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06)
- 2023(7142)
- 2022(5714)
- 2021(5117)
- 2020(4572)
- 2019(10162)
- 2018(10298)
- 2017(21000)
- 2016(11228)
- 2015(12708)
- 2014(12611)
- 2013(12956)
- 2012(11943)
- 2011(10382)
- 2010(10740)
- 2009(10725)
- 2008(11009)
- 2007(10161)
- 2006(9276)
- 2005(8802)
- 学科
- 业(71643)
- 企(67382)
- 企业(67382)
- 济(57902)
- 经济(57832)
- 管理(53162)
- 方法(25612)
- 业经(25121)
- 财(23714)
- 农(20689)
- 数学(18448)
- 数学方法(18397)
- 务(17773)
- 财务(17768)
- 财务管理(17755)
- 企业财务(16787)
- 技术(15185)
- 农业(15122)
- 中国(14674)
- 制(14460)
- 策(13276)
- 划(12359)
- 企业经济(11816)
- 和(11533)
- 体(11215)
- 经营(10855)
- 贸(10304)
- 贸易(10298)
- 技术管理(10248)
- 体制(10147)
- 机构
- 学院(176848)
- 大学(170114)
- 济(84298)
- 经济(82991)
- 管理(75643)
- 理学(64296)
- 理学院(63824)
- 管理学(63402)
- 管理学院(63075)
- 研究(50455)
- 中国(43963)
- 财(41919)
- 京(34890)
- 财经(33052)
- 经(29853)
- 江(27165)
- 经济学(25682)
- 科学(25429)
- 农(25277)
- 所(24671)
- 财经大学(24107)
- 经济学院(23472)
- 商学(23334)
- 商学院(23157)
- 中心(22641)
- 北京(22230)
- 州(21394)
- 研究所(21393)
- 业大(21294)
- 经济管理(21137)
- 基金
- 项目(102027)
- 科学(82809)
- 研究(79729)
- 基金(75811)
- 家(62758)
- 国家(62117)
- 科学基金(55882)
- 社会(53827)
- 社会科(51179)
- 社会科学(51167)
- 省(40439)
- 基金项目(40100)
- 教育(35047)
- 自然(33549)
- 自然科(32793)
- 自然科学(32784)
- 编号(32357)
- 自然科学基金(32290)
- 划(31744)
- 资助(30596)
- 业(29196)
- 成果(25107)
- 创(24955)
- 部(23606)
- 发(22633)
- 制(22596)
- 国家社会(22287)
- 创新(22286)
- 重点(21859)
- 人文(21407)
- 期刊
- 济(100085)
- 经济(100085)
- 研究(55006)
- 财(35805)
- 管理(34623)
- 中国(29869)
- 农(24510)
- 科学(19344)
- 业经(19302)
- 融(19075)
- 金融(19075)
- 技术(17634)
- 财经(17483)
- 农业(17043)
- 学报(16486)
- 经济研究(15774)
- 经(15193)
- 大学(14038)
- 问题(13744)
- 学学(13571)
- 技术经济(12718)
- 贸(11565)
- 业(11111)
- 商业(10964)
- 教育(10738)
- 现代(10601)
- 财会(10389)
- 经济管理(9953)
- 国际(9560)
- 世界(9399)
共检索到2711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小洁 郑妍妍 刘鹏程
利用2004~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量化测算了我国企业层面的性别工资差距,并实证研究了外资进入对我国工业企业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外资进入对我国工业企业性别工资差距有显著负向的影响,外资进入每增加1%,性别工资差距降低约0.13%。在使用不同外资进入的衡量方式,区分不同地区子样本以及解决了内生性问题后,仍然得到了稳健一致的结果。这主要是由于外资进入程度较高的地区和行业往往具有更大的竞争压力,以及外资企业推行的"同工同酬"价值理念为本土企业带来了示范效应。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小洁 郑妍妍 刘鹏程
利用2004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量化测算了我国企业层面的性别工资差距,并实证研究了外资进入对我国工业企业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外资进入对我国工业企业性别工资差距有显著负向的影响,外资进入每增加1%,性别工资差距降低约0.13%。在使用不同外资进入的衡量方式,区分不同地区子样本以及解决了内生性问题后,仍然得到了稳健一致的结果。这主要是由于外资进入程度较高的地区和行业往往具有更大的竞争压力,以及外资企业推行的"同工同酬"价值理念为本土企业带来了示范效应。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国强 罗楚亮
本文以我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2004-2007年的观测数据为样本,利用ACF(2015)方法对工业企业的产出方程进行估计,并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控制变量引入工资方程,分别识别出工业企业的性别平均劳动生产率差距和性别工资差距。研究发现:(1)我国工业企业中男性平均劳动生产率比女性高72.2%,男性平均工资比女性高12.6%;(2)性别平均劳动生产率差距和性别工资差距存在公司技术的异质性,高技术公司性别平均生产率差距与性别工资差距是一致的,低技术公司性别平均生产率差距要大于性别工资差距,相比工资而言,男性的平均劳动生产率要大于女性;(3)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女性比重"效应较为明显。本文从性别劳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宏兵 赵春明 蔡宏波
本文利用2002年和2007年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CHIP),将劳动力个体特征变量与城市宏观变量相结合,通过两阶段最小二乘和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方法(IVQR),实证考察了外资进入对城镇居民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①总体来看,外资进入对男性和女性工资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男性的工资提升作用明显强于女性,性别工资差距被拉大;②从技能水平看,尽管外资进入对不同技能水平的男性和女性工资均有正向影响,但二者差距仍被进一步拉大,且不同年份不同技能水平表现各异;③从收入分布看,外资进入总体上对中低收入群体性别工资差距的拉大作用强于高收入群体,且在不同年份均有一致表现。
关键词:
外资进入 性别工资 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磊 蒋殿春 王小洁
在中国性别就业差距逐年扩大的背景下,本文利用中国微观企业数据研究了外资进入、性别就业差距和企业退出的关系。研究发现外资进入通过降低就业的性别差距,进而降低了企业的退出概率。这种效应对不同外资进入程度和内资企业同样稳健,且不受抽样偏倚的影响。此外,产生这种效应的原因是外资进入加剧了市场竞争,且外资进入的技术溢出引致了相关地区和行业的技术进步。本文对中国引资政策制定、实现劳动力市场平等及提高企业竞争力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磊 王小洁 蒋殿春
本文采用中国2008年第2次全国经济普查服务业企业数据,从性别视角出发,检验了外资进入对性别就业差距和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理论模型显示,外资进入带来的竞争效应会降低性别就业差距并在满足一定条件时降低性别工资差距。计量结果显示,外资进入程度较高的地区和行业具有更大的竞争压力,这将会降低当地企业的性别歧视程度,从而有利于缩小性别就业和工资差距。从所有制角度看,外资企业相比于其他类型企业倾向雇佣更多女性,并给予女性较高的工资;总体而言,在服务业部门中,外资进入对中国劳动力性别就业差距、性别工资差距的缩小都具有积极影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波 贺超群
本文研究了我国出口的发展是否会导致技术与非技术工人之间的工资差距扩大。文章首先拓展了"新新贸易理论"的异质性企业模型,引入了两阶段生产模式并区分了技术与非技术劳动力在生产中的不同角色;同时,我们合理地假设技术与非技术工人间的工资差距取决于两者所获得的与异质性企业利润挂钩的绩效工资。模型的结果表明,当出口贸易自由化以后,出口企业的销售和利润上升,如果技术工人具有更强的讨价还价能力,那么他们会由于绩效工资的相对上升而拉大与非技术工人的工资差距。然后本文利用2000~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对我国规模以上企业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出口密集度每上升1%,会引起工资差距拉大0.3%。该结果...
关键词:
出口 技术工人 非技术工人 工资差距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邵敏 包群
本文采用1999~2006年中国36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考察外资进入对中国国有工业企业工资扭曲的影响。我们对工资的实际测算结果表明,除了水供应与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外,中国绝大部分工业行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工资向下偏离,即员工实际工资被低估。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工资和劳动条件向下竞争"式的引资竞争普遍存在,并由此加大国内工资向下扭曲度。但在引资力度比较大的行业中,外资进入同时也产生显著的劳动力竞争效应,缓解了国内工资向下扭曲的程度,并且该缓解作用超过引资竞争所致的恶化作用。在引资力度比较小的行业中,该缓解作用较小,使得这类行业中外资进入对国内工资扭曲的作用以恶化效应为主,并最终使得外资进入从总体...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继东 江艇
本文把中国企业生产率分布与工资分布联系起来,利用1999—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考察了企业生产率水平对工资水平以及生产率差距对工资差距的影响。企业层面的计量结果显示:企业生产率水平是决定工资水平的重要因素;越是人均工资水平高的企业,生产率对工资的影响越大;企业生产率越高,应付工资与实付工资之间的缺口越大,但随着时间推移,生产率对工资缺口变动的效应逐渐减小。行业层面的计量结果表明:随着生产率差距的缩小,企业间工资差距也在缩小,生产率差距对工资差距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关键词:
收入差距 工资 生产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宏兵 蔡宏波 徐慧慧
在重新测度外资进入和服务业集聚指标基础上,本文利用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服务业企业数据与相关城市变量,深入考察了服务业集聚对外资进入影响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服务业工资差距的调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外资进入和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提升总体上有利于缩小企业工资差距,通过调节变量回归分析也证实了二者的调节机制同样会缩小工资差距,且服务业集聚会调节外资进入的负向工资溢出效应;无论是高EG地区还是低EG地区,外资进入和服务业集聚对工资差距均呈现负效应,且其对缩小低EG地区工资差距的调节效应比高EG地区更为明显;生产性服务业和公共性服务业的外资进入与集聚对工资差距的影响与上述结果一致,其对缩小公共性服务业工资差距的调节效应明显强于生产性服务业,但对消费性服务业的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
外资进入 服务业集聚 工资差距 调节机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宏兵 蔡宏波 徐慧慧
在重新测度外资进入和服务业集聚指标基础上,本文利用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服务业企业数据与相关城市变量,深入考察了服务业集聚对外资进入影响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服务业工资差距的调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外资进入和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提升总体上有利于缩小企业工资差距,通过调节变量回归分析也证实了二者的调节机制同样会缩小工资差距,且服务业集聚会调节外资进入的负向工资溢出效应;无论是高EG地区还是低EG地区,外资进入和服务业集聚对工资差距均呈现负效应,且其对缩小低EG地区工资差距的调节效应比高EG地区更为明显;生产性
关键词:
外资进入 服务业集聚 工资差距 调节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刘小玄 曲玥
本文运用2004年全国经济普查的工业企业数据,对于全部规模以上的企业工资差异分别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进行了度量和分解。结果发现,在不同行业、地区与所有制对劳动市场进行分割的影响下,将会产生大约20%—30%的劳动力流动障碍引致的工资差异。对工资决定的函数进行回归结果表明,个人人力资本特征对工资的影响程度并不太大,而外部市场和制度特征以及企业特征对工资具有较强的影响。对高工资地区的工资差异采用泰尔指数的分解结果显示,存在两种高工资的类型。一种是工资越高,收入差距也越大,尤其是显示流动壁垒的组间差异越高;另一种是较高的工资伴随着较低的收入差距,表现为最低的组间差异。两种类型表明了两种决定工资的机制...
关键词:
工资差异 差异分解 市场分割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宏兵 赵春明
本文基于贸易引力方程和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框架,将出口开放纳入市场邻近指标的测算,利用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地理距离和贸易数据,构建了城市层面出口内生的市场邻近指标。并在匹配企业数据和相关城市控制变量的基础上,通过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实证检验了其对企业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出口内生的市场邻近程度的改善有利于促进企业工资水平的提升,且引入控制变量和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的结果均十分稳健;但这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地区企业的影响并不一致,出口内生的市场邻近水平的提升尽管会带动出口和高MA地区企业工资的上涨,但却不利于非出口和低MA地区企业工资的改善,从而扩大了企业工资差距。由此本文从改善出口开放与市场邻近水平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洪小羽 谢建国 任桐瑜
利用工业企业数据库,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究企业互联网化对平均工资、企业间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化显著提升平均工资,影响程度随时间逐渐增强,扩大了互联网化与未互联网化企业间的工资差距,且在国有和低技术水平企业、中西部地区表现得更为显著。机制检验表明,企业互联网化会通过增加对高技能劳动者需求、提高生产率进而扩大企业间工资差距,但生产率效应受到互联网化普及率的调节;对于低技术和中西部地区企业,高技能劳动者需求增加是主要渠道;对于国有企业,互联网化既提高了企业生产率,也提高了对高技能劳动者的需求。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吴万宗 谭诗羽 夏大慰
中国产业政策的执行对企业间工资差距有何影响?文章首先考虑加入了产业政策因素的异质性企业模型,从理论上将产业政策对企业工资影响分解为补贴转移效应与竞争效应两种机制,并提出如下假说:企业将部分政策补助用于生产,此时支付的更多工资等同于财政的直接补贴;同时,企业工资水平也取决于企业的生产效率,产业政策通过促进或抑制行业竞争改变企业效率,从而对企业的工资水平产生一种间接影响,即竞争效应。使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可以发现:"中国式"产业政策抑制企业效率带来的负向竞争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