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64)
2023(13213)
2022(11369)
2021(10918)
2020(8932)
2019(21133)
2018(20611)
2017(40305)
2016(21313)
2015(24230)
2014(24123)
2013(24118)
2012(22140)
2011(20217)
2010(19746)
2009(18191)
2008(17944)
2007(15651)
2006(13848)
2005(12463)
作者
(61694)
(51083)
(50761)
(48410)
(32710)
(24373)
(23047)
(20055)
(19627)
(18165)
(17518)
(17396)
(16320)
(16015)
(15832)
(15777)
(15173)
(14723)
(14721)
(14484)
(12594)
(12353)
(12262)
(11562)
(11390)
(11329)
(11304)
(11040)
(10299)
(9947)
学科
(90876)
经济(90786)
管理(59910)
(57443)
(47815)
企业(47815)
方法(43650)
数学(38232)
数学方法(37919)
中国(25880)
(22482)
银行(22335)
(22067)
(21919)
(21039)
(20574)
(19248)
贸易(19232)
业经(19169)
(18753)
(17681)
(17367)
金融(17366)
地方(15683)
农业(14286)
(14001)
环境(13741)
理论(13668)
技术(13170)
(12548)
机构
大学(312108)
学院(306458)
(133869)
经济(131296)
管理(125214)
理学(108270)
理学院(107143)
研究(106177)
管理学(105643)
管理学院(105093)
中国(86558)
(66881)
科学(61942)
(59487)
(52282)
财经(48873)
中心(47818)
研究所(47812)
(46384)
(44813)
北京(42937)
业大(42747)
(42152)
经济学(42113)
(38360)
(38181)
经济学院(38116)
师范(38059)
财经大学(36911)
农业(36492)
基金
项目(209600)
科学(166184)
基金(156024)
研究(153861)
(135459)
国家(134432)
科学基金(116033)
社会(99328)
社会科(94386)
社会科学(94363)
基金项目(82555)
(77245)
自然(74797)
自然科(73117)
自然科学(73100)
自然科学基金(71813)
教育(69384)
(66027)
资助(64985)
编号(60830)
成果(49024)
(48046)
重点(46229)
(44005)
(43345)
国家社会(41810)
教育部(41774)
课题(41079)
创新(40484)
人文(40232)
期刊
(140724)
经济(140724)
研究(97513)
中国(54811)
管理(45860)
学报(45789)
科学(44344)
(42576)
(41263)
(39800)
金融(39800)
大学(35001)
学学(32925)
教育(28622)
农业(27963)
财经(24776)
技术(24315)
经济研究(23648)
(21178)
业经(20776)
问题(18709)
理论(17109)
(16951)
国际(15703)
实践(15397)
(15397)
技术经济(15282)
(15144)
图书(15039)
世界(14797)
共检索到4548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国红  何德旭  
本文运用Panzar-Rosse模型计算了1995—2006年间中国银行业的H值及每年的Ht值,并以Ht值为被解释变量,以市场集中度(CR4)、外资银行机构数、外资银行资产份额和市场不稳定程度(IIt)为解释变量,分析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市场竞争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995—2006年间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是垄断竞争型市场结构;外资银行进入强化了中国银行业市场竞争程度,但作用有限;外资银行资产份额与市场竞争程度存在较弱的正相关关系,而机构数与竞争程度不相关;市场集中度与市场竞争程度负相关,验证了SCP假说;市场稳定程度与市场竞争程度呈现出很弱的负相关。相应的政策建议是:加大引进外资银行的力...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红军  杨朝军  
本文首先从地域和城市两个层次分析了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区位分布,并归纳了重点城市外资银行的经营现状及特点。接着本文基于Panel-data技术,实证分析了影响外资银行在中国16个重点城市区位选择的动因,结果表明服务于母国同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及追求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市场机会是外资银行区位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最后,本文指出,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全面放开,追求中国市场的潜在机会势必会愈发影响到外资银行的区位选择。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红军  郑忠良  
本文运用生存模型,实证检验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时机确定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规模越大、资本量越充足及对中国市场的经验越丰富的外资银行越早进入中国市场;同时外资银行母国对中国的投资规模越大、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越高,外资银行越早进入中国市场。另外,研究还发现亚洲地区的银行业进入中国市场并没有明显的先行优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玮  
文章采用Panzar-Rosse模型测度了1985年至2008年间我国银行业市场竞争程度,并对外资银行进入程度与市场竞争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类型在样本期内由寡头竞争型转变为垄断竞争型,市场集中度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市场竞争程度相应的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的兴起和发展促进了国内银行业市场的竞争。外资银行进入程度与银行业市场竞争程度之间呈现U型关系,即外资银行进入初期并没有显著促进银行业的竞争,而是在进入程度达到某一阶段之后才起到刺激竞争的作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伟  韩立岩  
本文采用Panzar-Rosse模型度量了1996年至2006年间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度,并对外资银行进入程度与市场竞争度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近十年间我国银行业呈现垄断竞争格局,且竞争压力呈上升趋势,这主要归因于银行业市场集中度的下降。外资银行进入程度与银行业市场竞争度呈现U型关系,当前外资银行带来的实际竞争压力还很有限,只有当外资银行进入程度达到并超过一定水平时,才会对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发挥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雄兵  陈子珊  
本文采用包括3家外资银行在内的22家商业银行1998—2009年的数据,利用Panzar-Rosse H指数和面板数据模型来研究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竞争程度的影响,发现外资银行进入显著提升了银行系统的竞争。就不同类型银行系统内部的竞争状况而言,大型国有银行之间的竞争程度最高而城市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程度则最低。文章最后还就如何更好地应对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聪  宋慧英  
本文通过结构断点检验,对中国加入WTO是否引起中国商业银行竞争行为出现明显变化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外资银行进入与中国商业银行竞争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加入WTO后,国内银行业的对外开放,显著地提升了国内银行业的竞争,并且中小型商业银行之间竞争的加剧明显高于大型商业银行。外资银行进入与中国商业银行竞争行为之间呈现倒U型。外资银行进入会加剧中国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但只有当外资银行进入程度达到一定水平时,中国商业银行之间的市场竞争行为才会出现反转。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仍处于倒U型阶段的上升阶段,现阶段我国仍属于外资银行进入初期。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齐绍洲  
转型经济的金融市场中存在着较为显著的信息不对称,外资银行不同的进入模式会产生不同的竞争效应。中欧和东欧的经验表明,外资银行主要以并购模式进入以获取更多的信息优势。我国银行业应该采取4大战略来与外资银行竞争,即降低成本、提高技术,优化借款人的结构和信息,多元化银行的资产结构、积极开拓国际业务,"追求质量"、避免"追求捕获"。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齐绍洲  
转型经济的金融市场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外资银行不同的进入模式就会产生不同的竞争效应。中、东欧的经验表明,外资银行主要以并购模式进入以获取更多的信息优势。我国银行业应该采取四大战略来与外资银行竞争,即降低成本、提高技术;优化借款人的结构和信息;多元化银行的资产结构、积极开拓国际业务;"追求质量"而避免"追求捕获"。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家庭  张俊韬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的低效率和无序扩张的现实问题,对1999—2008年我国35个大中城市蔓延现象进行了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蔓延指数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大多数城市表现出蔓延现象,平均蔓延指数为3.9047,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率为122.67%,市区人口增长率为47%,城市空间结构具有明显的低密度扩张趋势;(2)我国城市蔓延现象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性,东部地区城市蔓延程度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相对较低。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伟光  肖晶  
随着2006年12月11日中国金融市场对外资银行的全面放开,中外资银行间的竞争会越发激烈。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考察了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经营效率、抗风险能力、安全性与稳健性等方面的影响,进而提出应对外资银行进入的相关对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红军  郑忠良  
本文首先回顾了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演进历程。接着,实证检验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跟随客户是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主要动因。研究还发现:1985—1996年样本期内,跨国银行进入动因区位优势假说得到了实证的支持;同时,不同阶段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政策及中国市场的风险因素也影响到跨国银行的进入速度。此外,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对跨国银行进入中国市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董龙训  张立光  郑玉坤  
1992年以来,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对银行业的适度保护政策,外资银行进入的负面冲击较小,除了导致国内银行费用率上升外,对国内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利差收入影响并不显著,相反带动了非贷款收益率和资产利润率的提高,并表现出一定的资产配置效应和金融稳定效应。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后,外资银行竞争优势将逐渐显露,国内银行需积极应对,增强竞争力;政府需要适当动用特别条款,避免外资银行对国内银行业带来过度冲击。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郭妍  张立光  
本文基于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3 家国内银行1993 年—2002 年的面板数据,在国内首次对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盈利状况、经营水平、抗风险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资银行的影响在90 年代前半期不甚明显,到1998年以后才逐渐显著;随着外资银行进入程度的加深,虽然国内银行的利差有所上升,但利润率、非贷款收益率、费用率均有所下降,同时呆账准备率提高,表明外资银行的“市场竞争效应”、“技术示范效应”、“金融稳定效应”在我国均有体现;此外,国内银行的盈利状况等还受自身资本充足率和费用率的影响较大。据此提出了我国银行应对外资银行冲击的对策要点。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朱晓艳  徐光  
随着中国在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银行业的开放度逐步增强。到2006年12月11日,中国银行业已全面开放,对外资银行运营将不存在更多的区域和顾客限制,银行业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截至2006年末,在华外资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1033亿美元,占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