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25)
2023(15578)
2022(13612)
2021(12666)
2020(10696)
2019(24481)
2018(24055)
2017(46519)
2016(25225)
2015(28048)
2014(27623)
2013(27007)
2012(24481)
2011(21791)
2010(21152)
2009(19007)
2008(18194)
2007(15329)
2006(12952)
2005(10667)
作者
(72075)
(59933)
(59438)
(56349)
(37937)
(28833)
(26899)
(23770)
(22769)
(20816)
(20291)
(20013)
(18768)
(18597)
(18510)
(18352)
(18095)
(17897)
(17143)
(16919)
(14934)
(14539)
(14292)
(13598)
(13462)
(13122)
(13116)
(13092)
(12079)
(11965)
学科
(95802)
经济(95695)
管理(71341)
(68212)
(56445)
企业(56445)
方法(49045)
数学(43582)
数学方法(43044)
(25464)
(24885)
中国(23825)
业经(21383)
(20633)
(18127)
贸易(18120)
地方(18054)
(17614)
农业(17252)
(16501)
财务(16430)
财务管理(16399)
(16290)
技术(15978)
环境(15628)
企业财务(15544)
理论(14978)
(14721)
(14398)
银行(14333)
机构
大学(347503)
学院(346137)
管理(140663)
(136627)
经济(133924)
理学(124196)
理学院(122870)
管理学(120574)
管理学院(119971)
研究(112301)
中国(81597)
科学(72649)
(72279)
(60928)
(59110)
业大(57657)
(55477)
研究所(51470)
中心(51428)
财经(49299)
农业(48479)
(46999)
(45267)
北京(44397)
(43508)
师范(42949)
(41339)
经济学(41117)
(38247)
经济学院(37532)
基金
项目(254729)
科学(199727)
基金(186232)
研究(179313)
(164819)
国家(163506)
科学基金(140530)
社会(113428)
社会科(107615)
社会科学(107586)
基金项目(99877)
(99271)
自然(94576)
自然科(92427)
自然科学(92400)
自然科学基金(90728)
(84270)
教育(82438)
资助(76365)
编号(71434)
重点(56956)
(55728)
成果(54930)
(53517)
(53370)
创新(49830)
科研(49767)
课题(48286)
计划(47991)
教育部(47553)
期刊
(134807)
经济(134807)
研究(92666)
学报(61198)
中国(57005)
(53883)
科学(53587)
管理(48745)
大学(45862)
(43768)
学学(43759)
农业(37552)
教育(32598)
技术(29156)
(25283)
金融(25283)
业经(23311)
财经(23032)
经济研究(22290)
(19656)
(19424)
科技(18162)
问题(17881)
(17093)
业大(16530)
技术经济(16064)
图书(16025)
理论(15929)
商业(15347)
资源(15174)
共检索到4712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邵敏  包群  
基于1999-2006年我国36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外资进入对我国内资企业员工工资的影响。不仅分析了外资对工业行业总体工资的影响,而且还区分了对不同技能劳动者(科技与非科技人员)的工资外溢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外资进入有助于提高以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员工度量的内资企业总体工资水平、非科技人员工资,然而科技人员的工资外溢效果与行业特征密切相关。具体而言,只有在外资进入程度高、内资企业研发投入多以及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小的行业中,才存在显著的科技人员工资外溢现象。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邵敏  包群  
本文通过内生化熟练劳动力的相对工资与相对供给,建立两方程联立估计模型,利用1999-2006年我国36个工业行业数据实证考察了外资对我国工资不平等的影响。以科技人员相对工资作为熟练劳动力的代理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外资进入一方面会通过技术外溢渠道促进我国内资企业偏向熟练劳动力的技术进步,从而扩大我国的工资不平等;另一方面其较高的劳动报酬会吸引更多的熟练劳动力流向外资企业,从而减少我国内资企业熟练劳动力的相对供给,进而进一步扩大我国的工资不平等。文章最后对估计结果的稳健性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本文的主要估计结果是稳健的。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袁冬梅  马梦姣  
外商直接投资(FDI)可以通过劳动力需求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改变东道国的劳动力就业结构和行业相对劳动生产率,进而影响行业工资差距,并且这种影响具有不确定性;由于投资动机和进入方式的不同,FDI对行业工资差距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并表现为地区差异。基于中国服务业的经验分析发现:外资进入通过增加低工资行业的相对就业规模和提升高工资行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扩大了行业工资差距,适应中国低技能劳动力丰裕而高技能劳动力相对稀缺的劳动力市场条件;在以垂直型和合资型FDI为主的地区外资进入具有显著的扩大行业工资差距效应,而在以水平型和独资型FDI为主的地区这一影响并不明显。因此,应努力提高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并充分保障低技能劳动力的权益,积极鼓励和引导水平型FDI进入并适度减少垂直型FDI的引入,持续增强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并不断缩小技术差距,进而在高效利用外资的同时缩小行业工资差距。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徐毅  
本文首先检验了国际外包对我国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工资差距的影响。计量结果表明,与斯托尔帕-萨缪尔逊定理所揭示的相反,外包贸易降低了我国相对丰裕的非熟练劳动力的相对工资。微电子设备的使用也加大了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进一步加大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的工资差距。为了检查是否是因为贸易形态的变化所导致的结果,我们进一步检验了一般贸易对相对工资的影响,检验结果显示一般贸易同样促进工资差距的扩大。本文的计量结果显示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这种由对外开放和技术进步所引起的收入差距,应当引起分配政策的注意;二是外包贸易通过加大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来提高人力资源状况,有利于长期的经济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邵敏  包群  
本文采用1999~2006年中国36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考察外资进入对中国国有工业企业工资扭曲的影响。我们对工资的实际测算结果表明,除了水供应与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外,中国绝大部分工业行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工资向下偏离,即员工实际工资被低估。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工资和劳动条件向下竞争"式的引资竞争普遍存在,并由此加大国内工资向下扭曲度。但在引资力度比较大的行业中,外资进入同时也产生显著的劳动力竞争效应,缓解了国内工资向下扭曲的程度,并且该缓解作用超过引资竞争所致的恶化作用。在引资力度比较小的行业中,该缓解作用较小,使得这类行业中外资进入对国内工资扭曲的作用以恶化效应为主,并最终使得外资进入从总体...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包群  邵敏  
采用1998 ̄2004年间我国36个工业行业数据,本文实证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工资差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外资企业提高了工业行业科技人员的相对工资报酬,然而工资差异主要还是归结为企业研发投入与行业内大中型企业比重的变化。同时,进一步估计结果表明外商投资工资外溢与行业特征密切相关,其中行业引资份额、行业研发活动密集度、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以及外资企业外向程度都是影响工资差异的重要因素。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逯宇铎  于娇  刘海洋  
企业生产效率是经济管理领域的核心话题,但对生产效率差异问题的研究却一直少有探讨。基于Melitz的异质企业模型,建立行业进入成本与生产效率的理论模型,证明行业进入成本减少了竞争,进而可能导致该行业生产效率较低。选用中国29个行业1999-2009年的企业微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估计结果也证实了进入成本与企业效率的负相关关系,进入成本是导致企业生产率异质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工资水平、出口规模和研发投入也显著影响了企业效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冯根福  毛毅  
外资进入对中国工业行业的价格变动产生了何种影响?其影响机理是什么?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解答。研究发现:无论是从短期还是从长期看,外资进入均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及削弱垄断势力影响中国工业行业的价格变动。在短期,外资进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中国工业行业价格的上涨产生了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在长期,外资进入则通过削弱垄断势力对中国工业行业价格的上涨产生了较强的抑制作用。1999—2012年,外资进入使中国工业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了25.0598%,使垄断势力下降了1.7538%,并使中国工业行业价格下降了2.4629%。,研究结论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外资进入促进了中国工业行业劳动生产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谢升峰  李慧珍  
本文研究分析发现,外资银行进入短期内并未对我国银行业的净利息收入造成显著的影响,但只是稍微显著地降低了我国银行业的非利息收入,这造成银行业的营业成本稍微有所上升,但并没有造成银行业利润水平下滑。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宗毅君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为其增加就业、产业升级以及实现工业化目标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但同时也可能会使国内收入差距扩大。本文通过对中国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经验研究,发现国际产品内分工对我国资本和劳动密集型工业行业的工资增长均具有促进作用,但对资本密集型工业行业工资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大。这就意味着,国际产品内分工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促进了中国工业行业平均工资差距的扩大。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福生  李婉丽  
本文利用2004-2010年间我国13家代表性商业银行的样本数据,以DEA测算出的效率值为因变量,研究了外资银行进入程度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及开放政策的最优水平。研究表明:外资银行进入程度与我国商业银行效率之间呈现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即在不同的进入程度下,外资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先表现正向的、后表现负向的;外资银行进入存在一个最优水平值,2004年以来外资银行的持续进入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提升,但是现阶段的外资银行进入程度还没有达到最优水平;外资银行进入对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股份制银行受到的冲击更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郑淑芳  黄凌云  
本文从行业的视角,考察外资进入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并拓展研究外资进入速度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1)行业内外资进入会抑制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上下游行业引入外资将促使企业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2)行业内外资进入速度将正向调节行业内外资进入水平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上下游行业外资进入速度的调节作用则呈"U型"。(3)外资进入对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内资企业与全样本回归结果基本一致,而外资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受上游行业外资进入的影响,并不受其外资进入速度的调节。(4)外资进入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因企业所处产业技术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行业内外资进入将抑制低技术企业的社会责任,上下游行业外资进入将提高低技术企业的社会责任。且行业内、上下游行业外资进入速度的调节作用分别为正向、U型和正向。而处于高技术产业的企业社会责任主要受下游行业外资进入的影响,其外资进入速度发挥"U型"的调节作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宪  熊福平  
本文通过实证检验,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国內银行绩效影响的短期效应,并同其它发展中国家的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计量结果表明,由于我国经济金融体制上的固有特点,我国银行业绩效在面临外资竞争时,也表现出了较大的不同。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立平  时萌  
随着外资银行大规模地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它对我国银行业产生着越来越深远的影响。外资银行进入究竟对我国银行业产生了哪些影响?它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哪些方面?长期以来,国内外理论界对此说法不一。本文通过选取2003—2008年我国银行业相关面板数据变量、用数学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并对实证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资银行的进入,从短期看,会对我国银行业部分效率指标有一定负相关影响,但部分效率指标也有呈正相关描述。从长远和整体来看,通过"市场竞争效应",加快银行内部机制改革,会对我国银行业的总体效率提升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林  王建玲  王明倩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一方面会带来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和金融创新方法等示范效应;另一方面,外资银行又会依靠其在管理与经营、资产质量、产品创新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严峻的挑战。运用我国13家商业银行1996~200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的实际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效率起到了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