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336)
2023(20387)
2022(17195)
2021(15827)
2020(13396)
2019(30670)
2018(29959)
2017(58018)
2016(31138)
2015(34836)
2014(34344)
2013(33900)
2012(30844)
2011(27446)
2010(27660)
2009(26198)
2008(25442)
2007(22641)
2006(20004)
2005(17932)
作者
(87359)
(72556)
(72013)
(68700)
(46208)
(34616)
(32795)
(28350)
(27651)
(25979)
(24685)
(24578)
(23078)
(22910)
(22408)
(22317)
(21596)
(21219)
(20924)
(20805)
(17908)
(17680)
(17660)
(16688)
(16190)
(16164)
(16131)
(15970)
(14490)
(14250)
学科
(128257)
经济(128078)
(111706)
管理(106840)
(98867)
企业(98867)
方法(60332)
数学(50041)
数学方法(49463)
(42772)
(38133)
业经(36342)
中国(35708)
(30919)
(30173)
财务(30091)
财务管理(30035)
(29984)
金融(29980)
企业财务(28623)
(28552)
银行(28508)
(27320)
农业(26434)
地方(24648)
理论(23320)
技术(22488)
(22265)
贸易(22245)
(22090)
机构
学院(442039)
大学(441017)
(181410)
管理(179998)
经济(177673)
理学(155476)
理学院(153901)
管理学(151417)
管理学院(150607)
研究(139013)
中国(112722)
(92412)
(89730)
科学(81683)
财经(71323)
(68566)
(67493)
(65302)
中心(65288)
(64864)
业大(62554)
研究所(60583)
北京(57817)
经济学(55364)
(53773)
农业(53323)
师范(53305)
财经大学(53101)
(52714)
(50859)
基金
项目(295491)
科学(234694)
研究(218837)
基金(217053)
(186664)
国家(185064)
科学基金(161929)
社会(140661)
社会科(133472)
社会科学(133440)
基金项目(114616)
(114419)
自然(104131)
自然科(101751)
自然科学(101728)
教育(100710)
自然科学基金(99950)
(95120)
资助(89411)
编号(88730)
成果(71520)
(66090)
重点(65242)
(62790)
(61769)
课题(60308)
国家社会(58252)
创新(58190)
教育部(57667)
(57551)
期刊
(199370)
经济(199370)
研究(130993)
中国(83375)
(73400)
管理(69952)
学报(63312)
(63128)
科学(59977)
(51162)
金融(51162)
大学(50219)
学学(47630)
教育(43838)
农业(42773)
技术(39345)
财经(35970)
业经(33692)
经济研究(30957)
(30756)
问题(25773)
(23576)
技术经济(22485)
财会(21284)
理论(21229)
现代(20830)
(20168)
商业(19989)
统计(19871)
科技(19520)
共检索到6552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姚禄仕  吴楠  
本文选取2007-2013年我国金融行业共286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数据对外部治理机制与应计质量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利用修正的DD模型对上市公司应计质量进行计量,并通过构建的线性回归模型从业务市场竞争、经理人市场、控制权市场和法治监管等方面研究金融行业外部治理机制对应计质量的影响,得出结论:业务市场竞争、经理人市场竞争和法治监管对提高公司应计质量有积极影响,而控制权市场虽然被证实对应计质量的提高有负向影响,但其低效性使得这种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婷婷  韩忠雪  李浩波  
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季度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和固定效应模型,探讨金融危机对公司投资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金融危机背景下公司的财务实力、竞争优势以及治理质量与投资之间的关系。回归结果表明,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下,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投资额明显降低,但是,那些拥有雄厚财务实力、良好竞争优势以及完善治理机制的公司,受金融海啸的冲击程度较小,其投资支出在金融危机中表现出较强的抗跌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余学斌  赵小丽  
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以我国43家金融业上市公司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从内外部公司治理角度,对金融业公司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金融业公司绩效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率负相关,与债务规模正相关,与独立董事持股比例、董事会规模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没有显著关系。以此分析结论为依据,提出了改善我国金融业公司治理的建议,以促进金融业公司绩效的提高。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董望  陈汉文  
本文以200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财务信息内部"生产"和投资者反应两个视角研究内部控制质量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信息"生产"方面,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提高了应计质量;在投资者反应方面,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盈余反应系数越大。这证实了内部控制的财务报告目标,也证实了内部控制制度在我国的适用性。我国政府监管部门目前正在积极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体系,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其提供了经验数据支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林钟高  郑军  彭琳  徐德信  
从关系契约与制度环境的互动视角,考察关系型交易和制度环境及其交互作用对企业外部审计需求和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更依赖关系型交易的企业更"偏好"聘请本地小所进行审计,而且审计费用更低,但随着制度环境的改善,这种"偏好"会显著减弱;进一步控制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文章进一步丰富了以关系型交易为主要特征的转型经济社会中的外部审计需求和审计收费的文献,也为理解外部审计的公司治理效应及传导机制提供了增量信息。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勇  
本文以2001年至2006年的深圳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深交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考评结果作为信息披露质量的替代变量,以净资产收益率为公司绩效的替代变量,考虑到信息披露质量的内生性,建立联立方程模型进行分析后发现,考评结果和净资收益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信息披露质量水平越高,公司绩效水平也越高。同时还进行了内生变量和信息披露质量替代变量的稳健性分析。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方军雄  向晓曦  
如何改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是证券市场永恒的话题。本文通过考察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和主板共100家上市公司3年的信息披露质量评级结果,研究了外部监管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外部监管显著改善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此外,外部监管对信息披露质量的改善幅度受到公司所处地区环境的影响,外部监管对信息披露的改善作用在欠发达地区更为显著。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中胜  
运用主成分分析技术构建公司治理指数,并以此作为公司治理质量的衡量指标,考察了公司治理质量对审计师的选择、审计收费和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治理质量越高的公司,越倾向于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也愿意支付更高的审计费用;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条件下,相对于公司治理质量高的公司,公司治理质量差的公司更容易获得标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从而影响审计独立性和审计质量的提高。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谢攀  王艺霖  霍源源  
良好的金融治理是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去杠杆向稳杠杆过渡的重要保障。在测算了"去杠杆"政策实施以来的中国金融治理水平的基础上,采用中介效应和门限效应模型分析其对非金融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提升金融治理水平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来提高融资效率,这一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达到54.20%。当金融治理水平和股票市场活跃度超过门槛值后,加杠杆对融资效率的正向作用大幅减弱,将金融结构、融资结构作为替代指标的稳健性检验佐证了这一发现。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国有企业、大型企业相比,改善金融治理更能促进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提高小型企业融资效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干胜道  陈妍村  王文兵  
我国非金融业上市公司资产结构中金融资产比重不断攀升,金融化现象日益严重,应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深入思考。合理的金融化水平有利于上市公司防范财务支付危机,但金融化率过高会导致公司资产周转速度下降、代理成本上升、资金闲置、效率达不到应有水平,股东应加以治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建  王鹏飞  李文佳  陈素蓉  
本文选取2009~2010年在创业板上市的51家公司作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创新型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创新型企业存在着实际控制人权力过大的问题,其治理结构表现出较明显的内部人控制现象,而独立董事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并在公司绩效中得以体现。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正相关,较高的薪酬水平能够有效激励高管团队创造良好的业绩。由于风险投资机构追求短期收益以及成为公司股东的时间较短,风险投资的引入并没有为创新型企业带来更高绩效。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向阳  王文平  
选取2001-2005年期间被我国证券监督委员会公开处罚的财务报告舞弊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并选取了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等方面的10个指标,对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舞弊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比例、审计委员会的设置与会计舞弊显著负相关,董事会规模、控制股东的性质、监事会规模与会计舞弊显著正相关。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炳艺  李阳  
利用面板数据模型,选择合理的公司治理和系统风险代表指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案例实证研究公司治理与上市公司系统风险的关系,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水平与其系统风险具有显著关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茂荐  孙元欣  
探究了法律制度环境对专用性投资治理机制选择的影响,利用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在企业投入了大量专用性投资的情况下,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降低了企业对于纵向一体化和关系治理机制的依赖,有利于交易成本的节约。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相比地点专用性投资,专项专用性投资对于法律制度环境更为敏感。并且,由于缺少政府的支持与保护,相比国有控股企业,非国有控股企业更容易受到法律制度环境的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振  李晓庆  
本文以2011-2013年深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公司治理与内控缺陷披露的相关性以及外部监管处罚是否影响董事会和管理层对披露内控缺陷的态度。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国有股持股比例或独立董事比例越高的公司越倾向于积极披露内控缺陷信息;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的公司倾向于不披露内控缺陷信息,并且更容易受到证监会或交易所处罚;证监会或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处罚,能对受处罚公司的董事会及管理层正视内控缺陷及其披露产生积极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