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743)
2023(19507)
2022(16615)
2021(15308)
2020(13002)
2019(29813)
2018(29380)
2017(56910)
2016(30839)
2015(34625)
2014(34265)
2013(33796)
2012(30754)
2011(27435)
2010(27396)
2009(25477)
2008(25457)
2007(22721)
2006(20227)
2005(18177)
作者
(88599)
(73578)
(73264)
(70045)
(46990)
(35208)
(33407)
(28824)
(28094)
(26317)
(25140)
(25135)
(23399)
(23284)
(22812)
(22603)
(21906)
(21748)
(21161)
(21151)
(18169)
(18095)
(17820)
(16881)
(16420)
(16354)
(16319)
(16237)
(14823)
(14433)
学科
(127539)
经济(127365)
(107880)
管理(102775)
(94040)
企业(94040)
方法(58943)
数学(48737)
数学方法(48116)
(38852)
(38820)
业经(35289)
中国(31876)
(28441)
(26870)
财务(26787)
财务管理(26745)
农业(26576)
企业财务(25408)
(24170)
理论(22988)
技术(22452)
地方(21909)
(21506)
贸易(21493)
(21393)
(20878)
(20210)
(20193)
(20166)
机构
学院(442693)
大学(442266)
(180821)
管理(178335)
经济(177082)
理学(153794)
理学院(152194)
管理学(149562)
管理学院(148739)
研究(142304)
中国(110569)
(93390)
(86885)
科学(85946)
(73089)
(70327)
财经(69257)
(66051)
业大(65871)
中心(65729)
研究所(63393)
(63027)
北京(58414)
农业(57199)
(54766)
经济学(54650)
师范(54220)
(52395)
财经大学(51549)
(51527)
基金
项目(297115)
科学(235449)
基金(217778)
研究(217528)
(188824)
国家(187206)
科学基金(162852)
社会(138732)
社会科(131592)
社会科学(131557)
(115448)
基金项目(115151)
自然(106082)
自然科(103707)
自然科学(103679)
自然科学基金(101834)
教育(100127)
(96463)
资助(89784)
编号(88318)
成果(71168)
(65899)
重点(65802)
(62823)
(62022)
课题(59894)
创新(58230)
国家社会(57340)
教育部(57047)
科研(56683)
期刊
(200765)
经济(200765)
研究(130484)
中国(84428)
(70044)
管理(69693)
学报(67383)
(67172)
科学(63036)
大学(52552)
学学(49699)
农业(45923)
教育(44563)
(41369)
金融(41369)
技术(39675)
财经(35092)
业经(33963)
经济研究(31092)
(30095)
问题(26323)
(25222)
技术经济(22819)
理论(21370)
(20672)
现代(20666)
科技(20312)
图书(20255)
统计(19815)
商业(19789)
共检索到654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振  陈甬军  
本文运用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计算了劳动要素的边际产出水平和劳动要素误置的程度,评估了外资的市场选择行为引致的劳动要素配置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外资的进入会影响劳动要素的配置,但影响方向和程度因外资企业的市场选择行为而异。市场导向型外资企业的劳动要素边际产出高于出口导向型外资企业,与要素最优配置水平下的产出相比,市场导向型外资企业劳动要素的产出缺口更大且呈逐年增长趋势。从福利角度来看,若矫正劳动要素投入存在的错配,福利改善空间更大。本文研究为外资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以及劳动要素的优化配置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直接证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振  
本文引入一个与传统索洛余值方法相一致、同时具有微观基础的总生产率增长分析框架,采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微观数据,实证考察了外资进入对制造业技术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整体总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源于资源再配置效率,而外资的进入是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重要渠道之一。外资企业的总生产率增长高于制造业整体水平,其技术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也均高于制造业整体均值。样本考察期间,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有所改善,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不断提高。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唐志芳  顾乃华  
制造业服务化已成为产业和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而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提高离不开服务劳动收入分配改进。不同行业有基于要素投入结构、技术水平、对外开放度、市场结构和垂直专业化等方面的异质性,从而影响其劳动收入分配效应。从行业异质性角度研究我国制造业服务化与劳动收入占比的关系,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世界投入产出表匹配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制造业服务化投入的不同行业特征对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的差别影响。结果显示,制造业服务化对劳动收入占比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且具有行业异质性特征。分行业看,制造业的资本密集度越大、技术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都阳  
本文利用金融危机前后中国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考察了企业对劳动力成本冲击和金融危机造成的需求冲击的反应。根据劳动力需求函数,估计结果表明,制造业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产出弹性值较高,达到0.75—0.78。对低技能工人的需求工资弹性为-0.40,对高技能工人的需求工资弹性为-0.53。而且,不同类型工人之间的替代弹性为0.26。经验分析表明,企业已经对要素价格信号的变化产生反应。在未来,如果能够保持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确保不同类型的企业有公平的竞争环境,要素市场的变化就有可能推动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和升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鲁  刘乃全  
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本文利用生产法估算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并实证检验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成本加成的净效应及其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制造企业成本加成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从时间滞后性看,抑制效应具有随滞后期数增加而逐步衰减的趋势特征;从企业异质性看,抑制效应表现出民营企业高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高于内资企业,出口企业高于非出口企业;从行业异质性看,对高新技术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抑制效应表现出由高及低的特征;从区域差异性看,抑制效应主要集中在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且可以凭借区域经济一体化来调节和改善。因此,应加快推进要素市场改革,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以此激发企业市场活力,促进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柳箐   高煜  
文章基于2012—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机器学习异质性因果推断方法——因果森林估计了数据要素对制造业增长的影响效应,同时使用个体处理效应估计考察了数据劳动对数据要素促进制造业增长的非线性调节模式。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对中国制造业增长的促进效应显著,同时这一促进效应受到数据劳动的“倒U”型调节作用,即在拥有更大数据劳动规模地区的制造业增长中数据要素投入效应更为明显,但是随着数据劳动规模的持续扩大,数据要素投入效应的增长幅度越来越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诸竹君   谢然成   郭志芳   余骁  
降低企业劳动要素市场扭曲程度以提高劳动报酬,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有效路径,也是扩大内需战略有效实施的重要微观基础。本文从企业劳动要素市场势力切入,考察以服务型制造技术创新为代表的制造业产业融合发展进程对劳动要素市场配置效率的影响。本文将要素市场不完全竞争性和生产率异质性纳入理论框架,揭示了服务型制造技术创新通过要素替代效应、市场规模效应和搜寻摩擦效应对企业劳动要素市场势力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人工智能领域前沿的BERT语言模型实施数据挖掘,实证检验了企业层面服务型制造技术创新对劳动要素市场势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服务型制造技术创新通过正向的要素替代效应和市场规模效应显著强化了企业劳动要素市场势力;异质性方面,搜寻摩擦效应依生产率水平呈现负向调节作用,基期生产率水平更高的企业更倾向于降低工资减价以强化产品层面市场势力。进一步分析表明,完善劳动要素市场的信息流动、优化企业内部人力资本配置与结构转型等是兼容技术创新与劳动报酬提升的有效举措。本文对于制造强国战略下探究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周念利  郝治军  吕云龙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提升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基于中间投入视角构建理论模型证明,制造业企业服务化水平与其全要素生产率间存在"倒U型"关系。以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WIOD数据库为样本,对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展开经验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制造业中间服务总投入水平以及金融、电信、批发零售等分部门投入水平均低于理论上的"最优"临界值,这意味着增加服务投入,制定合理产业政策促使制造业企业由"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变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周念利  郝治军  吕云龙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提升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基于中间投入视角构建理论模型证明,制造业企业服务化水平与其全要素生产率间存在"倒U型"关系。以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WIOD数据库为样本,对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展开经验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制造业中间服务总投入水平以及金融、电信、批发零售等分部门投入水平均低于理论上的"最优"临界值,这意味着增加服务投入,制定合理产业政策促使制造业企业由"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变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郭春娜  
本文构建了技术进步内生的生产函数,并根据企业微观面板数据,采用OP模型和收敛模型测算了中国制造业全国层面及区域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分析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地区差异和收敛性。结果显示:2002~2011年中国制造业全国层面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2.36%,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2011年仅为-2.14%;在地区差异上,东部地区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要低于中西部地区;收敛分析显示,全域的全要素生产率既不存在β收敛也不存在σ收敛,但却存在"俱乐部"收敛,即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内部各自收敛;同时,本文的分析还显示,资本增长率和研发投入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有显著正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郭丽娟  郑雨欣  
东道国国内市场优势是影响外资创新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国内市场导向视角,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实证分析外资进入对本土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行业外资进入显著促进了中国本土企业创新,外资国内市场导向对该促进效应存在强烈的正向调节作用,该结论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机制分析发现,外资国内市场导向通过生产本地化效应和市场结构效应强化外资进入对本土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3)异质性分析发现,资本技术密集型、与外资技术差距较小的本土企业,外资进入的创新促进作用更大;对于不同要素密集度的本土企业,外资国内市场导向均能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但与外资技术差距较小的本土企业,外资国内市场导向的调节效应更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本文对充分发挥强大国内市场优势高水平引进外资、吸聚全球资源要素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理论参考与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成力为  孙玮  
本文将 Jeffrey Wurgler 资本配置效率的思想拓展到劳动力的配置上,分别用截面数据、面板数据模型计算了我国制造业总体、内外资不同年度、不同要素密集产业、不同技术密集产业的资本与劳动配置效率。计量结果表明与大多数年份我国制造业总体、内资和外资的资本配置效率显著相比,劳动配置效率不显著。由于劳动力市场分割,内资自发劳动配置显著为负且低于外资。因此,建立资本市场与劳动市场协调发展、内外资资本和劳动得到同等重视的资源配置机制;拆除劳动力市场的壁垒,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大市场;强化人力资本投资是提高资本与劳动配置效率、促进二者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苏锦红  兰宜生  夏怡然  
文章基于1998~2007年中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使用OP法估算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通过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分布特点的深入研究,分析我国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的状况:2001年入世后,中国进入了全面快速的贸易自由化阶段,短期通过企业的退出和进入机制促进了要素在制造业行业内、企业间快速自由流动,要素配置效率提高,由此促进生产率提高。但是长期来看,贸易自由化没有促进要素配置效率的明显提高,有些行业甚至出现倒退。国有企业的生产率最低,主要原因在于国有企业要素配置效率最低,民营企业生产率居中,要素配置效率却是最高的,再次证实了民营经济是我国最为活跃的经济主体。出口企业比非出口企业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强  
在当下环境集权化改革的背景下,能否找到一种合理的环境规制方式来缓解环境规制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不协调尤为重要。文章将环境分权因素加入企业生产率提升决策模型,在垄断竞争的环境中分析环境分权对本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决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环境分权与地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一种倒"U"形的关系。此外,文章通过分样本、替代变量以及实证检验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是十分稳健的。根据实证结果,文章认为,政府要加大中央在环境事务中的支出和职责范围,而企业则要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以规避环境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强  
在当下环境集权化改革的背景下,能否找到一种合理的环境规制方式来缓解环境规制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不协调尤为重要。文章将环境分权因素加入企业生产率提升决策模型,在垄断竞争的环境中分析环境分权对本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决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环境分权与地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一种倒"U"形的关系。此外,文章通过分样本、替代变量以及实证检验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是十分稳健的。根据实证结果,文章认为,政府要加大中央在环境事务中的支出和职责范围,而企业则要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