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29)
2023(6170)
2022(5349)
2021(5130)
2020(4215)
2019(9357)
2018(9149)
2017(18287)
2016(10094)
2015(10801)
2014(10712)
2013(10089)
2012(9607)
2011(8527)
2010(8882)
2009(8354)
2008(8707)
2007(7813)
2006(7150)
2005(6567)
作者
(26351)
(21907)
(21677)
(20905)
(14292)
(10388)
(9904)
(8300)
(8221)
(8172)
(7319)
(7269)
(7141)
(7008)
(6917)
(6693)
(6556)
(6556)
(6405)
(6400)
(5430)
(5341)
(5321)
(5056)
(5044)
(4913)
(4874)
(4832)
(4347)
(4251)
学科
管理(40480)
(36103)
(35459)
经济(35419)
(32690)
企业(32690)
(18195)
方法(15077)
(13935)
财务(13920)
财务管理(13900)
企业财务(13398)
数学(13092)
数学方法(12896)
环境(10855)
(10693)
(10637)
(9368)
(8495)
中国(8420)
业经(8031)
(7379)
(6849)
银行(6846)
(6506)
贸易(6502)
(6386)
(6380)
地方(6318)
(6309)
机构
学院(138071)
大学(135976)
(57329)
管理(56095)
经济(56027)
理学(47774)
理学院(47383)
管理学(46763)
管理学院(46510)
研究(43972)
中国(36582)
(32729)
(27847)
财经(24766)
科学(23442)
(22438)
(21510)
(21237)
中心(21197)
研究所(18456)
财经大学(18297)
(18080)
北京(17738)
(17211)
经济学(16658)
(16394)
师范(16277)
(16273)
业大(15998)
商学(15619)
基金
项目(85280)
科学(68622)
研究(65495)
基金(63253)
(53528)
国家(53052)
科学基金(46815)
社会(42660)
社会科(40501)
社会科学(40489)
基金项目(32587)
(32372)
教育(29949)
自然(29651)
自然科(28929)
自然科学(28923)
自然科学基金(28423)
(27154)
编号(27039)
资助(26445)
成果(23263)
(19913)
重点(18845)
课题(18328)
(18299)
(17998)
教育部(17561)
(17443)
(17430)
人文(17330)
期刊
(66703)
经济(66703)
研究(42727)
(28943)
中国(26287)
管理(21677)
(19210)
金融(19210)
(16942)
科学(16448)
学报(16255)
大学(13369)
教育(13023)
财经(12678)
学学(12675)
农业(11171)
业经(10862)
(10714)
技术(10417)
经济研究(10301)
财会(8820)
问题(8315)
会计(8117)
(7186)
理论(6821)
现代(6553)
(6331)
国际(6285)
实践(6101)
(6101)
共检索到2146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彭文静  
本文以2007~2014年间在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且发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企业为样本,在对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以后发现,企业控股股东如果出现股权质押行为,企业派发现金股利的动机将减弱,股利水平将降低,这就增加了控股股东为获私利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可能性,从而使得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更为突出。倘若企业派发现金股利的动机减弱,企业就将留存更多剩余现金,这就为控股股东获取私利、取得企业控制权提供了便利,进而对中小股东利益造成侵害。笔者还发现,当企业拥有良好的外部治理环境时,企业现金股利派发意愿将增加,股利派发水平将上升,进而使得企业投资者得到更多的现金,有助于降低其投资风险,更好地保护...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鞠方  夏一丹  罗泉  夏云峰  
基于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检验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股利政策选择的影响以及外部治理环境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导致控制权转移,控股股东会实施积极的股票送转;而现金股利水平导致代理冲突,会影响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好的外部治理环境具有正向效应,能够抑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导致的股票高送转增加行为和现金股利降低水平。研究结合宏观环境和资本市场,深入分析了股权质押与股利政策选择之间的关系,为政府治理和金融监管提供有益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廖珂  崔宸瑜  谢德仁  
本文基于2003-2017年间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在"高送转"与现金股利之间如何选择的影响。本文发现,当控股股东进行了股权质押时,上市公司更可能推出"高送转"的利润分配方案,回避或降低现金股利的倾向更高,这与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对"高送转"与现金股利之间偏好差异一致;这一关系在控股股东质押股份比例越高、质押股权面临的平仓风险越高时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揭示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在公司股利政策选择方面的经济后果,并为市场投资者对"高送转"以及现金股利的不同偏好提供了增量证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黄金曦  向思琴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股权质押规模不断增长,质押风险越来越大,因此股权质押问题逐渐引起各界关注。基于2009~2020年我国沪深主板上市公司样本,探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高送转股利政策的影响以及投资者非理性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推出高送转股利政策的可能性更大;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越高,公司实施高送转股利政策的可能性越大且送转比例也越高;投资者非理性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公司高送转股利政策的关系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牛市中,投资者非理性程度更高,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更有可能通过实施高送转股利政策的方式迎合非理性炒作者以提升公司股价;高送转监管政策实施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高送转股利政策的影响和投资者非理性的调节作用均明显减弱,表明政府监管不仅能够有效抑制部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实施高送转股利政策的不良动机,还能让投资者在面临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推出高送转股利政策时更加谨慎。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迪  杨超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进行股权质押现象不断增多,逐渐成为上市公司的重要融资方式。基于2008—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是影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随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的提高,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比例显著提高,而股票分红比例则显著降低。进一步分析发现,证券分析师关注度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具有抑制作用,即当证券分析师关注度较高时,可降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现金分红之间的正向关系,并且降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股票股利之间的负向关系。因此,要提高股权质押的信息披露,限定可用于质押的股票范围,强化动态监管并及时处置风险,来防止控股股东通过控制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来缓解控制权转移风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叶继英  张敦力  
本文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6—2012年的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法,研究了高管股权激励与公司股权政策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倾向和分配力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与未实施股权激励公司相比,实施股权激励公司更倾向于分配现金股利,分配的力度显著更高。(2)股权激励程度越高的公司,分配现金股利的可能性越强,现金股利发放的力度更大。(3)控股股东拥有较强的控制地位对高管的自利行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高管股权激励对股利政策的影响越不显著;股权激励显著影响股利政策在控股股东控股比例较低的公司成立,隐含了拥有较高控制权的股东能够抑制高管的自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彭利达  张文霞  
近年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层出不穷,与此同时,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尚不完善,重融资、轻回报现象严重。本文以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Probit模型和OLS模型实证研究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率)降低了现金股利支付意愿与支付率,但提高了股票股利支付意愿与支付率。进一步地,在将机构投资者分为压力抵制型和压力敏感型之后,检验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在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率)影响股利政策中起到不同的治理作用。研究结论为政府监管部门进行相应的资本市场监管、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提供一定的借鉴。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姜琳  李培源  窦炜  
选取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12~2020年的数据,分别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和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两个角度,实证检验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并探求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这一宏观环境因素及股权集中度这一内部治理结构因素对上述影响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通过增加代理成本使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量显著上升。进一步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在股权质押影响现金持有的过程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即随着股权集中度的提高,股权质押使现金持有量增加的趋势得到强化;同时,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也起到调节作用,即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股权质押导致现金持有增加的趋势得到显著抑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孔庆法  李曼曼  齐鲁光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战略与决策的影响已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基于控股股东不同动机,利用2015—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股权质押对现金分红的影响,结果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呈U型关系,表明不同股权质押比例下控股股东现金分红存在动机差异,股权质押比例较低时基于掏空上市公司目的降低现金分红,而当股权质押比例高于临界值时出于控制权保持动机提高现金分红。区分控股股东产权性质检验发现,股权质押与现金分红之间的U型关系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更显著。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谢露  王超恩  
本文选取2006-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资料,研究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情况下,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中小股东长期利益的不一致程度将加深。本文研究发现:(1)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之间显著正相关;(2)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则越显著;(3)在多个大股东并存的情况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之间的正向关系会减弱。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冰  陈锡娟  
近年来股权质押融资现象在资本市场愈演愈烈,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公告在二级市场释放信号,引发股价异常波动。文章利用上证A股上市公司质押公告数据,考察股权质押公告披露后的市场反应。研究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公告会引发市场的负面反应,非国有企业质押公告会引发显著的消极反应,市场对国有企业质押公告没有表现出负面反应,下降行情中市场更早对公告做出反应,且反应程度更剧烈。因此,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应严格审批并加强监管,削弱市场消极反应,提高市场有效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侯婧  朱莲美  
控股股东通过股权质押进行融资是资本市场的普遍行为,而投资作为企业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其决策直接影响企业的价值。基于融资约束和代理成本视角,以2010~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加大了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度,致使控制权杠杆增高,上市公司过度投资引起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显著增加,也表明股权质押行为加重了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当公司治理内部监督机制较弱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更显著;相对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更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宋霞  魏邓茜  程晨  
选取2010—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避税的影响,结果发现: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避税程度更低;国有企业股权质押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更强;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避税程度更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所在公司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时,避税程度更高。研究结论为理解股权质押这一融资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上市公司和政府监管部门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齐鲁光  李曼曼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系统影响已引起学界和监管机构的广泛关注。文章以2013—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控制权保持的市值管理动机,探讨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财务重述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企业财务重述概率较大,且股权质押比例越高财务重述概率越大;高质量外部审计能有效缓解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财务重述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盈余管理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财务重述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质押新规”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股权质押带来的财务重述。文章揭示了财务重述是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情境下盈余管理的一种买单行为,对规范股权质押监管和会计信息披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晓庆  马连福  袁琛  
在股权质押情境下考察控股股东是否为了缓解控制权转移风险而增强网络平台互动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基于2009—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公司在“互动易”和“上证e互动”回复投资者提问的丰富性和及时性显著提高,即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网络平台互动性存在正向影响。当控制权转移风险较高、散户规模较大、可视性较差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网络平台互动性的正向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上市公司“答非所问”程度降低;上市公司增强网络平台互动性的行为降低了股价崩盘风险和股价波动风险,也缓解了资产误定价,有助于促进资本市场稳定、提高市场信息效率。因此,在投资者发声日渐便利的时代,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思路应由传统的信息供给观向信息需求观转变,控股股东应从公司长远利益出发,重视网络平台互动性的提高,以兼顾自身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方式进行市值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