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8)
- 2023(1033)
- 2022(975)
- 2021(809)
- 2020(667)
- 2019(1547)
- 2018(1453)
- 2017(3057)
- 2016(1645)
- 2015(1843)
- 2014(1811)
- 2013(1872)
- 2012(1725)
- 2011(1562)
- 2010(1591)
- 2009(1387)
- 2008(1348)
- 2007(1284)
- 2006(1097)
- 2005(994)
- 学科
- 济(8401)
- 经济(8392)
- 方法(4968)
- 管理(4919)
- 业(4871)
- 数学(4743)
- 数学方法(4706)
- 企(3870)
- 企业(3870)
- 财(2905)
- 中国(2101)
- 制(1633)
- 银(1632)
- 银行(1630)
- 农(1579)
- 务(1547)
- 财务(1538)
- 行(1534)
- 财务管理(1530)
- 融(1476)
- 金融(1476)
- 企业财务(1468)
- 学(1287)
- 贸(1282)
- 贸易(1282)
- 易(1259)
- 业经(1187)
- 财政(1165)
- 地方(1120)
- 政(1095)
- 机构
- 大学(24071)
- 学院(23470)
- 济(12386)
- 经济(12197)
- 管理(9018)
- 研究(8473)
- 理学(7744)
- 理学院(7682)
- 管理学(7561)
- 中国(7542)
- 管理学院(7518)
- 财(6145)
- 京(5089)
- 财经(4755)
- 经济学(4641)
- 科学(4439)
- 经(4419)
- 经济学院(4324)
- 所(4195)
- 中心(4138)
- 研究所(3817)
- 农(3805)
- 财经大学(3695)
- 江(3392)
- 北京(3251)
- 融(3169)
- 金融(3131)
- 业大(3105)
- 院(3068)
- 农业(3046)
共检索到357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巴曙松
自G20首尔峰会以来,如何矫正全球经济失衡成为一个共同关注的课题,全球寻找并实现危机之后的经济再平衡,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2011年2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强调已经就评估世界经济失衡的指标达成初步共识。IMF向G20多伦多峰会和首尔峰会提交的相关评估报告认为在内部经济增长目标上有明显进展,外部再平衡方面进展不大,如果不及时采取调整的措施,全球经常账户失衡可能会重新扩大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目前G20委托IMF所设立的有关纠正外部不平衡的"参考性指南"和"数量化规则",旨在就国与国之间若干经济变量确定一揽子数量指标,进而提出纠正措施。对于中国的政策制定而言...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何新华 曹永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宇 蔡松锋 张亚雄 张鹏
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推出了一系列促进全球经济再平衡的政策举措。但对于这些政策的影响却很少有学者进行定量的研究和评估,因此,本文采用动态GTAP-Dyn模型测算了美国储蓄率上升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影响。模型结果显示,与基准情景相比,2015年中国经济和福利将获得小幅的正面影响,而美国将受到一定的负面冲击。同时,我国生产要素成本增加将会导致我国实际汇率升值。另外,该措施将会增加我国内需比重,降低对外需依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促进作用。从行业产出看,对我国行业有小幅的负面冲击,而对美国产业基本上呈较大幅度的正面影响。从中美双边贸易看,由于需求效应的影响,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减少。与此相反,替代效应导致美国对中国工业品的出口大幅增加。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正平 何广文
改革前,邮政储蓄由于“只存不贷”、坐享高额转存利润等问题而倍受指责,2003年9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对邮政储蓄转存利率、资金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本文旨在考察改革以来邮政储蓄在获得资金自主运用权后资金的流向情况,尤其关注它是否还在继续充当农村资金“抽水机”的角色,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邮政储蓄 资金自主运用 大额协议存款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扬 殷剑峰
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为基础,从收入分配和部门储蓄倾向等两个方面对居民、企业和政府等国内三个部门的储蓄率进行了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尽管居民部门的储蓄率最高,但是,自1992年以来,它实际上呈逐步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在于居民部门获得的劳动报酬、财产收入和再分配收入均有所下降;企业储蓄率呈现缓缓上升趋势,主要原因并不在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而在于其主要支出——对居民部门的劳动报酬支出和利息支出长期被稳定在较低的水平上;政府储蓄率在经历了上个世纪的低位徘徊之后,于2000年以后急剧上升,其主要原因在于,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政府的可支配收入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占据了越...
关键词:
储蓄率 资金流量表 收入分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江 曹慧
我国经济的外部失衡表现为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长期的"双顺差",并由此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导致我国经济外部失衡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国内高储蓄与投资失衡,本文认为,要解决外部失衡的根本途径是降低国内储蓄率和提高消费率。
关键词:
外部失衡 外汇储备 储蓄 投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蒋青嬗 唐盛芳 周利
协变量平衡聚焦于消除处理变量和协变量的相关性,有助于在因果推断中减少极端权重的产生,提高估计量的稳定性和精度。目前二元处理变量下的协变量平衡相关研究较多,但连续处理变量下的协变量平衡研究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同时,现有研究直接基于平衡权重的角度实现协变量平衡,相应最优化为带等式和不等式约束的非线性规划,最优化求解相对复杂,导致方法对于大样本量数据尤其是微观数据的使用存在局限性。为避免上述不足,本文基于广义倾向得分的角度提出一种连续处理变量下的协变量平衡方法。该方法使得协变量逼近基的加权样本均值等于协变量逼近基的样本均值,平均剂量响应函数的估计量满足渐近无偏性和相合性。特别地,本文方法的最优化函数为严格凸函数且不带任何约束,从而最优化函数存在唯一解且求解相对简单,因此方法适用于大样本量数据尤其是微观数据的问题研究。此外,本文还提出一种特别的J折交叉验证方法,选择逼近基的阶数以实现数据驱动。数值模拟表明,本文提出方法的估计精度较高。将方法应用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微观数据,本文得出我国存在“年龄–储蓄率之谜”现象,即户主年龄与家庭储蓄率存在正U型关系,拐点约为42岁。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继军 马野青
本文从人口年龄结构与人口流动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经济内外部失衡的成因。一方面,人口抚育负担的持续下行,助长了国内的高储蓄,考虑到个体的储蓄重心要滞后于投资需求,结果呈现结构性的国民储蓄大于国内投资;另一方面是人口的跨地区、跨行业流动实现了劳动力配置的帕累托改进,提高了劳动者收入,但囿于人口流动背景下风险因素的增加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滞后,预防性储蓄凸显。消费不足、储蓄过度必然对外部市场形成压力,贸易收支呈现结构性顺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董青马 胡正
本文在索洛模型基本假定下,推导了储蓄率与产出及货币供给三者之间动态关系,并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92~2007年资金流量表为基础,分别检验了中国国民储蓄率、居民储蓄率、政府储蓄率与超额货币供给的Granger影响。结果表明:在样本区间内,居民储蓄率对M2/GDP具有显著影响,政府储蓄率则影响不显著,说明我国国民储蓄率对超额货币影响主要归功于居民储蓄率变动。其原因可能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居民储蓄占总储蓄的比重较大;二是政府储蓄资本转化率较高,居民储蓄资本转化率较低。本文政策涵义在于:要化解因超额货币大量积累而产生的经济、金融系统性风险,必须从三个方面进行:通过财政税收制度改革,"还富于民",加...
关键词:
储蓄率 超额货币 M2/GDP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微亮 姚余栋
国民储蓄率的决定因素有多重经济学意义上的储蓄率一般是指国民储蓄率。与储蓄率相关的三个概念是国民储蓄率、家庭储蓄率以及储蓄存款与GDP之比。国民储蓄率是指国民生产总值中剔除国民消费后的余额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由家庭和团体储蓄(家庭和团体可支配收入减去最终消费)、企业储蓄(企业的公积、利润留存以及计提的拨备折旧等)、政府储蓄(政府收入与支出之差)三者构成。其中国民储蓄率和家庭储蓄率均在实物交易意义基础上,按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统计口径,从国民经济投入产出基本流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高宏
本文以1991—2014年全球范围内的91个经济体为样本,研究了人口结构变化对储蓄率的影响。本文认为,在人口结构变化方面,造成我国高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预期寿命的提高带来的"未雨绸缪"的储蓄动机抵消甚至超过了老龄人口负担上升的负效应。未来,随着人口结构比较优势的衰减,人口红利进一步消退,中国需要运用有效的政策组合,以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
关键词:
居民储蓄率 人口结构 负担效应 寿命效应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徐诺金
储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一个高速增长的经济必须有高储蓄率的支撑。本文通过对工业化进程中有关国家储蓄率的时序数据和结构变动的比较研究,发现储蓄率的提高是经济阶段演进的必然现象,是经济增长过程的客观规律。目前我国的高储蓄率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高储蓄率为我国加快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大好条件。
关键词:
高储蓄 储蓄率 经济增长 消费率 投资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朝晖 何建武 蒋周文 王书伟
高的储蓄率,高的储蓄投资转化率,有利于经济增长。但高的储蓄率,低的储蓄投资转化率,则不利于经济的增长。在目前,我国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低下,且改善时间较长的前提下,降低储蓄率,扩大需求是短期内发挥我国经济增长潜能的一个理性选择。
关键词:
高储蓄率 低转化率 非平衡增长 资本积累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平 林洋 景光正
基于1995—2014年全球87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考察了一国政府干预对储蓄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府干预显著提升了一国储蓄率,政府干预程度越大,储蓄率越高,在考虑政府干预与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交互作用之后,该结论依然稳健。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政府干预对一国储蓄率的影响强度随着储蓄率分位数的提高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特征。动态面板回归进一步发现,一国政府干预与储蓄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中,政府干预对储蓄率的影响强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特征。
关键词:
政府干预 国民储蓄率 金融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