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26)
- 2023(13304)
- 2022(10967)
- 2021(9748)
- 2020(8287)
- 2019(18524)
- 2018(18321)
- 2017(36215)
- 2016(19473)
- 2015(21739)
- 2014(21939)
- 2013(22092)
- 2012(20529)
- 2011(18175)
- 2010(18646)
- 2009(18095)
- 2008(18073)
- 2007(16467)
- 2006(14989)
- 2005(13993)
- 学科
- 济(91358)
- 经济(91222)
- 业(86207)
- 管理(76861)
- 企(76610)
- 企业(76610)
- 方法(37207)
- 财(31722)
- 数学(29126)
- 业经(29060)
- 数学方法(28936)
- 农(28698)
- 中国(24938)
- 制(24434)
- 务(21675)
- 财务(21649)
- 财务管理(21620)
- 企业财务(20496)
- 农业(20365)
- 地方(18789)
- 技术(17738)
- 体(16865)
- 贸(16377)
- 贸易(16359)
- 划(16024)
- 易(15966)
- 和(15702)
- 银(15558)
- 策(15557)
- 银行(15542)
- 机构
- 学院(290591)
- 大学(287306)
- 济(129522)
- 经济(126986)
- 管理(117274)
- 理学(99681)
- 理学院(98731)
- 管理学(97658)
- 管理学院(97112)
- 研究(92423)
- 中国(76312)
- 财(66130)
- 京(60019)
- 科学(51081)
- 财经(50983)
- 经(46044)
- 江(45688)
- 所(45662)
- 农(43327)
- 中心(42670)
- 研究所(40224)
- 经济学(39829)
- 北京(38053)
- 财经大学(37396)
- 业大(37048)
- 经济学院(36107)
- 州(35897)
- 范(33827)
- 农业(33625)
- 商学(33593)
- 基金
- 项目(181094)
- 科学(145289)
- 研究(137970)
- 基金(133091)
- 家(113344)
- 国家(112337)
- 科学基金(98430)
- 社会(91476)
- 社会科(86859)
- 社会科学(86842)
- 省(70563)
- 基金项目(70111)
- 教育(61645)
- 自然(60083)
- 自然科(58646)
- 自然科学(58633)
- 划(57762)
- 自然科学基金(57658)
- 编号(56018)
- 资助(53395)
- 成果(46004)
- 部(41025)
- 重点(40525)
- 创(40145)
- 发(40126)
- 制(39928)
- 国家社会(38347)
- 课题(37955)
- 业(37892)
- 创新(36799)
- 期刊
- 济(152314)
- 经济(152314)
- 研究(91086)
- 中国(57860)
- 财(54498)
- 管理(49033)
- 农(40587)
- 科学(35923)
- 学报(35183)
- 融(31769)
- 金融(31769)
- 大学(28293)
- 农业(27583)
- 学学(26639)
- 财经(26219)
- 业经(26205)
- 技术(26187)
- 教育(25178)
- 经济研究(24082)
- 经(22625)
- 问题(20505)
- 贸(16869)
- 技术经济(16785)
- 业(16150)
- 商业(15012)
- 现代(14845)
- 国际(14382)
- 财会(14301)
- 理论(14002)
- 世界(13901)
共检索到4536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宝友 汤晓君
本文基于我国服务业A股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以2002年我国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修订所引发的外资进入变化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倍差法探讨外资进入、制度质量与我国服务业增长的区域失衡这一问题。研究表明:外资进入能显著地提升我国服务业总体增长水平,且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影响更为明显;受各地区制度质量的影响,不同地区外资进入强度的差异是引致我国服务业增长区域失衡的重要因素。本文对我国利用外资促进服务业增长和避免区域经济发展失衡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意义。
关键词:
外资进入 服务业增长 区域失衡 制度质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唐保庆 邱斌 孙少勤
基于服务业占比、服务业增加值以及人均服务业增加值三个维度进行度量的中国服务业增长区域失衡状态正愈演愈烈。本文从知识产权保护(IPR)实际强度与"最适强度"偏离度的视角解读了中国服务业增长区域失衡的理论机制,并借助于不同的计量模型开展间接论证和直接论证,基于多样化知识产权保护指标和基于服务业企业微观数据的多次回归均得到了较为稳健的研究结论。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显著地促进了中国的服务业增长,而且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实际强度尚未达到理论上的"最适强度";东中西部地区存在各自理论上的知识产权保护"最适强度",相对于东部地区而言,中西部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实际强度与自身"最适强度"的偏离度较大,导致中西部地区原先落后于东部地区服务业增长的劣势进一步加剧,中国服务业增长的区域失衡越发严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元琨 李健 靳泽凡
新兴服务业的出现为社会提供了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借此满足不同消费者高层次、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为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力。文章基于区域发展差异视角,探究了新兴服务业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新兴服务业的发展与我国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对东中西三大地区分别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区域差异会影响新兴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我国新兴服务业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较大,对中部地区的影响次之,而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最弱。
关键词:
新兴服务业 区域经济增长 区域发展差异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郑凯捷
工业制造业跨区域分工已成为世界生产体系中的显著特征。本文希望从这一分工的特征和差异性出发,去研究服务业不平衡增长的机制。文中利用模型和经验实证表明制造业跨区域分工的状态和差异将会通过中间需求力量来影响产业结构和服务业水平呈现不平衡的发展变化。
关键词:
制造业 区域间分工 中间需求 服务业增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永友
本文基于中国式治理模式,从财政视角利用实证数据分析了中国失衡增长的内生机制。本文认为,中国失衡的增长结构与财政收支制度安排有关。在中国式治理模式下,1994年税改中确立的财政收入制度不仅挤压了居民消费能力,而且通过引致财政支出结构扭曲恶化了居民消费倾向。实现经济平衡增长,中国需要在现行体制框架内重构财政收支体系,通过建立以人为本的财政支出体系构筑居民有钱消费、敢于消费的制度环境,通过建立以人为主的财政收入制度构筑政府有效行政的激励结构和经济社会的内生平衡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邵军 徐康宁
本文从制度质量的视角去研究外资进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采用建构基准模型以及非线性内生门限的方法,检验了制度质量高低对外资增长效应实现的影响。结果发现,制度质量与外资增长效应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即外资进入引致的增长效应在制度质量相对居中的国家最为显著。对此,我们的解释是,对于制度质量较低的国家,制度改进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推动外资参与东道国经济分工,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制度质量达到一定高度之后,东道国内资部门的自生能力在制度改进中得到提高,外资的相对优势降低,因而其增长效应开始弱化。
关键词:
外资 制度质量 经济增长 跨国研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罗小芳 卢现祥
共享式增长是一种有质量的经济增长。共享式增长强调消除部分"不能分享者"的"分享"问题,它是一种有利于穷人的经济增长。共享式增长的实质是通过制度创新,实现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和谐和均衡增长。我国生产要素市场发育中的失衡、人力资本投资的体制失衡及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失衡导致我国经济增长偏离了共享式增长。实现我国共享式增长一是要制度创新;二是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共享式增长的制度体系;三是建立强化市场型政府,实施第二次分权让利。
关键词:
共享式增长 制度创新 强化市场型政府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立泰 张祖妞
在运用H指数、区位熵指数测算服务业集聚水平的基础上,采用1995~2007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变量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负相关;在控制变量中,人力资本水平、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服务业资本存量与区域经济增长正相关,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与区域经济增长负相关。原因主要在于,我国服务业集聚的专业化效应大于多样化效应,这与我国服务业集聚的政府主导模式密切相关。
关键词:
服务业集聚 区位熵指数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雪
服务业凭借其对制造业的专业辅助作用,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本文基于宏观视角,考察不同区域内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不同区域内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不同区域内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均十分显著,东、中和西部地区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系数值分别为0.349、0.253、0.239,且结果均在1%水平上显著。这说明东部地区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强,其次是中部,最后是西部,但中部和西部间的差异不大。
关键词:
服务业 区域经济增长 影响
[期刊] 改革
[作者]
程子旭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经济发展迅速,但区域增长失衡问题一直非常明显,与经济水平高度发达的苏南地区相比,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对此在内生增长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资本投入不足、资本收益较低是苏北发展缓慢从而导致苏南苏北差距的主要原因.人力资本的外溢效应和交通基础设施等是导致苏南苏北地区增长失衡的重要因素,而苏中崛起战略可以带动苏北经济的发展。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秀英 刘胜 顾乃华
从服务业供给侧视角出发,构建地区利用外资转型升级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测度区域服务效率,并通过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区域服务效率、制度环境及二者交互作用对地区利用外资转型升级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1)提升区域服务效率有利于促进地区利用外资转型升级,并且这种作用在东部地区以及深化服务业体制改革后更为显著。在区域服务效率的分项指标中,纯技术进步和技术规模对地区利用外资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更为突出,反映出中国各地外资利用正日益从要素投入驱动向技术进步驱动转变。(2)区域服务效率对地区利用外资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还要受到区域制度环境的影响,在制度环境越完善的地区,其促进作用越突出。(3)区域服务效率主要通过投入产出、资源配置、技术溢出、空间协同渠道来促进地区利用外资转型升级。为此,新常态下应通过优化区域服务效率、完善地区契约环境来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外资利用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丽娴 魏作磊
文章首先从三个方面总结了服务业开放优化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机制,接着对经济增长质量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并运用中国2005~2013年省份面板数据进行静态面板估计和动态面板估计。研究结果显示,服务业开放主要是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转移和就业增加效应优化经济增长质量,其中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最为明显,技术转移效应较为微弱。此外,对服务业开放程度高低地区分开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服务业开放达到一定的"门槛值",才能优化经济增长质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莉 黄汉民 郭苏文
文章以中国31个省市1994-2012年的经济增长和制度质量指标构成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进行单位根、协整检验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检验了制度质量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制度质量差异是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重要原因,同时经济增长差异也会致使区域间的制度环境不同。为此,各级政府应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市场化发展,为经济主体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改善产权关系,提高政府效率,使经济增长和制度环境得以良性循环发展,同时这也是缩小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以及经济落后地区实现赶超最根本的途径之一。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月友 刘志彪
本文构建二阶段非均衡增长模型,将农业统一纳入分析框架,分析劳动力在我国三次产业间违规律流动现象,进而寻找我国经济服务化进程缓慢的原因和解决办法。研究表明:由于阶段间要素替代弹性不同和服务业存在"天花板效应",我国当前经济服务化路径表现为"去农业化"而非"去工业化",服务业低层次发展现状短期内将无法突破。本文支持中国服务业比重长期过低的主要原因是服务业市场长期局限于本地化市场及其容量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服务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要素供给不足是导致我国服务业比重长期过低的直接原因。为了加快经济服务化进程,急需解决我国生产者服务业发展滞后的问题。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仲伟周 陈晨
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经济贡献率作为中国服务业经济增长方式代理变量,在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的基础上,分析了2004—2015年中国服务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特征,并利用服务业14个子行业的面板数据,从全样本和要素禀赋两个维度对制度变迁、外商直接投资与服务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服务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资本、劳动等要素投入的依赖性总体呈现强化趋势;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服务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显著的抑制效应,但就细分行业而言,外商直接投资对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作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