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39)
2023(8711)
2022(6889)
2021(6417)
2020(5470)
2019(12300)
2018(11965)
2017(22957)
2016(11996)
2015(13614)
2014(13229)
2013(13463)
2012(12238)
2011(10936)
2010(10860)
2009(10525)
2008(10809)
2007(9615)
2006(8428)
2005(8072)
作者
(33015)
(27767)
(27626)
(26064)
(17874)
(12976)
(12382)
(10648)
(10393)
(9907)
(9592)
(9227)
(9148)
(8698)
(8657)
(8377)
(8271)
(8015)
(7871)
(7626)
(6879)
(6703)
(6598)
(6306)
(6229)
(6107)
(6007)
(5969)
(5521)
(5303)
学科
(73365)
(69792)
企业(69792)
(63941)
经济(63869)
管理(54571)
方法(28145)
业经(25301)
(23479)
数学(20801)
(20779)
数学方法(20752)
(18394)
财务(18383)
财务管理(18369)
企业财务(17393)
中国(16619)
农业(15219)
技术(15213)
(14643)
(13614)
(13481)
贸易(13473)
(13219)
(12901)
(12454)
(12181)
企业经济(11845)
体制(11361)
经营(11058)
机构
学院(183461)
大学(178821)
(92196)
经济(91121)
管理(77966)
理学(66816)
理学院(66284)
管理学(65888)
管理学院(65538)
研究(58793)
中国(50809)
(41996)
(37176)
财经(33600)
(30838)
科学(29887)
经济学(28836)
(28521)
(26979)
(26283)
经济学院(26087)
中心(25709)
研究所(25355)
财经大学(24844)
商学(24131)
商学院(23927)
北京(23921)
经济管理(22039)
业大(21837)
农业(21123)
基金
项目(113674)
科学(93486)
基金(87612)
研究(86526)
(74357)
国家(73692)
科学基金(65946)
社会(60424)
社会科(57555)
社会科学(57543)
基金项目(45622)
(41695)
自然(40188)
自然科(39370)
自然科学(39360)
自然科学基金(38803)
教育(37564)
资助(35563)
(34154)
编号(32735)
(30687)
(27379)
(27081)
国家社会(26464)
成果(24962)
重点(24841)
(24754)
创新(24650)
中国(24356)
(24110)
期刊
(104663)
经济(104663)
研究(57410)
(36659)
管理(34983)
中国(33495)
(25930)
科学(23026)
学报(19179)
农业(18320)
财经(18006)
(17971)
金融(17971)
经济研究(17858)
业经(17841)
技术(17244)
大学(16176)
(15736)
学学(15537)
问题(13681)
(13483)
(13206)
世界(13198)
技术经济(12698)
国际(12102)
财会(10345)
现代(10122)
教育(9932)
商业(9446)
会计(9216)
共检索到2800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朋  
面对来势汹涌的外资购并风潮,有识之士忧心忡忡,笔者也要借机告诫国人:需要冷静地进行理性思辨。此论断并非耸人听闻,因为从“中策’到“广华”的众多外资购并都让人感受到海外资本的强力震撼,而国际国内的多种因素都促成了外资购并的一股热浪,倘若国人不对其影响有个全面的认识,不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将来再来总结经验教训,恐怕会为时已晚!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雷造民  戚聿东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徐波  许平  邓志新  
跨国购并方式正在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中一种重要的模式。本文根据万向、华立和海尔等企业跨国购并的实践,分析了中国企业在跨国购并中可能采取的模式及其启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邵建云  
中国企业购并市场的发展及政策建议(下)国有资产管理局科研所课题组二、中国企业购并市场的兴起与发展:从实证描述到规范分析(Ⅱ)(三)中国产权流动和企业购并市场的深层矛盾1.主体结构落差造成市场供求错位中国产权重组和企业购并的主体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陆学平  金润圭  
本文分析和研究了中国企业跨国购并的动因、现状和机会,进而讨论了中国企业跨国购并的模式选择及其实施的典型案例,最后对当代中国企业跨国购并的成败得失进行了总结和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邵建云  
中国企业购并市场的发展及政策建议(上)国有资产管理局科研所课题组一、企业购并概念(一)国际上通行的购并概念1.兼并(Merger)在国际上,“购并”通常被称为“M&A”,即英文Merger&Acquisition的缩写。权威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M...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余波  
我国利用FDI由“绿地投资”转向“企业并购”是必然趋势。文章分析了这对于我国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带来的机遇和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凤丽  刘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跨国并购已成为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其中外资对并购中国的企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跨国并购成为了外资进入我国市场的一种方式。外资并购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本文将重点从相关法律层面详细分析外资并购我国企业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具体的历史与现实情况,提出对有关法律制度的清理、修改、完善的意见和一些初步的立法构想和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京梅  
外资企业来到中国已不算什么新鲜事,学术界、政府、企业对外资并购对中国经济的正面影响已达成较为一致的看法,中国政府对外资并购的政策也日趋宽松。但是据统计,2001年中国吸收的FDI中只有5%来自跨国并购。大量内资企业翘首以待,而大批外商"站在门外"举棋不定,这是由于外资并购在中国还有许多障碍。为此,我们必须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来规范外资并购活动,使外资并购朝着有利于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方向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毛其淋  王澍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外资并购频繁发生,对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基于1998—2007年中国企业数据,采用PSM-DID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外资并购对中国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外资并购显著促进了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高;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出口扩张、研发创新和生产效率是外资并购提升企业产能利用率的重要途径;进一步的动态效应估计显示,外资并购后五年内对企业产能利用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该效应呈"倒U型"动态变化特征。此外,本文还考察了外资并购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异质性影响,发现外资并购对内陆地区企业、高资本密集度企业和高融资约束企业产能利用率提高的促进作用更大。本文最后采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检验了外资并购的产能利用率效应在不同产能水平企业之间的差异性,发现外资并购在更大程度上提升了落后产能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以上研究意味着,外资并购有助于缩小企业间产能利用率差距,这对于减少社会资源浪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及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作用。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祥元  
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允许外商收购一些并非关乎国计民生的国有企业,利用他们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盘活资产、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但同时由于现行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外商收购在国有资产保护、被收购企业职工的利益保护、金融市场秩序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风险,本文在分析了上述利弊后提出了以国民待遇为基本原则的严格程序法控制、完善实体法规定的法律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海东  
世纪之交国际直接投资领域的一个重要现象 ,是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跨国兼并与收购空前发展 ,跨国购并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促成这次购并新高潮的直接动因是经济全球化 ,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充分昭示了全球性国际企业在未来的发展策略 ,其必将对中国经济和中国利用外资产生深远影响。因此 ,我们应当调整我国利用外资的战略和政策 ,结合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进程 ,积极引导跨国公司购并投资 ,协调外资政策与产业政策 ,建立跨国购并法律体系 ,完善跨国购并市场体系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诗  黄世忠  吴超鹏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步伐不断加快,但不少并购却因无法通过他国的外资并购安全审查而遇阻。本文研究中国企业并购涉及国家安全的敏感性海外资产对并购成败及并购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地方国企和民企,中央国企更可能到海外并购敏感性资产。相比其他并购,敏感性资产并购的成功概率较低,但市场反应较好,有利于提升股东价值。国企实施敏感性资产并购对股东价值的正面影响显著弱于民企。综上,作者认为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时,应注意减少并购的政治风险,实现国家、市场和企业利益多赢的局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