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10)
2023(16734)
2022(14056)
2021(12868)
2020(11105)
2019(24739)
2018(24304)
2017(47463)
2016(24996)
2015(28064)
2014(27699)
2013(27512)
2012(25594)
2011(23006)
2010(23250)
2009(21922)
2008(20469)
2007(17990)
2006(16281)
2005(14615)
作者
(74115)
(61573)
(61438)
(58363)
(39211)
(29653)
(27939)
(23922)
(23646)
(21790)
(21252)
(20534)
(19706)
(19557)
(19370)
(19046)
(18250)
(18012)
(17878)
(17861)
(15371)
(15104)
(15025)
(14239)
(14158)
(13837)
(13510)
(13216)
(12480)
(12124)
学科
(117828)
经济(117697)
管理(70727)
(68311)
(55139)
企业(55139)
方法(49041)
数学(44117)
数学方法(43652)
中国(34303)
(29769)
金融(29767)
(28814)
(28181)
银行(28126)
(27383)
(27093)
地方(25106)
(23574)
业经(23089)
(22669)
(21308)
贸易(21291)
(20753)
农业(18560)
(17845)
财务(17791)
财务管理(17752)
企业财务(16947)
(16018)
机构
大学(364542)
学院(361787)
(161963)
经济(158978)
管理(137632)
研究(125782)
理学(118916)
理学院(117647)
管理学(115658)
管理学院(115018)
中国(102466)
(75621)
科学(74337)
(74123)
(63733)
(63602)
财经(59682)
中心(59315)
研究所(57832)
业大(54778)
(54295)
(53110)
经济学(51935)
农业(50514)
北京(47485)
经济学院(46815)
(45037)
财经大学(44644)
(43476)
师范(42863)
基金
项目(241105)
科学(189722)
基金(178163)
研究(169998)
(157287)
国家(156045)
科学基金(132992)
社会(111533)
社会科(106028)
社会科学(106000)
基金项目(93663)
(92364)
自然(86677)
自然科(84705)
自然科学(84680)
自然科学基金(83178)
(78689)
教育(77594)
资助(73833)
编号(65610)
重点(54686)
(54140)
(52518)
成果(52405)
(50324)
国家社会(47300)
创新(47288)
科研(47213)
教育部(46522)
课题(45279)
期刊
(174619)
经济(174619)
研究(109744)
中国(66829)
学报(59485)
(56518)
(56059)
科学(53157)
(51504)
金融(51504)
管理(51382)
大学(45452)
学学(43492)
农业(36976)
财经(30601)
经济研究(30052)
技术(29807)
教育(28014)
(26344)
业经(25999)
问题(23181)
(19389)
(19035)
技术经济(18516)
理论(18329)
统计(18274)
国际(18148)
商业(16758)
世界(16682)
(16381)
共检索到5450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成  刘生福  
国内经济波动在亚洲金融危机和次贷危机之后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通过实证检验对两次危机后国内经济波动的主要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虽然次贷危机后国内经济波动幅度明显加剧,但不能将其归咎于外部冲击的影响。投资波幅增大是解释经济波动加剧的最主要原因,其根源则在于宏观调控政策对本次危机的反应过度敏感。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靳涛  
本文通过对中国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实证研究,发现经济增长是直接推动经济体制转型深化的内在动力,而经济转型虽然对经济增长有长期的影响作用,但这种作用却不是决定性的。在制度与增长二者关系中,制度虽然是影响增长的长期重要因素,但这种影响却不是决定性的;而恰恰相反,增长对制度的影响却是决定性的。这说明制度创新在增长的大背景中更易达到,而中国改革成功的经验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孙洋  
亚洲金融危机对土耳其经济的冲击孙洋(驻伊斯坦布尔总领事馆经商室对出口的打击目前,土耳其工商、金融界已普遍达成共识,东南亚金融危机已远不是一次地区性的灾难,而是全球性经济领域的危机。这种冲击突出表现为东南亚国家在国内市场缩小的情况下利用其货币贬值展开一...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丁剑平  
亚洲金融危机首先爆发在各国的汇市上。危机过后多年,亚洲汇市的波动与危机前的状况有实质性改变吗?本文运用GARCH模型比较了亚洲各国及地区(韩国、泰国、台湾地区、新加坡、日本、印度、马来西亚和中国)汇市波动变化并进行了排序。实证结果表明,亚洲危机后各国汇市波动的方差扩大,冲击的影响在汇市上持续时间也有所延长。其原因是亚洲各国汇市的联动增加了。为了确保在第三国市场的份额,各国都在频繁调整和干预本国汇市。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洪平凡  祝宝良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郝云宏  雷原  
1997年国际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就是亚洲金融危机。无论这次危机会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有一点必须指出的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对这次危机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这部分地归因于这次危机发生在我们的邻国,而且和我们发展水平相近,文化背景相近,经济联系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马宇  
利用26个省市1996~2008年的有关数据,就经济结构、金融危机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单位GDP能耗越高,越是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长率越低;市场化程度越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越是宽松,经济增长速度越快。对我国的启示是:继续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的政策;做好应对危机的各种预案,建立金融危机的预警体系,争取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继续执行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抵御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新和  
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对世界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也促使亚洲各国反省自身发展模式的利弊。本文对东西方文化与经济模式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比较,从亚洲经济模式的特点中找出危机发生的深层原因。比较重要的原因是,亚洲经济模式与“信息社会”的要求不相符合,以及亚洲银行承受了过多的额外压力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余永定  
东亚模式的主要特点东亚模式的特点有很多,归纳起来,有两点最重要。第一点,东亚经济都有非常高的投资率——这种高投资率是以高储蓄率为基础的,但投资率要高于储蓄率。第二点,对外贸易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时祥文  宗菲倩  
发生在去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像瘟疫一样迅速地蔓延到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并且它的余波还波及到了遥远的太平洋的另一头———西半球的巴西和阿根廷。本文试图以青岛为实例分析这次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以便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找出原因,采取措施,使我国社会...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影响农业部政策法规司综合分析处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引起了各国普遍关注。我国领导人和有关部门已表示这场危机尽管对我国经济没有产生直接冲击,但潜在影响不可低估。为了把握这场危机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影响,最近,我们邀...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旭州  司马亚玺  
尽管亚洲和欧洲经济危机的背景和细节有所不同,但深层次的根源并没有不同十五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使我们经历了痛苦的调整和意义深远的经济与金融改革。我们不得不进行法律、监管和治理改革,商业部门不得不削减债务,而银行家们也变得更加谨慎和更具风险意识。今天,世界正在见证另一场金融危机,它与我们所经历的危机没有什么不同,我愿意与大家分享从亚洲金融危机得出的一些教训。这说起来有些讽刺,因为我们一直将欧洲视为榜样和标杆。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