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71)
- 2023(6657)
- 2022(5709)
- 2021(5286)
- 2020(4401)
- 2019(10282)
- 2018(9924)
- 2017(20073)
- 2016(10944)
- 2015(11831)
- 2014(11920)
- 2013(11702)
- 2012(10942)
- 2011(9692)
- 2010(10001)
- 2009(9542)
- 2008(10002)
- 2007(9134)
- 2006(8270)
- 2005(7711)
- 学科
- 济(47985)
- 经济(47942)
- 管理(40125)
- 业(39729)
- 企(34833)
- 企业(34833)
- 方法(22757)
- 数学(20964)
- 数学方法(20756)
- 财(20024)
- 务(14937)
- 财务(14922)
- 财务管理(14905)
- 企业财务(14355)
- 制(12068)
- 农(11632)
- 中国(10851)
- 策(9651)
- 银(9374)
- 银行(9368)
- 融(9315)
- 金融(9315)
- 业经(8923)
- 行(8817)
- 贸(8804)
- 贸易(8796)
- 易(8555)
- 体(7561)
- 地方(7077)
- 农业(6999)
- 机构
- 学院(156936)
- 大学(156685)
- 济(73806)
- 经济(72360)
- 管理(64385)
- 理学(54715)
- 理学院(54299)
- 管理学(53588)
- 管理学院(53301)
- 研究(50914)
- 中国(43032)
- 财(39968)
- 京(31559)
- 财经(30640)
- 经(27879)
- 科学(25095)
- 所(24793)
- 中心(24039)
- 江(23936)
- 财经大学(22897)
- 经济学(22724)
- 研究所(21413)
- 农(20791)
- 经济学院(20420)
- 北京(20332)
- 州(19041)
- 商学(18820)
- 商学院(18654)
- 业大(18282)
- 院(18196)
- 基金
- 项目(94212)
- 科学(76414)
- 基金(71583)
- 研究(70685)
- 家(60391)
- 国家(59914)
- 科学基金(53216)
- 社会(46741)
- 社会科(44699)
- 社会科学(44689)
- 基金项目(36843)
- 省(34833)
- 自然(34405)
- 自然科(33721)
- 自然科学(33715)
- 自然科学基金(33177)
- 教育(32764)
- 资助(31144)
- 划(29472)
- 编号(28047)
- 成果(23440)
- 部(22753)
- 重点(20566)
- 教育部(20311)
- 人文(19874)
- 创(19496)
- 性(19245)
- 发(19175)
- 国家社会(19119)
- 制(19030)
共检索到2490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朝晖
目前中国的上市公司中 ,由于国有股和法人股一股独大引起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投资效率低下的问题已成为学术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建立控股股东与证券市场之间相互博弈的微观经济模型讨论控股股东非效率投资决策的动因和模式。本文的模型指出 ,控股股东通过自身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进行外部套利的行为动机来自于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控股股东对外部收益的追求将导致上市公司进行非效率投资 ,最终走向崩溃。在政策含义方面 ,增强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和监管 ,减少信息不对称 ,将有利于增强市场对控股股东外部套利的反应能力。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的方法对本文的理论模型进行检验。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廖佳 占云
本文以2004—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非控股大股东对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控股大股东显著提升了公司投资支出—投资机会敏感性。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相比控股股东未股权质押的公司,非控股大股东对投资支出—投资机会敏感性的影响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中更显著;相比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低的时期,非控股大股东对公司投资支出—投资机会敏感性的影响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的时期更显著。进一步考虑非控股大股东异质性发现,相较于国有非控股大股东与其他非控股大股东,外资非控股大股东对公司投资支出—投资机会敏感性的正向影响更显著。经济后果分析表明,非控股大股东对投资决策的积极影响最终能够提升公司的增长和清算期权价值。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冰 陈锡娟
近年来股权质押融资现象在资本市场愈演愈烈,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公告在二级市场释放信号,引发股价异常波动。文章利用上证A股上市公司质押公告数据,考察股权质押公告披露后的市场反应。研究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公告会引发市场的负面反应,非国有企业质押公告会引发显著的消极反应,市场对国有企业质押公告没有表现出负面反应,下降行情中市场更早对公告做出反应,且反应程度更剧烈。因此,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应严格审批并加强监管,削弱市场消极反应,提高市场有效性。
关键词:
股权质押 市场反应 股权性质 市场行情
[期刊] 征信
[作者]
万立全 陈峻博
选取2008—2019年A股上市公司股东大会投票数据,研究非控股股东参与决策积极性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非控股股东参与决策积极性与投资效率存在反向因果关系。非控股股东参与决策的积极性越高,企业非效率投资现象越严重,主要表现为投资过度;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投资过度现象更为显著。第二,非控股股东通过高管股权激励路径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第三,非控股股东参与决策存在一定局限性,要合理调控非控股股东权利,实现其对公司价值的提升,从而达到共赢。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余怒涛 张华玉 刘昊
企业金融化与经济“脱实向虚”已经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广泛关注的话题。本文基于微观企业层面的治理机制,从非控股大股东治理视角研究非控股大股东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金融化。研究发现,非控股大股东能有效抑制企业基于套利动机进行的金融投资,主要表现于对长期金融投资的抑制效应。分析其作用机制发现,非控股大股东主要通过“退出威胁”抑制管理层或控股股东基于逐利动机进行的金融投资,进而优化企业金融资产配置,且非控股大股东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效应在退出威胁可信度更高和退出威胁强度更强时更有效。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投资虽然会短期内挤占实体投资,但在非控股大股东的作用下却能有效提升企业未来的实体投资效率;进一步考虑非控股大股东异质性发现,相比国有大股东,外资大股东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效应更强,相比非金融机构大股东,金融机构大股东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效应更强,且进一步区分金融机构类别发现,基金和财务咨询公司能更有效抑制企业金融化;考虑外部宏观环境的调节作用发现,当金融业竞争更激烈和所处行业竞争程度更弱的情况下,非控股大股东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更强。最后考虑企业产权性质发现,非控股大股东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本研究从企业微观层面为如何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供了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银灵
本文以2011-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对非控股股东参与和公司治理水平对企业非效率投资影响机理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公司治理水平与非效率投资显著负相关,即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显著抑制了非效率投资;非控股股东参与和非效率投资之间显著负相关,即非控股股东的积极参与能显著抑制企业的非效率投资;非控股股东参与显著增强了公司治理水平与企业非效率投资之间的相关性。
关键词:
公司治理 非效率投资 非控股股东参与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侯婧 朱莲美
控股股东通过股权质押进行融资是资本市场的普遍行为,而投资作为企业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其决策直接影响企业的价值。基于融资约束和代理成本视角,以2010~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加大了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度,致使控制权杠杆增高,上市公司过度投资引起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显著增加,也表明股权质押行为加重了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当公司治理内部监督机制较弱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更显著;相对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更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潘鸿
本文指出了我国证券市场上控股股东通过与上市公司间的不正当关联交易进行外部套利的几种典型手段,利用公司契约理论分析了这种行为的制度性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进一步规范发展证券市场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才是消除这种外部套利的根本。
关键词:
关联交易 大股东外部套利 侵占收益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周力 谢振莲
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不是股利的形式,而是股利政策所能带来的真实收益。现金股利是直接的现金收益,股票股利则是间接收益,要通过股市交易转化为现金收益。如果股利政策不能给予投资者一个合理、适当的投资回报,不管是现金股利还是股票股利,都会受到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许辉 祝立宏
根据Jensen的自有现金流量假说,在不考虑股票回购条件下,将公司支付的现金股利数量低于自由现金流量定义为低现金股利政策。研究显示,低现金股利政策不利于股东财富最大化,在低现金股利政策范围内,提高现金股利会提高股东财富。但从控股股东财富最大化出发,实施低现金股利政策有助于实现其获取控制权私有收益以本身的财富最大化。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志康 苑学博
以现有文献研究为基础,综合考虑股价同步性信息效率观和噪声观,以2012—2018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非控股股东决策是否会对股价同步性产生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非控股股东决策能够显著抑制股价同步性,这种负向效应,在财务报告质量较高的公司中更为显著,说明非控股股东参与决策这一行为能够被资本市场所捕捉,形成特质性信息或者化为噪音,从而对股价造成一定影响。通过两阶段回归以及倾向得分匹配等方法检验后,研究结论不变。该研究有利于稳定我国金融市场,有利于资本市场完善非控股股东决策制度,并为监管部门以及上市公司提供稳定个股股价的新思路。
关键词:
非控股股东决策 股价同步性 财务报告质量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朱春艳 张昕
中国的资本市场,控股股东普遍存在,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使得控股股东有通过非效率投资侵占上市公司资源的动机,公司治理是制约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减少非效率投资的重要机制,公司治理是否能很好地抑制大股东非效率投资?公司治理的抑制作用是否会受到大股东持股的影响?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式研究发现:公司治理会弱化利益冲突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利益冲突也能抑制公司治理对非效率投资的作用。实证检验的结果基本支持上述结论,公司治理会抑制公司的非效率投资,而公司治理的抑制作用在大股东控制权较低和不存在两权分离时表现更好。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罗琦 贺娟
本文基于控股股东利益最大化视角,构建了市场时机影响公司投资支出的理论模型。模型分析表明,控股股东选择在市场时机高涨的情况下迎合投资者情绪进行过度投资,并在股票价格高估的情况下实施股权再融资。在实证检验中,本文以2008—2012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作为分析样本,用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作为市场时机的衡量指标,检验结果表明,股票市场上的市场时机对公司投资和股权再融资均产生正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在控股股东持股比例高的情况下更加强烈。本文研究成果从控股股东视角对市场时机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扩展,同时,也丰富了公司投融资决策领域的相关文献。
关键词:
控股股东 市场时机 投资支出 股权再融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彭文静
本文以2007~2014年间在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且发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企业为样本,在对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以后发现,企业控股股东如果出现股权质押行为,企业派发现金股利的动机将减弱,股利水平将降低,这就增加了控股股东为获私利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可能性,从而使得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更为突出。倘若企业派发现金股利的动机减弱,企业就将留存更多剩余现金,这就为控股股东获取私利、取得企业控制权提供了便利,进而对中小股东利益造成侵害。笔者还发现,当企业拥有良好的外部治理环境时,企业现金股利派发意愿将增加,股利派发水平将上升,进而使得企业投资者得到更多的现金,有助于降低其投资风险,更好地保护...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鞠方 夏一丹 罗泉 夏云峰
基于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检验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股利政策选择的影响以及外部治理环境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导致控制权转移,控股股东会实施积极的股票送转;而现金股利水平导致代理冲突,会影响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好的外部治理环境具有正向效应,能够抑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导致的股票高送转增加行为和现金股利降低水平。研究结合宏观环境和资本市场,深入分析了股权质押与股利政策选择之间的关系,为政府治理和金融监管提供有益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