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438)
2023(22053)
2022(18738)
2021(17343)
2020(14948)
2019(34408)
2018(33979)
2017(64485)
2016(35280)
2015(40014)
2014(39851)
2013(39541)
2012(36489)
2011(32977)
2010(32923)
2009(31009)
2008(31282)
2007(27928)
2006(24678)
2005(22421)
作者
(103724)
(86662)
(86135)
(82175)
(55327)
(41438)
(39285)
(33757)
(32813)
(31113)
(29517)
(29315)
(27669)
(27613)
(27017)
(26665)
(25928)
(25814)
(25051)
(24992)
(21573)
(21439)
(21105)
(19679)
(19355)
(19324)
(19300)
(19206)
(17534)
(17195)
学科
(148030)
经济(147837)
(115120)
管理(114130)
(99723)
企业(99723)
方法(67758)
数学(56621)
数学方法(55914)
(43698)
(42363)
中国(39246)
业经(37861)
(31722)
(30321)
(29199)
财务(29104)
财务管理(29049)
农业(28655)
企业财务(27568)
(27340)
贸易(27326)
(26561)
地方(26267)
技术(25614)
理论(25596)
(25280)
(23527)
银行(23460)
(22449)
机构
大学(515143)
学院(514078)
(210077)
经济(205609)
管理(201471)
理学(172982)
研究(172283)
理学院(171101)
管理学(168120)
管理学院(167175)
中国(133025)
(110384)
科学(106037)
(99447)
(87756)
(86919)
研究所(79397)
财经(78970)
中心(78788)
(77321)
业大(76334)
(71728)
北京(70130)
农业(68250)
(65761)
师范(65101)
经济学(63656)
(62005)
(61750)
财经大学(58448)
基金
项目(340343)
科学(267706)
基金(247837)
研究(247480)
(216075)
国家(214292)
科学基金(184133)
社会(156454)
社会科(148304)
社会科学(148262)
(131943)
基金项目(130260)
自然(119974)
自然科(117178)
自然科学(117144)
自然科学基金(115063)
教育(113779)
(110873)
资助(103095)
编号(100565)
成果(81824)
重点(76118)
(75547)
(71775)
(70995)
课题(69042)
创新(66043)
科研(65167)
国家社会(64778)
教育部(64654)
期刊
(233408)
经济(233408)
研究(151307)
中国(100434)
学报(81773)
(79809)
(79368)
管理(76800)
科学(74905)
大学(61875)
学学(58133)
农业(54361)
教育(53429)
技术(46885)
(46431)
金融(46431)
财经(39504)
业经(37944)
经济研究(36860)
(33878)
(30667)
问题(30464)
技术经济(27050)
图书(26158)
(24769)
统计(24740)
(24599)
理论(23958)
科技(23769)
现代(23151)
共检索到768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振  
本文引入一个与传统索洛余值方法相一致、同时具有微观基础的总生产率增长分析框架,采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微观数据,实证考察了外资进入对制造业技术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整体总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源于资源再配置效率,而外资的进入是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重要渠道之一。外资企业的总生产率增长高于制造业整体水平,其技术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也均高于制造业整体均值。样本考察期间,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有所改善,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不断提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振  陈甬军  
本文运用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计算了劳动要素的边际产出水平和劳动要素误置的程度,评估了外资的市场选择行为引致的劳动要素配置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外资的进入会影响劳动要素的配置,但影响方向和程度因外资企业的市场选择行为而异。市场导向型外资企业的劳动要素边际产出高于出口导向型外资企业,与要素最优配置水平下的产出相比,市场导向型外资企业劳动要素的产出缺口更大且呈逐年增长趋势。从福利角度来看,若矫正劳动要素投入存在的错配,福利改善空间更大。本文研究为外资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以及劳动要素的优化配置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直接证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慧波   姜余轲   李鹏  
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深入的理论分析,以中国工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技术标准对制造业资源配置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技术标准有助于缓解资本和劳动要素扭曲,改善资源错配,提升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且出口强度会正向强化技术标准的资源配置效应;技术标准的资源配置效应在地区层面和行业层面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其中东部地区的资源配置效应高于中西部地区,高技术制造业的资源配置效应优于一般制造业;进一步机制研究表明,在企业层面的倒逼效应,以及在行业层面的资源再配置效应和企业退出效应,是技术标准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渠道。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天华  董志强  许华杰  
目前,对于中国城市化发展模式的争论愈演愈烈,争论的焦点问题在于大城市是否能够促进经济效率的提升。发展经济学的最新研究发现,资源配置效率改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因此,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可能是大城市经济表现更好的重要原因。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随着城市规模的上升,企业资源配置效率逐渐提高,当城市达到一定规模时,继续扩张反而会降低企业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城市规模扩张带来的产业多样化和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能有效降低生产要素在企业间的错配程度,但与之相随的政府对经济干预程度的加深则不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天华  董志强  许华杰  
目前,对于中国城市化发展模式的争论愈演愈烈,争论的焦点问题在于大城市是否能够促进经济效率的提升。发展经济学的最新研究发现,资源配置效率改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因此,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可能是大城市经济表现更好的重要原因。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随着城市规模的上升,企业资源配置效率逐渐提高,当城市达到一定规模时,继续扩张反而会降低企业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城市规模扩张带来的产业多样化和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能有效降低生产要素在企业间的错配程度,但与之相随的政府对经济干预程度的加深则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海强  韩乾  吴锴  
本文利用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4-2009年面板数据研究融资约束对企业技术效率提升的影响。通过对传统衡量融资约束的指标(公司规模、杠杆率和公司年龄)及依据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模型估计的融资约束变量进行分析,发现融资约束对于公司技术效率的提高具有显著抑制作用。采用自然实验缓解内生性问题后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此外,与国有上市公司相比,融资约束的缓解对于民营上市公司技术效率的提升起到更大程度的促进作用。本文结果表明,降低资本及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解决中小企业广泛面临的融资约束,对提高企业技术效率,促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巍  许家云  杨竺松  
本文基于中国房价不断提高这一现实背景,利用中国城镇住户微观数据,系统地研究房价对当地住户工资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其对地区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房价上涨会通过"生活成本效应"和"闲暇替代效应"显著提高当地居民的平均工资水平。同时,由于缺乏劳动生产率为支柱的工资上涨会恶化资源配置效率,本文进一步基于资本劳动比和要素扭曲的视角,考察房价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及工资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房价引致的工资上涨确实导致了我国过度的资本深化和过快的产业升级,并降低了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本文为房价影响工资和资源配置问题提供了来自微观家庭的经验证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苏锦红  兰宜生  夏怡然  
文章基于1998~2007年中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使用OP法估算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通过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分布特点的深入研究,分析我国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的状况:2001年入世后,中国进入了全面快速的贸易自由化阶段,短期通过企业的退出和进入机制促进了要素在制造业行业内、企业间快速自由流动,要素配置效率提高,由此促进生产率提高。但是长期来看,贸易自由化没有促进要素配置效率的明显提高,有些行业甚至出现倒退。国有企业的生产率最低,主要原因在于国有企业要素配置效率最低,民营企业生产率居中,要素配置效率却是最高的,再次证实了民营经济是我国最为活跃的经济主体。出口企业比非出口企业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双杰  王海燕  刘韧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制造业不同行业技术创新资源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计算相对资源配置效率值,并以北京市制造业2002和2003两年数据为实证分析的对象,得出技术创新过程中资源配置效率普遍低下的结论,认为这种状况会制约技术创新乃至整个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改善投入的人力和财力配比是应当关注的问题之一。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华容  散长剑  
利用我国制造业2000—2010年28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金融歧视、市场分割对FDI配置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金融歧视和市场分割会抑制FDI配置效率的提高,并且金融歧视对FDI配置效率的抑制作用要超过市场分割。另外,金融歧视和市场分割对FDI配置效率的影响存在行业差异,重工业和高技术行业内FDI配置效率受到的抑制程度更强。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金融歧视、市场分割对FDI配置效率的抑制作用最终会影响到我国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华容  散长剑  
本文采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利用中国制造业2001-2010年28个细分行业的数据,对影响FDI配置效率的若干因素及其门限特征进行检验,并据此分析FDI配置效率的行业差异。研究发现:政府干预、研发强度和市场结构等因素对FDI配置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当各种影响因素处于适度范围内时,FDI表现出较高的配置效率;而在跨越特定门限值时,FDI的配置效率相对较低,甚至表现出负的配置效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蕾蕾  盛丹  
环境立法是解决环境外部性问题的重要手段,但其能否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是评估环境立法政策效果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地方环境立法的设定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运用倍差法考察环境立法对行业资源配置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地方环境立法有助于缩小行业内生产率离散程度,实现行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一方面,环境立法通过提高企业平均生产率而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而且低生产率企业的生产率水平提高幅度大于高生产率企业,引起行业生产率离散程度缩小;另一方面,环境立法通过抑制低生产率企业进入和促进低生产率企业退出而达到优化企业之间资源配置的作用。此外,环境立法的资源配置效应具有企业层面和地区层面的异质性,环境立法只有对高研发强度的企业才能起到优化行业资源配置的作用;较之非国有企业,环境立法对国有企业的行业资源配置作用更大;高强度的执法力度是保障环境立法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关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尹恒  李世刚  
本文提出一个同时估计替代弹性(溢价)、要素产出弹性、企业异质性(包括生产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结构估计框架,尝试把资源配置文献朝"微观化"发展方向推进。运用1998~2013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本文的估计结果表明中国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空间平均达到160%。结构估计的一个重要优势是反事实分析,它显示未来10年里即使只释放出配置效率改善空间的一半也能保证每年3.85%的经济增长率,改革"红利"仍然十分丰厚。反事实分析还表明,与地区(省)内扭曲相关的资源误置约占60%,地区(省)际约占40%;消除省际扭曲、实现全国统一有效的大市场,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也能增加约70%的总产出。因此,应该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缓解和消除行业内、地区间的各种扭曲,实现高质量增长。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于世海  许慧欣  孔令乾  
基于改进的HK方法,放松规模报酬不变假定,估算中国制造业行业的资源误置程度,并结合中国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指数,考察数字经济水平对中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水平整体上降低了中国制造业资源误置程度,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经济水平对资源误置的改善作用在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企业、不同生产率企业存在明显异质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水平通过降低成本和提升技术创新而显著降低了中国制造业资源误置程度,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郭丽娟  郑雨欣  
东道国国内市场优势是影响外资创新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国内市场导向视角,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实证分析外资进入对本土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行业外资进入显著促进了中国本土企业创新,外资国内市场导向对该促进效应存在强烈的正向调节作用,该结论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机制分析发现,外资国内市场导向通过生产本地化效应和市场结构效应强化外资进入对本土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3)异质性分析发现,资本技术密集型、与外资技术差距较小的本土企业,外资进入的创新促进作用更大;对于不同要素密集度的本土企业,外资国内市场导向均能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但与外资技术差距较小的本土企业,外资国内市场导向的调节效应更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本文对充分发挥强大国内市场优势高水平引进外资、吸聚全球资源要素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理论参考与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