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65)
- 2023(18168)
- 2022(15174)
- 2021(14225)
- 2020(12147)
- 2019(28150)
- 2018(27723)
- 2017(52923)
- 2016(28495)
- 2015(32404)
- 2014(32419)
- 2013(32146)
- 2012(29483)
- 2011(26476)
- 2010(26429)
- 2009(25058)
- 2008(25175)
- 2007(22617)
- 2006(19678)
- 2005(18171)
- 学科
- 济(126300)
- 经济(126136)
- 业(105248)
- 管理(100076)
- 企(93205)
- 企业(93205)
- 方法(58429)
- 数学(48751)
- 数学方法(48251)
- 财(40683)
- 农(36941)
- 业经(34283)
- 中国(32947)
- 制(29017)
- 务(27172)
- 财务(27112)
- 财务管理(27059)
- 贸(25816)
- 贸易(25801)
- 企业财务(25671)
- 易(25184)
- 农业(24816)
- 技术(21825)
- 和(21064)
- 划(20936)
- 学(20628)
- 体(20514)
- 银(20133)
- 银行(20105)
- 地方(20020)
- 机构
- 学院(417104)
- 大学(415401)
- 济(182927)
- 经济(179488)
- 管理(167676)
- 理学(143650)
- 理学院(142261)
- 管理学(140265)
- 管理学院(139481)
- 研究(135966)
- 中国(109912)
- 财(87955)
- 京(86920)
- 科学(78101)
- 财经(69201)
- 所(67520)
- 农(66587)
- 中心(63562)
- 江(62989)
- 经(62851)
- 研究所(60388)
- 业大(57535)
- 经济学(56511)
- 北京(54654)
- 农业(52164)
- 财经大学(51185)
- 经济学院(50971)
- 范(49013)
- 州(48976)
- 院(48715)
- 基金
- 项目(270211)
- 科学(215871)
- 基金(200960)
- 研究(198459)
- 家(173212)
- 国家(171780)
- 科学基金(149918)
- 社会(129810)
- 社会科(123249)
- 社会科学(123217)
- 基金项目(105722)
- 省(103555)
- 自然(96211)
- 自然科(94041)
- 自然科学(94014)
- 自然科学基金(92419)
- 教育(90851)
- 划(86664)
- 资助(82730)
- 编号(78891)
- 成果(63230)
- 部(61619)
- 重点(60172)
- 创(58306)
- 发(57142)
- 国家社会(54640)
- 创新(54011)
- 教育部(53621)
- 课题(53552)
- 制(53509)
- 期刊
- 济(203575)
- 经济(203575)
- 研究(123637)
- 中国(81630)
- 财(73359)
- 管理(66336)
- 农(60922)
- 学报(57668)
- 科学(56907)
- 大学(45246)
- 学学(42839)
- 融(41874)
- 金融(41874)
- 农业(41229)
- 技术(38185)
- 财经(35637)
- 教育(35524)
- 业经(32955)
- 经济研究(32460)
- 经(30647)
- 问题(26904)
- 业(24705)
- 贸(23905)
- 技术经济(23133)
- 世界(20759)
- 统计(20711)
- 国际(20647)
- 财会(20080)
- 理论(19418)
- 现代(19353)
共检索到6302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佟家栋 赵思佳 冯祥玉
本文使用CPEII-BACI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海关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数据构成的2000—2010年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面板数据,对外部市场需求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环境绩效的效果及作用机理展开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外部市场需求增加提高了企业的综合污染物排放强度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这主要源于外需上升引起了企业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投入强度的扩大,而绿色创新效应的影响不明显,但外需会促进企业出口产品结构“清洁化”发展,这有利于企业环境绩效的改善。除此之外,外需扩大对低经济发展水平地区、资本密集型行业和以发展中经济体为主要出口对象的企业的环境污染排放强度负面影响较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旭 秦蒙 刘修岩
本文将空间外部性与新新贸易理论相结合,以推断城市蔓延对企业出口参与的动态影响,并运用Heckman两步法检验和分析了城市蔓延的外部效应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城市蔓延所致市场拥挤的缓解和集聚经济的稀释等正负效应,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集约边际的影响呈现显著的正U型特征,而对企业出口扩展边际的影响则呈现显著的倒U型特征。进一步将企业按照其所在城市蔓延水平、所处区域、所属行业的特征以及所有制类型划分的分样本检验结果显示,城市蔓延对具有不同特征的制造业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我们了解企业出口活动与当地城市结构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赖永剑
本文利用2005~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平衡面板数据集,研究了空间动态外部性和企业异质性对企业出口决定的影响。我们分别采用Probit和Tobit模型对企业出口倾向与出口强度进行估计,经验研究发现企业异质性指标包括企业规模、经营年限、创新水平、人力资本、外资属性均对企业出口决定有显著正影响。MAR外部性对企业的出口决定有显著的正效应,而空间外部性因素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决定的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高宇 游佳慧 霍聪聪
本文研究国内市场分割程度对于企业的成本加成率的影响,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计算相对价格法市场分割指数,使用1998—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测算成本加成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国内市场分割程度对于企业成本加成率的"U形"影响关系,即随着市场分割程度的上升,企业的成本加成率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出口贸易会影响市场分割程度对于企业成本加成率的作用,国内市场分割对于出口企业的成本加成率的影响是不显著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童伟伟
基于世界银行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调查数据,本文采用Tobit模型考察了环境规制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在对环境规制分别从企业、地区以及地区—产业三个层面进行衡量的基础上,发现环境规制在总体上对我国企业出口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分类来看却因企业研发活动情况而有所不同:对于有研发投入的企业,促进作用依然显著;而对于没有研发投入的企业,环境规制对企业出口并无显著影响。以上结论说明,为实现环境质量改善与企业出口竞争力提升的双赢目标,我国在加强环境规制的同时,还应重视对企业研发活动的支持。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出口 研发投入 制造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叶建亮 方萃
本文基于2000-2006年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实证研究企业出口决策中的邻近效应。与已有研究不同,本文同时考虑了邻近企业的出口信号和邻近企业数量两个变量来表征邻近效应,并且探讨了邻近效应的空间衰减和行业衰减特性。结果表明:邻近在位出口企业的出口信号对潜在出口企业具有正向影响,邻近在位出口企业的数量增加则会抑制潜在出口企业的出口意愿;在位企业的出口信号和数量都显著降低了新出口企业在出口市场上的表现即更低的初次出口额和更高的退出概率;邻近企业的出口信号存在明显的空间衰减,行业衰减不明显;邻近出口企业的竞争效应在空间衰减上不显著,但是在省级空间尺度上,其行业衰减显著。
关键词:
邻近效应 出口 溢出 集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叶建亮 方萃
本文基于2000-2006年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实证研究企业出口决策中的邻近效应。与已有研究不同,本文同时考虑了邻近企业的出口信号和邻近企业数量两个变量来表征邻近效应,并且探讨了邻近效应的空间衰减和行业衰减特性。结果表明:邻近在位出口企业的出口信号对潜在出口企业具有正向影响,邻近在位出口企业的数量增加则会抑制潜在出口企业的出口意愿;在位企业的出口信号和数量都显著降低了新出口企业在出口市场上的表现即更低的初次出口额和更高的退出概率;邻近企业的出口信号存在明显的空间衰减,行业衰减不明显;邻近
关键词:
邻近效应 出口 溢出 集聚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APEC研究中心许家云发表的《海归与企业出口行为:来自中国的微观证据》(《金融研究》2018年第2期)一文认为,企业的国际化要靠人才的国际化,而人才的国际化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高效的流动性来体现的,拥有国际化视野的海归人才是我国出口竞争力升级的战略性要素之一。文章指出,海归在上市公司任职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产生了积极影响,即海归在总体上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额的增长和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并且这种积极的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企业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定根 杨晶晶
文章首次研究中国制造业企业如何通过从自身出口经验中学习以决定后续出口时机。构建一个出口学习模型,并使用2000~2007年合并后的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进出口数据检验模型命题,发现企业在积累出口经验以降低固定成本和获取潜在出口收入之间权衡,以决定出口的时机和顺序。生产率高的企业不仅从成立到首次出口所需要的时间更短,且后续进入不同国际市场的时间间隔也更短。生产率高的企业先进入需求规模更大的国际市场以获取高的潜在收入,生产率较低的企业则选择先进入需求规模相对较小的国际市场以积累经验。中国到出口目的地的运输成本越高,则该目的地在企业的出口次序中排名越靠后。
关键词:
出口经验 出口时机 市场规模 运输成本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易靖韬 蔡菲莹 蒙双 徐雅君
在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如何维持我国出口贸易平稳持续发展成为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多重博弈模型,综合考察目的国制度质量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对企业出口动态决策的影响,并基于中国2000—2010年企业-目的国层面出口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更高的目的国制度质量显著降低企业的退出概率,并提高退出企业的再进入概率。本国市场需求越高,目的国市场需求越低,企业退出该出口市场的概率越高;企业退出时本国市场需求越低,目的国市场需求越高,企业再进入该市场的概率越低。此外,制度质量和目的国市场需求对加工贸易和低科技企业的再进入决策影响更大,且企业出口动态决策的影响情况还因企业所在地区产生明显的差异。本文通过研究如何降低出口企业的退出概率并推动退出企业再进入,力图为我国出口企业提升持续出口能力提供经验支持和政策建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霄雪
通过上游服务业与下游制造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将服务业开放与下游制造企业出口绩效联系起来,分析了服务业外资自由化对我国制造企业出口绩效产生影响的理论机制。构建服务业外资自由化指标,并利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服务业外资自由化对我国制造企业的出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具体细分的服务业行业来看,交通运输业、电信业对制造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从作用机制来看,服务业外资自由化通过生产能力效应、质量升级效应与产品种类效应促进了我国制造企业出口绩效的改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雪玉
本文基于融资约束的视角研究FDI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和机制,用外生的融资约束指标衡量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的影响,既解决了以往研究当中行业融资约束衡量的内生性问题,又从满足企业外部融资需求、解决企业可抵押资产不足之困、扩大企业商业融资三个方面验证了FDI对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进而提出FDI缓解企业出口融资约束的三个具体实现路径。总体而言,在融资约束越强的行业,企业实收资本中外资的比例越高,企业的出口表现越好。
关键词:
国际贸易 跨国直接投资 融资约束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新 陈勇兵 王书飞
本文利用2000—2005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分析了制造业企业贸易状态转变过程(非出口—出口、非进口—进口、无贸易—只进口、无贸易—只出口、只进口—进出口、只出口—进出口)中的自我选择效应和学习效应。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方面,笔者在传统OP方法的基础上加入了四种贸易状态变量。研究发现,进口方面,企业在非进口—进口过程中存在自我选择效应,不存在学习效应;在只进口—进出口过程中两种效应均不存在。出口方面,企业由非出口—出口、无贸易—只出口以及只出口—进出口过程中的自我选择效应依赖于企业的出口密集度,即此效应只存在于那些出口密集度低的企业中,而学习效应只在只出口—进出口过程中得...
关键词:
进口 出口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曹驰
本文在充分认识到中国企业生产率和出口关系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市场的特征事实,修改了Melitz模型关于国内外市场进入成本对比的假设,对理论模型进行拓展。在实证部分,本文主要使用2000年至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发现总体而言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自我选择效应"为负,存在"生产率悖论"的证据;分行业来讲,中国制造业企业不同行业的"出口自我选择效应"不同,但普遍存在负趋势。作者通过实践与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有二:贸易性质1差别导致不同贸易模式2企业生产率的差异;中国行业的市场进入门槛相对高(排除贸易性质差别)。最后本文详细分析了中国市场高门槛的主要原因,试图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参与国内贸易和国际...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谢娟娟 王青峰 杨易擎
文章从需求侧视角出发,研究了我国制造业企业的技术追赶问题。首先,文章构建了理论模型,诠释正向外部需求加快了企业的技术追赶,并识别倾斜效应和创新效应是实现技术追赶的影响机制。其次,基于2008~2013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工业企业库和CEPII-BACI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构建了尽量外生的企业外部需求指标;通过计算技术距离指标度量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追赶的动态变化。实证结果表明:外部市场需求规模每增加10%,我国企业与世界前沿的技术距离会缩小0.150%;通过交互回归发现,面对正向外部需求,网络化程度、管理效率、外部市场暴露越高的企业和外资企业,越容易实现技术追赶。最后,对可能存在的估计偏误以及内生性问题进行检验,证实了研究结论的稳健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环境规制与出口绩效相互影响效应分析——基于重污染制造业的考察
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是否存在绩效优势——基于不同产业类型的检验
美国对华337调查与企业出口行为——基于我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金融发展、FDI与中国制造业出口绩效——基于新新贸易理论的实证分析
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出口依存度及对外市场的需求弹性研究——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分析
基于环境规制的中国出口企业绩效分析研究——以电子信息出口企业为例
市场要素、组织要素与中国制造业的出口优势——基于地区—行业交叉数据的实证分析
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与“生产率陷阱”——基于2008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实证分析
中国企业的自我选择效应与出口学习效应研究——基于制造业与服务业企业层面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