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25)
- 2023(17464)
- 2022(15066)
- 2021(13907)
- 2020(11631)
- 2019(26915)
- 2018(26421)
- 2017(51086)
- 2016(27338)
- 2015(30642)
- 2014(30429)
- 2013(29782)
- 2012(27610)
- 2011(24895)
- 2010(24773)
- 2009(22298)
- 2008(21685)
- 2007(18867)
- 2006(16559)
- 2005(14505)
- 学科
- 济(116638)
- 经济(116526)
- 管理(76558)
- 业(73933)
- 企(59774)
- 企业(59774)
- 方法(53033)
- 数学(46130)
- 数学方法(45567)
- 中国(32030)
- 农(30969)
- 地方(28116)
- 贸(27484)
- 贸易(27466)
- 财(27173)
- 易(26589)
- 业经(26137)
- 学(21969)
- 农业(20879)
- 制(19095)
- 技术(18015)
- 理论(17979)
- 环境(17822)
- 银(17473)
- 银行(17432)
- 融(17353)
- 金融(17351)
- 和(17245)
- 务(17176)
- 财务(17098)
- 机构
- 大学(382881)
- 学院(382063)
- 济(157851)
- 经济(154646)
- 管理(152472)
- 理学(132244)
- 理学院(130835)
- 管理学(128489)
- 研究(128093)
- 管理学院(127812)
- 中国(95586)
- 京(81507)
- 科学(77670)
- 财(70470)
- 所(62781)
- 农(59771)
- 中心(58636)
- 研究所(57073)
- 财经(56701)
- 业大(56075)
- 江(55358)
- 经(51726)
- 北京(51416)
- 范(50377)
- 师范(49901)
- 经济学(47436)
- 院(47381)
- 农业(46447)
- 州(45231)
- 经济学院(42994)
- 基金
- 项目(263691)
- 科学(207757)
- 研究(194005)
- 基金(191258)
- 家(165983)
- 国家(164601)
- 科学基金(142283)
- 社会(122570)
- 社会科(116350)
- 社会科学(116323)
- 省(102612)
- 基金项目(101044)
- 自然(92036)
- 自然科(89957)
- 自然科学(89936)
- 教育(89079)
- 自然科学基金(88302)
- 划(86058)
- 资助(79545)
- 编号(79526)
- 成果(63612)
- 发(58872)
- 重点(58778)
- 部(58159)
- 创(54806)
- 课题(54105)
- 创新(51111)
- 国家社会(50547)
- 科研(50500)
- 教育部(50290)
- 期刊
- 济(169376)
- 经济(169376)
- 研究(112317)
- 中国(71801)
- 学报(57782)
- 管理(56251)
- 农(53887)
- 科学(53386)
- 财(52072)
- 大学(44840)
- 教育(42693)
- 学学(42017)
- 农业(37859)
- 技术(34466)
- 融(34121)
- 金融(34121)
- 业经(29245)
- 经济研究(27864)
- 财经(26945)
- 经(23011)
- 问题(23010)
- 贸(21226)
- 图书(20962)
- 业(19546)
- 技术经济(18456)
- 理论(18258)
- 商业(18163)
- 科技(17887)
- 国际(17872)
- 统计(17510)
共检索到5628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庆霖 陈万灵
加工贸易升级的动力既可能来源于外资的溢出效应,也可能是内资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所致。基于国内2000~2008年19个省级基础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以考察加工贸易升级机制,结果发现:(1)外资进入既存在溢出效应也存在挤出效应,但前者大于后者,说明其对加工贸易升级来说是利大于弊;(2)内资研发通过两个途径促进加工贸易升级,一是由研发获得的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二是研发投入加强了对外资先进技术的吸收,但后者作用明显更大,反映了内资企业在创新方面的被动和模仿。
关键词:
溢出效应 挤出效应 研发投入 加工贸易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王云飞
本文利用2001~2008年行业动态面板GMM模型检验了中国加工贸易的就业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加工贸易的就业效应存在滞后性,不论是当期加工贸易进口还是出口对就业拉动作用并不明显;而分部门的回归结果表明加工贸易的就业效应存在明显的部门差异,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密集型部门加工贸易发展的就业效应相对比较显著,但是技术密集型部门加工贸易发展对就业的影响非常弱。
关键词:
加工贸易 就业 面板数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德震
传统的贸易理论认为,劳动力禀赋优势是我国承接加工贸易的重要原因。但为何我国参与加工贸易的企业却集中在平均工资水平较高的东南沿海?不完全契约理论为此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释:该理论认为,地区间契约实施效率的差异是影响加工贸易企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文章运用中国29个省份2002年~2008年的面板数据对此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契约实施效率的提升能显著地促进加工贸易,并且在控制了劳动力成本、基础设施和经济规模等因素后这一结果依然显著。此外,为了解决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和内生性问题,文章还分别采用了FGLS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红梅 王林 黄艳
本文以1997—2015年中国各省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各省进口贸易的国际研发溢出及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效应的影响,并控制了各省研发资本、研发人员的投入。实证结果表明,进口贸易的国际研发溢出对各省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是资本品的进口。国内研发资本只对技术进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发人员越多越能带来技术效率的改善。分区域的回归结果表明,进口贸易的研发外溢只对东部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和西部区域的技术进步有促进作用,中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来自于本区域内的研发资本投入。各省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红梅 王林 黄艳
本文以1997—2015年中国各省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各省进口贸易的国际研发溢出及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效应的影响,并控制了各省研发资本、研发人员的投入。实证结果表明,进口贸易的国际研发溢出对各省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是资本品的进口。国内研发资本只对技术进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发人员越多越能带来技术效率的改善。分区域的回归结果表明,进口贸易的研发外溢只对东部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和西部区域的技术进步有促进作用,中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来自于本区域内的研发资本投入。各省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越严格越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也能使进口贸易研发外溢资本,尤其是资本品进口贸易的研发外溢资本带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杜晓英
增值率不高是中国加工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重要问题。笔者用2001年~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系统GMM方法对中国加工贸易增值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研发能力、产业结构是影响中国加工贸易增值率的重要因素,提高研发能力可以提高加工贸易增值率,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越高,加工贸易增值率越高;资本深化程度、技术水平、人力资本、劳动力成本对中国加工贸易增值率影响不显著;外商直接投资对全国加工贸易增值率影响不显著,对东部地区加工贸易增值率有显著负效应。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钻石 张娟
通过利用新的方法,测算出2008年中国出口贸易总体技术含量最高的地区为上海;一般贸易技术含量最高的为重庆;加工贸易技术含量最高的为北京。在测量出各省市出口贸易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引入多个变量,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加工贸易、人均GDP、进口贸易等变量对中国出口贸易技术水平有显著的拉动效应,这说明加工贸易有利于中国贸易结构升级,并没有产生所谓的加工贸易低附加值路径依赖。
关键词:
加工贸易 技术水平 贸易结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奇 汪清
随着外资规模的逐渐扩大,其对我国环境污染的影响不容忽视。文章首先论述了应从与内资企业对比的视角来分析外资对我国污染排放的影响,借鉴Grossman分解模型构建了包括外资经济规模、内资经济规模、经济结构、技术水平等自变量的计量模型以比较外资与内资对环境污染的不同影响,并以1999~200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是全国层面还是区域层面,外资和内资企业经济规模的增大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的环境污染排放,但是与内资相比外资对污染排放的影响相对较小;对于部分污染物而言,外资的不利影响由东至西呈现出逐渐递增的特征。
关键词:
外资 内资 污染排放影响 面板数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慧力 何青松 姜振寰
根据国际分工理论和全球价值链理论可知,加工贸易升级的方向是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采用回归分析法对山东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上升级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对山东加工贸易升级推动作用明显,而资本投入和实际利用外资贡献不足,劳动力投入和技术进步的作用不显著。因此,推动加工贸易升级要优化投资结构和引资结构,注重人力资本投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重视技术进步成果在生产经营中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加工贸易升级 影响因素 山东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鹏 张可盈
为探究贸易开放对区域科技创新的作用机制,利用中国2005—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建立以研发资金投入和研发人力投入为门槛变量的门槛面板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对区域科技创新存在明显的研发资金投入单一门槛和研发人力投入双重门槛。在低研发资金投入地区,贸易开放对区域科技创新有抑制作用;在高研发资金投入地区,抑制作用有所减弱。在低研发人力投入地区,贸易开放抑制了区域科技创新;在中等研发人力投入地区,贸易开放对区域科技创新有不明显的促进作用;在高研发人力投入地区,贸易开放显著促进区域科技创新。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少军
一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在于创新,而研发活动是创新的重要来源。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结合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中国贸易投资一体化对研发投入的影响。本文发现,贸易一体化对研发投入没有影响,投资一体化对研发投入有显著的负作用,基于生产、贸易和投资的全球化对研发投入有抑制作用。此外,本文还发现中国目前的要素密集度和企业规模水平不利于研发投入的增加。
关键词:
贸易投资一体化 主成份分析法 研发投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振东
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和价值创造的再构,全球价值链逐渐形成。本文结合东莞的加工贸易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东莞面临的相关方面升级的各种困境和问题。通过相关数据和模型的支撑,提出东莞在全球价值链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过程的建议。
关键词:
价值链 加工贸易 转型升级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阚大学
基于1997年—2009年中国省级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发现市场化改革所带来的制度改进有效地促进了出口对内资企业的技术创新外溢,当控制市场化进程对出口的技术创新外溢效应后,出口对内资企业技术创新是负面影响;并进一步得到当市场化指数大于8.02,出口才会对内资企业技术创新带来正效应,我国只有北京、天津等10个省市的出口促进了内资企业的技术创新,从区域角度来看,只有东部地区的出口对内资企业的技术创新产生的是正效应;其次发现进口和市场化进程也具有显著的互补效应,控制市场化进程对进口的技术创新外溢效应后,进口对内资企业的技术创新的正面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对外贸易 市场化进程 内资企业 技术创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兵 张明
本文在运用非参数DEA方法测算中国省际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基础上,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蓬勃发展的加工贸易出口是否促进了生产率增长。结果发现,加工贸易出口对中国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市场化水平、人力资本、研发能力、二元结构状况、金融发展、基础设施以及宏观经济稳定等因素制约了这一作用的发挥;而且,在全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市场化水平、基础设施等多个变量的平均值尚未达到促进这一作用发挥的临界值。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熊晓琳
本文通过改造Keynes宏观经济理论并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对加工贸易活动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加工贸易对地区经济增长有着积极和显著的影响,我国应采取措施鼓励加工贸易活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以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我们还发现,消费增长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超过了投资因素已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关键词:
加工贸易 地区经济增长 省际面板数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出口导向加工贸易政策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基于ICT产品进出口数据的实证分析
加工贸易与行业间收入差距——基于我国30个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贸易开放、产业结构升级与数字经济发展——基于长江经济带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数字经济对服务贸易发展的影响——基于国家层面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国际贸易对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2004-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
中国加工贸易发展机制的实证研究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自由贸易园区(FTZ)的区位选择——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选择一般贸易还是加工贸易?——基于制造业企业层面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
OFDI、市场分割与国际贸易——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