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07)
- 2023(15552)
- 2022(13379)
- 2021(12584)
- 2020(10447)
- 2019(23823)
- 2018(23628)
- 2017(45025)
- 2016(24056)
- 2015(27207)
- 2014(26750)
- 2013(26627)
- 2012(24338)
- 2011(22260)
- 2010(22000)
- 2009(20543)
- 2008(19613)
- 2007(16796)
- 2006(14985)
- 2005(13293)
- 学科
- 济(115153)
- 经济(115038)
- 管理(66850)
- 业(60255)
- 企(49343)
- 企业(49343)
- 方法(46640)
- 数学(40942)
- 数学方法(40566)
- 中国(29793)
- 农(25873)
- 地方(24437)
- 业经(22615)
- 财(22467)
- 学(22161)
- 贸(20898)
- 贸易(20886)
- 易(20293)
- 制(17715)
- 农业(17105)
- 环境(16492)
- 和(16290)
- 理论(15733)
- 融(15482)
- 金融(15480)
- 银(15272)
- 银行(15236)
- 地方经济(15110)
- 行(14663)
- 技术(13872)
- 机构
- 大学(345750)
- 学院(342786)
- 济(150298)
- 经济(147445)
- 管理(134381)
- 研究(120451)
- 理学(116489)
- 理学院(115214)
- 管理学(113344)
- 管理学院(112733)
- 中国(90225)
- 京(73354)
- 科学(71377)
- 财(64482)
- 所(59862)
- 研究所(54583)
- 中心(52779)
- 财经(52448)
- 农(49900)
- 经(47884)
- 业大(47487)
- 江(47470)
- 北京(46962)
- 经济学(46912)
- 范(45115)
- 师范(44765)
- 院(43493)
- 经济学院(42011)
- 财经大学(39112)
- 农业(38948)
- 基金
- 项目(232796)
- 科学(183923)
- 研究(172473)
- 基金(170698)
- 家(147857)
- 国家(146690)
- 科学基金(126066)
- 社会(111318)
- 社会科(105601)
- 社会科学(105576)
- 基金项目(89891)
- 省(87827)
- 自然(79778)
- 教育(78612)
- 自然科(77915)
- 自然科学(77899)
- 自然科学基金(76499)
- 划(74300)
- 资助(70752)
- 编号(69378)
- 成果(56476)
- 部(52351)
- 重点(51785)
- 发(50367)
- 创(47991)
- 课题(47702)
- 国家社会(46465)
- 教育部(45550)
- 创新(44874)
- 人文(44294)
- 期刊
- 济(166939)
- 经济(166939)
- 研究(106507)
- 中国(64139)
- 学报(50508)
- 管理(50402)
- 科学(48318)
- 财(46585)
- 农(45818)
- 大学(38724)
- 学学(36329)
- 教育(35976)
- 农业(32524)
- 技术(29338)
- 经济研究(28604)
- 融(28582)
- 金融(28582)
- 财经(26136)
- 业经(24890)
- 经(22523)
- 问题(21364)
- 贸(18303)
- 技术经济(17787)
- 世界(17678)
- 业(17229)
- 图书(17171)
- 国际(16441)
- 理论(16251)
- 科技(15414)
- 现代(15311)
共检索到5079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勇 傅雄广 魏强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表明:在样本期内,中国与各国经济波动的相关系数随时间变动较大。进一步使用面板数据对经济协同性演变背后的动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双边贸易程度和金融一体化程度对经济协同性的影响显著为正,而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为负;中国与各国之间的货币政策协调程度、财政政策协调程度以及汇率波动程度也对经济波动协同性有一定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亚杰
文章对改革以来的我国出口波动与世界经济波动进行了比较,通过回归分析可知,我国出口波动与世界经济波动存在着显著的非线性关系,世界经济波动对我国出口波动的冲击作用随着出口波动本身的加剧而更加强烈,同时用TARCH模型来对世界经济对我国的出口冲击的乘数效应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世界经济周期 出口波动 TARCH模型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余建干 吴冲锋
通过扩展BGG模型,我们建立了一个包含中国现实经济摩擦的动态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其目的一是对经验事实进行经济理论解释;二是探究使用更为稳健的脉冲响应匹配估计法是否也能够得到我国存在显著金融加速器效应的结论;三是详细考察7个因素对利率冲击的宏观经济效应和模型对经验事实的拟合效果的定性和定量影响。基于中国经济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1)我们的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和解释SVAR反映的经验事实。(2)我国居民消费中存在显著的中等偏强的消费习惯。(3)我国经济中存在显著的金融加速器效应。
关键词:
动态新凯恩斯主义模型 工资粘性 利率冲击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金全 丁娅楠 毕振豫
我国实际产出与通货膨胀主要受到供给因素的影响,其中实际产出主要受到技术冲击的影响,而通货膨胀则主要受到价格加成冲击的影响。因此,为了保持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政府在适度刺激总需求的同时,要对总供给管理政策给予充分的重视,配合使用稳健性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控,有效管理经济运行风险因素与通货膨胀的形成,保持"十三五"时期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双重稳定。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孙工声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是经济的过度波动。2008年第四季度,在外部冲击与国内经济周期调整和结构调整压力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中国经济出现了深幅调整,经济的过度波动再次激起了人们对导致宏观经济波动的内外因素的关注与讨论。那么,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究竟是源于内部调整还是外部冲击呢?本文基于内外双重视角;实证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导致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外部冲击对国内宏观经济波动的贡献度相当高,是导致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而国内经济市场化演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并不是导致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即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主要来自外部冲击而非内部调整。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袁吉伟
本文基于BSAVR模型研究了外部冲击对于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中国经济波动可能对国际经济运行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内部冲击是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外部冲击居于次要地位,外部冲击对于中国经济增速的影响要大于对价格水平的影响。中国经济波动对于国际经济运行也产生一定影响,其中中国经济增速的冲击影响要大干价格冲击影响,中国经济增速和价格波动对于国际油价的影响都较大。
关键词:
外部冲击 经济波动 BSVAR模型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蔡晓陈 许春华
中国经济波动中地区与行业哪一因素更重要?本文试图在不同的加总层次上回答这一问题。我们的实证分析表明,这一问题的答案取决于加总层次。在特定地区特定行业的微观层次,行业因素起主导作用:地区与行业典型冲击幅度相当,但是行业内相关系数更高,从而冲击在行业内的传导能力更强。在宏观层面,地区冲击更为重要:地区冲击幅度大于行业冲击幅度,地区间冲击联系也强于行业间冲击联系。
关键词:
经济波动 地区冲击 行业冲击 联动性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晓维
经济模式转换过程中的消费支出,有强烈的自发波动性,这种内在的不稳定是我国近年经济持续波动的重要原因之一。分析消费支出对宏观经济活动的影响,寻求实现消费支出内在稳定的途经,是缓和经济波动,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基本条件之一。改革开放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急剧增加。1979年,我国居民货币总收入还仅2044.3亿元,到1989年已达10494.3亿元,十年增加四倍;同期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从215元提高到944元,增加了约3.5倍。但是,囿于长期所习惯的贫困型或温饱型生活方式,加上产品结构的滞后调整和转换形成的限制,在收入迅速提高的同时,居民家庭不能同步建立起与新的收入水平相适应的、更高层次的日常消...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毕玉江
文章使用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方法对世界主要经济体构建一个增广的VAR模型,分析了主要发达经济体宏观经济波动对中国外贸进出口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就单个经济体宏观变量波动的影响程度而言,美国和日本GDP波动对中国外贸进出口的影响要高于欧盟。美国金融市场变量冲击对中国外贸进出口产生了显著且复杂的影响效应。人民币汇率波动在应对外部冲击时发挥了一定作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可能会对外贸发展产生长远影响。在以一般贸易为主的外贸结构下,外部经济波动的传导效应会更加明显。这将为未来的宏观经济调控带来更大挑战。
关键词:
经济冲击 进出口波动 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薛立国 杜亚斌 张润驰 徐源浩
本文立足近年来国内经济频繁波动的现实背景,通过构建一个包含成本推动冲击、消费偏好冲击、技术冲击以及货币政策冲击的DSGE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等方法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外生冲击因素进行考察。研究发现:产出波动是由多种冲击共同推动,其中成本推动冲击贡献最大;通货膨胀波动主要是由成本推动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引致,消费偏好冲击和技术冲击的影响有限。进一步地,反事实模拟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结论。这也揭示出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依附高昂成本,且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式的典型化事实。
关键词:
成本推动冲击 经济波动 DSGE模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方
笔者认为:以持久收入消费理论为基础的标准真实经济周期模型,无法解释中国1978年以来消费波动非平滑这一关键特征事实,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中需求变动影响巨大。笔者重点考察了消费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技术冲击存在的前提下引入消费冲击可以模拟实际情况。从模拟结果看,中国1978年的经济波动确实是需求冲击(消费偏好改变、政府调控等)和供给冲击(技术不断进步)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消费冲击 经济波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国静 田国强
最近的金融危机及其引发的经济危机突出了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而这也让学者清楚地意识到在对宏观经济建模时不能忽视源自于金融市场的摩擦和冲击。本文尝试将金融冲击引入到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以此来解释金融冲击对实际经济变量和金融变量的动态影响,探讨金融冲击的重要性及其作用机制,并通过贝叶斯方法估计模型的结构参数。结果发现:金融冲击是驱动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最主要力量,它在解释产出增长、投资增长、债务增长、工资增长和就业的波动方面体现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存在其它多个冲击,金融冲击仍然能够解释近80%的产出增长波动。进行脉冲反应分析时发现,金融冲击会使产出、消费、投资和就业等出现大幅下降...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伟进 方振瑞
基于1997年至2012年的季度数据,本文构建了一个具有金融摩擦与金融冲击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分析框架,探讨金融市场冲击的宏观效应。由贝叶斯估计得到的本文模型可以很好地匹配观测变量的数据特性,并得到以下主要研究结论:(1)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所引发的不利金融冲击造成该年前三个季度投资与总产出显著低于各自趋势水平;2009年由政府推动的扩张性金融冲击则使得投资与总产出分别高出各自趋势水平3.9%与1.3%,有效地促进了经济企稳回升。(2)金融冲击是投资波动的最主要解释因素,也是总产出波动的第二大解释因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永余 王博
本文选取1996年到2013年的季度数据,利用具有符号约束的贝叶斯时变随机波动向量自回归模型(TVP-SV-VAR),针对人民币利率冲击、汇率冲击在不同经济环境中对于宏观经济的时变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率冲击对于物价的短期影响并不稳定,通胀水平越高影响越大,长期影响相对稳定。利率冲击主要通过资本形成影响产出,资本形成比重越高或利率敏感性越强则影响越大。汇率冲击对于物价水平的传递效应在通胀水平越高时越明显,整体上并未出现降低趋势。汇率主要通过支出转换效应对产出形成短期时变影响,长期时变影响则主要通过资产负债表效应和利率影响渠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