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32)
- 2023(14433)
- 2022(12122)
- 2021(11082)
- 2020(9430)
- 2019(21878)
- 2018(20802)
- 2017(40264)
- 2016(21652)
- 2015(24401)
- 2014(23905)
- 2013(24008)
- 2012(22463)
- 2011(20380)
- 2010(20110)
- 2009(18942)
- 2008(19054)
- 2007(16826)
- 2006(14516)
- 2005(13155)
- 学科
- 济(95422)
- 经济(95316)
- 管理(60261)
- 业(59377)
- 方法(48027)
- 企(47073)
- 企业(47073)
- 数学(43662)
- 数学方法(43385)
- 中国(26653)
- 财(25690)
- 农(24083)
- 银(23384)
- 制(23274)
- 银行(23238)
- 行(21857)
- 贸(21528)
- 贸易(21513)
- 易(20847)
- 业经(18722)
- 融(18211)
- 金融(18209)
- 学(18018)
- 农业(16212)
- 务(15892)
- 财务(15876)
- 财务管理(15843)
- 地方(15816)
- 企业财务(15108)
- 环境(14000)
- 机构
- 大学(321153)
- 学院(315968)
- 济(142449)
- 经济(140075)
- 管理(121514)
- 研究(111747)
- 理学(105718)
- 理学院(104541)
- 管理学(103045)
- 管理学院(102460)
- 中国(91106)
- 科学(66927)
- 京(66795)
- 财(64478)
- 农(61727)
- 所(57203)
- 财经(52614)
- 研究所(52491)
- 中心(51771)
- 业大(49731)
- 农业(49546)
- 经(48244)
- 经济学(46568)
- 江(45151)
- 经济学院(42560)
- 北京(42041)
- 财经大学(39715)
- 院(39221)
- 范(37711)
- 师范(37214)
- 基金
- 项目(215534)
- 科学(170327)
- 基金(162060)
- 研究(149609)
- 家(144033)
- 国家(142933)
- 科学基金(121503)
- 社会(100065)
- 社会科(95245)
- 社会科学(95216)
- 基金项目(85571)
- 省(80583)
- 自然(79214)
- 自然科(77504)
- 自然科学(77476)
- 自然科学基金(76229)
- 划(69602)
- 教育(67808)
- 资助(66677)
- 编号(55742)
- 部(49644)
- 重点(49172)
- 发(45903)
- 创(45278)
- 成果(44309)
- 国家社会(43566)
- 创新(42598)
- 科研(42541)
- 教育部(42521)
- 人文(40444)
- 期刊
- 济(142698)
- 经济(142698)
- 研究(94297)
- 中国(56509)
- 学报(55879)
- 农(53954)
- 科学(49419)
- 财(49363)
- 融(42102)
- 金融(42102)
- 大学(41142)
- 管理(41056)
- 学学(39355)
- 农业(34936)
- 财经(26988)
- 经济研究(25768)
- 经(23153)
- 技术(22622)
- 教育(22567)
- 业经(21510)
- 业(20339)
- 问题(19657)
- 贸(19548)
- 国际(17470)
- 世界(16278)
- 技术经济(16022)
- 统计(15895)
- 版(15477)
- 商业(15133)
- 理论(14904)
共检索到4636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金清 吴有红
本文在运用SFA法测度我国14家主要商业银行效率的基础上对外资银行进入水平影响商业银效率的"阙值效应"进行经验分析,并进一步考察了外资银行进入水平的适度性。研究发现:外资银行进入水平对商业银效率的影响存在"阙值效应",但该效应并未因商业银行产权性质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发现,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外资银行进入水平总体上位于适度区间内,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本土商业银行效率产生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
外资银行 SFA 效率 阙值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韩立岩 李伟
本文采用托宾Q方法度量了1999~2006年中国上市银行的特许权价值,并运用计量模型检验外资银行进入与中资银行特许权价值的关系。研究发现,以资产份额和数量份额表示的外资银行进入程度与特许权价值显著正相关,特许权价值提高意味着银行冒险动机减弱,所以外资银行进入客观上促使中资银行以更审慎的态度控制风险行为,以求获取有利的竞争地位;与资产份额相比,外资银行数量的增加对银行特许权价值的影响更为显著;在当前阶段外资银行参股对国内银行特许权价值还未产生显著影响;此外,银行特许权价值还与市场集中度及银行自身经营状况密切相关。
关键词:
外资银行 特许权价值 托宾Q风险行为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聪 宋慧英
本文通过结构断点检验,对中国加入WTO是否引起中国商业银行竞争行为出现明显变化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外资银行进入与中国商业银行竞争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加入WTO后,国内银行业的对外开放,显著地提升了国内银行业的竞争,并且中小型商业银行之间竞争的加剧明显高于大型商业银行。外资银行进入与中国商业银行竞争行为之间呈现倒U型。外资银行进入会加剧中国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但只有当外资银行进入程度达到一定水平时,中国商业银行之间的市场竞争行为才会出现反转。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仍处于倒U型阶段的上升阶段,现阶段我国仍属于外资银行进入初期。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珮珺 周妙燕 张锦程
随着外资银行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参与程度不断加深,国内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本文通过现实数据建立实证模型,分别分析外资银行对中国不同类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影响。结论是外资银行的进入促进了中国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方面的竞争程度,且其进入程度与银行业的市场竞争度是类似倒U型的关系。此外,外资银行对国内不同类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经营效率的影响也有显著不同。本文的创新点就在于,立足于银行业务的特定领域而非全部,同时考虑银行业的整体性和不同类型银行间的异质性,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
外资银行 中间业务 实证研究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立泰 叶长华
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效率的影响备受关注。本文利用1999~2007年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资产与数量份额,以及我国14家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收入效率和成本效率的影响,认为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收入效率与成本效率产生了正向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提高缘于外资银行的进入、银行自身的因素及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应通过引进和借鉴外资银行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
关键词:
外资银行 商业银行 效率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方 冷牧
选取我国具代表性的11家商业银行1997-2008年的面板数据,针对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外资银行进入尚未对造成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下降,但随着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环境将进一步加强。同时,研究还发现,中小商业银行在外资银行进入市场竞争的局面中,相对大型商业银行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关键词:
外资银行进入 商业银行 经营效率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建辉 岳娟丽
笔者基于2008—2017年我国30家主要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使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估算出银行成本效率,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实证研究了存款市场约束对商业银行成本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就存款市场数量约束看,公司定期存款比重的增加对银行成本效率并无显著影响,但公司活期存款比重的上升却有利于提高银行成本效率;个人定期和活期存款占比的增加均对银行成本效率的提升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就存款市场价格约束看,以利息支出占比为代理变量的存款市场价格约束对银行成本效率的影响异常显著,价格约束效应明显。就不同类型银行间差异看,公司类存款比重的上升对大型商业银行成本效率无明显数量约束效应,但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数量约束效应相当显著;个人类存款占比的增加对股份制商业银行成本效率不存在明显数量约束效应,但对大型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数量约束效应十分突出;存款市场价格约束对大型商业银行成本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但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却产生了显著的价格约束效应。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存款市场约束 成本效率 SFA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顾海峰 郑婷
通过分析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分布现状,设计了中国商业银行信贷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2009-2013年16家上市银行作为样本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商业银行信贷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四大商业银行信贷效率较高,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而中小商业银行信贷效率相对较低。并以此为依据,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规模水平、资产质量、风险控制能力等层面给出了提升商业银行信贷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波 李言 李萌
降低杠杆率是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根据美国的经验,在不同经济部门之间进行杠杆转移是降低杠杆率的有效策略。结合中国各部门的杠杆率情况,通过增加住房抵押贷款规模提高住户部门的杠杆率,成为实施杠杆转移策略的可操作选项,但增加住房抵押贷款规模将会影响商业银行风险,进而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增加住房抵押贷款规模会通过信贷和抵押品价值效应两个渠道发挥降低商业银行风险的作用,但该作用会受到住房抵押贷款规模和房价变动的影响。利用2000—2015年65家商业银行相关数据,采用Z值测度商业银行风险,检验了住房抵押贷款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商业银行的住房抵押贷款规模较大时,增加住房抵押贷款规模对商业银行风险的降低作用显著;当房价上涨且变动幅度较小时,增加住房抵押贷款规模对商业银行风险的降低作用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诣民,何静,李村璞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四军 谢艳兵
本文利用多元回归技术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提出了提升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政策建议与管理措施,供中国银行业主管部门和各商业银行管理层决策参考。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敬学
本文基于随机前沿理论,在对模型设定进行经验检验的基础上,评估了中国15家主要商业银行在1997-2006年间的利润效率及其变化趋势。经验结果表明,样本期间中国银行业的利润效率有所提高,但是政府主导的金融改革并未造就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商业银行,因此利润效率的增长表现出缓慢性。与此同时,长期以来的政府管制使得中国银行业利润效率的增长表现出同步性。
关键词:
随机前沿方法 商业银行 利润效率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韩扬 何建敏
为了揭示流动性创造对实体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基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深度财务报告和面板回归模型验证了流动性创造与实体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性。实证结果显示: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对实体经济具有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表内流动性创造对第二产业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对第一产业的促进作用较小,并且对各层次产业增长的促进作用均大于表外;表外流动性创造对第一产业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最后,根据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科目和风险承担的变化特征讨论了流动性创造上调的可行性,并结合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流动性创造 动态面板回归 资产负债表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孙兆斌
本文综合利用财务绩效指标和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衡量商业银行的效率状况,对外资银行进入与中资商业银行效率改进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我们发现,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的行为,对被参股银行的财务绩效改善明显,但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改进尚未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在华业务拓展行为总体上对中资银行的财务绩效有负面的影响,对生产率的影响则偏正面,但都不够明显。未来银行业开放的重点在于吸引更多的外资银行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对战略投资者撤资的现象则无须过于忧虑。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何维达 于一
基于2000~2008年10家中国上市银行数据,本文引入了Z指数衡量中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并对外资银行进入、外资参股与上市银行Z指数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外资银行进入与中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呈现U型的非线性关系,外资银行进入之初能够降低银行风险,当外资银行资产份额达到及超过1.94%的临界值后,导致风险增加;在现行参股比例约束下,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并没有显著提升银行治理水平,外资参股增加了中国商业银行风险。此外,高股权集中度会削弱治理机制作用,放大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