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85)
2023(12429)
2022(10052)
2021(9130)
2020(7729)
2019(17357)
2018(17008)
2017(32275)
2016(17208)
2015(19036)
2014(18309)
2013(18623)
2012(17012)
2011(15154)
2010(15035)
2009(14179)
2008(14143)
2007(12356)
2006(10889)
2005(10030)
作者
(50090)
(41861)
(41803)
(39099)
(26593)
(19953)
(18656)
(16380)
(15799)
(14692)
(14594)
(13862)
(13450)
(13204)
(12923)
(12640)
(12503)
(12443)
(12030)
(11951)
(10473)
(10176)
(10039)
(9467)
(9309)
(9273)
(9200)
(9196)
(8344)
(8318)
学科
(79434)
(78687)
经济(78593)
(70277)
企业(70277)
管理(63425)
方法(35757)
数学(28181)
数学方法(28067)
业经(26982)
(26715)
(26402)
中国(23409)
农业(19584)
(18537)
财务(18528)
财务管理(18517)
(17868)
贸易(17858)
企业财务(17553)
(17501)
(16697)
技术(16580)
(14139)
(14012)
(13498)
(12207)
(11344)
银行(11312)
环境(11296)
机构
学院(252737)
大学(250519)
(118254)
经济(116530)
管理(103413)
理学(89621)
理学院(88777)
管理学(87881)
管理学院(87412)
研究(84766)
中国(68469)
(52204)
(51603)
科学(49158)
(48092)
(42616)
财经(41895)
研究所(38797)
(38558)
业大(38333)
农业(38118)
中心(37851)
经济学(37051)
(36192)
经济学院(33671)
北京(32885)
财经大学(31163)
商学(30107)
商学院(29840)
(29724)
基金
项目(169421)
科学(135613)
基金(127997)
研究(120996)
(112958)
国家(111957)
科学基金(96896)
社会(83078)
社会科(78919)
社会科学(78897)
基金项目(67629)
(63551)
自然(61888)
自然科(60580)
自然科学(60560)
自然科学基金(59636)
(53354)
教育(52401)
资助(51156)
编号(45628)
(39679)
(38581)
(38368)
重点(37718)
(36541)
国家社会(36231)
创新(35236)
成果(35125)
教育部(33015)
科研(32583)
期刊
(127790)
经济(127790)
研究(72301)
中国(46923)
(44121)
(41587)
管理(41272)
学报(39134)
科学(37790)
农业(30407)
大学(29921)
学学(28602)
(23023)
金融(23023)
业经(21857)
经济研究(21845)
财经(21693)
技术(20170)
(19391)
(18876)
问题(17161)
(16226)
世界(15300)
技术经济(14998)
国际(14563)
教育(14429)
商业(12532)
现代(12266)
(11375)
科技(11274)
共检索到3744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磊  王小洁  蒋殿春  
本文采用中国2008年第2次全国经济普查服务业企业数据,从性别视角出发,检验了外资进入对性别就业差距和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理论模型显示,外资进入带来的竞争效应会降低性别就业差距并在满足一定条件时降低性别工资差距。计量结果显示,外资进入程度较高的地区和行业具有更大的竞争压力,这将会降低当地企业的性别歧视程度,从而有利于缩小性别就业和工资差距。从所有制角度看,外资企业相比于其他类型企业倾向雇佣更多女性,并给予女性较高的工资;总体而言,在服务业部门中,外资进入对中国劳动力性别就业差距、性别工资差距的缩小都具有积极影响。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袁冬梅  马梦姣  
外商直接投资(FDI)可以通过劳动力需求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改变东道国的劳动力就业结构和行业相对劳动生产率,进而影响行业工资差距,并且这种影响具有不确定性;由于投资动机和进入方式的不同,FDI对行业工资差距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并表现为地区差异。基于中国服务业的经验分析发现:外资进入通过增加低工资行业的相对就业规模和提升高工资行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扩大了行业工资差距,适应中国低技能劳动力丰裕而高技能劳动力相对稀缺的劳动力市场条件;在以垂直型和合资型FDI为主的地区外资进入具有显著的扩大行业工资差距效应,而在以水平型和独资型FDI为主的地区这一影响并不明显。因此,应努力提高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并充分保障低技能劳动力的权益,积极鼓励和引导水平型FDI进入并适度减少垂直型FDI的引入,持续增强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并不断缩小技术差距,进而在高效利用外资的同时缩小行业工资差距。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宏兵  赵春明  蔡宏波  
本文利用2002年和2007年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CHIP),将劳动力个体特征变量与城市宏观变量相结合,通过两阶段最小二乘和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方法(IVQR),实证考察了外资进入对城镇居民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①总体来看,外资进入对男性和女性工资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男性的工资提升作用明显强于女性,性别工资差距被拉大;②从技能水平看,尽管外资进入对不同技能水平的男性和女性工资均有正向影响,但二者差距仍被进一步拉大,且不同年份不同技能水平表现各异;③从收入分布看,外资进入总体上对中低收入群体性别工资差距的拉大作用强于高收入群体,且在不同年份均有一致表现。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小洁  郑妍妍  刘鹏程  
利用2004~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量化测算了我国企业层面的性别工资差距,并实证研究了外资进入对我国工业企业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外资进入对我国工业企业性别工资差距有显著负向的影响,外资进入每增加1%,性别工资差距降低约0.13%。在使用不同外资进入的衡量方式,区分不同地区子样本以及解决了内生性问题后,仍然得到了稳健一致的结果。这主要是由于外资进入程度较高的地区和行业往往具有更大的竞争压力,以及外资企业推行的"同工同酬"价值理念为本土企业带来了示范效应。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小洁  郑妍妍  刘鹏程  
利用2004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量化测算了我国企业层面的性别工资差距,并实证研究了外资进入对我国工业企业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外资进入对我国工业企业性别工资差距有显著负向的影响,外资进入每增加1%,性别工资差距降低约0.13%。在使用不同外资进入的衡量方式,区分不同地区子样本以及解决了内生性问题后,仍然得到了稳健一致的结果。这主要是由于外资进入程度较高的地区和行业往往具有更大的竞争压力,以及外资企业推行的"同工同酬"价值理念为本土企业带来了示范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磊  蒋殿春  王小洁  
在中国性别就业差距逐年扩大的背景下,本文利用中国微观企业数据研究了外资进入、性别就业差距和企业退出的关系。研究发现外资进入通过降低就业的性别差距,进而降低了企业的退出概率。这种效应对不同外资进入程度和内资企业同样稳健,且不受抽样偏倚的影响。此外,产生这种效应的原因是外资进入加剧了市场竞争,且外资进入的技术溢出引致了相关地区和行业的技术进步。本文对中国引资政策制定、实现劳动力市场平等及提高企业竞争力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朱海华  张卫  
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两期的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外资进入对非正规与正规就业者小时工资与年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外资进入有助于提升劳动者的小时工资;相比正规就业者,外资进入对非正规就业者小时工资的提升作用整体较小;在融资约束强、创业活力低的地区,二者的小时工资差距受外资进入的影响程度更大。机制分析发现,外资进入降低了非正规就业的规模和概率,但对非正规就业者的年劳动时间提升作用更大。在外资进入对小时工资和年劳动时间的综合影响下,外资进入对二者年收入的促进作用较为一致。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宏兵  蔡宏波  徐慧慧  
在重新测度外资进入和服务业集聚指标基础上,本文利用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服务业企业数据与相关城市变量,深入考察了服务业集聚对外资进入影响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服务业工资差距的调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外资进入和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提升总体上有利于缩小企业工资差距,通过调节变量回归分析也证实了二者的调节机制同样会缩小工资差距,且服务业集聚会调节外资进入的负向工资溢出效应;无论是高EG地区还是低EG地区,外资进入和服务业集聚对工资差距均呈现负效应,且其对缩小低EG地区工资差距的调节效应比高EG地区更为明显;生产性服务业和公共性服务业的外资进入与集聚对工资差距的影响与上述结果一致,其对缩小公共性服务业工资差距的调节效应明显强于生产性服务业,但对消费性服务业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宏兵  蔡宏波  徐慧慧  
在重新测度外资进入和服务业集聚指标基础上,本文利用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服务业企业数据与相关城市变量,深入考察了服务业集聚对外资进入影响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服务业工资差距的调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外资进入和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提升总体上有利于缩小企业工资差距,通过调节变量回归分析也证实了二者的调节机制同样会缩小工资差距,且服务业集聚会调节外资进入的负向工资溢出效应;无论是高EG地区还是低EG地区,外资进入和服务业集聚对工资差距均呈现负效应,且其对缩小低EG地区工资差距的调节效应比高EG地区更为明显;生产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蔡宏波  周成华  蒙英华  
本文以2008年外资或外资控股的服务业企业为样本,借鉴Feenstra和Hanson(1999)采用的估计高技能员工相对需求的方法建立回归模型,分行业和地区考察中国服务进口对工资差距的影响。结论表明,无论对全国、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全行业、现代服务业还是传统服务业,服务进口的增加都会导致工资差距的扩大。此外,企业利润、员工受教育水平等企业特征与工资差距存在正向关系,而企业中高级职称员工占比的提高会缩小工资差距。因此,从缩小企业内部工资差距出发,应注重员工技能水平的提升,而非对高学历的一味追求。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潘丽群  张少华  
性别工资差距是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常见现象,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张给劳动者带来了规模工资溢价,但不同劳动者获得城市规模工资溢价存在差异,那么,城市规模是否有助于缩小性别工资差距呢?基于最新的2017年中国247个城市的流动人口监测数据,构建两步回归计量模型来检验城市规模是否影响了性别工资差距。实证结果显示,233个城市中的男性劳动力拥有更高的薪资水平,但女性劳动力获得城市规模工资溢价比男性高,从增量上缩小了与男性劳动力的工资差距,城市规模每增大1%,女性获得的城市规模的工资溢价比男性高0.097%。可见,性别工资差距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减小。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明斗   郭瑞  
产业数字化会促进劳动者工资收入增长,并改变工资收入分配格局。根据“生产任务”模型和“肌肉—大脑”假说,产业数字化通过改变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相对价格、促进女性劳动力就业竞争力提升和相对优势发挥等,产生女性偏向的工资增长效应,从而可以缩小性别工资差距。将地区(省份)的产业数字化水平与2014年、2016年和2018年CLDS数据库的微观个体混合截面数据相匹配,分析表明:在样本期间女性劳动者与男性劳动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工资收入差距;产业数字化能够显著促进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增长,该作用对女性劳动者更为显著,从而缩小了性别工资收入差距;产业数字化可以显著缩小低技能劳动群体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性别工资差距,但对高技能劳动群体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影响不显著;产业数字化对中低工资群体具有显著的促进工资增长和缩小性别工资差距作用,但对高工资群体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各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应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并优化女性就业结构,充分发挥产业数字化对工资收入分配的改善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于诚  周山人  
笔者在梳理服务业层面FDI流入影响相对工资差距机理的基础上,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验证了服务业FDI对中国服务业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服务业FDI对中国服务业相对工资差距的扩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主要是通过与熟练劳动力的互补效应和相对技能提升效应拉大相对工资差距,而互补效应对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要大于相对技能提升效应的影响。此外,服务业国内投资与中国服务业相对工资差距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经济发展水平则与相对工资差距呈现正相关。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戴枫  赵曙东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阐述并验证了生产者服务业FDI对东道国熟练与非熟练工人的工资差距的影响。通过一个将生产者服务作为中间投入的两部门理论模型,我们发现,生产者服务业FDI使得服务品种增加,并造成熟练工人从一般制造业部门流向服务(或高技术)部门,导致熟练工人工资上升而非熟练工人工资下降。本文选取上海市的数据,建立了4个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生产者服务业FDI对熟练与非熟练工人的工资差距会产生直接而显著的扩大作用,但是它同时能通过其他解释变量,如人均GDP、人均人力资本、第三产业就业率以及第二产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对工资差距产生间接的收缩作用。最后,本文针对回归结果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和...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钟晓君  刘德学  
文章以广东为例,对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职工工资与服务业行业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广东服务业职工的实际工资水平具有微弱的正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增加了广东生产性服务行业职工的实际工资水平,降低了消费性服务行业职工的实际工资水平。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并不利于广东各服务行业收入差距的缩小与收敛,反而进一步扩大了生产性服务业与消费性服务业的行业收入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