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86)
2023(6041)
2022(4941)
2021(4789)
2020(3771)
2019(8832)
2018(8625)
2017(18428)
2016(9696)
2015(11000)
2014(11150)
2013(11270)
2012(10676)
2011(9707)
2010(9815)
2009(9499)
2008(9543)
2007(8922)
2006(8261)
2005(7912)
作者
(28229)
(23251)
(23029)
(22392)
(14634)
(10879)
(10666)
(8830)
(8712)
(8368)
(7886)
(7789)
(7575)
(7285)
(7233)
(7227)
(6814)
(6807)
(6800)
(6462)
(6052)
(5845)
(5436)
(5373)
(5333)
(5292)
(5090)
(4988)
(4664)
(4512)
学科
(43603)
经济(43573)
管理(25316)
(25124)
方法(20007)
(19425)
企业(19425)
(19208)
银行(19063)
数学(18507)
数学方法(18431)
(18271)
(17827)
中国(15327)
(12785)
金融(12784)
(11716)
(11046)
(10516)
制度(10513)
业务(9872)
(9812)
贸易(9799)
(9583)
(9011)
业经(8730)
银行制(8617)
体制(7984)
农业(6831)
产业(6698)
机构
大学(145735)
学院(145222)
(68986)
经济(67618)
管理(54713)
研究(48788)
中国(47516)
理学(45350)
理学院(44918)
管理学(44488)
管理学院(44203)
(36287)
(30924)
财经(28410)
(25750)
科学(24388)
(24315)
(23489)
经济学(23045)
中心(22943)
银行(22519)
(22290)
财经大学(21363)
研究所(21200)
经济学院(21026)
(20827)
北京(20475)
(20016)
(19177)
金融(18852)
基金
项目(83226)
科学(65800)
研究(64364)
基金(61278)
(51513)
国家(51125)
科学基金(43633)
社会(42097)
社会科(40098)
社会科学(40087)
基金项目(31520)
(30716)
教育(29746)
编号(26402)
资助(26298)
(26175)
自然(25704)
自然科(25063)
自然科学(25056)
自然科学基金(24640)
成果(22168)
(20178)
(18720)
重点(18701)
课题(18395)
教育部(17837)
(17492)
国家社会(17480)
(17134)
人文(17035)
期刊
(79073)
经济(79073)
研究(53259)
(34458)
金融(34458)
中国(27258)
(26493)
管理(21328)
(18221)
科学(17250)
学报(17181)
财经(15632)
大学(13866)
经济研究(13776)
(13378)
学学(13212)
业经(12986)
教育(12081)
问题(11394)
技术(11334)
(10849)
农业(10554)
理论(10448)
国际(10125)
实践(9315)
(9315)
商业(8391)
技术经济(7570)
现代(7279)
经济问题(6773)
共检索到2386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凌学岭  
外资银行进入尽管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从总体数量上不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但一方面外资银行可能在局部市场领域占明显的优势地位,另一方面在有些领域尽管市场结构变化不大,但客户结构和利润结构可能产生深刻性变化。为了不使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恶化,市场化建设以改善市场结构的环境是唯一有效的手段。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谢雨白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具体银行业务的影响是不同的 ,中间业务是外资银行争夺的重点业务 ,其核心是市场份额的争夺 ,贷款业务争夺的不是市场份额 ,而是优质客户的争夺。外资银行的进入将逐步打破低效率的银行业市场结构 ,中资银行通过同外资银行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态势 ,将外资银行融入到我国的银行体系中 ,这样 ,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将逐步得到优化。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陆文安  
在加入WTO 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不断加快,那么,到目前为止,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现状如何?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中国银行业产生了那些冲击?我国银行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剖析。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宪  熊福平  
本文通过实证检验,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国內银行绩效影响的短期效应,并同其它发展中国家的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计量结果表明,由于我国经济金融体制上的固有特点,我国银行业绩效在面临外资竞争时,也表现出了较大的不同。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于文涛  郝玉龙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立平  时萌  
随着外资银行大规模地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它对我国银行业产生着越来越深远的影响。外资银行进入究竟对我国银行业产生了哪些影响?它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哪些方面?长期以来,国内外理论界对此说法不一。本文通过选取2003—2008年我国银行业相关面板数据变量、用数学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并对实证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资银行的进入,从短期看,会对我国银行业部分效率指标有一定负相关影响,但部分效率指标也有呈正相关描述。从长远和整体来看,通过"市场竞争效应",加快银行内部机制改革,会对我国银行业的总体效率提升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林  王建玲  王明倩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一方面会带来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和金融创新方法等示范效应;另一方面,外资银行又会依靠其在管理与经营、资产质量、产品创新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严峻的挑战。运用我国13家商业银行1996~200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的实际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效率起到了促进作用。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董龙训  张立光  郑玉坤  
1992年以来,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对银行业的适度保护政策,外资银行进入的负面冲击较小,除了导致国内银行费用率上升外,对国内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利差收入影响并不显著,相反带动了非贷款收益率和资产利润率的提高,并表现出一定的资产配置效应和金融稳定效应。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后,外资银行竞争优势将逐渐显露,国内银行需积极应对,增强竞争力;政府需要适当动用特别条款,避免外资银行对国内银行业带来过度冲击。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郭妍  张立光  
本文基于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3 家国内银行1993 年—2002 年的面板数据,在国内首次对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盈利状况、经营水平、抗风险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资银行的影响在90 年代前半期不甚明显,到1998年以后才逐渐显著;随着外资银行进入程度的加深,虽然国内银行的利差有所上升,但利润率、非贷款收益率、费用率均有所下降,同时呆账准备率提高,表明外资银行的“市场竞争效应”、“技术示范效应”、“金融稳定效应”在我国均有体现;此外,国内银行的盈利状况等还受自身资本充足率和费用率的影响较大。据此提出了我国银行应对外资银行冲击的对策要点。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玮  
文章采用Panzar-Rosse模型测度了1985年至2008年间我国银行业市场竞争程度,并对外资银行进入程度与市场竞争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类型在样本期内由寡头竞争型转变为垄断竞争型,市场集中度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市场竞争程度相应的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的兴起和发展促进了国内银行业市场的竞争。外资银行进入程度与银行业市场竞争程度之间呈现U型关系,即外资银行进入初期并没有显著促进银行业的竞争,而是在进入程度达到某一阶段之后才起到刺激竞争的作用。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隋聪  李恒  
本文利用2003~2010年间在中国开展业务的本土银行和外资银行样本数据,实证分析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在模型设计中,本文引入3个虚拟变量,分别研究外资银行进入前后中国银行业净利差变化、本土银行与外资银行净利差表现差异、参股投资与直接投资的外资银行净利差表现差异。通过研究发现:由于利率管制和市场份额有限,外资银行进入并未体现出竞争效应;在中国市场环境下,外资银行的技术优势并不明显,相反劣势更加突出;参股投资的外资银行仅利用资本的投入就能通过本土银行网点、客户方面的优势分享收益。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郑鸣  冯凯  
我国入世过渡期已经结束,银行业已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进入将对我国银行业绩效和产业组织结构带来重要影响。本文基于我国14家银行1996~2005年的面板数据,就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的短期影响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国内银行对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数量增加反应不敏感,经营成本和盈利同外资银行市场份额的增加正相关,我国银行业市场符合结构-行为-绩效范式。本文就我国银行业应对外资银行冲击的方略提出建议,即通过与外资银行股权合作弥补我国银行业不足,通过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实现综合经营以提高我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积极学习、借鉴外资银行新的金融产品和管理经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立伟  吴利娜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桂平  
本文选取了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4家国内银行1995-2006年的面板数据,就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效率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外资银行的进入使得国内银行的资本利润率、非贷款收益率、利润增长率、营业费用率降低,由此得出其进入对国有商业银行造成的冲击小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结论,据此提出了我国银行业应对外资银行冲击的对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肖华荣  鲁丹  
本文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分析外资银行进入后的银行市场结构,提出“市场分割”假说,继而利用上海银行市场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并考察了上海外资银行市场扩张与地区外向型经济特质间的联系。最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外资银行对上海银行业的影响和市场结构的变化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