内部人控制与内部控制质量的负相关关系。研究结论表明,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内部人控制会加剧管理层"盘踞效应",损害内部控制质量;高新科技公司内部人控制也会导致内部控制质量较差,内部人控制不是高新科技行业有效的治理机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唐庆
以2009~2014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内部控制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内部控制有效性与控股股东的掏空程度显著负相关,即内部控制越有效,控股股东的掏空程度就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产权性质、公司规模在内部控制与控股股东掏空关系之间起调节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及中小规模企业中,内部控制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主要原因在于国企内控制度引入较早,内控强化的价值增量效应较低。这一结论表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可以抑制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从而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稳步发展。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郑海英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缺陷直接影响公司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环境的缺陷突出表现为控股股东与社会公众股东之间的权利失衡。本文从内部控制的目标、构成及内部控制环境出发 ,论述了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与社会公众股东权利失衡的表现形式及其风险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史忠党 韩丽荣 赵晓红
主要考察了作为内部治理机制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外部治理机制的外部审计制度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制约作用。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高的公司有助于抑制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并且随着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公司聘请高质量外部审计师的动机越大。研究还发现公司选择高质量外部审计师的概率越大,控股股东的侵占行为越小。说明无论是内部控制制度,还是外部审计监督制度,均具有一定的治理效应。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审计师选择 控股股东侵占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邓健 李凯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罗胜 曹顺明
监管保险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不仅是防范保险公司控制权被滥用的现实需要,而且有其深刻的制度背景、思想条件和法律基础。在导入保险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监管制度时,应遵循维护被保险人利益、区别对待、循序渐进、借鉴国际经验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原则,并将之落实在具体内容的构建之中。
关键词:
控股股东 实际控制人 保险监管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彭文静
本文以2007~2014年间在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且发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企业为样本,在对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以后发现,企业控股股东如果出现股权质押行为,企业派发现金股利的动机将减弱,股利水平将降低,这就增加了控股股东为获私利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可能性,从而使得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更为突出。倘若企业派发现金股利的动机减弱,企业就将留存更多剩余现金,这就为控股股东获取私利、取得企业控制权提供了便利,进而对中小股东利益造成侵害。笔者还发现,当企业拥有良好的外部治理环境时,企业现金股利派发意愿将增加,股利派发水平将上升,进而使得企业投资者得到更多的现金,有助于降低其投资风险,更好地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