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66)
2023(7518)
2022(6269)
2021(5725)
2020(4632)
2019(10308)
2018(9753)
2017(18637)
2016(10218)
2015(10938)
2014(10719)
2013(10592)
2012(9927)
2011(9100)
2010(8938)
2009(8314)
2008(8557)
2007(7526)
2006(6717)
2005(6158)
作者
(32598)
(27065)
(27036)
(25577)
(17327)
(13120)
(12162)
(10559)
(10514)
(9695)
(9596)
(9058)
(8782)
(8668)
(8498)
(8308)
(8261)
(8063)
(8030)
(7799)
(6841)
(6731)
(6599)
(6297)
(6286)
(6154)
(6144)
(5823)
(5487)
(5378)
学科
(37929)
经济(37880)
管理(27452)
(27282)
(22208)
企业(22208)
方法(18091)
(17126)
银行(16979)
(15731)
数学(15565)
数学方法(15402)
(14467)
(10670)
(10572)
金融(10571)
中国(10214)
(10190)
(10050)
(9245)
制度(9237)
业务(9003)
业经(8731)
(8606)
贸易(8602)
(8376)
银行制(7823)
农业(7061)
(6524)
财务(6511)
机构
大学(153539)
学院(148960)
(60612)
经济(59504)
管理(55973)
研究(53063)
理学(49132)
理学院(48502)
管理学(47580)
管理学院(47338)
中国(45103)
科学(34722)
(34697)
(32144)
(28242)
农业(28038)
(27765)
业大(26808)
研究所(26360)
中心(24165)
财经(23009)
(21885)
(21154)
北京(19688)
经济学(19285)
(19025)
(18910)
师范(18680)
(18288)
银行(18084)
基金
项目(103123)
科学(80864)
基金(77858)
(71248)
国家(70699)
研究(66835)
科学基金(59398)
社会(44309)
社会科(42103)
社会科学(42090)
基金项目(41994)
自然(41336)
自然科(40433)
自然科学(40415)
自然科学基金(39740)
(38539)
(34191)
资助(31067)
教育(30470)
编号(24102)
重点(23592)
(23034)
(21861)
计划(21261)
(21014)
科研(20765)
创新(20491)
教育部(19353)
国家社会(19033)
(18931)
期刊
(61289)
经济(61289)
研究(44361)
学报(32274)
(29945)
科学(27453)
(26349)
金融(26349)
中国(25726)
大学(23160)
学学(22271)
(19983)
管理(19696)
农业(18463)
财经(11507)
教育(10826)
经济研究(10507)
(9882)
(9752)
业经(9164)
业大(8940)
(8829)
技术(8570)
问题(8160)
科技(8060)
国际(7926)
农业大学(7659)
(7482)
理论(7349)
商业(7011)
共检索到2189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何德旭  王朝阳  
外资银行进入可能会基于不同的动机。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经济关系的密切程度、东道国中存在的市场机会、准入制度限制是影响外资银行进入模式选择和时间安排的三个重要因素。进入东道国后,大多数外资银行都会采取分行或子公司的组织形式来经营。在东道国经济政策和金融监管等条件到位的情况下,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经济金融发展的正面影响,总体上要超过其负面作用。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谈儒勇  丁桂菊  
外资银行进入是一个国家金融开放的重要标志。外资银行进入会如何影响东道国的经济和银行业,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这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本文旨在评介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展望,以期引导人们全面、正确地评价外资银行的进入效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会国  
在中国银行市场进一步全面开放情况下,研究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市场的影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为止,国内外的学者对此作了较多的研究,本文拟结合国内外现有的文献,对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为对我国银行体系的影响提供借鉴。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宪  熊福平  
本文通过实证检验,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国內银行绩效影响的短期效应,并同其它发展中国家的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计量结果表明,由于我国经济金融体制上的固有特点,我国银行业绩效在面临外资竞争时,也表现出了较大的不同。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陆文安  
在加入WTO 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不断加快,那么,到目前为止,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现状如何?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中国银行业产生了那些冲击?我国银行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剖析。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晓峰  王维  严佳佳  
本文选取我国银行市场上占主要地位的14家银行1994-2004年的面板数据,就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外资银行的进入使得国内银行的流动性、非利息收入、经营费用和资产收益率降低,并使其资产质量下降,风险增加,但是技术外溢效应以及对国内银行盈利性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且,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对国有银行造成的冲击小于股份制银行。本文还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立泰  叶长华  
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效率的影响备受关注。本文利用1999~2007年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资产与数量份额,以及我国14家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收入效率和成本效率的影响,认为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收入效率与成本效率产生了正向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提高缘于外资银行的进入、银行自身的因素及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应通过引进和借鉴外资银行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于文涛  郝玉龙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林  王建玲  王明倩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一方面会带来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和金融创新方法等示范效应;另一方面,外资银行又会依靠其在管理与经营、资产质量、产品创新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严峻的挑战。运用我国13家商业银行1996~200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的实际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效率起到了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郭妍  张立光  
本文基于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3 家国内银行1993 年—2002 年的面板数据,在国内首次对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盈利状况、经营水平、抗风险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资银行的影响在90 年代前半期不甚明显,到1998年以后才逐渐显著;随着外资银行进入程度的加深,虽然国内银行的利差有所上升,但利润率、非贷款收益率、费用率均有所下降,同时呆账准备率提高,表明外资银行的“市场竞争效应”、“技术示范效应”、“金融稳定效应”在我国均有体现;此外,国内银行的盈利状况等还受自身资本充足率和费用率的影响较大。据此提出了我国银行应对外资银行冲击的对策要点。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立平  时萌  
随着外资银行大规模地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它对我国银行业产生着越来越深远的影响。外资银行进入究竟对我国银行业产生了哪些影响?它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哪些方面?长期以来,国内外理论界对此说法不一。本文通过选取2003—2008年我国银行业相关面板数据变量、用数学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并对实证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资银行的进入,从短期看,会对我国银行业部分效率指标有一定负相关影响,但部分效率指标也有呈正相关描述。从长远和整体来看,通过"市场竞争效应",加快银行内部机制改革,会对我国银行业的总体效率提升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董龙训  张立光  郑玉坤  
1992年以来,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对银行业的适度保护政策,外资银行进入的负面冲击较小,除了导致国内银行费用率上升外,对国内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利差收入影响并不显著,相反带动了非贷款收益率和资产利润率的提高,并表现出一定的资产配置效应和金融稳定效应。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后,外资银行竞争优势将逐渐显露,国内银行需积极应对,增强竞争力;政府需要适当动用特别条款,避免外资银行对国内银行业带来过度冲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家庭  张俊韬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的低效率和无序扩张的现实问题,对1999—2008年我国35个大中城市蔓延现象进行了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蔓延指数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大多数城市表现出蔓延现象,平均蔓延指数为3.9047,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率为122.67%,市区人口增长率为47%,城市空间结构具有明显的低密度扩张趋势;(2)我国城市蔓延现象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性,东部地区城市蔓延程度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相对较低。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朱晓艳  徐光  
随着中国在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银行业的开放度逐步增强。到2006年12月11日,中国银行业已全面开放,对外资银行运营将不存在更多的区域和顾客限制,银行业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截至2006年末,在华外资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1033亿美元,占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