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10)
2023(8618)
2022(7431)
2021(7259)
2020(6068)
2019(14507)
2018(13799)
2017(25935)
2016(13636)
2015(15395)
2014(15036)
2013(14489)
2012(13054)
2011(11097)
2010(11012)
2009(10113)
2008(9436)
2007(7285)
2006(5837)
2005(5114)
作者
(33898)
(28666)
(28182)
(26913)
(18325)
(13523)
(12927)
(11047)
(10880)
(9857)
(9807)
(9367)
(8767)
(8685)
(8588)
(8554)
(8423)
(8303)
(8171)
(8159)
(6815)
(6664)
(6647)
(6599)
(6515)
(6321)
(6202)
(5945)
(5595)
(5571)
学科
(54823)
经济(54773)
(45841)
管理(45093)
(41065)
企业(41065)
方法(32317)
数学(29049)
数学方法(28719)
(21766)
(16929)
财务(16896)
财务管理(16827)
企业财务(16276)
中国(13221)
审计(12152)
(12103)
业经(10842)
(10345)
技术(8920)
(8860)
贸易(8848)
(8670)
农业(8230)
地方(8086)
(7910)
环境(7854)
(7827)
(7694)
(7574)
机构
大学(177775)
学院(176809)
管理(77164)
(76944)
经济(75758)
理学(68345)
理学院(67771)
管理学(66805)
管理学院(66459)
研究(50644)
中国(41441)
(38424)
(35435)
财经(31463)
(29103)
科学(27400)
中心(25808)
财经大学(24228)
经济学(23697)
(23409)
业大(23037)
(22463)
商学(22197)
商学院(22027)
(21714)
经济学院(21545)
北京(20814)
经济管理(20501)
研究所(19773)
(19281)
基金
项目(126630)
科学(102970)
基金(97189)
研究(92033)
(83511)
国家(82860)
科学基金(74483)
社会(61511)
社会科(58659)
社会科学(58644)
基金项目(52377)
自然(49562)
自然科(48463)
自然科学(48455)
自然科学基金(47608)
(47343)
教育(43150)
(40227)
资助(39321)
编号(35880)
(29656)
重点(28236)
(27416)
成果(27028)
教育部(26622)
国家社会(26171)
人文(26053)
创新(25665)
科研(25500)
(25345)
期刊
(71758)
经济(71758)
研究(49484)
(35559)
中国(32605)
管理(28500)
学报(22640)
科学(22185)
大学(18846)
学学(17985)
(17062)
(16123)
金融(16123)
技术(15947)
财经(15591)
财会(13275)
(13194)
经济研究(12802)
教育(12105)
农业(11852)
会计(11797)
业经(10743)
审计(9839)
问题(9367)
理论(9288)
通讯(8911)
会通(8885)
技术经济(8548)
实践(8393)
(8393)
共检索到2520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伟  林川  彭程  
本文以后股权分置改革时期的大股东连续减持行为为研究对象,以2007~2014年我国9313个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外部审计对大股东连续减持的治理作用。研究发现,外部审计对大股东连续减持行为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若上市公司的会计师事务所为国际"四大"或国内"十大",则出现大股东连续减持的概率明显更低;而且相较于国内"十大",国际"四大"对于上市公司大股东连续减持行为的抑制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大股东会避免在年度财务报告披露期间连续减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路玲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研究财经媒体信息可以影响股价的基础上,收集2008~2014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相关的财经媒体信息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人工的方式收集与整理上市公司大公司在减持过程中的财经信息,构建利多信息倾向(S1)、利空信息倾向(S2)以及中性信息(S3)等指标,首创性地从上市公司减持中以独特视角实证研究上市公司与财经媒体合谋的各种间接证据,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路玲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研究财经媒体信息可以影响股价的基础上,收集20082014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相关的财经媒体信息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人工的方式收集与整理上市公司大公司在减持过程中的财经信息,构建利多信息倾向(S1)、利空信息倾向(S2)以及中性信息(S3)等指标,首创性地从上市公司减持中以独特视角实证研究上市公司与财经媒体合谋的各种间接证据,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陆海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股东的交易行为研究越来越得到学者的重视。2006年以来的大小非解禁和减持为我们研究中国资本市场大股东行为的变迁及后果提供了难得的契机,第一大股东的减持是近年来大股东减持的显著特征,控股股东更倾向于不转让控制权而通过逐渐降低持股比例获得私利,这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独特制度背景造成的,因此,本文将对大小非解禁后大股东通过减持是否可以获利,获利水平如何,不同性质的股东在减持收益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等问题进行研究,最终得出相关经验证据和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辉  姚明秀  
文章首次从学术角度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分别从大股东职位权力发散网络、大股东社交发散网络、大股东网络声誉与积累网络等,构建大股东减持的社会网络结构与指标体系,并利用Logit模型综合考察社会网络、股权集中度对大股东减持的关联度。研究发现:社会网络值越高,大股东增减持的倒U型结构越明显,说明大股东存在先增后减的套利行为。同时较高的股权度对大股东减持的行为也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认为:应从完善大股东减持信息披露、加强股权制衡、提高恶意减持违规成本等层面完善大股东减持约束治理机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辉  姚明秀  
文章首次从学术角度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分别从大股东职位权力发散网络、大股东社交发散网络、大股东网络声誉与积累网络等,构建大股东减持的社会网络结构与指标体系,并利用Logit模型综合考察社会网络、股权集中度对大股东减持的关联度。研究发现:社会网络值越高,大股东增减持的倒U型结构越明显,说明大股东存在先增后减的套利行为。同时较高的股权度对大股东减持的行为也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认为:应从完善大股东减持信息披露、加强股权制衡、提高恶意减持违规成本等层面完善大股东减持约束治理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赤  王利君  
文章以深圳证券市场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短时间窗口的视角考察其大股东减持的时机选择以及减持后的市场反应。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创业板上市公司大股东在减持时进行了精准的时机选择;而市场认为大股东减持传递出公司估值偏高、业绩不佳的信号,对此表现出强烈的负面反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控股股东在减持过程中获得的超额收益高于非控股股东;低账面市值比公司股东获得的超额收益高于高账面市值比公司股东;高市盈率公司股东获得的超额收益高于低市盈率公司股东;绩差公司股东获得的超额收益高于绩优公司股东;小规模公司股东获得的超额收益高于大规模公司股东。基于此,从加强监管、完善信息披露等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温智强  
2015年伊始的"投资乱象"到底源于什么?为什么发生"大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会受到机构投资者的追捧?更奇怪的是这类个股出现了超越市场指数的良好涨幅。为了解释这一异象,本文围绕"新国九条"的出台时间,选取了我国上市公司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的数据,从大股东减持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本文的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把市值管理作为通道,与机构投资者合谋侵占外部投资者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大股东减持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超额收益,而是为了"让筹"给机构投资者。本文进一步研究了"新国九条"对合谋行为的影响,发现文件的出台促进了合谋行为的发生,并且更多的合谋行为与市场气氛无关。最后,本文检验了流通股数量对...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申征征  蔡报纯  
本文选取2015年5月份以来发布增持公告的38家民营样本公司,以发布增持公告当天为事件日,以事件日前后5天为事件窗口。通过事件研究法研究,经过市场回报率对比,得出结论:民营企业大股东增持可明显提高市场信心,对市场影响显著,增持公告发布日市场反映最强烈,之后随时间递减。分析民营企业大股东的增持行为和这一行为对市场信心的影响,对于民营上市公司自身发展以及监管部门规范市场行为都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龚晓瑾  
通过研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重对企业组织方式选择的影响后认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重处于适度区间时,最有利于发挥其对高管的有效约束作用,使高管决策时风险规避程度下降,从而较少采用一体化的组织方式,而更多采用外包等非一体化组织方式来得到更多的专业化分工利益。最后,利用1999~2006年我国沪深301家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重与企业一体化程度呈"U型"关系,而且通过了统计的显著性检验。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徐睿  李雪  
本文选择了2003-2012年为研究区间,以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产品市场竞争、大股东代理问题以及股票特质性风险之间的关系。经研究发现: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剧将导致股票特质性风险的攀升,而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代理问题的加重又会进一步强化产品市场竞争同股票特质性风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傅福兴   李伊凝  
合理适用“慢走规则”是对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行为进行有效监管的关键。我国有必要进一步明确“慢走规则”在资本市场监管实践中的适用标准,在适用范围、信息披露、计算方式和豁免限制四个方面对“慢走规则”进行优化。在适用范围方面,应确立适用“慢走规则”的前提仅限于证券交易所交易和协议转让等主动交易方式,而行政划转、法院裁判等被动转让,已有临时公告制度对其加以规制,不应受到“慢走规则”约束。在信息披露方面,可考虑建立披露义务替代规则,规定临时公告可以而定期报告则不能免除“慢走规则”披露义务,且“慢走规则”不能剔除临时公告披露内容。在计算方式方面,基于“刻度说”的“慢走规则”容易理解、便于操作,更符合我国资本市场推行审慎监管的改革方向。在豁免限制方面,严格的“慢走规则”会削弱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从事大额股票交易的意愿,适当对机构投资者豁免运用“慢走规则”具有正当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傅传锐  
本文以2007~2013年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大股东治理机制对智力资本价值创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股东持股对智力资本价值创造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间特征,两者呈现出N型的三次曲线关系,这种区间特征关系也同样存在于大股东持股与人力资本、结构资本等具体智力资本要素的增值效率间;不论是总体智力资本价值创造效率,还是人力资本、结构资本等具体智力资本要素价值创造效率,国有控股企业都明显劣于民营企业;股权制衡对总体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其难以对结构资本发挥有效的治理效应;机构投资者持股能显著增进总体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效率,却无法为结构资本提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侯晓红  
笔者结合我国上市公司配股制度,以1998年~2003年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以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配股与大股东资源侵占的关系。结果表明,当上市公司处在配股前三年时,为了达到配股要求,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资金侵占减少;但当配股融资完成后,大股东的这种约束行为消失。这证明了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在配股前的资金支持行为与配股后的资金占用行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艳花  
主持人的话:2015年7月8日,为应对股市异常波动期间的市场非理性下跌,证监会发布第18号公告,规定自当日起的6个月内,上市公司大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管(以下简称"董监高")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面对2016年1月8日即将到来的解禁期,市场普遍预期负面,并形成股市下跌压力。1月7日,证监会出台了《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减持新规"),以期疏解减持压力、稳定市场预期。原本作为市场上正常的交易行为,大股东及董监高的减持却一直是令A股市场困扰的问题。尤其是在A股从异常波动逐步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