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06)
2023(16068)
2022(13751)
2021(12916)
2020(10885)
2019(25045)
2018(24277)
2017(47075)
2016(25330)
2015(28335)
2014(27645)
2013(27667)
2012(25430)
2011(23076)
2010(22527)
2009(20781)
2008(20426)
2007(17508)
2006(15361)
2005(13651)
作者
(74259)
(61601)
(61140)
(58142)
(39267)
(29582)
(27658)
(24158)
(23526)
(21796)
(21061)
(20989)
(19468)
(19396)
(19126)
(19018)
(18433)
(18282)
(17734)
(17562)
(15387)
(14967)
(14945)
(13847)
(13795)
(13667)
(13561)
(13400)
(12303)
(12019)
学科
(102536)
经济(102416)
管理(71292)
(69083)
(56791)
企业(56791)
方法(51229)
数学(45728)
数学方法(45369)
中国(28393)
(27053)
(25939)
(24182)
(23518)
银行(23370)
(22014)
业经(21451)
(21358)
贸易(21344)
(20927)
(20783)
(18601)
金融(18600)
地方(18036)
(17621)
财务(17561)
财务管理(17537)
农业(17517)
企业财务(16747)
环境(15872)
机构
大学(363146)
学院(357530)
(150748)
经济(147974)
管理(142944)
理学(124754)
理学院(123403)
研究(123260)
管理学(121478)
管理学院(120855)
中国(97820)
(77220)
科学(75677)
(67689)
(64064)
(61895)
研究所(56984)
业大(56410)
财经(55702)
中心(55655)
(51126)
农业(51026)
(49206)
北京(48928)
经济学(46915)
(44003)
(43865)
师范(43341)
经济学院(42663)
财经大学(42111)
基金
项目(250915)
科学(197170)
基金(185664)
研究(177297)
(164233)
国家(162958)
科学基金(139214)
社会(114522)
社会科(108833)
社会科学(108805)
基金项目(98783)
(94442)
自然(92100)
自然科(90013)
自然科学(89986)
自然科学基金(88444)
(81074)
教育(80251)
资助(76970)
编号(69063)
(56349)
重点(56156)
成果(54590)
(52466)
(52262)
创新(48869)
科研(48691)
教育部(48257)
国家社会(48247)
大学(46931)
期刊
(152339)
经济(152339)
研究(106556)
中国(63374)
学报(62238)
(56377)
科学(55324)
(50015)
管理(49806)
大学(46352)
学学(44108)
(42579)
金融(42579)
农业(37608)
教育(31220)
财经(27764)
技术(26870)
经济研究(26312)
(23602)
业经(23286)
问题(20295)
(20252)
(17879)
理论(17737)
科技(17497)
技术经济(17003)
(16593)
国际(16099)
实践(15953)
(15953)
共检索到5170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焦建东  
以外资银行入股中国银行业为视角,从1996~2006年存在外资银行入股的10家内资银行的面板数据出发。检验了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内资银行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外资银行入股能够提高内资银行的资产报酬率;外资银行入股年数降低了内资银行的股东权益报酬率。总体而言,外资银行入股对我国内资银行效率的影响还不明显。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叶欣  
本文运用中国银行业1995—2004年横截面数据对外资银行进入程度、市场竞争结构、中资银行效率水平的变化关系进行经验分析。研究发现:外资银行进入程度与中资银行利息边际和利润水平显著正相关;同时,本国银行市场竞争程度与外资银行进入程度的交互项与中资银行的税前利润这一效率变量显著负相关。上述结果表明:一方面,外资银行进入的实际竞争压力程度有限,尚未打破中国银行业低效均衡的状态;另一方面,随着中国银行市场竞争条件的改善,将更有助于实现外部竞争压力对本国银行效率演变的促进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晓煜  
文章使用中国银行业2005年第一季度至2017年第三季度的季度数据,建立银行体系稳定性指数进行实证研究并发现: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随着外资银行业务份额占比的上升呈现"U"型关系,即当外资银行贷款占比小于2.3%时,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随着外资银行贷款占比上升而下降;当外资银行贷款占比大于2.3%时,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随着外资银行贷款占比上升而上升。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徐璋勇  梁洁  
理论研究表明,外资银行的进入,一方面能通过"竞争效应"、"溢出效应"、及"金融稳定效应"提升东道国银行业效率;另一方面也能通过"摘樱桃"行为对东道国银行客户市场及金融稳定性产生冲击。当东道国面临金融危机时,外资银行也有可能成为资本外逃的重要通道。同时,外资银行的进入会产生"人才效应",造成东道国银行业高级人才的流失,降低东道国银行的盈利能力及管理效率。通过对外资银行进入程度与中国银行业绩效的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产生的竞争效应有限,而溢出效应、金融稳定效应及人才效应较为显著。另外,国内银行自身规模对银行绩效无重大影响,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我国银行业绩效虽有一定影响,但...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纪晨  
2006年12月11日,我国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这代表着未来外资银行将会不断渗入我国银行业市场的每个角落。文章也着眼于此,讨论分析了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绩效的影响。外资银行的进入程度与商业银行的营业费用率、税前利润率、净利息收入率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对非净利息收入率的影响不显著,随着时间的增长其产生的竞争效应也逐渐显现出来。基于文章结果,笔者在供给侧改革和"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结合银行的实际情况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给予了政策性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林  王建玲  王明倩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一方面会带来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和金融创新方法等示范效应;另一方面,外资银行又会依靠其在管理与经营、资产质量、产品创新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严峻的挑战。运用我国13家商业银行1996~200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的实际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效率起到了促进作用。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立平  时萌  
随着外资银行大规模地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它对我国银行业产生着越来越深远的影响。外资银行进入究竟对我国银行业产生了哪些影响?它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哪些方面?长期以来,国内外理论界对此说法不一。本文通过选取2003—2008年我国银行业相关面板数据变量、用数学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并对实证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资银行的进入,从短期看,会对我国银行业部分效率指标有一定负相关影响,但部分效率指标也有呈正相关描述。从长远和整体来看,通过"市场竞争效应",加快银行内部机制改革,会对我国银行业的总体效率提升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徐枫  范达强  
针对外资银行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本文采用实证方法检验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业是否存在溢出效应。通过在生产函数中构建能够量化溢出效应方向的系数,直观描述溢出效应的力度与方向,并通过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实证分析外资银行对中国商业银行在劳动、资本、管理费用三种投入要素的产出效率的影响,中国银行业在外资银行进入之后资源配置效率的变化。研究发现:外资银行对国内银行业存在正向的溢出效应,并且这种效应的方向与力度,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深化而加强。外资银行的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中国银行业在人力及固定资产利用效率的提高上。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孙彦廷  余露  
如何保持足够的金融控股权,又能与外国战略投资者实现合作共赢,已经成为中资银行在引入战略投资者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首先从外资入股对中资银行效率的影响入手,理清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结合银行效率理论和财务评价体系,借助聚类分析的方法,建立实证模型,通过回归分析最终得出外资入股对中国银行业效率影响不是很显著的结论。并且,据此提出加强与战略投资者的合作、扩大引进外资数目、改革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及健全境外机构投资者机制等建议,有助于政府监管部门和中资银行的决策层更好地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宪  熊福平  
本文通过实证检验,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国內银行绩效影响的短期效应,并同其它发展中国家的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计量结果表明,由于我国经济金融体制上的固有特点,我国银行业绩效在面临外资竞争时,也表现出了较大的不同。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郭妍  张立光  
本文基于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3 家国内银行1993 年—2002 年的面板数据,在国内首次对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盈利状况、经营水平、抗风险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资银行的影响在90 年代前半期不甚明显,到1998年以后才逐渐显著;随着外资银行进入程度的加深,虽然国内银行的利差有所上升,但利润率、非贷款收益率、费用率均有所下降,同时呆账准备率提高,表明外资银行的“市场竞争效应”、“技术示范效应”、“金融稳定效应”在我国均有体现;此外,国内银行的盈利状况等还受自身资本充足率和费用率的影响较大。据此提出了我国银行应对外资银行冲击的对策要点。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董龙训  张立光  郑玉坤  
1992年以来,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对银行业的适度保护政策,外资银行进入的负面冲击较小,除了导致国内银行费用率上升外,对国内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利差收入影响并不显著,相反带动了非贷款收益率和资产利润率的提高,并表现出一定的资产配置效应和金融稳定效应。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后,外资银行竞争优势将逐渐显露,国内银行需积极应对,增强竞争力;政府需要适当动用特别条款,避免外资银行对国内银行业带来过度冲击。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周慧君  顾金宏  
基于阶段理论分析方法,本文从演化和发展的角度研究外资银行渗透对于中国银行业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并选取1999~2008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银行业在开放的过程中,伴随外资银行渗透,银行体系稳定性的演化过程也可粗略地看出倒"U"形态,与阶段性理论基本相吻合。此外,在危机期间,外资银行在中国采取的微观战略也是影响中国银行业体系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程茂勇  
本文运用我国117家商业银行2000-2012年的数据,采用两阶段法探讨非利息业务与银行效率的关系。第一阶段采用随机前沿法测量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第二阶段构建回归模型分析非利息业务对银行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我国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普遍高于利润效率;银行效率测量中不考虑非利息业务产出导致银行效率明显低估;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近年来均有所提高。其次,非利息业务发展并未提高银行效率,反而显著降低银行效率。最后,本文将非利息业务拆分为佣金手续费业务和交易业务,发现佣金手续费业务为商业银行带来积极效应,而交易业务则带来消极效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桂平  
本文选取了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4家国内银行1995-2006年的面板数据,就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效率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外资银行的进入使得国内银行的资本利润率、非贷款收益率、利润增长率、营业费用率降低,由此得出其进入对国有商业银行造成的冲击小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结论,据此提出了我国银行业应对外资银行冲击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