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18)
2023(8940)
2022(7060)
2021(6228)
2020(5458)
2019(11931)
2018(11770)
2017(22259)
2016(11356)
2015(12487)
2014(12239)
2013(12276)
2012(10971)
2011(9464)
2010(9877)
2009(10030)
2008(9577)
2007(8637)
2006(7611)
2005(7221)
作者
(31063)
(25841)
(25690)
(24130)
(16636)
(12131)
(11657)
(9911)
(9778)
(9314)
(8882)
(8597)
(8427)
(8012)
(7971)
(7799)
(7611)
(7606)
(7334)
(7269)
(6269)
(6250)
(6227)
(5898)
(5786)
(5747)
(5728)
(5723)
(5054)
(4905)
学科
(72589)
(68770)
企业(68770)
(54615)
经济(54555)
管理(53577)
(25314)
金融(25314)
业经(24866)
(23890)
(22601)
银行(22600)
方法(22524)
(21934)
(20408)
财务(20393)
财务管理(20377)
(19686)
企业财务(19395)
中国(18133)
(15944)
农业(15499)
数学(15421)
数学方法(15335)
技术(14509)
(12332)
(11993)
理论(11645)
(11242)
中国金融(11057)
机构
学院(166199)
大学(158787)
(76888)
经济(75639)
管理(70895)
理学(60241)
理学院(59822)
管理学(59289)
管理学院(59002)
中国(47514)
研究(46811)
(38934)
(31733)
财经(30560)
(27676)
(26030)
(25757)
中心(24376)
科学(23634)
经济学(23583)
财经大学(22563)
商学(22296)
(22112)
商学院(22106)
经济学院(21462)
(20854)
业大(20770)
农业(20312)
(20177)
(19897)
基金
项目(102093)
科学(83088)
研究(78409)
基金(76425)
(63737)
国家(63075)
科学基金(57517)
社会(52897)
社会科(50476)
社会科学(50467)
(41444)
基金项目(40379)
自然(35677)
自然科(34962)
自然科学(34956)
自然科学基金(34417)
教育(34324)
(31914)
编号(30892)
资助(30711)
(29047)
(25777)
成果(23892)
创新(23050)
(22720)
(22655)
(22620)
重点(22251)
国家社会(22153)
(21040)
期刊
(88414)
经济(88414)
研究(49984)
(35569)
(33100)
金融(33100)
管理(32491)
中国(31004)
(25822)
科学(18550)
农业(17191)
学报(16807)
业经(16665)
财经(16064)
技术(16059)
大学(14412)
学学(14167)
(13848)
经济研究(13772)
财会(11887)
(11325)
技术经济(10958)
问题(10946)
会计(9735)
现代(9716)
世界(9200)
商业(8988)
(8836)
教育(8770)
国际(8388)
共检索到260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温兴春   闫歆玙  
面对高度复杂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如何设计政策组合以实现金融业开放、汇率市场化以及国内经济恢复等多重宏观经济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为此,本文构建一个具有金融业开放特征的多部门DSGE模型,分析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应对外部冲击的作用机制与福利效果,并讨论金融业开放水平对汇率制度选择与政策协调搭配的影响。研究表明:为应对外部冲击,中央银行对汇率波动进行管理的力度需要随金融业开放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加大。同时,金融业开放水平越高,宏观审慎政策逆周期调节银行资产负债表以稳定金融系统乃至整个宏观经济的效果越好。进一步地,在“双支柱”调控框架下,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搭配使用不仅可以带来显著的福利改进,而且能够降低央行对汇率波动的最优管理程度,提高货币政策独立性,从而为实现金融业开放、汇率市场化以及国内经济恢复等多重目标创造条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力  
近年来,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的重要挑战。本文首先在Proxy-SVAR模型中结合符号约束和工具变量同时识别出需求冲击、供给冲击和预期冲击,进一步构建包含金融摩擦和诊断式预期的DSGE模型对三重冲击进行理论建模。研究发现: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均会对我国实体经济带来紧缩性压力,且三重不利冲击的相互叠加会形成反馈效应。不利供给变动会进一步放大预期转弱对于产出的不利影响,而预期转弱则会强化需求收缩对产出的紧缩效应。诊断式预期形成机制下经济主体预期的内生变化会进一步加剧三重不利冲击导致的实体经济和信贷市场的波动。基于DSGE模型的机制分析表明:预期转弱引发的资产价格下跌,会加剧不利需求冲击对实体部门的紧缩效应;而不利供给冲击带来的劳动时长与企业R&D投资规模的下降,则会进一步加大预期转弱对实体经济活动的不利影响。政策福利分析表明:逆周期的宏观审慎政策应该搭配审慎型货币政策,且审慎型货币政策应重点关注资产价格,而宏观审慎政策则应主要盯住杠杆率和信贷等变量,同时二者还应根据不同的冲击类型瞄准风险溢价等其他合意指标。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胡小文   项后军  
后疫情时代美国超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其通胀高企,美联储开启史诗级加息周期,国际资本大幅快速回流美国,导致全球金融风险显著上升,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亟须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监管。本文构建一个包含无息外汇准备金逆周期调节跨境资本流动的小型开放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研究“双支柱”调控应对美联储加息冲击的效果。结果表明:第一,美联储加息冲击下,国内产出和通胀下滑,人民币贬值;此时采取降低外汇存款准备金政策能稳定汇率并降低经济波动,主要机制是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能增加国内金融机构外汇贷款的资金供给,降低国内企业融资成本。第二,提升利率政策虽然有助于稳定汇率,但会增大经济波动且削弱货币政策有效性;而“双支柱”调控不仅能降低产出和汇率波动,还不会降低货币政策有效性。第三,“双支柱”政策最优组合是货币政策盯住国内产出和通胀波动,宏观审慎政策盯住国际资本流动。据此,本文认为,我国应采用“双支柱”调控应对美联储激进加息,降低利率以应对通胀和产出下滑,降低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以促进汇率稳定。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程海星  
本文运用滚动回归VAR模型,动态地考察了不同金融周期和三种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对金融稳定的政策效果,并通过累计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配合情况。研究表明:宏观审慎政策对维护金融稳定是有效的,但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还需探索;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的正负影响都较大,维护金融稳定应主要依靠宏观审慎政策。具体来看,在金融状况平稳期,三种政策工具均发挥了维护金融稳定的效果,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配合较佳;在金融状况出现剧烈波动期,流动性比例监管政策实施效果最好,如果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同向变动,有增加金融不稳定的风险;在金融状况企稳期(MPA实施后),资本充足率的地位得到强化,逆周期资本政策效果较好,但因"双支柱"调控还处在探索阶段,货币政策承担了较多维护金融稳定职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明明  王诗雨  
目前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配合去杠杆已经成为共识,二者的政策组合变得十分具有现实意义当前国内外经济政治领域的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多。从国内来看,经济增长和效益有所回升,但内生增长动力仍待强化,结构调整任重而道远,并且去杠杆仍需不断推进;从国际来看,全球经济处于弱复苏之中,但结构性问题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露文  连飞  
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两个支柱在职能上有所差异,但并非彼此独立,而是相互影响。货币政策主要调控宏观经济,宏观审慎政策主要维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马勇  黄辉煌  
本文基于全球42个主要经济体1991—2016年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双支柱政策框架的金融稳定效应。实证结果表明:(1)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在抑制家庭信贷增长上具有显著作用,双支柱政策在缓解金融风险顺周期性上具有显著的金融稳定效应;(2)盯住贷款的宏观审慎工具和针对借款人、贷款人的宏观审慎组合具有更为显著的金融稳定效应;(3)新兴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在抑制家庭信贷扩张上的作用不显著,但其宏观审慎政策的金融稳定效应相较发达经济体更为显著,发达经济体双支柱政策的金融稳定效应总体显著,其中货币政策效应更为突出;(4)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效应在下行周期优于上行周期,宏观审慎政策及其与货币政策的交互效应在上行周期优于下行周期;(5)只有个别宏观审慎工具会对失业率、消费和物价产生微弱的负效应。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明明  王诗雨  
目前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配合去杠杆已经成为共识,二者的政策组合变得十分具有现实意义当前国内外经济政治领域的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多。从国内来看,经济增长和效益有所回升,但内生增长动力仍待强化,结构调整任重而道远,并且去杠杆仍需不断推进;从国际来看,全球经济处于弱复苏之中,但结构性问题与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博  徐飘洋  
本文构建包含异质性企业、双重金融摩擦和"双支柱"政策的DSGE模型来探究碳税和碳交易这两种碳定价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长短期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两种碳定价政策均会导致经济在短期出现一定衰退,但在长期则有助于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达到更高的均衡水平;(2)在面对碳排放技术冲击时,相比碳税政策,碳交易政策下,碳价大幅波动会进一步加剧经济波动,在碳交易市场中对碳价设定上下限,可以有效地减轻碳排放技术冲击所导致的经济波动;(3)面对气候政策冲击,包含金融部门风险规避的双重金融摩擦会进一步加剧气候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4)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结构性供需不平衡会引发一定的通胀现象,但此时货币政策不宜对通胀做出过多反应,而应刺激产出,支持绿色发展,推动供需平衡,从根源上解决通胀问题。引入"双支柱"调控后发现,考虑到经济转型风险的宏观审慎政策能显著减弱气候政策所导致的经济波动和金融不稳定,提高居民福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和  
新"国十条"的一个最大特点是从全局的视角去看待保险业的发展,即从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国家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去看待保险业的发展问题日前,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这是继2006年颁布"国十条"之后,国务院再次以"顶层设计"的形式,对我国保险业的改革发展进行全面部署,被保险业称为新"国十条"。新"国十条"的一个最大特点是从全局的视角去看保险业的发展问题,即从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国家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去看保险业的发展问题,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连飞  
构建带有金融摩擦的DSGE模型,研究在供给面和需求面冲击下,各种不同类型的双支柱政策组合对稳增长与去杠杆的调控效果及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当遇到技术冲击时,单独使用货币政策改变信贷供给状况可以较好地维护宏观经济的稳定,这也是金融危机之前未重视宏观审慎政策而只是强调货币政策控制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所在。面对正向房地产需求冲击,不适用于单纯采取大幅加息等总量措施,而应配合采取收紧LTV等宏观审慎政策,更有针对性地对房地产市场适度降温,避免对整体经济造成冲击,利率政策与LTV政策使经济增长和杠杆率的波动相对较小,政策组合更有效。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寇川  
金融创新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大了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风险,应从监管体制、监管理念、监管方式和手段等方面完善相关法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殷红  吴莉昀  刘定  
本文构建考虑企业异质性与宏观审慎特征的DSGE模型,探索双支柱调控框架下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宏观经济的作用机理以及改革过程中宏观审慎政策的策略优化问题。研究发现,相较于单一规则的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或宏观审慎货币政策,同时实施资本充足率监管和融资杠杆监管可有效平稳金融市场和经济波动;同时,在落实“稳总量、调结构、防空转、控风险、补基础”五大任务过程中,宏观审慎政策的介入可有效抑制资产泡沫形成、优化信贷结构、缓释风险冲击、预防经济过热,进而保障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稳健推进;另外,相较于目标清晰的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宏观审慎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控效果相对较弱且易加剧信贷资源的错配。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叶莉  王苗  许文立  
本文通过BVAR和DSGE模型,从实证和理论角度厘清政府高杠杆引致金融风险的传导机制,系统比较不同的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在应对财政冲击时稳定金融的效力。研究发现:政府高杠杆通过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渠道削弱了金融市场的稳健性;紧盯政府信贷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的宏观审慎政策能够应对财政冲击;"双支柱"调控框架能够防范政府债务高杠杆引致的金融风险。据此,我国应尽快建立债务—金融风险传导隔离机制;针对不同性质和来源的金融风险,恰当选择宏观审慎政策;进一步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协调配合的"双支柱"调控框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芦东  周梓楠  周行  
本文研究了管理浮动汇率制下我国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的调控稳定效应。首先,本文从实证层面考察了人民币汇率升贬值对央行货币政策的非对称影响。接着,本文构建了包含银行部门与货币错配的开放宏观经济模型,重点分析了在面对美联储加息、人民币贬值压力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包括对汇率的反应)和宏观审慎政策(对外债的逆周期调节)的配合如何影响宏观经济和金融的稳定。结论表明,如果缺少宏观审慎政策的配合,货币政策对汇率的反应将导致产出、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等经济金融变量的波动增大。在存在宏观审慎政策的前提下,相对于完全浮动汇率制,管理浮动汇率制从中长期看能进一步促进产出和外债等核心变量的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