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03)
2023(11038)
2022(8717)
2021(8055)
2020(6839)
2019(15521)
2018(15037)
2017(29020)
2016(14794)
2015(16734)
2014(16313)
2013(16492)
2012(15175)
2011(13650)
2010(13766)
2009(13662)
2008(13278)
2007(11877)
2006(10717)
2005(10361)
作者
(40536)
(33634)
(33519)
(31813)
(21629)
(15822)
(15275)
(13098)
(12766)
(12010)
(11753)
(11277)
(11157)
(10645)
(10487)
(10342)
(10005)
(9748)
(9682)
(9005)
(8375)
(8188)
(7923)
(7627)
(7611)
(7568)
(7520)
(7311)
(6644)
(6555)
学科
(73450)
经济(73371)
(72460)
(66651)
企业(66651)
管理(55314)
(33344)
银行(33199)
方法(32001)
(31693)
(30019)
金融(30019)
业经(26366)
中国(26143)
数学(24698)
(24681)
数学方法(24638)
(23960)
(23020)
(18306)
财务(18293)
财务管理(18281)
企业财务(17334)
农业(17225)
(15705)
贸易(15685)
(15426)
技术(15418)
(14682)
(13837)
机构
学院(216388)
大学(213407)
(110134)
经济(108576)
管理(88402)
理学(74546)
理学院(73957)
管理学(73464)
管理学院(73065)
中国(72998)
研究(71388)
(51718)
(44201)
财经(41183)
(37667)
经济学(36100)
科学(35130)
中心(35007)
(34294)
(32774)
经济学院(32773)
(32671)
(32090)
银行(31417)
财经大学(30767)
研究所(30560)
(29359)
(28509)
北京(28453)
金融(28024)
基金
项目(132235)
科学(107514)
研究(101467)
基金(101249)
(85372)
国家(84620)
科学基金(75117)
社会(70422)
社会科(67243)
社会科学(67229)
基金项目(52403)
(48613)
自然(44666)
教育(43804)
自然科(43732)
自然科学(43722)
自然科学基金(43080)
资助(41610)
(39521)
编号(38592)
(32334)
(31454)
(31263)
国家社会(30989)
成果(30464)
(29544)
重点(29122)
创新(28563)
中国(28008)
教育部(27931)
期刊
(121313)
经济(121313)
研究(72893)
(50495)
金融(50495)
(42462)
中国(42141)
管理(38060)
(31465)
科学(26266)
学报(22836)
财经(22244)
经济研究(20428)
农业(20133)
业经(19252)
(19244)
大学(19239)
学学(18563)
技术(18461)
国际(16200)
(16137)
问题(15875)
世界(14776)
技术经济(13693)
(13445)
教育(11835)
现代(11637)
财会(10739)
理论(10666)
商业(10220)
共检索到3507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京霞  俞雄飞  
一、中国引进外资银行的基本概况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的信息,1995年我国金融对外开放取得新的进展,外资银行在华业务保持高速增长。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共批准18家外资银行、2家外资保险公司和1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82家外资金融机构的代表处。截止到1995年底,我国共批准了137家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其中117家为外资银行分行,5家中外合资银行,5家独资银行,5家合(独)资财务公司,4家外资保险公司和1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此外,外资金融机构在华设立的代表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军  赁薇  余建林  
关贸总协定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乌拉圭回合经过多年的艰苦谈判,各方现已就《服务贸易总协定》达成初步协仪。我国目前已就包括银行在内的6个服务部门向乌拉圭回合递交了初步承诺开价单。恢复GATT地位之后,服务贸易规范必将对我国金融业带来冲击,如何克服压力,抓住机遇,是众皆瞩目的课题。一、乌拉圭回合金融服务协议对开放金融业提出的要求在这一金融服务协议中,规定了包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阮峥  余文建  
本文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与我国金融安全的关系,认为外资银行主要通过在华设立机构和入股中资银行的方式实现在华扩张,并以此影响我国金融安全。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被我国的金融政策部分屏蔽,而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起到了竞争和示范的作用,从而提高整体银行业的效率,促进我国的金融安全。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盛侃  
我国“复关”后,经济将迅速纳入国际经济的运行轨道,并且随着关税的大幅度减让和非关税壁垒的撤除,国内的市场开放度会骤然增大,金融、产业界都将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经济生活中这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对变动中的国际金融形势和关贸总协定金融服务贸易协议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而把中国金融的国际化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有机地相结合,更好地利用外资,参与国际竞争,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邓红国  
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是按银行、保险、证券的顺序有序地进行的。到1995年底,共有33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设立了470个代表处;14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设立了142家营业性机构,其中外国银行分行120家、外资银行5家、中外合资银行5家、中外合资和外资独资财务公司5家、外资保险公司分公司6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1家。到1995年底,已正式营业的外资银行和财务公司共有129家,在华外资银行的总资产额达191.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1.7%,贷款总余额已达127.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8.2%。贷款中对境内企业贷款占主导地位,达90.4%以上。从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京文  王军生  
中国加入 WTO最大的战略意义 ,在于它为中国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有助于中国参加国际经济游戏规则的制定 ,为中国的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WTO有关金融服务贸易协议即 GATS金融服务贸易框架从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和市场准入等方面规定了 WTO成员在金融服务贸易方面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明确了对中国金融业包括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等的要求 ,给中国金融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这种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 ,因此 ,中国相应的对策也应是全面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雨露  
多年来,中国一直坚持自主稳妥有序地扩大金融业开放。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由此开始逐步确立普适性金融开放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业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基本建立了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在此过程中,中国坚持改革与开放协同推进,不断完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有效维护了国家金融稳定和安全。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白钦先  常海中  
在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方面,中国金融业不仅全部履行了当初的承诺,而且做出了许多超出承诺的金融市场开放。在金融某些领域,中国的开放程度远远大于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甚至欧美发达国家。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仍应力图在与他国的经济往来和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尽最大的可能保护本国金融业。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立行  
本文分阶段系统地回顾了过去三十年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历程,充分评价了中国金融业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各个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指出了进一步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强调了中国金融业只有在改革开放的双轮驱动下,以深化金融改革推进对外开放的方式,才能适应金融全球化的要求。并且指出,只有强化金融创新、金融监管和风险控制,才能应对开放带来的竞争和挑战,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思翀  肖振拯  冯晓健  
本文基于全球95个国家2000—2016年的面板数据,研究银行监管与外资银行进入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监管对外资银行进入的影响机制,同时探讨金融开放对二者关系的作用。实证结果显示,外资银行倾向于进入监管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进行监管套利。换言之,严格的银行监管抑制了外资银行进入。进一步研究发现,一国的金融开放水平越高,银行监管对外资银行进入的影响程度越大,即金融开放在银行监管套利的过程中存在调节效应。通过中介效应分析发现,银行监管主要是通过减少绿地投资这一中介渠道抑制外资银行进入。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宽  周好文  张烨  
全能银行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演化过程,有其深刻的宏观经济背景和微观经济动因,以及自身的动力。各种全能银行模式是与各国的工业化的发展模式相适应的银行组织形式。中国全能银行应服务于中国企业集团的国际市场战略,应整合国内市场的银、证、保等业务,通过并购、重组等手段,以构建国际一流的全能银行集团。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谢杰斌  赵毓婷  
本文采用Claessens、Demirguc-Kunt和Huizinga(2001)计量模型,选取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5家银行1997—2004年的面板数据,利用以往研究未曾采用的固定效应的变系数估计方法,就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已初步显现,并且具有不一致的特点。外资银行的进入正逐步推动着我国银行业整体结构由寡头垄断转变为垄断竞争,"鲶鱼效应"开始发挥作用。文章最后相应给出了我国应对外资银行进入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