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08)
- 2023(14681)
- 2022(12813)
- 2021(12091)
- 2020(10324)
- 2019(23641)
- 2018(23409)
- 2017(46633)
- 2016(25113)
- 2015(27851)
- 2014(27596)
- 2013(27582)
- 2012(25550)
- 2011(23102)
- 2010(22898)
- 2009(21180)
- 2008(21059)
- 2007(18586)
- 2006(16497)
- 2005(14838)
- 学科
- 济(96461)
- 经济(96349)
- 管理(71769)
- 业(70335)
- 企(58641)
- 企业(58641)
- 方法(47365)
- 数学(41860)
- 数学方法(41499)
- 财(28615)
- 中国(26390)
- 制(25915)
- 农(25240)
- 银(24566)
- 银行(24418)
- 行(22989)
- 业经(20849)
- 学(20845)
- 融(19247)
- 金融(19246)
- 务(19205)
- 财务(19145)
- 财务管理(19114)
- 贸(18828)
- 贸易(18815)
- 易(18331)
- 企业财务(18316)
- 地方(17492)
- 农业(16532)
- 体(15161)
- 机构
- 大学(361706)
- 学院(357859)
- 济(144791)
- 管理(141887)
- 经济(141704)
- 理学(122559)
- 理学院(121204)
- 研究(119961)
- 管理学(119201)
- 管理学院(118558)
- 中国(96869)
- 京(76902)
- 科学(74471)
- 财(70143)
- 农(63730)
- 所(61335)
- 财经(56368)
- 业大(56134)
- 研究所(55869)
- 中心(54592)
- 经(51289)
- 江(50836)
- 农业(50621)
- 北京(48905)
- 经济学(43982)
- 范(43817)
- 师范(43262)
- 院(42776)
- 财经大学(42384)
- 州(42083)
- 基金
- 项目(242567)
- 科学(189071)
- 基金(177261)
- 研究(171598)
- 家(156376)
- 国家(155113)
- 科学基金(131985)
- 社会(108196)
- 社会科(102709)
- 社会科学(102681)
- 基金项目(94882)
- 省(93051)
- 自然(88130)
- 自然科(86019)
- 自然科学(85993)
- 自然科学基金(84494)
- 划(79510)
- 教育(77760)
- 资助(73759)
- 编号(68787)
- 成果(55196)
- 重点(54232)
- 部(53647)
- 发(50462)
- 创(49982)
- 科研(47119)
- 创新(46705)
- 课题(46417)
- 教育部(45602)
- 计划(44915)
- 期刊
- 济(152895)
- 经济(152895)
- 研究(108712)
- 中国(62709)
- 学报(62076)
- 农(56397)
- 科学(54308)
- 财(53025)
- 管理(50428)
- 融(48574)
- 金融(48574)
- 大学(45923)
- 学学(43810)
- 农业(36892)
- 教育(31082)
- 财经(28132)
- 技术(26792)
- 经济研究(25404)
- 业经(24943)
- 经(23836)
- 问题(20803)
- 理论(19431)
- 业(18069)
- 实践(17748)
- 践(17748)
- 科技(17421)
- 技术经济(16902)
- 版(16724)
- 商业(16439)
- 贸(16331)
共检索到5244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陈洋林 余智勇
目前,国际资本流动影响我国银行稳定性主要通过两条路径:一是通过持有我国商业银行股权,二是通过改变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本文运用1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2006—2012年面板数据,从微观角度探讨了外资股权结构、外币资产负债结构对其稳定性造成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外资股权对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在不同银行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2)外币资产负债结构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有明显影响。据此,本文从外资股权、外币资产负债结构方面提出了商业银行稳定性管理的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远亮 葛鹤军
本文利用中国银行业有三年以上外资参股的银行面板数据,就引入外资对中资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外资股权与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呈显著正相关,引入外资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中国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增加了银行的利润,提高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因此,有必要加大引入外资的力度,适当放松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加强外资机构对中资银行业务的参与程度。以有效激发其参与改革的动力,延长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持股锁定期将有利于中资银行与其战略投资者展开更好的合作,实现引进外资更好的效果。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房光友
银行业的稳定对一国经济运行至关重要,按SCP分析范式,高利润是反竞争定价的结果,银行市场的脆弱性与其垄断因素存在正相关关系。但研究银行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特殊性,表明银行业的稳定与银行市场的垄断因素并不存在直接的逻辑关系,反而是银行市场过度开放导致的重复、恶意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银行业的安全。因此,审慎对待银行业的开放,加强对银行业的有效监管,提高银行业竞争水平,构建层次清晰的银行市场,是维护银行业安全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
市场结构 风险偏好 风险管理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乔桂明 黄黎燕
文章基于我国13家商业银行2002-2009年面板数据和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了银行业全要素生产效率变动情况,揭示了外资参股对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研究组样本银行年度效率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对照组"明星"银行则无明显变化;(2)研究组银行与对照组银行年度效率指数差值由负转正,说明外资参股比例较高的银行生产效率有明显提升;(3)对照组银行是我国的"明星"银行,其整体生产效率均值最高,其次为股份制银行组,最后为国有银行组;(4)商业银行生产效率在外资参股磨合期内出现普遍下降,但磨合期结束后有明显提升;(5)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生产效率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周慧君 顾金宏
本文基于阶段论分析方法,从演化和发展的角度研究外资银行渗透对于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并选取1999-2008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我国银行业开放的过程中,伴随外资银行的渗透,银行体系稳定性的演化过程可粗略地显示倒"U"形态,与阶段性理论基本相吻合。此外,在危机期间,外资银行在我国采取的微观战略也是影响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外资银行 银行体系 稳定性 阶段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成丽莉
结构性去杠杆是推动宏观经济杠杆率稳步下降,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区域银行受结构性去杠杆政策影响业务结构显著优化。从资产负债表反映的会计信息看,政策实施效果已初步显现。要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结构性去杠杆的政策效果,未来应进一步强化银行机构资产负债的信息反馈作用、兼顾银行机构财务承受能力、拓宽资本补充渠道、增强银行机构主动负债能力。
关键词:
结构性去杠杆 区域银行 资产负债管理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孔艳杰 孙兆斌
本文选取被外资参股的16家银行作为研究样本,运用stata10.0软件利用这16家银行来自bankscope数据库的2005-2007年面板数据对外资银行股权进入与中资银行效率的联动效应进行检验,得出的结论是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股权比例对反映被参股中资银行盈利能力的三个指标平均资产回报率(ROAA)和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ROAE)、净利息边际(NIM)的影响不大,外资银行股权进入的作用仍然非常有限,不如人们所预期的那样可能显著促进中国银行业效率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外资机构抛售中资银行H股所带来的影响,并探索中国银行业开放的多元化路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邓超 唐莹 杨文静
笔者基于国内影子银行现状,结合最新数据分析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金融监管体系的稳定性产生的影响。笔者认为,应根据影子银行体系对金融体系不同组成部分稳定性产生的不同影响,正确把握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关系,为金融自由化创造良好环境,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稳定健康成长和经济发展。
关键词:
影子银行 金融稳定 金融监管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涛 蒋再文
基于21家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商业银行2004~2009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分析了少数外资股权对银行风险行为的约束效果。结果显示:少数外资股权的引入,对约束银行风险行为发挥了积极作用;外资持股比例越高,风险约束效应越强。此外,银行所有权属性的不同,使得少数外资股权的风险约束效应在国有控股银行、股份制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蚌埠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熊小蚌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高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有效性成为金融发展的重要内容,而优化人民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是提高货币政策主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本文从人民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分析入手,在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日本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比较的基础上,对人民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变迁的合理性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进行研究,进而探寻优化人民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以改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樊志刚
大型银行资产负债结构转型已成趋势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对于规模增长存在着较强的依赖性。然而,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增速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期,银行传统发展模式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突出表现为盈利增速和资本回报率的快速下降。为了应对宏观环境变化的挑战,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纷纷开始了经营模式转型。其中,大型银行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晓煜
文章使用中国银行业2005年第一季度至2017年第三季度的季度数据,建立银行体系稳定性指数进行实证研究并发现: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随着外资银行业务份额占比的上升呈现"U"型关系,即当外资银行贷款占比小于2.3%时,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随着外资银行贷款占比上升而下降;当外资银行贷款占比大于2.3%时,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随着外资银行贷款占比上升而上升。
关键词:
稳定性 银行体系 外资银行 贷款规模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叶欣 冯宗宪
本文主要从竞争视角出发 ,研究外资银行进入、市场结构与银行体系稳定性之间存在的关系。通过运用 Logist经济计量模型对 5 0个国家 (其中包括 30个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 1 988- 1 997年的数据进行分析 ,得到外资银行进入数量的增加将显著减少银行危机发生可能性的结论 ;同时发现 ,在外资银行进入条件下 ,市场结构并不是影响体系稳定的关键因素。上述结论支持了外资银行通过潜在进入的竞争压力提高东道国银行市场的可竞争程度、而不是改变市场结构来增强银行体系稳定性的观点。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进一步研究还发现 ,目前外资银行竞争对体系稳定的正面效应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
外资银行 竞争 银行体系稳定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冯曦明 李朝霞 郭晓辉
本文选取2002年1季度-2015年2季度数据,以银行表内信贷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和储蓄存款占各项存款的比重作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变化的指标,以股票筹资金额和债券发行规模作为衡量金融脱媒的指标,运用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定量评估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冲击程度及其贡献度。研究结果表明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对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及监管机构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
金融脱媒 商业银行 资产结构 负债结构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许长新 张桂霞
国际资本流动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本文通过构建IBSS体系对银行体系稳定性进行测度后,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国际资本结构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分析得出我国的国际资本流动结构未对银行体系稳定性产生明显的影响,加强银行体系的稳定性还需要从稳定宏观经济发展和完善银行体系自身入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