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14)
2023(3934)
2022(3198)
2021(3011)
2020(2520)
2019(5725)
2018(5343)
2017(11322)
2016(5673)
2015(6328)
2014(6103)
2013(6066)
2012(5476)
2011(4927)
2010(4802)
2009(4599)
2008(4900)
2007(4404)
2006(3923)
2005(3721)
作者
(15188)
(12759)
(12643)
(12149)
(8222)
(6129)
(5757)
(4888)
(4672)
(4513)
(4406)
(4279)
(4149)
(4124)
(3934)
(3873)
(3865)
(3775)
(3768)
(3366)
(3180)
(3162)
(2988)
(2912)
(2907)
(2885)
(2867)
(2647)
(2609)
(2543)
学科
(25132)
经济(25104)
(21898)
管理(21174)
(20783)
企业(20783)
(15192)
银行(15047)
方法(14909)
(14019)
(13839)
数学(13748)
数学方法(13706)
(10145)
业务(8877)
(8349)
金融(8349)
(8240)
制度(8238)
(7736)
财务(7733)
财务管理(7730)
银行制(7710)
企业财务(7530)
(6126)
体制(5685)
业经(5056)
中国(4801)
技术(4454)
(4133)
机构
大学(81859)
学院(80029)
(38711)
经济(38065)
管理(35917)
理学(31183)
理学院(30973)
管理学(30749)
管理学院(30594)
中国(25117)
(21588)
研究(21362)
(18184)
财经(17431)
银行(17424)
(16194)
(16048)
(15351)
财经大学(13558)
(13383)
金融(13195)
经济学(12934)
经济学院(11938)
中心(11703)
商学(11626)
商学院(11525)
(11472)
(10574)
(9677)
科学(9566)
基金
项目(52019)
科学(43143)
基金(42162)
研究(36974)
(35529)
国家(35276)
科学基金(32481)
社会(27142)
社会科(26129)
社会科学(26123)
基金项目(22503)
自然(20957)
自然科(20597)
自然科学(20593)
自然科学基金(20289)
(18538)
资助(17531)
教育(17068)
(15258)
编号(13190)
(12797)
国家社会(12085)
教育部(11941)
人文(11698)
(11501)
(10979)
重点(10896)
创新(10734)
大学(10296)
科研(10148)
期刊
(36118)
经济(36118)
研究(27118)
(26275)
金融(26275)
(18852)
管理(13322)
中国(12460)
财经(9694)
科学(9301)
学报(9119)
(8568)
(8075)
大学(7592)
学学(7482)
经济研究(6397)
财会(5332)
业经(5309)
理论(5172)
问题(4780)
技术(4746)
国际(4703)
实践(4620)
(4620)
(4388)
会计(4299)
农村(4171)
(4171)
(4054)
统计(4045)
共检索到123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孔艳杰  孙兆斌  
本文选取被外资参股的16家银行作为研究样本,运用stata10.0软件利用这16家银行来自bankscope数据库的2005-2007年面板数据对外资银行股权进入与中资银行效率的联动效应进行检验,得出的结论是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股权比例对反映被参股中资银行盈利能力的三个指标平均资产回报率(ROAA)和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ROAE)、净利息边际(NIM)的影响不大,外资银行股权进入的作用仍然非常有限,不如人们所预期的那样可能显著促进中国银行业效率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外资机构抛售中资银行H股所带来的影响,并探索中国银行业开放的多元化路径。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远亮  葛鹤军  
本文利用中国银行业有三年以上外资参股的银行面板数据,就引入外资对中资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外资股权与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呈显著正相关,引入外资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中国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增加了银行的利润,提高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因此,有必要加大引入外资的力度,适当放松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加强外资机构对中资银行业务的参与程度。以有效激发其参与改革的动力,延长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持股锁定期将有利于中资银行与其战略投资者展开更好的合作,实现引进外资更好的效果。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伍志文  沈中华  
文章从微观角度研究外资股权进入对东道国银行绩效的影响,发现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绩效的影响与母国和东道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存在典型的不对称效应,并不是所有的外资股权进入都对国内银行有利。实际上,只有来自于高收入国家的外资股权进入才是有利的。从经济效率的角度来看,我们的研究没有为发展中国家的银行以持股方式进入发达国家提供支持,相反,支持发达国家的银行以持股方式进入发展中国家。这与目前外资银行股权进入的实际情况是比较一致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齐绍洲  
转型经济的金融市场中存在着较为显著的信息不对称,外资银行不同的进入模式会产生不同的竞争效应。中欧和东欧的经验表明,外资银行主要以并购模式进入以获取更多的信息优势。我国银行业应该采取4大战略来与外资银行竞争,即降低成本、提高技术,优化借款人的结构和信息,多元化银行的资产结构、积极开拓国际业务,"追求质量"、避免"追求捕获"。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齐绍洲  
转型经济的金融市场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外资银行不同的进入模式就会产生不同的竞争效应。中、东欧的经验表明,外资银行主要以并购模式进入以获取更多的信息优势。我国银行业应该采取四大战略来与外资银行竞争,即降低成本、提高技术;优化借款人的结构和信息;多元化银行的资产结构、积极开拓国际业务;"追求质量"而避免"追求捕获"。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博  宋成  刘家松  
本文基于外资参股基本特征与股权结构特征的双重视角,检验了2007—2015年61家商业银行外资参股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研究表明,外资参股与否、外资持股比例均与银行风险承担负相关,股权集中度与银行风险承担正相关,股权制衡度与银行风险承担负相关,外资参股强化了股权制衡度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本文将为制定合适的外资参股政策以降低中资银行的风险承担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支持。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远亮  张华  
本文基于我国银行业具有代表性的14家银行1996~2007年的面板数据,就外资银行进入对中资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外资银行入股对中资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还不明显;外资银行的资产份额对我国银行的绩效影响显著。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远亮  张华  
本文基于我国银行业具有代表性的14家银行1996-2007年的面板数据,就外资银行进入对中资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外资银行入股对中资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还不明显;外资银行的资产份额对我国银行的绩效影响显著。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喻微锋  
本文运用面板技术,在统一的框架内对中国银行业引进内资和外资问题进行了研究。初步估计结果显示,外资股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中国银行业的绩效上,而对中国银行业的风险行为并无显著影响;而内资股权对银行业绩效和风险的改善作用都有限。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剔除国家股后的民资股权的进入能显著改善中国银行业的风险行为,但是对中国银行业绩效提升影响却仍然有限。为了克服外资股权变量与扰动项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又构造了外资股权的工具变量,估计结果再次支持了上面的结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孙彦廷  余露  
如何保持足够的金融控股权,又能与外国战略投资者实现合作共赢,已经成为中资银行在引入战略投资者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首先从外资入股对中资银行效率的影响入手,理清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结合银行效率理论和财务评价体系,借助聚类分析的方法,建立实证模型,通过回归分析最终得出外资入股对中国银行业效率影响不是很显著的结论。并且,据此提出加强与战略投资者的合作、扩大引进外资数目、改革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及健全境外机构投资者机制等建议,有助于政府监管部门和中资银行的决策层更好地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王春英  贾宁  张玉青  
根据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我国将于2007年全面开放银行业。为了抢占有利形势,许多外资银行已通过参股中资银行的方式开始了战略布局。本文研究认为,此举有利于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但目前相关法律和管理办法的缺位,既限制了被参股行业务拓展的可操作性,也易给宏观调控带来隐患。因此,管理部门应秉承审慎监管的原则,抓紧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景斌  
本文讨论了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主要定价模型 ,分析比较了适合外资参股的市盈率 (P/E)、市净率 (P/B)和现金流折现 (DCF)等模型及其扩展。研究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定价问题对进一步深化我国商业银行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 ,加快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陈洋林  余智勇  
目前,国际资本流动影响我国银行稳定性主要通过两条路径:一是通过持有我国商业银行股权,二是通过改变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本文运用1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2006—2012年面板数据,从微观角度探讨了外资股权结构、外币资产负债结构对其稳定性造成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外资股权对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在不同银行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2)外币资产负债结构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有明显影响。据此,本文从外资股权、外币资产负债结构方面提出了商业银行稳定性管理的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静琦  温珂  
外资银行通过参股中资银行 ,可以规避现有的业务限制 ,迅速获得全面开展人民币业务的资格 ,是其进入中国市场的捷径 ;与此同时 ,中资银行通过外资参股必将加快金融管理理念的更新和管理技巧的提高 ,为迎接全新的挑战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在这种互抛绣球的意愿下对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认为入市后这种参股行为是符合双方要求的可行方案 ,具有双赢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