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88)
- 2023(5561)
- 2022(4998)
- 2021(4645)
- 2020(4242)
- 2019(10158)
- 2018(10081)
- 2017(20296)
- 2016(11037)
- 2015(12866)
- 2014(13132)
- 2013(13212)
- 2012(12664)
- 2011(11386)
- 2010(11514)
- 2009(10921)
- 2008(11233)
- 2007(10518)
- 2006(9039)
- 2005(8319)
- 学科
- 济(46030)
- 经济(45983)
- 管理(29476)
- 业(29286)
- 方法(24765)
- 企(23512)
- 企业(23512)
- 数学(22359)
- 数学方法(22201)
- 银(19486)
- 银行(19341)
- 行(18035)
- 制(17645)
- 财(13059)
- 融(12715)
- 金融(12713)
- 农(11930)
- 中国(11585)
- 度(11111)
- 制度(11106)
- 业务(10052)
- 贸(9238)
- 贸易(9231)
- 学(9163)
- 易(8967)
- 银行制(8755)
- 地方(8716)
- 业经(8559)
- 务(8267)
- 财务(8253)
- 机构
- 大学(162064)
- 学院(159724)
- 济(67769)
- 经济(66191)
- 管理(61156)
- 研究(53509)
- 理学(51497)
- 理学院(50926)
- 管理学(50130)
- 管理学院(49822)
- 中国(49389)
- 京(34349)
- 财(33795)
- 科学(32261)
- 农(31356)
- 所(28144)
- 中心(27091)
- 财经(26578)
- 江(25693)
- 研究所(25477)
- 农业(25211)
- 业大(24389)
- 经(24031)
- 银(23108)
- 银行(22107)
- 北京(21720)
- 经济学(21585)
- 州(20678)
- 行(20581)
- 财经大学(19866)
- 基金
- 项目(100738)
- 科学(77854)
- 基金(72816)
- 研究(72276)
- 家(63151)
- 国家(62655)
- 科学基金(52829)
- 社会(44755)
- 社会科(42402)
- 社会科学(42384)
- 省(38962)
- 基金项目(38863)
- 自然(34438)
- 自然科(33616)
- 自然科学(33604)
- 教育(33493)
- 划(33057)
- 自然科学基金(33021)
- 资助(30829)
- 编号(29822)
- 成果(24663)
- 部(23208)
- 重点(22819)
- 发(21291)
- 创(20437)
- 课题(20118)
- 科研(19997)
- 教育部(19684)
- 大学(19200)
- 创新(19195)
共检索到2477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罗国强
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必然要求加强对外资银行的审慎监管。这一审慎监管制度需要充分借鉴巴塞尔协议和WTO金融服务贸易的有关规则,从平时的“常态”监管和特殊情况下的“异态”监管两方面入手。我国对外资银行的审慎监管,在“常态”监管方面较为完备而“异态”监管方面存在缺失。且WTO金融服务贸易协议中的“审慎例外”原则尚未正确地体现在有关法律法规中,我们必须尽快将其正确地转化为国内法。
关键词:
外资银行 审慎监管 审慎例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丽平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经历了从局部地区到全国范围、从外币业务到本币业务、从外国居民到本国居民的发展历程,在循序渐进中稳步推进。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银行业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坚持"以我为主、审慎有序、自主坚定"的科学开放政策,改革与开放并举、开放与监管并行、监管与服务并重,确保外资银行在华安全稳健运行,促进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质量的提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赖志坚
近年来,在华外资法人银行积极贯彻监管要求,采取多项措施改善公司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但近期对外资法人银行的公司治理调查评估表明,各银行在公司治理的健全性、独立性、适应性和有效性等方面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足。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亦冬
随着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外资金融机构已经发展成为各国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自1979年开始引进外资金融机构,经过16年的发展,在华的外资银行机构已初具规模。据统计,截止1995年7月底,14个国家和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丽平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届十年。其间,中国银行业认真履行开放义务,取消对外资银行经营地域、客户对象和其他方面的非审慎性限制,在世贸组织承诺基础上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在贯彻落实银行业对外开放战略部署的过程中,外资银行监管部门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齐立云 周平梅
为了防范金融业发生系统性风险,规范各金融主体的行为,人民银行推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并于2016年1季度开始试评估,文章试图从银行等被监管主体的角度去分析达标MPA的关键点及难点,并预测MPA未来可能的政策走势及对银行业务的影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齐立云 周平梅
为了防范金融业发生系统性风险,规范各金融主体的行为,人民银行推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并于2016年1季度开始试评估,文章试图从银行等被监管主体的角度去分析达标MPA的关键点及难点,并预测MPA未来可能的政策走势及对银行业务的影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贺存勖 蔡庆辉
外资银行在我国已有近20年的发展,我国外资银行监管工作虽然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无论在监管的程度、广度和力度上都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存在着诸多金融风险隐患。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灾难性后果给我们敲响警钟,因此,现阶段如何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已成为我国深化金融改革,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步发展的重要课题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戴豫升
近年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集中表现在负债来源多元化、信贷投放趋同、同业结构调整、表外理财膨胀等方面,给传统审慎监管带来一系列的挑战。新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acro Rrudential Assessment,以下简称MPA)在延续原有审慎监管逻辑的基础上,通过强化资本支撑上限与资产规模扩张的联系,实现了对表内外资产总量和季度投放节奏的直接约束。本文在总结传统审慎监管框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MPA管理的内容、实践和创新思路,从资产负债管理的角度指出提升管理主动性、强化资本约束、完善配置机制、坚持价值创造导向等应对策略。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周清杰 林朝华
对问题银行实施早期干预是银行审慎监管中的一项主要政策内容。照章行事和斟酌处理是早期干预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行动策略。我们必须审慎选择早期干预策略 ,较为现实的做法是 ,建立一种兼顾斟酌处理 ,但更提倡“刚性”指标 ,强调照章行事的制度模式。
关键词:
早期干预 问题银行 照章行事 斟酌处理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高倩倩 范宏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对银行系统实行审慎监管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及相关监管机构的共识。但目前银行系统的监管研究多为微观审慎监管,宏观审慎监管研究缺乏,尤其是对中国银行网络系统进行动态建模并进行宏观审慎监管的定量研究未见。本文首先利用中国2008至2015年16家上市银行的实际数据构建动态的中国银行网络系统模型,然后使用Component VaR、Incremental VaR、Shapley value EL以及ΔCoVaR四种风险分配机制研究中国银行网络系统的宏观审慎监管方法。研究表明:对中国银行网络系统进行宏观审慎监管能够有效提升其稳定性,并且四种机制相比之下,ΔCoVaR的监管效果最为显著,而Incremental VaR则相对较差。此外,通过宏观审慎资本与银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Incremental VaR、Shapley value EL以及Component VaR机制下的宏观审慎资本与银行的总资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此时宏观审慎资本可以根据银行的总资产来设置;而ΔCoVaR机制下则不相关,因此宏观审慎资本可以依据各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贡献大小来设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春雷 周文青
2016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将2011年以来实施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调整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这一商业银行监管框架的重大调整,将对商业银行的发展理念、业务模式、风险管理等诸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互联网金融崛起、金融脱媒深化的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在过去十年中以规模扩张制胜的发展经营策略已然无法继续推行,商业银行必须加快以轻资产、快周转、交易化为重点的经营策略转型,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服务好实体经济的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戴豫升
近年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集中表现在负债来源多元化、信贷投放趋同、同业结构调整、表外理财膨胀等方面,给传统审慎监管带来一系列的挑战。新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acro Rrudential Assessment,以下简称MPA)在延续原有审慎监管逻辑的基础上,通过强化资本支撑上限与资产规模扩张的联系,实现了对表内外资产总量和季度投放节奏的直接约束。本文在总结传统审慎监管框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MPA管理的内容、实践和创新思路,从资产负债管理的角度指出提升管理主动性、强化资本约束、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尔科姆·艾迪 司马亚玺
追求金融稳定是比中央银行的传统货币政策职能更加微妙和复杂的一项工作。它必然不仅包括定量的框架,而且遵循历史经验视角对风险的详细监测微观与宏观审慎监管的关系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中央银行在金融稳定政策方面的作用,以及宏观审慎监管的相关概念。我将谈谈微观与宏观审慎监管的相互关系,以及我们如何在监管体系的设计中体现这种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