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72)
- 2023(5554)
- 2022(4569)
- 2021(4372)
- 2020(3532)
- 2019(8112)
- 2018(7753)
- 2017(14639)
- 2016(7312)
- 2015(8688)
- 2014(8182)
- 2013(8484)
- 2012(7673)
- 2011(7191)
- 2010(6964)
- 2009(6803)
- 2008(6650)
- 2007(5549)
- 2006(4806)
- 2005(4541)
- 学科
- 济(37579)
- 经济(37544)
- 管理(24233)
- 业(23524)
- 企(19360)
- 企业(19360)
- 方法(16969)
- 数学(15451)
- 数学方法(15393)
- 中国(13024)
- 贸(10770)
- 贸易(10765)
- 易(10660)
- 农(8297)
- 财(8054)
- 业经(6953)
- 制(6735)
- 银(6537)
- 银行(6537)
- 融(6526)
- 金融(6526)
- 行(6380)
- 关系(6325)
- 销(6238)
- 供销(6235)
- 出(5776)
- 环境(5747)
- 学(5511)
- 体(5252)
- 发(5084)
- 机构
- 大学(113839)
- 学院(110881)
- 济(59912)
- 经济(59307)
- 研究(43591)
- 管理(42862)
- 理学(37143)
- 理学院(36758)
- 管理学(36480)
- 管理学院(36254)
- 中国(35007)
- 财(24695)
- 京(24622)
- 科学(21782)
- 所(20914)
- 经济学(20385)
- 财经(20376)
- 研究所(19156)
- 经(18951)
- 经济学院(18343)
- 中心(18155)
- 北京(16357)
- 院(15565)
- 财经大学(15478)
- 范(13376)
- 师范(13305)
- 农(13277)
- 科学院(13275)
- 江(13162)
- 商学(12905)
- 基金
- 项目(73376)
- 科学(60080)
- 基金(58423)
- 研究(54568)
- 家(51026)
- 国家(50707)
- 科学基金(43762)
- 社会(39208)
- 社会科(37400)
- 社会科学(37396)
- 基金项目(29171)
- 自然(26434)
- 自然科(25905)
- 自然科学(25895)
- 自然科学基金(25515)
- 资助(24785)
- 教育(24352)
- 省(23113)
- 划(21073)
- 编号(19194)
- 中国(18907)
- 部(18741)
- 国家社会(18245)
- 教育部(16709)
- 重点(16488)
- 发(15776)
- 成果(15583)
- 人文(15498)
- 创(15217)
- 社科(14531)
共检索到1677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滢
外资进入作为驱动全球价值链发展的关键力量,通过技术溢出效应与资本溢出效应,深刻影响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选取中国2005—2021年26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借助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与面板门槛模型验证外资进入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作用机制及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外资进入与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存在倒“U”型影响关系,即伴随外资进入程度不断提升,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态势,且该结果在内生性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进一步研究表明: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全球价值链地位会随外资进入程度提高而降低,金融发展水平中等及较高地区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则因外资进入程度提高而攀升。据此,应完善外资市场准入环境、加速优化外资利用结构并制定配套金融支持政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信超辉 毛艳华
文章从金融发展视角探讨外资进入是否导致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低端锁定”。在分析金融发展约束下外资进入对东道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机制基础上,利用2003~2016年中国282个地级市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金融发展通过融资效率、风险投资和价值发现渠道制约外资技术溢出,外资进入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金融发展门槛效应,特别是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时,外资进入显著地加剧了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低端锁定”;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外资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开始显现,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考虑内生性和动态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文章还发现,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金融发展仍未达到外资进入促进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最优水平。研究结论可对于“十四五”规划期间推动中国贸易高质量发展和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带来启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美娟
由于中国企业自身的因素以及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进行严密封锁等原因,使得中国企业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中被锁定于低端环节。该文从改变企业心智模式、构建市场势力和培育国内需求市场等方面分析了中国企业突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路径选择,并以万向集团为例,讨论了中国企业如何突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低端锁定 路径选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吕越 陈帅 盛斌
本文基于2000~2006年的《中国知识产权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高度细化合并数据,考察制造业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是否以及如何影响研发创新行为的问题。研究发现:嵌入全球价值链对企业研发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外资企业、加工贸易企业以及高技术企业的作用尤其明显。进一步,本文从技术外溢的过度依赖、技术吸收能力以及发达国家的"俘获效应"等3个角度,探究企业嵌入价值链没有产生预期的技术升级效应的原因。同时,本文还以中国加入WTO的外生冲击构建因果识别机制,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不同价值链嵌入程度企业的自主研发行为,发现在考虑WTO冲击后价值链嵌入仍然对制造业企业研发行为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该效应对高价值链嵌入度企业的抑制作用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因此,实现中国制造的价值链攀升,需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技术吸收能力,引入外部竞争机制以及更深度地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全球治理。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低端锁定 研发专利 技术溢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大立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深入,全球价值链各环节越来越具有空间上的可分布性。我国地方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载体,正快速以不同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产业集群被长期"锁定"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并被陷入"贫困性"增长和"逐底式"发展的困境当中。该文对我国产业集群被锁定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的诱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突围措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卢仁祥
文章在探讨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低端锁定的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利用WIOD数据库中的世界投入产出表(WIOT),并按照WWZ(2015)最新的总贸易分解框架计算而得的增加值贸易数据测度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物理位置和经济位置。研究结果表明,1995-2011年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在逐步深入,但是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低端锁定状况并没有因此改善。从物理位置来看,中国整体出口上游度排名一直在第34位以后,行业间的出口上游度也存在较大差异,但其数值均远大于1,说明中国整体及各行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卢仁祥
文章在探讨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低端锁定的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利用WIOD数据库中的世界投入产出表(WIOT),并按照WWZ(2015)最新的总贸易分解框架计算而得的增加值贸易数据测度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物理位置和经济位置。研究结果表明,1995-2011年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在逐步深入,但是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低端锁定状况并没有因此改善。从物理位置来看,中国整体出口上游度排名一直在第34位以后,行业间的出口上游度也存在较大差异,但其数值均远大于1,说明中国整体及各行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都处于相对上游的位置;从经济位置来看,中国的国内增加值(DVA)出口率一直在下降,而国外增加值(FVA)出口率却在上升,中国参与分工的获益比例总体在下降。中国应该从培育母市场、增强产业联动发展效应、积累战略性要素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为突破低端锁定困境而谋求出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卢仁祥
文章在探讨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低端锁定的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利用WIOD数据库中的世界投入产出表(WIOT),并按照WWZ(2015)最新的总贸易分解框架计算而得的增加值贸易数据测度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物理位置和经济位置。研究结果表明,1995-2011年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在逐步深入,但是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低端锁定状况并没有因此改善。从物理位置来看,中国整体出口上游度排名一直在第34位以后,行业间的出口上游度也存在较大差异,但其数值均远大于1,说明中国整体及各行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丁宋涛 刘厚俊
基于垂直分工演进的全球价值链是当前国际产业组织的典型模式。在借鉴Hay和Morris两阶段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垂直分工的动态演进规律,对垂直分工演变、价值链重构与"低端锁定"突破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知识、技术要素的投入有助于改善南北贸易收益不平衡的现状;提升知识要素投入量,可以削弱跨国领航企业自上而下的绝对优势地位,从而提升后发工业国的国际分工收益,达到"低端锁定"突破的目标。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陈阳阳 申成霖
本文基于价值链创新的视角提出多种路径,APS嵌入以及其与制造企业的融合与互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价值链的升级;外围环节切入减轻了进入壁垒,通过收购和自主研发打通子价值链环节产品的上下游模块,为进入核心价值链环节做好准备;跨企业信息协作平台能够有效地共享资源,通过对配套资源进行整合管理,可以向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延伸价值链附加价值。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单宇 周佳慧 张闯
面对全球贸易格局重构及内外两端的剪刀差,OEM企业能否在不断升级的全球价值链生态系统中升级组织能力,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大杨集团的探索性案例分析,从组织学习视角系统探索了OEM企业如何打破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锁定。研究发现:(1)OEM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过程中存在替代式学习、嫁接式学习和启发式学习三种构型,整体呈现由低阶向高阶的动态演化轨迹;(2)替代式学习通过局部的知识改善,降低OEM企业被领先企业替代的风险;嫁接式学习能够使OEM企业最大程度地避免因盲目技术升级所带来成本增加的风险;启发式学习通过创造性复合打造独特的能力空间,使OEM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形成独占优势;(3)OEM企业打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过程,体现在通过持续的组织学习推动组织能力不断升级,进而实现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依附关系向双向依赖关系转型,并以此为支点打破低端锁定。本文对于OEM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过程中组织学习机制的探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贡献于OEM企业组织学习理论研究的拓展与深化,并能够为后续对OEM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过程中组织能力升级的理论探索提供新的参考。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散长剑
江西制造业已经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虽然部分环节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总体上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在技术、品牌、渠道等领域面临"低端锁定"的风险。全球价值链的嵌入并不必然导致制造业的产业升级,跨国公司主导的垂直分工体系存在俘获效应、替代效应和内卷效应,会抑制江西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能力。江西制造业可以在技术研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链条整合能力和标准制定能力等方面实现突破。政府应该围绕制造业核心能力突破的要求,提升产业政策供给质量,加强产业集群协同效应,培育产业高端生产要素,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发展。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低端锁定 突破路径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任保全 刘志彪 任优生
关于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问题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低端锁定的危害和突破策略上,针对低端锁定原因的研究非常少,更缺乏对其内生原因和内在机理的探究。本文从企业链条抉择机制的视角出发,构建了包含国内外市场分割生产投资和水平型生产投资的开放经济模型。研究发现:内需不足和制度障碍的内生约束,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对中国本土企业出口实施的各种"隐形"补贴,使得国内市场进入门槛和成本过高,在企业的链条抉择机制作用下,不但导致企业偏好于外向型链条模式,而且阻碍了母市场效应发挥和国内价值链构建,这是导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内部根源。此外,地方政府给予外资的超国民待遇,无疑为国外跨国公司抢占原本属于中国本土企业的国内市场空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佳斌 王厚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产业迅速发展,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市场渠道,我国装备制造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位置。文章首先采用增加值出口率和GVC地位指数衡量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状况,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我国装备制造业陷入"低端锁定"困境。其次从形成原因角度,提出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四种表现形式,引出智能制造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实现全球价值链跃升的重要途径,并阐述了智能制造的内涵,分析了智能制造对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跃升的作用机理。最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徐娜 达妮 李明明
本文分析形成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要素禀赋低端锁定的地理转移契机、从"出口加工区"向"自由贸易区"的功能升级契机、中产阶层消费市场形成的产品升级契机以及中国"走出去"战略助力价值链全面升级等四大契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