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963)
2023(20267)
2022(17429)
2021(16316)
2020(13933)
2019(32285)
2018(31560)
2017(59943)
2016(32823)
2015(37092)
2014(37009)
2013(36613)
2012(33700)
2011(30544)
2010(30126)
2009(27952)
2008(27680)
2007(24552)
2006(21240)
2005(18885)
作者
(98510)
(82370)
(81731)
(77943)
(52173)
(39558)
(37363)
(32356)
(31289)
(29299)
(27954)
(27844)
(26152)
(26056)
(25576)
(25541)
(25104)
(24471)
(23661)
(23568)
(20607)
(20140)
(20112)
(18613)
(18510)
(18264)
(18252)
(18207)
(16720)
(16384)
学科
(129880)
经济(129742)
管理(91084)
(87077)
(71406)
企业(71406)
方法(62285)
数学(54806)
数学方法(54127)
中国(35587)
(34641)
(33378)
(29757)
(28298)
业经(28023)
(26689)
银行(26541)
(26404)
贸易(26386)
(25661)
(25080)
地方(23979)
农业(22945)
(22425)
金融(22421)
(21332)
财务(21251)
财务管理(21204)
理论(20488)
企业财务(20060)
机构
大学(473199)
学院(469314)
(188714)
经济(184756)
管理(180986)
研究(162616)
理学(156731)
理学院(154932)
管理学(151950)
管理学院(151130)
中国(125970)
科学(103831)
(101201)
(88031)
(84939)
(83690)
研究所(76928)
业大(76298)
中心(74426)
农业(69995)
财经(68879)
(68115)
北京(63858)
(62711)
(59911)
师范(59161)
(58280)
经济学(57482)
(55196)
经济学院(51980)
基金
项目(323271)
科学(251574)
基金(234748)
研究(226631)
(208582)
国家(206932)
科学基金(175350)
社会(141767)
社会科(134346)
社会科学(134307)
(125446)
基金项目(124083)
自然(117541)
自然科(114850)
自然科学(114809)
自然科学基金(112749)
(107056)
教育(104243)
资助(97946)
编号(90515)
重点(73112)
成果(72900)
(70692)
(68192)
(66612)
科研(63083)
课题(62555)
创新(62336)
计划(61362)
大学(59874)
期刊
(199105)
经济(199105)
研究(135133)
中国(87092)
学报(85419)
(78892)
科学(74277)
(65007)
管理(64012)
大学(62955)
学学(59543)
农业(52940)
(49119)
金融(49119)
教育(45859)
技术(38929)
财经(33891)
经济研究(32920)
业经(31812)
(29025)
(28357)
问题(26200)
(23806)
图书(23584)
科技(22851)
(22680)
技术经济(22482)
理论(22470)
业大(21971)
统计(21812)
共检索到6866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红军  郑忠良  
本文首先回顾了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演进历程。接着,实证检验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跟随客户是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主要动因。研究还发现:1985—1996年样本期内,跨国银行进入动因区位优势假说得到了实证的支持;同时,不同阶段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政策及中国市场的风险因素也影响到跨国银行的进入速度。此外,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对跨国银行进入中国市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郑鸣  冯凯  
本文基于我国14家银行1996~2005年的面板数据,对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短期影响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对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数的增加反应不敏感,经营成本、盈利同外资银行市场份额的增加正相关,我国银行业市场符合结构—行为—绩效范式。本文认为,当前外资银行已经越来越快地融入我国金融体系,为应对外资银行进入的冲击,我国银行业应以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实现综合经营,同时积极学习借鉴外资银行新的金融产品和管理经验。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谢升峰  李慧珍  
本文研究分析发现,外资银行进入短期内并未对我国银行业的净利息收入造成显著的影响,但只是稍微显著地降低了我国银行业的非利息收入,这造成银行业的营业成本稍微有所上升,但并没有造成银行业利润水平下滑。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召龙  
笔者基于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4家商业银行2004年~2010年面板数据,利用DEA法测度我国商业银行综合技术效率,在此基础上,实证了分析外资银行进入与我国银行业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研究还发现,宏观经济因素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非常显著,这对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效率富有政策启迪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红军  杨朝军  
本文首先从地域和城市两个层次分析了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区位分布,并归纳了重点城市外资银行的经营现状及特点。接着本文基于Panel-data技术,实证分析了影响外资银行在中国16个重点城市区位选择的动因,结果表明服务于母国同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及追求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市场机会是外资银行区位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最后,本文指出,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全面放开,追求中国市场的潜在机会势必会愈发影响到外资银行的区位选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国红  何德旭  
本文运用Panzar-Rosse模型计算了1995—2006年间中国银行业的H值及每年的Ht值,并以Ht值为被解释变量,以市场集中度(CR4)、外资银行机构数、外资银行资产份额和市场不稳定程度(IIt)为解释变量,分析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市场竞争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995—2006年间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是垄断竞争型市场结构;外资银行进入强化了中国银行业市场竞争程度,但作用有限;外资银行资产份额与市场竞争程度存在较弱的正相关关系,而机构数与竞争程度不相关;市场集中度与市场竞争程度负相关,验证了SCP假说;市场稳定程度与市场竞争程度呈现出很弱的负相关。相应的政策建议是:加大引进外资银行的力...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红军  郑忠良  
本文运用生存模型,实证检验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时机确定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规模越大、资本量越充足及对中国市场的经验越丰富的外资银行越早进入中国市场;同时外资银行母国对中国的投资规模越大、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越高,外资银行越早进入中国市场。另外,研究还发现亚洲地区的银行业进入中国市场并没有明显的先行优势。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荔  张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资银行在新兴市场国家银行体系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外资银行的进入能否改善东道国银行体系的效率是学界非常关注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专门针对新兴市场国家的经验情况展开分析,认为外资银行对东道国银行体系效率的改善有赖于有效竞争的环境,并受到一定的约束条件和传导路径的限制。东道国金融发展的深度、金融监管的水平、外资银行的数量及经营管理水平等都会对其银行体系效率的改进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截面数据分析,本文提出了新兴市场国家在外资银行大举进入的情况下,如何改进本国银行体系效率的相关政策主张。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福生  李婉丽  
本文利用2004-2010年间我国13家代表性商业银行的样本数据,以DEA测算出的效率值为因变量,研究了外资银行进入程度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及开放政策的最优水平。研究表明:外资银行进入程度与我国商业银行效率之间呈现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即在不同的进入程度下,外资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先表现正向的、后表现负向的;外资银行进入存在一个最优水平值,2004年以来外资银行的持续进入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提升,但是现阶段的外资银行进入程度还没有达到最优水平;外资银行进入对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股份制银行受到的冲击更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谭鹏万  
利用中东欧10国105家内资银行1997~2004年的面板数据,本文检验了外资银行进入对中东欧国家内资银行绩效的短期影响。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短期内,外资银行进入提高了中东欧国家内资银行效率,但也显著降低了这些国家内资银行税前资产利润率和非利息收入占总资产的比重;外资银行进入对内资银行绩效的影响依赖于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银行业发展程度。研究表明,随着中东欧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银行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外资银行进入对中东欧国家内资银行税前资产利润率和非利息收入占总资产比重的负面影响将减弱。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焦建东  
本文利用近年来最新发展起来的面板单位根及面板协整时间序列方法,对我国银行业经营效率与外资银行进入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样本基于我国14家商业银行1997~2006年的面板数据。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内资银行盈利效率、运营成本与外资银行进入程度存在"互补"关系,收入效率和经营稳健性与外资银行进入程度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最后,本文对形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做了简要说明,并指出该结论对于政策制定的重要含义。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爱民  张红军  
本文首先构建理论模型,分析跨国银行进入模式;接着回顾了跨国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模式选择,并通过有序结果的Logistic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跨国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跨国银行的资产规模越大,其母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越多,就越可能以分行模式进入中国市场。此外,跨国银行如果来自亚洲地区,则它们在中国市场设立分行的可能性更高。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朱晓艳  徐光  
随着中国在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银行业的开放度逐步增强。到2006年12月11日,中国银行业已全面开放,对外资银行运营将不存在更多的区域和顾客限制,银行业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截至2006年末,在华外资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1033亿美元,占中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宇乐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银行业的模式包括参股、独资和多元方式等。本文采用离散选择模型分析了外资银行在不同进入模式之间进行选择的影响因素。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薛彤  
本文运用1996—2009年的面板数据,以外资银行在华营业性机构数量为因变量,从外资银行母国的宏观因素、东道国的制度因素和母国与东道国的联系三个方面检验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外资银行进入程度与母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母国对中国的FDI、母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量呈正相关关系,与两国的地理距离呈负相关关系,而与母国银行业的存贷利差没有显著关系,并且,2006年底我国对银行业的开放政策显著地促进了外资银行的进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