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99)
- 2023(5835)
- 2022(4753)
- 2021(4132)
- 2020(3383)
- 2019(7439)
- 2018(7232)
- 2017(14028)
- 2016(7352)
- 2015(7928)
- 2014(8103)
- 2013(8143)
- 2012(7894)
- 2011(7469)
- 2010(7587)
- 2009(7039)
- 2008(6774)
- 2007(6100)
- 2006(5548)
- 2005(5199)
- 学科
- 济(57185)
- 经济(57149)
- 管理(20519)
- 业(17533)
- 方法(17166)
- 数学(15305)
- 数学方法(15209)
- 地方(15025)
- 企(14094)
- 企业(14094)
- 地方经济(11726)
- 学(10671)
- 中国(10528)
- 业经(9036)
- 财(7979)
- 农(7652)
- 制(7039)
- 融(6922)
- 金融(6922)
- 经济学(6631)
- 环境(6472)
- 银(6107)
- 银行(6101)
- 体(6075)
- 行(5912)
- 和(5595)
- 农业(5471)
- 发(5457)
- 产业(5429)
- 贸(5182)
- 机构
- 大学(117226)
- 学院(116891)
- 济(61127)
- 经济(60114)
- 研究(45647)
- 管理(40760)
- 理学(34920)
- 理学院(34466)
- 管理学(33938)
- 管理学院(33699)
- 中国(33040)
- 财(25919)
- 科学(25895)
- 京(23657)
- 所(23505)
- 研究所(21288)
- 经济学(21049)
- 财经(20941)
- 中心(19231)
- 经(19017)
- 经济学院(18578)
- 农(17856)
- 江(17242)
- 院(15928)
- 财经大学(15611)
- 业大(15199)
- 北京(14932)
- 范(14424)
- 师范(14282)
- 科学院(14203)
- 基金
- 项目(74345)
- 科学(59161)
- 基金(55747)
- 研究(52599)
- 家(49037)
- 国家(48677)
- 科学基金(41306)
- 社会(36827)
- 社会科(35082)
- 社会科学(35072)
- 基金项目(28744)
- 省(27968)
- 自然(25320)
- 自然科(24752)
- 自然科学(24744)
- 自然科学基金(24331)
- 划(23443)
- 教育(23354)
- 资助(23102)
- 编号(18554)
- 发(17362)
- 重点(17191)
- 部(16835)
- 国家社会(16356)
- 成果(15309)
- 性(15230)
- 创(14970)
- 教育部(14669)
- 济(14597)
- 经济(14465)
共检索到1811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肖平 张敏新
1 引言外部效应的存在是许多林业政策设计的基础,是政府对林业实行干预的主要理由之一。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之际,深入研究外部性理论显得非常必要。事实表明,凡成功的制度变革,凡行之有效的政策,都是成功地解决了外部性问题的。许多文献在谈到林业的外部性时,首先提及的是林业经济活动中森林公益效能外溢到社会其他行业的问题。无疑环境效益是林业中最具有重要意义的外部性问题之一。但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岳亮 姜德杰 曹秀俊
为增加EVA的可操作性,国务院国资委将EVA计算方法进行了极大的简化,由于央企巨大的示范效应,该方法在实务领域影响甚广。然而,一些企业在应用EVA时,不重视对EVA经济内涵的理解把握,甚至将该简化方法视为理论依据,导致对EVA指标的误读与错用。本文拟分析EVA的经济内涵,探讨其正确的应用方式。一、EVA指标体系的经济内涵分析实际上,EVA不是新的创造,其思想源于剩余收益。剩余收益是依据经济学中的利润建立的一个会计概念,是指一项投资的实际报酬与要求的报酬之间的差额。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陈大和
在对虚拟经济系统性风险内涵研究成果进行述评的基础上,将虚拟经济风险划分为机构系统性风险、市场系统性风险、机构和市场融合系统性风险以及虚拟经济整体角度系统性风险等类型,并详细阐述了系统性风险的特征,进而对各项系统性风险概念进行了辨析,以期为虚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虚拟经济 系统性风险内涵 研究述评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谢煜 张智光
从发展林业循环经济的作用出发,结合循环经济的"3R"原则,提出林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并根据循环经济的3个层次,从单个林业企业、企业间产业生态链、社会层次大循环角度对发展林业循环经济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
循环经济 林业 清洁生产 产业生态 层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振
在充分研究英、日等发达国家PFI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分析PFI的科学内涵问题,界定PFI与传统公共项目开发、项目融资和BOT等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探讨PFI的VFM和早期供应这两种微观经济效果及其计算方法,以期为PFI理论研究和政府决策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
PFI VFM 早期供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凌波 刘军
随着数字技术不断发展,数字经济为全球注入新活力,产业数字化作为新时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成为目前研究关注的重点。推进产业数字化,能够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能利用率、加速人力资本升级,提高劳动效率等。从产业数字化的内涵、测度方法、经济效应三个方面对产业数字化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评述,着重分析产业数字化与对外开放的相关研究成果,阐述产业数字化最新的研究动向和成果,最后指出该领域目前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可以深入研究与拓展的方向,为更好地推进产业数字化进程以及展开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小宁
谈粗放与集约的经济内涵张小宁自从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以来,就“粗放”与“集约”的经济内涵进行讨论的文章经常见诸于报章。大致上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集约”就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增长方式,“粗放”就是降低经济效率的增长方式①。第二种观点认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长久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全球化的主导力量是西方发达国家。全球化的内涵是逐步延伸和扩大的。由于各国之间经济实力的差异,各国从全球化进程中得到的机遇和利益是不同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在加快,这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既带来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严峻挑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卢继传
对新经济的界定要有一个客观根据与判断。所谓新经济是建立在信息技术或网络技术和知识创新基础上的一种经济。新经济的实质是知识经济 ,但不能简单地把二者等同起来。新经济同知识经济一样要经历几个发展阶段或时期。新经济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或启动时期。网络经济所指的是电子商务与网上银行 ,不是指新经济的全部内容。如果把新经济等同于网络经济的话 ,并大肆报道网络成了暴富的“快速路”,新经济形态可能被人扭曲 ,不加引导、调控 ,就有可能出现严重的“网络泡沫”,进而发展为“泡沫经济”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晓隽 沈嘉斌
分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所倡导的从所有权到使用权机制对当前的经济社会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它是一种复杂的经济模式,关乎制度、文化和人性。虽然分享经济的某些福利效应还不太确定,其潜在能力正受到持续的争论,但其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提高资源利用和配置效率的核心价值得到了普遍的肯定。未来分享经济能否成为连接资源、人力、活动的协同共享平台,成为改变人类生活的新经济模式,有赖于分享经济企业、政府、市场的共同塑造。
关键词:
分享经济 互联网技术 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先治
经济效益基本内涵研究张先治经济效益一词,无论在我国经济理论界,还是在经济实践中;无论在经济领域,还是非经济领域;无论在各级领导干部中,还是在一般群众中,都是一个"知名度"极高的概念。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把提高经济效益做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核心问题...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玉梅
经济增长的持续性,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持续增长是指不为短期波动掩盖的一种量的增长。”可见,经济增长的持续性是一个长期概念,即从一个较长的时期来看,经济总量是否具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晓华
"宅经济"是近年来呈现快速发展的一种经济现象,是居民在住宅中参与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创造活动,或者是与居民在住宅中完成商品或服务交易相关的经济活动,呈现出与传统经济活动显著不同的特征。宅经济的发展可以划分为网民涌现、剁手族出现、产消者实现、自由工作共四个阶段。宅经济的发展受到信息技术发展、IT设备家庭普及、数字基础设施完善等供给侧因素,需求层次提高、人力资本升级以及企业降本增效需要等需求侧因素以及外部冲击的影响。宅经济的发展空间巨大,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为推动宅经济更好发展,应加大数字经济研发投入、支持数字新模式新业态创新、推广智能家庭产品、鼓励采用远程工作模式、推动"新基建"建设。
关键词:
宅经济 数字经济 产消者 SOHO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晓亮 张嘉钰
执拗追求“大国主义”是日本历史上一以贯之、内生性的诉求。战后日本的经济安保,在内涵演进上,呈现从“最开始的保障战略物资供应”再到“防止技术外流与保障供应链安全”的延展;在约束程度上,呈现“从政府呼吁到行政政策、再到法律政策”的提升;在目标指向上,呈现“中国指向”“美国指向”“欧洲指向”的层级;在价值取向上,呈现从“防守型”到“攻防兼备型”的转换。尽管日本经济安保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是在本质上都具有一个追求“大国主义”的历史逻辑。从目前而言,日本难以真正践行“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思想,更不会持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显然,“经济安保法”的生成逻辑不能简单认为是源自外生性的“环境压力”,而是源自内生性的“主动行为”,外部环境条件变化只能起到“催化”或“延缓”的作用。“经济安保法”不仅造成由市场机制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规律被严重扭曲,而且有悖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趋势。
关键词:
日本 经济安全保障 岸田内阁 中日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