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83)
2023(12519)
2022(10871)
2021(10534)
2020(8649)
2019(20613)
2018(20095)
2017(39378)
2016(20971)
2015(23991)
2014(23916)
2013(23927)
2012(21970)
2011(20029)
2010(19587)
2009(18114)
2008(17796)
2007(15502)
2006(13758)
2005(12343)
作者
(60415)
(49979)
(49730)
(47397)
(32073)
(23847)
(22691)
(19660)
(19280)
(17807)
(17199)
(17063)
(15981)
(15729)
(15525)
(15472)
(14886)
(14396)
(14382)
(14153)
(12405)
(12115)
(12060)
(11287)
(11145)
(11140)
(11122)
(10852)
(10041)
(9756)
学科
(87699)
经济(87609)
管理(58141)
(55621)
(45849)
企业(45849)
方法(41798)
数学(36876)
数学方法(36563)
中国(25368)
(22240)
银行(22093)
(21810)
(21723)
(20793)
(19929)
(18246)
贸易(18230)
业经(17907)
(17784)
(17307)
(17014)
金融(17013)
地方(15351)
农业(14117)
(13468)
环境(13202)
理论(13055)
技术(12560)
(12427)
机构
大学(305358)
学院(299671)
(129902)
经济(127376)
管理(121946)
理学(105198)
研究(104620)
理学院(104096)
管理学(102615)
管理学院(102083)
中国(85583)
(65854)
科学(61143)
(58008)
(51760)
财经(47397)
研究所(47271)
中心(47110)
(45655)
(43388)
北京(42454)
业大(41893)
(41397)
经济学(40417)
(37926)
师范(37628)
(37526)
经济学院(36440)
农业(35899)
财经大学(35740)
基金
项目(203659)
科学(160955)
基金(150854)
研究(150209)
(130907)
国家(129886)
科学基金(111714)
社会(96105)
社会科(91216)
社会科学(91192)
基金项目(79766)
(74986)
自然(72002)
自然科(70350)
自然科学(70334)
自然科学基金(69091)
教育(67918)
(64354)
资助(63259)
编号(59896)
成果(48884)
(46813)
重点(45044)
(42886)
(42061)
教育部(40643)
课题(40612)
国家社会(40104)
创新(39269)
人文(39098)
期刊
(137818)
经济(137818)
研究(96076)
中国(54201)
学报(44522)
管理(44514)
科学(43291)
(41758)
(40937)
(39638)
金融(39638)
大学(34010)
学学(31923)
教育(29132)
农业(27591)
财经(23996)
技术(23962)
经济研究(22716)
(20453)
业经(20121)
问题(18345)
理论(16801)
(16316)
国际(15232)
实践(15125)
(15125)
图书(14999)
技术经济(14829)
(14676)
世界(14470)
共检索到4478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红军  杨朝军  
本文首先从地域和城市两个层次分析了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区位分布,并归纳了重点城市外资银行的经营现状及特点。接着本文基于Panel-data技术,实证分析了影响外资银行在中国16个重点城市区位选择的动因,结果表明服务于母国同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及追求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市场机会是外资银行区位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最后,本文指出,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全面放开,追求中国市场的潜在机会势必会愈发影响到外资银行的区位选择。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红军  郑忠良  
本文运用生存模型,实证检验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时机确定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规模越大、资本量越充足及对中国市场的经验越丰富的外资银行越早进入中国市场;同时外资银行母国对中国的投资规模越大、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越高,外资银行越早进入中国市场。另外,研究还发现亚洲地区的银行业进入中国市场并没有明显的先行优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国红  何德旭  
本文运用Panzar-Rosse模型计算了1995—2006年间中国银行业的H值及每年的Ht值,并以Ht值为被解释变量,以市场集中度(CR4)、外资银行机构数、外资银行资产份额和市场不稳定程度(IIt)为解释变量,分析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市场竞争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995—2006年间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是垄断竞争型市场结构;外资银行进入强化了中国银行业市场竞争程度,但作用有限;外资银行资产份额与市场竞争程度存在较弱的正相关关系,而机构数与竞争程度不相关;市场集中度与市场竞争程度负相关,验证了SCP假说;市场稳定程度与市场竞争程度呈现出很弱的负相关。相应的政策建议是:加大引进外资银行的力...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朱晓艳  徐光  
随着中国在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银行业的开放度逐步增强。到2006年12月11日,中国银行业已全面开放,对外资银行运营将不存在更多的区域和顾客限制,银行业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截至2006年末,在华外资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1033亿美元,占中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红军  郑忠良  
本文首先回顾了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演进历程。接着,实证检验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跟随客户是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主要动因。研究还发现:1985—1996年样本期内,跨国银行进入动因区位优势假说得到了实证的支持;同时,不同阶段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政策及中国市场的风险因素也影响到跨国银行的进入速度。此外,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对跨国银行进入中国市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薛怀宇  
本文对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动因进行了分析,在分析方法上本文采用数学模型和回归分析方法,检测中国外资银行机构数与中国GDP、FDI和外贸进出口总额之间的相关性,用来判断外资银行进入是跟随原来的跨国投资客户来到中国,还是看重中国市场机会。研究表明:外资银行1985-1996年间由于受我国外资银行进入管制,进入形式以代表处为主,进入动机属客户追随;1997-2009年间中国放开了本币业务和经营区域,外资银行进入动机发生变化,转为开拓新市场,寻找市场机会。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段贵昌  
本文从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现状入手,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检验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动因。结果表明:"追随客户"战略是带动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最主要因素,国内信贷和存贷利差对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中国对外进口和外资银行的进入呈负相关关系。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耿明英  丁晓鸿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向世界承诺:五年后将取消在华外资银行机构所有地域和业务对象限制。2006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及其《细则》。《条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家庭  张俊韬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的低效率和无序扩张的现实问题,对1999—2008年我国35个大中城市蔓延现象进行了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蔓延指数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大多数城市表现出蔓延现象,平均蔓延指数为3.9047,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率为122.67%,市区人口增长率为47%,城市空间结构具有明显的低密度扩张趋势;(2)我国城市蔓延现象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性,东部地区城市蔓延程度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相对较低。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伟光  肖晶  
随着2006年12月11日中国金融市场对外资银行的全面放开,中外资银行间的竞争会越发激烈。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考察了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经营效率、抗风险能力、安全性与稳健性等方面的影响,进而提出应对外资银行进入的相关对策。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薛彤  
本文运用1996—2009年的面板数据,以外资银行在华营业性机构数量为因变量,从外资银行母国的宏观因素、东道国的制度因素和母国与东道国的联系三个方面检验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外资银行进入程度与母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母国对中国的FDI、母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量呈正相关关系,与两国的地理距离呈负相关关系,而与母国银行业的存贷利差没有显著关系,并且,2006年底我国对银行业的开放政策显著地促进了外资银行的进入。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郑鸣  冯凯  
我国入世过渡期已经结束,银行业已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进入将对我国银行业绩效和产业组织结构带来重要影响。本文基于我国14家银行1996~2005年的面板数据,就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的短期影响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国内银行对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数量增加反应不敏感,经营成本和盈利同外资银行市场份额的增加正相关,我国银行业市场符合结构-行为-绩效范式。本文就我国银行业应对外资银行冲击的方略提出建议,即通过与外资银行股权合作弥补我国银行业不足,通过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实现综合经营以提高我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积极学习、借鉴外资银行新的金融产品和管理经验。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白康麟  屠梅曾  
近年来,很多外国银行开始进入中国市场,韩国银行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本文通过回顾韩国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历史情况,从支持在华韩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中国政府放松对外国银行进入的管制,以及中国日渐成熟的消费金融市场来分析其原因,最后指出在华韩国银行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并提出相关对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翔  钟磊  
在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基础上,本文以国别银行为切入点来探讨跨国银行的进入策略。首先研究改革开放后意大利银行拓展中国市场的路径。然后结合对在华意大利银行的实地调研,归纳和分析意大利银行进入中国市场采用的关键性进入策略。最后解释了意大利银行相对于其他欧洲跨国银行在华参与度较低的原因。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叶欣  
本文运用中国银行业1995—2004年横截面数据对外资银行进入程度、市场竞争结构、中资银行效率水平的变化关系进行经验分析。研究发现:外资银行进入程度与中资银行利息边际和利润水平显著正相关;同时,本国银行市场竞争程度与外资银行进入程度的交互项与中资银行的税前利润这一效率变量显著负相关。上述结果表明:一方面,外资银行进入的实际竞争压力程度有限,尚未打破中国银行业低效均衡的状态;另一方面,随着中国银行市场竞争条件的改善,将更有助于实现外部竞争压力对本国银行效率演变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