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97)
2023(8102)
2022(6906)
2021(6250)
2020(5251)
2019(11287)
2018(11351)
2017(21581)
2016(11770)
2015(12818)
2014(12283)
2013(11676)
2012(10362)
2011(9308)
2010(9321)
2009(9167)
2008(8771)
2007(7870)
2006(7013)
2005(6493)
作者
(30225)
(25328)
(25126)
(24119)
(15828)
(11905)
(11339)
(9566)
(9408)
(8969)
(8619)
(8448)
(7943)
(7869)
(7820)
(7770)
(7500)
(7419)
(7409)
(7209)
(6249)
(6090)
(5947)
(5724)
(5656)
(5655)
(5650)
(5615)
(4986)
(4948)
学科
(42236)
经济(42153)
管理(39174)
(35279)
(29185)
企业(29185)
方法(16692)
(15048)
(14688)
数学(14371)
数学方法(14225)
(14007)
中国(12856)
业经(10800)
(9648)
(9396)
财务(9373)
财务管理(9352)
农业(8946)
企业财务(8849)
(8410)
贸易(8406)
(8234)
体制(8230)
(8184)
银行(8177)
(7825)
(7652)
金融(7649)
环境(7214)
机构
学院(158559)
大学(156664)
(68457)
经济(67121)
管理(60375)
理学(52016)
理学院(51516)
管理学(50722)
管理学院(50422)
研究(50212)
中国(39009)
(34953)
(31336)
科学(27301)
财经(27156)
(24582)
(24541)
(23855)
中心(23518)
(22268)
经济学(22033)
研究所(21065)
业大(20579)
财经大学(20182)
经济学院(19765)
(19196)
北京(19084)
师范(18997)
(18705)
(18298)
基金
项目(104569)
科学(83838)
研究(79591)
基金(77362)
(65890)
国家(65364)
科学基金(57316)
社会(53167)
社会科(50489)
社会科学(50481)
(40840)
基金项目(40461)
教育(37334)
自然(35049)
自然科(34266)
自然科学(34257)
自然科学基金(33622)
(33590)
编号(32919)
资助(31098)
成果(26512)
(26218)
(23882)
重点(23439)
国家社会(22520)
(22509)
课题(22494)
(22107)
教育部(21327)
(21203)
期刊
(77368)
经济(77368)
研究(47376)
中国(33419)
(28414)
管理(23640)
(21426)
学报(20429)
科学(20188)
教育(16689)
大学(16561)
学学(15742)
(15514)
金融(15514)
农业(14266)
财经(13936)
业经(13417)
技术(12855)
经济研究(12802)
(11990)
问题(9750)
理论(9563)
实践(8643)
(8643)
(8425)
价格(7596)
国际(7230)
(7187)
财会(7177)
商业(7133)
共检索到2402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包群  邵敏  
文章利用1998-2006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我国劳动力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外资与劳动力价格所有制差异变动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样本期间内港澳台商投资和外商投资的增加都会通过就业渠道扩大我国劳动力价格的所有制差异,且前者的作用要大于后者。但整个样本期间内我国劳动力价格所有制差异扩大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就业人员人力资本水平的所有制差异的扩大。分时间段回归结果表明,2001年以后外资才对我国劳动力价格的所有制差异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金玉国  
2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来 ,由于不同领域改革的不同步性等原因 ,各行业国有经济的比重 ,产生了较大差异。这就造成了我国体制转型时期特有的“所有制垄断”现象。所有制垄断的程度 ,又对行业的劳动力价格水平 ,产生重大影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金玉国  宋廷山  
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体制转型时期。由于不同领域体制转型的不同步性,80年代中期以来,各行业国有经济比重产生了较大差异。这就造成了我国体制转型时期特有的“所有制垄断”现象。所有制垄断的程度又对行业的劳动力价格水平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本文利用定量分析方法对这一影响的程度及其具体形式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造成这一现象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耀军  姜新珊  
通过对不同所有制单位劳动力就业趋势及就业现状分析发现,北京市较大的公有制经济成分,国有企业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及私营企业规模偏小,外部环境有待改善等影响着劳动力就业,因此,要建立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非国有企业的发育,并将所有制结构调整与综合配套改革相结合,促进劳动力就业。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田相辉  
分析了1998—2010年我国城乡所有制部门劳动力的空间分布状况。基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修正后的城乡各所有制部门就业数据,测算了城乡所有制部门的集聚指数———原始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和区位基尼系数,并用以分析城乡所有制部门吸纳劳动力要素能力的发展趋势。经验分析结果表明,以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所有制结构调整促进了我国城乡间、区域间大规模劳动力流动和地区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现祥  蔡荣鑫  
所有制间的劳动结构效应对我国经济增长起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但从变动趋势上看该推动作用越来越小。从所有制间、产业间的劳动结构效应的比较看,二者具有相同的变动趋势。这可能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我国从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变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有其内在一致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萍  李平  
目前缺少系统的农民工工资的面板数据妨碍了对城镇劳动力市场的所有制分割如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本文证明城镇集体经济部门的平均工资可以作为农民工工资的代理变量,并将城镇国有部门的平均工资与集体部门的平均工资的比例作为衡量城镇劳动力市场所有制分割的指标。笔者通过对中国1978—2008年间省际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发现,劳动力市场的所有制分割本身具有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但是,非国有部门职工比重的增加会削弱所有制分割的影响,从而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秋红  
随着高失业时代的来临,人们越来越关注就业安全问题。对该问题的研究可以基于两个层面:一是作为国家经济安全的构成部分,通过考察就业率的变化,拟定"失业警戒线"等指标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保证国家经济安全有效运行。二是从就业机会的获得程度、就业能力、就业环境和条件、就业的公平待遇以及失业后保障其基本生活满足程度等方面,考察不同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安全问题。本文主要基于第二层面,考察制度约束下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安全问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唐茂华  
遵循本文提出的城市生活能力分析框架,在转移成本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劳动力的即期城市生活能力不断增强,但在可持续性工资收入瓶颈、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等成本收益的双重约束下,劳动力的长期城市生活能力很低,由此形成了当前中国特殊的"两栖"劳动力转移形式,但这显然不是中国劳动力转移的理想模式。为此,本文提出,劳动力的代际转移是一种可行的次优路径。当代劳动力"两栖"转移的长远意义在于为其子女的代际转移提供非人力财富、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多维的原始动力。同时,必须为代际转移的顺利实现辅以必要的政策支持,当务之急是为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率先市民化提供一揽子的政策举措。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宋皓杰  
本研究探讨了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不同所有制企业职工与不同产业类型企业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可能性的影响。结果发现:(1)劳动合同法显著提升了不同所有制企业、不同产业类型企业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的可能性;(2)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在劳动合同签订可能性方面,所有制分割现象部分弱化,国企与私企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可能性的差异显著降低,外企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的可能性仍然显著高于私企职工;产业分割现象弱化,第二与第三产业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可能性的差异显著降低。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代谦  田相辉  
中国的改革开放伴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兴起,而非公有制部门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而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劳动力流动的方向和规模。本文基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修正后的城乡各种所有制部门就业数据,计算了城乡所有制部门间劳动力流动系数,探讨了所有制结构变迁中的劳动力流动。我们的计算发现劳动力在各所有制部门之间的流动与所有制结构变迁一致:(1)城镇公有制部门对农村劳动力始终是封闭的,流入城镇的农村劳动力主要流向了城镇民营经济部门;(2)乡镇企业的兴衰决定着劳动力向乡镇企业部门的流动;(3)国有企业改革进程决定着城镇公有制部门冗员的释放;(4)城镇民营经济部门和城镇现代企业部门先后成...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史晋川  赵自芳  
运用2001—2003年全国工业行业数据,本文分所有制形式对中国资本和劳动力两要素的价格扭曲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考察期内资本要素的价格扭曲程度总体上高于劳动力要素;国有经济部门中要素相对价格的扭曲程度要高于非国有经济部门。同时研究还认为,国有企业资本深化、“民工荒”等宏观经济问题其实是与所有制约束下要素价格的扭曲有内在必然联系的。研究结果对当前进行的要素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马奇凡  
贬斥劳动力劳动者个人所有制及其在所有制结构中的轴心地位,就根本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言。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劳动的经济学的根本立场、观点、方法,确立劳动力劳动者个人所有制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中的轴心地位。这样,才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扫清理论障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根荣  
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向城市转移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以往的相关研究主要是基于“哈里斯-托达罗”模型,是对劳动力转移机制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缺乏对劳动力流动的微观经济学分析。而本文利用成本、收益、效用函数等基本微观经济学工具对劳动力流动机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劳动力流动受风险、能力、成本三重约束的阻力模型,从空间阻力、信息阻力、能力阻力、风险阻力、价格阻力、政策阻力、心理阻力等七方面阐释“民工荒”的微观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陆铭  
中国的农村劳动力在城乡和地区间的流动是在全球市场一体化和国内市场分割的背景下出现的。规模日益庞大的流动劳动力以流向东南沿海城市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但由于户籍、土地等制度的制约,劳动力流动短期特征明显,但趋势又是长期化,因此,形成了城市内部的"新二元结构"。早期的实证研究注重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政策环境的角度来研究劳动力流动,较新的研究从人力资本外部性和规模经济的角度研究劳动力流动的方向,为劳动力流动的动因提供了新的见解。但是,如果要解释中国劳动力流动中的一些特殊现象,就需要在制度约束和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研究社会互动对于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基于这些研究,有效推进劳动力流动和城市化进程的政策应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