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67)
- 2023(18029)
- 2022(14990)
- 2021(14035)
- 2020(11952)
- 2019(27130)
- 2018(26762)
- 2017(51131)
- 2016(27155)
- 2015(30582)
- 2014(29760)
- 2013(29325)
- 2012(26721)
- 2011(23849)
- 2010(23813)
- 2009(22440)
- 2008(22335)
- 2007(19909)
- 2006(17404)
- 2005(15912)
- 学科
- 济(120672)
- 经济(120518)
- 业(102366)
- 管理(96223)
- 企(91691)
- 企业(91691)
- 方法(55901)
- 数学(46492)
- 数学方法(46052)
- 财(37612)
- 业经(34187)
- 农(34089)
- 中国(32528)
- 制(27847)
- 务(25801)
- 财务(25755)
- 财务管理(25712)
- 企业财务(24419)
- 农业(23160)
- 技术(22925)
- 贸(22632)
- 贸易(22610)
- 易(22039)
- 银(20454)
- 银行(20438)
- 融(19893)
- 金融(19890)
- 体(19883)
- 理论(19702)
- 行(19607)
- 机构
- 学院(385254)
- 大学(383777)
- 济(172936)
- 经济(169994)
- 管理(158385)
- 理学(135998)
- 理学院(134777)
- 管理学(132992)
- 管理学院(132250)
- 研究(122831)
- 中国(101876)
- 财(82959)
- 京(79450)
- 科学(66981)
- 财经(65517)
- 经(59744)
- 所(58364)
- 中心(57952)
- 江(57187)
- 农(55258)
- 经济学(53811)
- 研究所(51896)
- 业大(49947)
- 北京(49899)
- 财经大学(48676)
- 经济学院(48477)
- 州(44695)
- 院(44309)
- 范(44152)
- 商学(44049)
- 基金
- 项目(250936)
- 科学(202705)
- 研究(188503)
- 基金(188197)
- 家(160685)
- 国家(159354)
- 科学基金(140820)
- 社会(125423)
- 社会科(119234)
- 社会科学(119209)
- 基金项目(98504)
- 省(95238)
- 自然(88265)
- 自然科(86361)
- 自然科学(86337)
- 教育(86121)
- 自然科学基金(84901)
- 划(79354)
- 资助(76464)
- 编号(74813)
- 成果(60104)
- 部(57475)
- 创(56950)
- 重点(55239)
- 国家社会(53494)
- 发(52773)
- 创新(52514)
- 制(51827)
- 教育部(50928)
- 课题(50245)
- 期刊
- 济(189890)
- 经济(189890)
- 研究(117296)
- 中国(76620)
- 财(68419)
- 管理(65462)
- 农(50417)
- 科学(50329)
- 学报(48149)
- 融(41965)
- 金融(41965)
- 大学(39606)
- 学学(37375)
- 技术(36001)
- 教育(34905)
- 农业(34361)
- 财经(34128)
- 经济研究(31047)
- 业经(30635)
- 经(29402)
- 问题(24809)
- 贸(21916)
- 技术经济(21645)
- 业(21404)
- 世界(19554)
- 统计(19359)
- 国际(19220)
- 策(18443)
- 理论(18390)
- 现代(18245)
共检索到5853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郭丽娟 郑雨欣
东道国国内市场优势是影响外资创新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国内市场导向视角,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实证分析外资进入对本土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行业外资进入显著促进了中国本土企业创新,外资国内市场导向对该促进效应存在强烈的正向调节作用,该结论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机制分析发现,外资国内市场导向通过生产本地化效应和市场结构效应强化外资进入对本土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3)异质性分析发现,资本技术密集型、与外资技术差距较小的本土企业,外资进入的创新促进作用更大;对于不同要素密集度的本土企业,外资国内市场导向均能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但与外资技术差距较小的本土企业,外资国内市场导向的调节效应更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本文对充分发挥强大国内市场优势高水平引进外资、吸聚全球资源要素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理论参考与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蒋为
文章利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调查中中国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就环境规制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研发创新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首先,环境规制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研发创新的扩展与集约边际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面临更强环境规制的企业更加倾向于进行研发创新并具有更大的研发投资额;其次,位于更强的产权保护的城市、更高污染强度行业的企业,环境规制对企业研发创新的促进将更加明显;最后,环境规制不仅促使中国制造业企业增加了研发倾向与研发投资,同样促使企业增强了产品创新与生产工艺流程的改进。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研发创新 制造业企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蒋为 陈轩瑾
越来越多的企业正趋向于将企业内的非核心工序外包给国内或者国外企业进行生产和加工,企业的外包对其研发创新行为是否有影响是极为重要的研究命题。本文利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调查对中国企业的问卷调查,就外包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研发创新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首先,外包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研发创新具有显著影响,外包工序的企业相比未外包工序的企业更加倾向于进行研发创新并具有更大的研发投资额;其次,外包不仅提高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研发倾向与研发投资,同样促使了企业增强产品创新与生产流程工艺的改进;最后,具有更强契约安全感、更低融资约束的企业,外包对企业研发创新的促进将更加明显。总体上看,外包活跃了中国制...
关键词:
外包 研发创新 制造业企业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熊力治
本文使用2000—2005年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和高度细化的海关进口数据,来考察中国本土制造业的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使用OP方法更为准确地估算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进口中间品能促进本土制造业生产率的提高,并存在显著的短期和中长期进口学习效应。因此,在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应重视进口中间品。
关键词:
进口中间品 制造业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杰 刘志彪 季新野
如何在转型和全球价值链双重背景下全面理解中国本土企业的出口与创新行为,是事关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通过对江苏省342家本土制造业企业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本文研究发现:我国本土企业的企业规模与出口之间呈现出一种U型关系,这表明转型背景中的"特殊"制度因素与代工交互作用,可能激励了小规模企业的出口动机;企业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不同会对其创新活动产生倒U型非线性影响效应,这表明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对我国本土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具有复杂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晓云
本文使用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研究了进口中间产品多样性与企业产品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模型估计结果表明,进口中间产品多样性对企业产品创新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基于不同方式构造多样性指标、加入时变控制变量和缓解内生性问题均不影响结论的稳健性。"学习效应"和"互补效应"两种渠道的相互交织同时提升企业产品创新能力,进口中间产品的可替代性越低,作用效果越明显。而企业自身研发强度的提高对以上促进机制起到了强化作用。
关键词:
中间产品 多样性 产品创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鲁 刘乃全
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本文利用生产法估算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并实证检验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成本加成的净效应及其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制造企业成本加成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从时间滞后性看,抑制效应具有随滞后期数增加而逐步衰减的趋势特征;从企业异质性看,抑制效应表现出民营企业高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高于内资企业,出口企业高于非出口企业;从行业异质性看,对高新技术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抑制效应表现出由高及低的特征;从区域差异性看,抑制效应主要集中在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且可以凭借区域经济一体化来调节和改善。因此,应加快推进要素市场改革,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以此激发企业市场活力,促进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申 海鹏
采用2005—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样本,评估资源错配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源错配显著抑制了企业的研发决策,一地的资源错配程度平均每增长10%,企业的自主研发创新倾向会下降0.37%;资源错配还显著抑制了企业的研发投入规模。这一结论随着行业、地区和企业生产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资源错配会显著抑制一般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行为,而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受资源错配影响不显著;相对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企业受资源错配影响不显著;资源错配显著抑制高效率和低效率企业的创新行为,但对低效率企业的抑制作用更大。减少政府干预、改善资源错配,是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制度性保障。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邢斐 孙兴
为更加深入地揭示聚集行为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基于创新经济学和聚集理论,本文将聚集形式与聚集规模两个维度结合,研究二者同企业创新的动态关系。聚集形式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根据聚集规模的不同而呈现特定的变化趋势:专业化聚集促进企业创新的作用会随聚集规模的不断增大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倒"U"趋势,而多样化聚集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则先下降后增加,近似表现为"U"型关系。本文从聚集规模的动态角度,为专业化与多样化两种聚集形式如何促进企业创新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
关键词:
企业创新 聚集形式 聚集规模 动态关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邢斐 孙兴
为更加深入地揭示聚集行为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基于创新经济学和聚集理论,本文将聚集形式与聚集规模两个维度结合,研究二者同企业创新的动态关系。聚集形式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根据聚集规模的不同而呈现特定的变化趋势:专业化聚集促进企业创新的作用会随聚集规模的不断增大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倒"U"趋势,而多样化聚集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则先下降后增加,近似表现为"U"型关系。本文从聚集规模的动态角度,为专业化与多样化两种聚集形式如何促进企业创新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
关键词:
企业创新 聚集形式 聚集规模 动态关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叶宁华 张伯伟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本文考察了企业异质性与完全出口企业国内市场进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更高的生产率水平能够显著提高完全出口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可能性,使用IV-Probit模型纠正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这一影响依然显著。使用Heckman选择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企业生产率水平同企业在国内市场上的销售比重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随着制度环境的改善,生产率对企业国内市场进入的作用程度将增强。此外,企业融资能力对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论表明:国内市场商业环境的不健全增加了企业在国内市场上的经营成本,不利于出口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也不利于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叶宁华 张伯伟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本文考察了企业异质性与完全出口企业国内市场进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更高的生产率水平能够显著提高完全出口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可能性,使用IV-Probit模型纠正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这一影响依然显著。使用Heckman选择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企业生产率水平同企业在国内市场上的销售比重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随着制度环境的改善,生产率对企业国内市场进入的作用程度将增强。此外,企业融资能力对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论表明:国内市场商业环境的不健全增加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振
本文引入一个与传统索洛余值方法相一致、同时具有微观基础的总生产率增长分析框架,采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微观数据,实证考察了外资进入对制造业技术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整体总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源于资源再配置效率,而外资的进入是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重要渠道之一。外资企业的总生产率增长高于制造业整体水平,其技术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也均高于制造业整体均值。样本考察期间,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有所改善,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不断提高。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杜威剑 李梦洁
文章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变权估计模型与倍差法系统评估了外资进入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微观效应。实证分析发现,外资进入会促使非研发企业1进行产品创新并增加已研发企业的创新产出与研发投入,并且以并购方式进入的外资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文章还研究了外资进入的研发创新效应在不同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地区各有差异,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会强化外资进入对企业研发创新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对招商引资政策的调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近年来外资进入规模不断增加,而研究却发现外资进入强度存在适度区间,因此政府需要动态地将外资控制在适度区间,以更大程度地发挥外资进入对创新的激励作用。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海飞 贺晓宇
从金融集聚的机制出发,本文分析金融集聚影响企业创新的原理和机制,将政府干预作为调节变量做了进一步研究,提出金融集聚、政府干预影响企业创新行为的假说并予以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和企业研发投入之间有着较为显著的正相关性,但地方政府对金融资源尤其是信贷渠道的干预却削弱了金融集聚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金融集聚 政府干预 企业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外资进入自由化如何影响了中国本土企业创新?
国际代工制造业升级与技术创新——基于长三角微观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
外资进入、市场选择与劳动要素配置——基于微观数据对制造业的研究
经济周期、政府信贷干预与企业技术创新——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的微观证据
金融集聚、政府干预与企业创新行为——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证据
中国制造业企业OFDI带来“去制造业”吗——基于微观数据和投资动机的实证研究
我国制造型企业市场导向和创新导向对新产品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价值链数字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微观证据
知识产权保护、自主创新与中国制造业出口国内附加值提升——基于微观数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