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05)
- 2023(15582)
- 2022(13266)
- 2021(12560)
- 2020(10574)
- 2019(24411)
- 2018(23769)
- 2017(46567)
- 2016(24942)
- 2015(27646)
- 2014(27047)
- 2013(27047)
- 2012(24938)
- 2011(22667)
- 2010(22167)
- 2009(20567)
- 2008(20032)
- 2007(17239)
- 2006(15062)
- 2005(13375)
- 学科
- 济(99712)
- 经济(99602)
- 管理(66971)
- 业(64397)
- 企(51824)
- 企业(51824)
- 方法(49078)
- 数学(43781)
- 数学方法(43434)
- 中国(28000)
- 农(25980)
- 财(24213)
- 银(23457)
- 银行(23309)
- 制(23258)
- 行(21944)
- 贸(21415)
- 贸易(21401)
- 易(20847)
- 学(20837)
- 业经(20590)
- 融(18460)
- 金融(18459)
- 地方(17793)
- 农业(17472)
- 环境(15429)
- 务(14966)
- 技术(14912)
- 财务(14906)
- 财务管理(14882)
- 机构
- 大学(354181)
- 学院(348535)
- 济(146801)
- 经济(144044)
- 管理(138563)
- 研究(121494)
- 理学(120865)
- 理学院(119540)
- 管理学(117651)
- 管理学院(117047)
- 中国(97758)
- 京(75436)
- 科学(74868)
- 财(64919)
- 农(64446)
- 所(60930)
- 研究所(56287)
- 中心(55660)
- 业大(55632)
- 财经(53479)
- 农业(51232)
- 经(49075)
- 江(48373)
- 北京(47713)
- 经济学(45800)
- 院(43378)
- 范(43320)
- 师范(42801)
- 经济学院(41628)
- 财经大学(40388)
- 基金
- 项目(245499)
- 科学(192583)
- 基金(181213)
- 研究(173715)
- 家(160505)
- 国家(159250)
- 科学基金(135627)
- 社会(111888)
- 社会科(106261)
- 社会科学(106235)
- 基金项目(96227)
- 省(92524)
- 自然(89395)
- 自然科(87342)
- 自然科学(87316)
- 自然科学基金(85809)
- 划(79397)
- 教育(78517)
- 资助(75115)
- 编号(67904)
- 重点(55051)
- 部(55027)
- 成果(53897)
- 发(51696)
- 创(51005)
- 创新(47689)
- 科研(47586)
- 国家社会(47198)
- 教育部(47037)
- 课题(46280)
- 期刊
- 济(148797)
- 经济(148797)
- 研究(105297)
- 中国(61872)
- 学报(61347)
- 农(57178)
- 科学(54368)
- 管理(47616)
- 财(46395)
- 大学(45613)
- 融(45099)
- 金融(45099)
- 学学(43355)
- 农业(37548)
- 教育(31152)
- 财经(26416)
- 技术(26041)
- 经济研究(25750)
- 业经(22898)
- 经(22472)
- 业(19959)
- 问题(19919)
- 理论(17771)
- 贸(17527)
- 科技(17218)
- 技术经济(16393)
- 版(16375)
- 实践(16073)
- 践(16073)
- 国际(15961)
共检索到5063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毛泽盛 吴洁 刘敏楼
随着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纵深发展,外资银行日益成为中国信贷市场上的一股重要力量,其信贷也开始影响中国的信贷供给。本文研究表明:外资银行虽然对中国国内信贷供给没有显著影响,但对企业信贷存在显著影响,两者具有二次函数关系,可用"U"型曲线加以描述。为应对当前外资银行信贷扩张带来的信贷收缩,本文建议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
关键词:
外资银行 企业信贷 国内信贷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刚 翁卫国
融资困难和融资成本高是一个长期困扰中国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的问题。本文采用2005~2010年中国31个省分规模和所有制的工业企业数据,考察了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企业信贷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外资银行的进入显著降低了企业的信贷融资成本,其中,技术溢出是外资银行促使企业信贷融资成本下降的主要机制,市场竞争和制度溢出等机制的作用并不明显。同时,由于外资银行在当前阶段主要关注和维系的客户是大型国企,使得外资银行进入的主要受益者是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从中的获益则相对较少。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焦建东
以外资银行入股中国银行业为视角,从1996~2006年存在外资银行入股的10家内资银行的面板数据出发。检验了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内资银行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外资银行入股能够提高内资银行的资产报酬率;外资银行入股年数降低了内资银行的股东权益报酬率。总体而言,外资银行入股对我国内资银行效率的影响还不明显。
关键词:
外资银行 入股 内资银行 效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博 刘澜飚
如何引导外资银行增加东道国的信贷可得性,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信贷可得性,是目前理论和政策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理论模型,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和国内信贷供给的关系,从市场均衡结果、社会福利、成本效率等几个角度对外资银行进入发展中的东道国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外资银行的进入并不必然增加一国的总体信贷水平、也并不必然提高东道国银行业的成本效率和整体社会福利,甚至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鲁明易
本文采用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合并银行业统计数据,以金融危机期间14个发达国家银行对38个新兴市场国家或地区的本地本币债权为样本,通过平衡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发达国家流动性危机对新兴市场国家外资银行贷款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母行"去杠杆化"的行为和风险厌恶程度的提高会导致外资银行减少贷款供给,但是母行在东道国本地化经营程度的提高有助于减少信贷收缩的程度。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晓煜
文章使用中国银行业2005年第一季度至2017年第三季度的季度数据,建立银行体系稳定性指数进行实证研究并发现: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随着外资银行业务份额占比的上升呈现"U"型关系,即当外资银行贷款占比小于2.3%时,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随着外资银行贷款占比上升而下降;当外资银行贷款占比大于2.3%时,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随着外资银行贷款占比上升而上升。
关键词:
稳定性 银行体系 外资银行 贷款规模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乔时 张杨
本文通过选取6家代表性外资银行为样本,从信贷业务管理框架及产品管理、定价和考核机制两大方面对外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进行了系统研究,提炼和归纳出外资银行的先进理念和做法。研究对中资银行健全和完善现有信贷风险管理体系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
中资银行 外资银行 信贷风险管理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恩慧 许月丽
本文通过对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存在性、影响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因素和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因素有银行集中度、银行业结构、银行业竞争度和银行规模,随着我国加深金融自由化和银行业对外开放,外资银行的进入促使我国银行业提高资本利用率,学习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和对新产品的开发力度,从而疏通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关键词:
外资银行 货币政策 银行信贷渠道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傅章彦
以8个亚洲新兴市场国家为样本,就外资银行进入对国内金融市场信贷资金供应的数量和质量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外资银行的进入并不会对东道国国内信贷资金供给数量的增加产生正面影响,但有利于信贷资金质量和金融稳定性的提高。就中国目前情况而言,外资银行进入不仅不会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产生不利影响,而且有利于提高信贷资金配置效率,从长远看有利于中国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外资银行 信贷资金供给 金融发展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聪 宋慧英
本文通过结构断点检验,对中国加入WTO是否引起中国商业银行竞争行为出现明显变化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外资银行进入与中国商业银行竞争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加入WTO后,国内银行业的对外开放,显著地提升了国内银行业的竞争,并且中小型商业银行之间竞争的加剧明显高于大型商业银行。外资银行进入与中国商业银行竞争行为之间呈现倒U型。外资银行进入会加剧中国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但只有当外资银行进入程度达到一定水平时,中国商业银行之间的市场竞争行为才会出现反转。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仍处于倒U型阶段的上升阶段,现阶段我国仍属于外资银行进入初期。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珮珺 周妙燕 张锦程
随着外资银行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参与程度不断加深,国内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本文通过现实数据建立实证模型,分别分析外资银行对中国不同类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影响。结论是外资银行的进入促进了中国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方面的竞争程度,且其进入程度与银行业的市场竞争度是类似倒U型的关系。此外,外资银行对国内不同类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经营效率的影响也有显著不同。本文的创新点就在于,立足于银行业务的特定领域而非全部,同时考虑银行业的整体性和不同类型银行间的异质性,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
外资银行 中间业务 实证研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晓峰 王维 严佳佳
本文选取我国银行市场上占主要地位的14家银行1994-2004年的面板数据,就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外资银行的进入使得国内银行的流动性、非利息收入、经营费用和资产收益率降低,并使其资产质量下降,风险增加,但是技术外溢效应以及对国内银行盈利性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且,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对国有银行造成的冲击小于股份制银行。本文还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银行业开放 外资银行 国内银行 效率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永辉 王连军 王丽娜
本文从中央银行货币供给的角度,应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状态空间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信贷供给的影响,发现我国央行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造成其操作空间有限,相对而言,法定准备金率仍然是较为适宜的货币政策工具,但其作用效率较低。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货币供给 银行贷款渠道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叶欣
本文运用中国银行业1995—2004年横截面数据对外资银行进入程度、市场竞争结构、中资银行效率水平的变化关系进行经验分析。研究发现:外资银行进入程度与中资银行利息边际和利润水平显著正相关;同时,本国银行市场竞争程度与外资银行进入程度的交互项与中资银行的税前利润这一效率变量显著负相关。上述结果表明:一方面,外资银行进入的实际竞争压力程度有限,尚未打破中国银行业低效均衡的状态;另一方面,随着中国银行市场竞争条件的改善,将更有助于实现外部竞争压力对本国银行效率演变的促进作用。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徐璋勇 梁洁
理论研究表明,外资银行的进入,一方面能通过"竞争效应"、"溢出效应"、及"金融稳定效应"提升东道国银行业效率;另一方面也能通过"摘樱桃"行为对东道国银行客户市场及金融稳定性产生冲击。当东道国面临金融危机时,外资银行也有可能成为资本外逃的重要通道。同时,外资银行的进入会产生"人才效应",造成东道国银行业高级人才的流失,降低东道国银行的盈利能力及管理效率。通过对外资银行进入程度与中国银行业绩效的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产生的竞争效应有限,而溢出效应、金融稳定效应及人才效应较为显著。另外,国内银行自身规模对银行绩效无重大影响,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我国银行业绩效虽有一定影响,但...
关键词:
外资银行 市场进入 银行绩效 实证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