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77)
2023(6126)
2022(5080)
2021(5043)
2020(4115)
2019(9896)
2018(9274)
2017(18278)
2016(9449)
2015(11076)
2014(10917)
2013(11121)
2012(10455)
2011(9614)
2010(9368)
2009(8896)
2008(9014)
2007(7967)
2006(7120)
2005(6774)
作者
(27059)
(22637)
(22587)
(21605)
(14520)
(10752)
(10283)
(8899)
(8698)
(7964)
(7938)
(7589)
(7462)
(7312)
(7100)
(7002)
(6714)
(6667)
(6564)
(5876)
(5695)
(5680)
(5219)
(5201)
(5077)
(5051)
(4988)
(4634)
(4478)
(4453)
学科
(45672)
经济(45636)
管理(27190)
(26033)
方法(22479)
(21691)
企业(21691)
数学(20909)
数学方法(20862)
(18174)
银行(18029)
(16810)
(16708)
中国(14941)
(11838)
金融(11838)
(11531)
贸易(11517)
(11342)
(10824)
(9858)
制度(9853)
业务(9431)
(9009)
银行制(8185)
(8079)
业经(7651)
体制(7195)
(6696)
(6447)
机构
大学(142928)
学院(137932)
(73577)
经济(72559)
管理(54284)
研究(53524)
中国(52247)
理学(45850)
理学院(45355)
管理学(45069)
管理学院(44790)
(34058)
(31479)
财经(27247)
科学(27126)
(26834)
经济学(25216)
(25202)
中心(24438)
研究所(24186)
经济学院(22772)
(21456)
财经大学(20836)
北京(20779)
银行(20546)
(20462)
(18941)
(18908)
(18890)
(18789)
基金
项目(87360)
科学(70973)
基金(69694)
研究(62798)
(60933)
国家(60573)
科学基金(52254)
社会(44238)
社会科(42288)
社会科学(42281)
基金项目(35809)
自然(32865)
自然科(32196)
自然科学(32189)
自然科学基金(31698)
资助(29946)
教育(27874)
(27639)
(25220)
(22365)
编号(22006)
中国(21589)
国家社会(20268)
重点(19821)
教育部(19773)
(18222)
(18155)
人文(18111)
成果(17524)
创新(17196)
期刊
(75914)
经济(75914)
研究(49925)
(31650)
金融(31650)
中国(28232)
(26485)
管理(21404)
科学(19862)
学报(18165)
(17200)
财经(15387)
大学(14218)
经济研究(14083)
学学(13577)
(13292)
国际(12194)
(12152)
世界(10460)
农业(10294)
问题(10233)
技术(9187)
业经(8694)
理论(7524)
技术经济(7444)
(7156)
教育(6686)
统计(6621)
资源(6518)
实践(6265)
共检索到2265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郑鸣  冯凯  
我国入世过渡期已经结束,银行业已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进入将对我国银行业绩效和产业组织结构带来重要影响。本文基于我国14家银行1996~2005年的面板数据,就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的短期影响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国内银行对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数量增加反应不敏感,经营成本和盈利同外资银行市场份额的增加正相关,我国银行业市场符合结构-行为-绩效范式。本文就我国银行业应对外资银行冲击的方略提出建议,即通过与外资银行股权合作弥补我国银行业不足,通过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实现综合经营以提高我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积极学习、借鉴外资银行新的金融产品和管理经验。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徐璋勇  梁洁  
理论研究表明,外资银行的进入,一方面能通过"竞争效应"、"溢出效应"、及"金融稳定效应"提升东道国银行业效率;另一方面也能通过"摘樱桃"行为对东道国银行客户市场及金融稳定性产生冲击。当东道国面临金融危机时,外资银行也有可能成为资本外逃的重要通道。同时,外资银行的进入会产生"人才效应",造成东道国银行业高级人才的流失,降低东道国银行的盈利能力及管理效率。通过对外资银行进入程度与中国银行业绩效的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产生的竞争效应有限,而溢出效应、金融稳定效应及人才效应较为显著。另外,国内银行自身规模对银行绩效无重大影响,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我国银行业绩效虽有一定影响,但...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纪晨  
2006年12月11日,我国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这代表着未来外资银行将会不断渗入我国银行业市场的每个角落。文章也着眼于此,讨论分析了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绩效的影响。外资银行的进入程度与商业银行的营业费用率、税前利润率、净利息收入率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对非净利息收入率的影响不显著,随着时间的增长其产生的竞争效应也逐渐显现出来。基于文章结果,笔者在供给侧改革和"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结合银行的实际情况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给予了政策性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隋聪  李恒  
本文利用2003~2010年间在中国开展业务的本土银行和外资银行样本数据,实证分析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在模型设计中,本文引入3个虚拟变量,分别研究外资银行进入前后中国银行业净利差变化、本土银行与外资银行净利差表现差异、参股投资与直接投资的外资银行净利差表现差异。通过研究发现:由于利率管制和市场份额有限,外资银行进入并未体现出竞争效应;在中国市场环境下,外资银行的技术优势并不明显,相反劣势更加突出;参股投资的外资银行仅利用资本的投入就能通过本土银行网点、客户方面的优势分享收益。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孙兆斌  方先明  
按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中国于2006年12月11日全面开放了银行业,外资银行大规模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将是必然的趋势。但外资银行进入能改善国内银行业效率低下的现状吗?通过DEA模型我们测算了中国14家主要商业银行1996-2004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Malmquist,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提高和技术进步两类指数;同时在模型中我们还特别设置了一个表征外资银行进入的环境变量。我们的研究发现,1996-2001年,14家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提高指数、技术进步指数以及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平均都略低于1,说明大多数银行在技术效率提高、技术进步以及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并没有明显进步,因此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效...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叶欣  
本文运用中国银行业1995—2004年横截面数据对外资银行进入程度、市场竞争结构、中资银行效率水平的变化关系进行经验分析。研究发现:外资银行进入程度与中资银行利息边际和利润水平显著正相关;同时,本国银行市场竞争程度与外资银行进入程度的交互项与中资银行的税前利润这一效率变量显著负相关。上述结果表明:一方面,外资银行进入的实际竞争压力程度有限,尚未打破中国银行业低效均衡的状态;另一方面,随着中国银行市场竞争条件的改善,将更有助于实现外部竞争压力对本国银行效率演变的促进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汉桂民  原雪梅  李雪松  
本文考察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对中国银行业系统风险造成的影响,时间跨度为2003-2015年,共13年时间。利用稳健最小方差模型,发现外资银行的进入跟中国银行系统的稳定性有显著相关性。虽然提高了中国银行业的收益率,但也提高了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中国政府既要利用外资银行促进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也应当科学监管,避免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业的冲击失控。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杨军  
本文从世界发达国家和中国银行业以及上海和纽约银行业市场结构情况出发,对中国银行业集中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作出综合判断。研究得出结论:银行集中度与银行市场竞争力呈非线性关系;银行同业合并及业务整合能够提高银行业的竞争力。文章最后提出改进中国金融监管的相关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旭涛  胡莹  
本文从实证角度考察了我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和竞争程度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作用。以CR4指标代表银行业市场集中度,以基于Panzar-Rosse模型的H统计量代表银行业竞争程度,通过建立VAR模型得出累积脉冲响应函数代表货币政策冲击。实证检验发现:我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与竞争程度对货币政策传导有着正向效应,对货币政策传导至中介目标M2的影响最大,对货币政策传导至最终目标GDP与CPI影响程度较小,我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明显高于竞争程度的影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宪  熊福平  
本文通过实证检验,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国內银行绩效影响的短期效应,并同其它发展中国家的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计量结果表明,由于我国经济金融体制上的固有特点,我国银行业绩效在面临外资竞争时,也表现出了较大的不同。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陆文安  
在加入WTO 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不断加快,那么,到目前为止,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现状如何?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中国银行业产生了那些冲击?我国银行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剖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玮  
文章采用Panzar-Rosse模型测度了1985年至2008年间我国银行业市场竞争程度,并对外资银行进入程度与市场竞争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类型在样本期内由寡头竞争型转变为垄断竞争型,市场集中度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市场竞争程度相应的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的兴起和发展促进了国内银行业市场的竞争。外资银行进入程度与银行业市场竞争程度之间呈现U型关系,即外资银行进入初期并没有显著促进银行业的竞争,而是在进入程度达到某一阶段之后才起到刺激竞争的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于文涛  郝玉龙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林  王建玲  王明倩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一方面会带来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和金融创新方法等示范效应;另一方面,外资银行又会依靠其在管理与经营、资产质量、产品创新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严峻的挑战。运用我国13家商业银行1996~200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的实际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效率起到了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郭妍  张立光  
本文基于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3 家国内银行1993 年—2002 年的面板数据,在国内首次对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盈利状况、经营水平、抗风险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资银行的影响在90 年代前半期不甚明显,到1998年以后才逐渐显著;随着外资银行进入程度的加深,虽然国内银行的利差有所上升,但利润率、非贷款收益率、费用率均有所下降,同时呆账准备率提高,表明外资银行的“市场竞争效应”、“技术示范效应”、“金融稳定效应”在我国均有体现;此外,国内银行的盈利状况等还受自身资本充足率和费用率的影响较大。据此提出了我国银行应对外资银行冲击的对策要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