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620)
- 2023(20595)
- 2022(17480)
- 2021(16105)
- 2020(13669)
- 2019(31091)
- 2018(30670)
- 2017(59028)
- 2016(31794)
- 2015(35636)
- 2014(34941)
- 2013(34495)
- 2012(31948)
- 2011(28601)
- 2010(28708)
- 2009(26443)
- 2008(26169)
- 2007(23331)
- 2006(20696)
- 2005(18489)
- 学科
- 济(137245)
- 经济(137108)
- 业(109933)
- 管理(103486)
- 企(97052)
- 企业(97052)
- 方法(59572)
- 数学(49003)
- 数学方法(48389)
- 财(38754)
- 农(38721)
- 业经(37688)
- 中国(36808)
- 地方(29668)
- 制(27036)
- 农业(26814)
- 务(26677)
- 财务(26596)
- 财务管理(26545)
- 学(25379)
- 企业财务(25194)
- 技术(25181)
- 理论(24100)
- 贸(23494)
- 贸易(23472)
- 易(22711)
- 和(22686)
- 银(21479)
- 银行(21432)
- 行(20532)
- 机构
- 学院(448103)
- 大学(446071)
- 济(183287)
- 管理(180417)
- 经济(179504)
- 理学(155020)
- 理学院(153379)
- 管理学(150833)
- 管理学院(150004)
- 研究(147381)
- 中国(114654)
- 京(95440)
- 科学(88944)
- 财(86002)
- 所(72816)
- 农(71973)
- 江(68124)
- 中心(67990)
- 财经(67907)
- 研究所(65650)
- 业大(64855)
- 经(61836)
- 北京(60460)
- 范(57705)
- 师范(57138)
- 农业(55838)
- 州(54820)
- 经济学(54521)
- 院(54095)
- 财经大学(50323)
- 基金
- 项目(299033)
- 科学(236931)
- 研究(220726)
- 基金(217168)
- 家(188051)
- 国家(186370)
- 科学基金(162189)
- 社会(140153)
- 社会科(132864)
- 社会科学(132830)
- 省(117673)
- 基金项目(114576)
- 自然(105014)
- 自然科(102672)
- 自然科学(102643)
- 教育(101539)
- 自然科学基金(100846)
- 划(97950)
- 编号(89882)
- 资助(89433)
- 成果(72054)
- 重点(66444)
- 发(65863)
- 部(65674)
- 创(64913)
- 课题(61803)
- 创新(60034)
- 国家社会(57536)
- 教育部(56760)
- 科研(56682)
- 期刊
- 济(206979)
- 经济(206979)
- 研究(133958)
- 中国(90289)
- 管理(72803)
- 财(69069)
- 学报(66241)
- 农(65780)
- 科学(63004)
- 大学(51829)
- 教育(51302)
- 学学(48708)
- 农业(45292)
- 融(43399)
- 金融(43399)
- 技术(42491)
- 业经(35762)
- 财经(33802)
- 经济研究(32577)
- 经(29067)
- 问题(26587)
- 业(25806)
- 技术经济(23901)
- 图书(22203)
- 科技(21711)
- 商业(21162)
- 现代(21145)
- 理论(20764)
- 统计(20406)
- 贸(20272)
共检索到6774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杜威剑 李梦洁
文章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变权估计模型与倍差法系统评估了外资进入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微观效应。实证分析发现,外资进入会促使非研发企业1进行产品创新并增加已研发企业的创新产出与研发投入,并且以并购方式进入的外资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文章还研究了外资进入的研发创新效应在不同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地区各有差异,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会强化外资进入对企业研发创新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对招商引资政策的调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近年来外资进入规模不断增加,而研究却发现外资进入强度存在适度区间,因此政府需要动态地将外资控制在适度区间,以更大程度地发挥外资进入对创新的激励作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吕若思 刘青 黄灿 胡海燕 卢进勇
本文利用独有的数据库,以OLS模型为基础,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和双差分模型的组合方法以克服内生性问题,研究了外资并购对目标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外资并购显著提高了目标企业以全要素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和息税前利润等为代表的经营绩效。这些影响具有异质性,其更显著地存在于来自"经合组织"(OECD)国家收购方的并购、以及控股股权类并购和一次性股权类并购中。本文的研究对我国外资并购政策的评价和完善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关键词:
外资并购 经营绩效 异质性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俞萍萍 张为付 赵永亮
本文利用我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检验了外资并购的工资效应。本文采用匹配的研究方法,发现外资并购的工资效应显著为正;对不同要素密集度、不同并购资本来源地、不同区域的子样本回归,结果均高度稳健;我们还发现外资并购更利于资本密集型及中西部企业的工资提升,工业化国家的并购资本有更大的工资效应。
关键词:
外资并购 工资 制造业企业 匹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文杰
本文利用中国产业层面的面板数据,运用混合组间均值估计方法对外资研发与中国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面板协整检验(PanelDataCointegration)和估计。新的检验方法表明,无论是以新产品开发项目数,还是以专利申请数来衡量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出,协整检验统计量都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外资研发与国内企业专利申请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同时,误差修正模型表明短期内外资研发与国内企业技术创新的波动向长期均衡调整的幅度为52.8%,且短期内各个行业对长期均衡的反馈程度各不相同。
关键词:
外资研发 技术创新能力 面板协整检验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郭丽娟 郑雨欣
东道国国内市场优势是影响外资创新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国内市场导向视角,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实证分析外资进入对本土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行业外资进入显著促进了中国本土企业创新,外资国内市场导向对该促进效应存在强烈的正向调节作用,该结论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机制分析发现,外资国内市场导向通过生产本地化效应和市场结构效应强化外资进入对本土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3)异质性分析发现,资本技术密集型、与外资技术差距较小的本土企业,外资进入的创新促进作用更大;对于不同要素密集度的本土企业,外资国内市场导向均能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但与外资技术差距较小的本土企业,外资国内市场导向的调节效应更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本文对充分发挥强大国内市场优势高水平引进外资、吸聚全球资源要素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理论参考与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刘莉亚 金正轩 何彦林 朱小能 李明辉
企业并购是否创造价值一直是学术界以及社会公众的重要议题。本文利用2004—2014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不同企业的效率差异对企业并购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1)那些中等规模且盈利能力较强的高生产率企业倾向于收购规模较小但经营良好的低生产率企业;(2)在收购之后,收购方提高了标的方的生产效率和产出。因此,生产率差异是驱动并购的关键因素,并购的确可以创造价值、可以改善资源的配置效率。
关键词:
并购 驱动因素 生产率异质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艾洪山 张亚斌 亓朋
本文基于12180家企业面板数据估计了内资非出口企业与内资出口企业、外资出口企业、外资非出口企业之间的工资差距。研究结果表明,内资非出口企业与内资出口企业、外资非出口企业、外资出口企业之间存在显著的平均工资差距。进一步的分析发现,邻省外商直接投资对本省内资企业工资具有显著负效应;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非相邻省份的外商直接投资对省内内资企业工资有显著正效应。同时,省内国际贸易对内资企业工资影响显著为正;由于区域间产业趋同现象的存在,相邻省份的贸易对省内内资企业的工资影响显著为负。因此,为缩小收入差距,要求我国消除区域壁垒,建立统一市场。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国际贸易 工资差距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宏兵 蔡宏波 徐慧慧
在重新测度外资进入和服务业集聚指标基础上,本文利用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服务业企业数据与相关城市变量,深入考察了服务业集聚对外资进入影响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服务业工资差距的调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外资进入和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提升总体上有利于缩小企业工资差距,通过调节变量回归分析也证实了二者的调节机制同样会缩小工资差距,且服务业集聚会调节外资进入的负向工资溢出效应;无论是高EG地区还是低EG地区,外资进入和服务业集聚对工资差距均呈现负效应,且其对缩小低EG地区工资差距的调节效应比高EG地区更为明显;生产性服务业和公共性服务业的外资进入与集聚对工资差距的影响与上述结果一致,其对缩小公共性服务业工资差距的调节效应明显强于生产性服务业,但对消费性服务业的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
外资进入 服务业集聚 工资差距 调节机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宏兵 蔡宏波 徐慧慧
在重新测度外资进入和服务业集聚指标基础上,本文利用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服务业企业数据与相关城市变量,深入考察了服务业集聚对外资进入影响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服务业工资差距的调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外资进入和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提升总体上有利于缩小企业工资差距,通过调节变量回归分析也证实了二者的调节机制同样会缩小工资差距,且服务业集聚会调节外资进入的负向工资溢出效应;无论是高EG地区还是低EG地区,外资进入和服务业集聚对工资差距均呈现负效应,且其对缩小低EG地区工资差距的调节效应比高EG地区更为明显;生产性
关键词:
外资进入 服务业集聚 工资差距 调节机制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惠娟 任政亮 代丹丹
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而在逆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成为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和实现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采用嵌入式投入产出表匹配中国工企—海关微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对中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保护主义阻断了国际循环的技术扩散机制,促使中国数字贸易企业走上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道路,通过发挥双循环的规模效应和竞争效应,激发中国数字贸易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中国数字贸易质量水平提高;进一步研究表明,双循环格局对一般贸易、全球金融危机后、东部地区的数字贸易质量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为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蒋为 陈轩瑾
越来越多的企业正趋向于将企业内的非核心工序外包给国内或者国外企业进行生产和加工,企业的外包对其研发创新行为是否有影响是极为重要的研究命题。本文利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调查对中国企业的问卷调查,就外包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研发创新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首先,外包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研发创新具有显著影响,外包工序的企业相比未外包工序的企业更加倾向于进行研发创新并具有更大的研发投资额;其次,外包不仅提高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研发倾向与研发投资,同样促使了企业增强产品创新与生产流程工艺的改进;最后,具有更强契约安全感、更低融资约束的企业,外包对企业研发创新的促进将更加明显。总体上看,外包活跃了中国制...
关键词:
外包 研发创新 制造业企业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蒋为
文章利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调查中中国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就环境规制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研发创新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首先,环境规制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研发创新的扩展与集约边际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面临更强环境规制的企业更加倾向于进行研发创新并具有更大的研发投资额;其次,位于更强的产权保护的城市、更高污染强度行业的企业,环境规制对企业研发创新的促进将更加明显;最后,环境规制不仅促使中国制造业企业增加了研发倾向与研发投资,同样促使企业增强了产品创新与生产工艺流程的改进。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研发创新 制造业企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宏兵 文磊 赵春明
本文利用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服务业企业数据,通过含有工具变量的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实证检验了外资进入对我国服务业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外资进入整体上提高了服务业企业女性就业占比和高技能就业占比,并有利于改善就业市场的性别和技能结构失衡,多种方案均得到稳健的估计结果。细致来看,外资进入改善了中低技术服务业的就业性别结构,恶化了高技术服务业的就业性别结构,且对高技术服务业就业技能结构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分地区的研究也发现,外资进入对中西部地区服务业就业性别结构和技能结构的改善作用均大于东部地区。上述结论表明协同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和就业优先战略是优化就业结构、破解就业难题的有效路...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叶莉 王亚丽 孟祥生
本文立足微观企业,着重考察科技金融的创新作用效率。划分我国科技金融为政策性(创新基金)、自主型(普通股、企业债)与被动型(银行借贷)三类,基于"政府-企业-银行"三方三阶段博弈模型,于逻辑上揭示了自主型、政策性融资与创新成果数量、质量的正向关系,并指出企业权益债务比(股票价值/债务价值)随创新水平提升而增大的理论现象;针对政策性、自主型融资所表现出的高科技支持效率,以2006—2014年间我国中小板、创业板322家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样本,同时运用静态、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予以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政策性、自主型资金均对科技创新呈现显著正向作用,其创新助力作用得以验证,尤其政策性融资表现出极强的正相...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余官胜 苏锦红
在国际投资理论中,传统观点认为具有产品创新的优势企业有更大的动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而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实践则表明劣势企业出于获取创新资源的目的也有较大的动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文章从产品创新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速度视角对此进行检验。文章匹配《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构建微观实证研究数据库,并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速度和产品创新进行度量。在此基础上,文章的实证研究发现,一方面在产品创新倾向维度,无产品创新的企业比有产品创新企业有更快的对外直接投资速度;另一方面,在有产品创新企业内部,创新程度的提升则能加快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速度。进一步地,文章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对产品创新倾向如何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速度进行反事实估计,验证了实证研究结果的稳健性。
关键词:
产品创新 对外直接投资速度 倾向得分匹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