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02)
- 2023(13545)
- 2022(11145)
- 2021(10302)
- 2020(8796)
- 2019(19775)
- 2018(19327)
- 2017(37482)
- 2016(20200)
- 2015(22678)
- 2014(22216)
- 2013(22279)
- 2012(20551)
- 2011(18392)
- 2010(18589)
- 2009(17946)
- 2008(18394)
- 2007(16411)
- 2006(14544)
- 2005(13751)
- 学科
- 济(98629)
- 经济(98484)
- 业(92146)
- 企(84539)
- 企业(84539)
- 管理(81312)
- 方法(46360)
- 数学(37968)
- 数学方法(37824)
- 财(35995)
- 业经(30216)
- 农(28913)
- 务(26010)
- 财务(25993)
- 财务管理(25960)
- 中国(24849)
- 企业财务(24804)
- 制(24310)
- 农业(20070)
- 体(18403)
- 贸(18154)
- 贸易(18143)
- 技术(18104)
- 易(17740)
- 划(17250)
- 策(16763)
- 体制(16032)
- 和(15462)
- 融(15452)
- 金融(15450)
- 机构
- 学院(298843)
- 大学(297448)
- 济(142009)
- 经济(139836)
- 管理(123285)
- 理学(105900)
- 理学院(105009)
- 管理学(104074)
- 管理学院(103493)
- 研究(95515)
- 中国(79888)
- 财(71295)
- 京(60808)
- 财经(56168)
- 经(51250)
- 科学(48293)
- 所(45717)
- 经济学(45210)
- 江(43878)
- 中心(43158)
- 农(41998)
- 财经大学(41800)
- 经济学院(40940)
- 研究所(40169)
- 北京(38618)
- 商学(36498)
- 商学院(36181)
- 业大(35888)
- 州(34153)
- 院(34011)
- 基金
- 项目(186310)
- 科学(151698)
- 基金(142344)
- 研究(141826)
- 家(120231)
- 国家(119217)
- 科学基金(105821)
- 社会(97383)
- 社会科(92590)
- 社会科学(92567)
- 基金项目(74104)
- 省(68520)
- 自然(64529)
- 教育(64313)
- 自然科(63113)
- 自然科学(63098)
- 自然科学基金(62141)
- 资助(58471)
- 划(57023)
- 编号(54719)
- 部(44863)
- 成果(44678)
- 制(42303)
- 国家社会(41961)
- 创(41794)
- 重点(40900)
- 教育部(40220)
- 业(39138)
- 人文(39112)
- 发(38812)
- 期刊
- 济(159127)
- 经济(159127)
- 研究(94569)
- 财(60831)
- 中国(56678)
- 管理(51428)
- 农(40074)
- 科学(37354)
- 学报(34580)
- 融(34293)
- 金融(34293)
- 财经(30094)
- 大学(29152)
- 学学(27812)
- 农业(27263)
- 经济研究(26021)
- 技术(25974)
- 经(25862)
- 业经(24917)
- 教育(22159)
- 问题(21093)
- 贸(19296)
- 技术经济(17985)
- 世界(17774)
- 国际(17133)
- 业(16926)
- 财会(16414)
- 会计(14922)
- 现代(14865)
- 统计(14115)
共检索到4573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简建辉 黄毅勤
本文以中国A股市场2001年至2006年的所有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研究了外部治理机制对公司过度投资的治理效应,得出以下结论:产品竞争越激烈,公司过度投资水平越低。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与过度投资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地区市场化指数、政府干预指数和信贷资金分配的市场化都能有效抑制处于该地区的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冲动,说明了地方政府在各个地区干预程度的差异所导致的不同经济后果,而地区法治化程度并不能对公司过度投资产生有效的影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许致维 李少育
文章在限制卖空的背景下,利用改进的股权融资模型和投资者迎合理论模型,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投资者异质信念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投资者异质信念既通过促使企业管理者迎合投资者而直接加剧企业过度投资,也通过影响企业的股权融资现金流而间接促进其过度投资;投资者异质信念对私营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仅体现在投资者迎合渠道,而对国有企业的影响则主要反映在股权融资渠道;两种作用渠道都存在于成长性企业中,而不存在于非成长性企业中。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吴良海 徐德信 章铁生
会计信息的投资效率功能受到怎样的制度环境约束?本文试图利用中国A股市场进行经验分析。文章选取我国2003~2014年沪深A股市场5298个公司年度数据作为样本,对制度环境、信息透明度与企业投资效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信息透明度与企业投资效率负相关,即信息透明度越高,企业投资效率越低;进一步检验发现,企业面临的风险越高,这一负相关关系越明显。(2)金融业的市场化对信息透明度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发挥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本文展现了我国A股市场企业通过财务信息透明度规避风险、改善投资效率的"自适应"机制,初步彰显了现阶段制度环境促进企业会计信息定价与治理功能发挥的正效应。本文...
关键词:
制度环境 信息透明度 企业投资效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可喜 李珍珍
本文以2011-2015年A股制造业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管理层过度自信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以及董事会治理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管理层过度自信与公司绩效呈现负相关关系。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相较于两职分离,过度自信对公司绩效的负向影响越强。上市公司的董事会规模越大,过度自信对公司绩效的负向影响越强。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比重的增加,并没有显著减弱管理层过度自信与公司绩效的负向关系。
关键词:
管理层过度自信 董事会治理 公司绩效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可喜 李珍珍
本文以2011-2015年A股制造业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管理层过度自信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以及董事会治理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管理层过度自信与公司绩效呈现负相关关系。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相较于两职分离,过度自信对公司绩效的负向影响越强。上市公司的董事会规模越大,过度自信对公司绩效的负向影响越强。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比重的增加,并没有显著减弱管理层过度自信与公司绩效的负向关系。
关键词:
管理层过度自信 董事会治理 公司绩效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简建辉 余忠福 何平林
本文使用中国A股市场2001~2009年的所有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从不同角度计量经理人激励水平和有效性,并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了经理人激励和公司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本文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水平和公司的经理人货币激励水平显著正相关,说明公司经理人货币薪酬反而进一步加剧了公司过度投资的冲动,此类公司过度投资的动机很大程度来源于提高经理报酬,因而表现出很强的机会主义行为;公司过度投资水平和公司的经理人薪酬敏感度、经理人股权激励情况没有显著关系,原因可能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刚开始推出,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和股权激励力度都有限,该制度体系有待建立健全。
关键词:
经理人激励 股权激励 公司过度投资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康雯 刘力臻
以我国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能否通过改善内部治理环境对企业的投资行为产生积极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放松卖空约束之后,融资融券标的企业发生过度投资的概率明显减小,且这种抑制作用主要通过卖空机制来发挥,而非融资机制。横截面检验显示,在非国有、行业竞争不足及外部监督压力较大的企业中,放松卖空约束对过度投资的抑制程度更大,表明市场机制改革有助于我国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卖空机制对企业过度投资产生的外部治理效果,是通过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和降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来实现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简兆权 黄如意 陈伟宏
根据资源基础理论和代理理论,从创新投入,未控制投入的创新产出和控制投入的创新产出三个层面研究企业创新绩效,分析CEO过度自信对三个层面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董事会特征在上述关系中起到的调节作用。利用2007~2015年中国A股所有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CEO过度自信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董事会规模和CEO两职兼任增强了上述正相关关系;独立董事占比削弱了上述正相关关系;董事会流动性增强了CEO过度自信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CEO过度自信 董事会特征 创新绩效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广奇 王瑞
防范企业过度金融化,抑制企业“脱实向虚”,推动制造业上市公司合理配置金融资产、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对促进其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0-2020年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制造业企业金融化对代理成本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金融化与代理成本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降低企业金融化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加入会计信息透明度作为路径变量,实证结果表明:防范企业过度金融化通过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缓解代理的问题、降低代理成本。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对代理成本的影响在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的公司更为显著。因此,制造业企业应避免“脱实向虚”,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从而提升公司治理效应,防范企业过度金融化,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梁莱歆 冯延超
民营企业的政治关联使其投资时受到的资金约束较小,管理层容易过度自信,并可能受到政治目标和政治利益的影响。因此,政治关联企业更可能盲目扩大投资规模,导致过度投资。本文以2006~2009年在深、沪交易所上市的民营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政治关联和企业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政治关联企业的过度投资水平显著高于非关联企业,并且政治关联程度越强,企业过度投资水平也越高。
关键词:
民营企业 政治身份 政治关联 过度投资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胡诗阳 陆正飞
本文考察了非执行董事对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监督作用,并分析比较了非执行董事当中控股股东董事和非控股股东董事对过度投资的监督作用。研究发现:非执行董事,包括控股股东董事和非控股股东董事都对过度投资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两职合一与两权分离两种情况下非执行董事,特别是控股股东董事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而非控股股东董事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不受限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伍中信 旷文辉
以2007—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首次探讨内部控制对货币政策和公司过度投资关系的影响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货币政策越宽松,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越严重;内部控制对货币政策和公司过度投资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这种效应在非国有上市公司显著,在国有上市公司不显著。这说明内部控制质量越好,公司自身抵御货币政策波动风险的能力越强,不管是公司还是监管机构,都应思考和学习如何通过内部控制对外部政策不确定性引起的风险进行管理。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国平 李龙会
本文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数据,尝试性地从股权结构与产权性质两大方面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环保投资行为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环保投资规模占其总资产的比例偏低,公司环保投资行为存在着较为突出的个体性差异;股权制衡度、管理层持股比例分别与公司环保投资规模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公司大股东和管理层普遍缺乏环境治理与环保投资的积极性,而且他们在环保投资决策方面更多地表现出"合谋"倾向;公司环保投资行为具有显著的产权差异特征,即国有公司比民营公司投入了更大规模的环保资金。本文的研究结论既为利益相关者了解当前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和政府明确其环境管制政策的有效程度提供了经验证据,又丰富了企业投资研究领...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宋媛媛 杜闪
本文基于20082015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资产误定价对公司投资敏感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股价高估降低了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但对投资收益敏感性的影响则呈现非线性关系,当公司面临较好的投资机会时,股价高估能提升投资收益敏感性,而当公司面临的投资机会较差时,股价高估则降低了投资收益敏感性。进一步从市场化进程的角度考察了资产误定价对投资敏感性的影响差异,发现在市场化进程高的地区,股价高估对投资现金流没有显著影响,但能够提升投资收益敏感性;而在市场化进程低的地区,股价高估降低了投资现金流敏感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忠民 李振英 马本江 张燕
利用2009-2017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企业非效率投资与僵尸企业的关系,以及银行信贷对非效率投资与僵尸企业之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的非效率投资与僵尸企业正相关,特别是企业过度投资中耗费的资源、形成的产能具有不可逆性,将直接增加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导致企业沦为僵尸企业;银行信贷对企业僵尸化具有负向调节效应,相对于过度投资来说,银行信贷对于抑制投资不足导致的企业僵尸化问题更加有效;从贷款期限来看,短期贷款能够给债务企业形成流动性压力和再融资压力,迫使企业经理人提高投资效率,从而对企业僵尸化问题的调节效应更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资产误定价影响了企业投资敏感性吗?——来自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商业信用促进企业投资增加吗?——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股权结构、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创新绩效——来自中国A股高科技企业的经验证据
ESG表现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制研究——来自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数字金融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和机制研究——来自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
新型政商关系的投资效率治理效应研究——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债务治理、高质量审计与自由现金流过度投资——来自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类型与过度投资关系——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公司治理机制与高质量外部审计需求——来自中国审计市场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