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90)
- 2023(6594)
- 2022(5501)
- 2021(5325)
- 2020(4546)
- 2019(10866)
- 2018(10258)
- 2017(20572)
- 2016(10877)
- 2015(12677)
- 2014(12140)
- 2013(12455)
- 2012(11773)
- 2011(10709)
- 2010(10407)
- 2009(9805)
- 2008(9982)
- 2007(8404)
- 2006(7324)
- 2005(6782)
- 学科
- 济(57022)
- 经济(56959)
- 业(37095)
- 管理(35046)
- 方法(32121)
- 企(31500)
- 企业(31500)
- 数学(30239)
- 数学方法(30160)
- 财(20136)
- 中国(15551)
- 务(13839)
- 财务(13835)
- 财务管理(13814)
- 企业财务(13405)
- 贸(12538)
- 贸易(12531)
- 易(12308)
- 制(11516)
- 农(11471)
- 业经(9283)
- 融(9051)
- 金融(9051)
- 体(8643)
- 银(8392)
- 银行(8390)
- 行(7955)
- 农业(7687)
- 体制(7470)
- 出(7155)
- 机构
- 大学(164748)
- 学院(159492)
- 济(84392)
- 经济(83460)
- 管理(64767)
- 理学(56546)
- 理学院(56066)
- 管理学(55679)
- 管理学院(55373)
- 研究(54876)
- 中国(45987)
- 财(40134)
- 京(33670)
- 财经(32817)
- 经(30496)
- 经济学(29038)
- 经济学院(26505)
- 科学(26130)
- 所(26064)
- 财经大学(25149)
- 中心(24052)
- 研究所(23189)
- 北京(22056)
- 商学(20255)
- 商学院(20106)
- 江(19815)
- 院(19282)
- 农(18590)
- 融(18416)
- 金融(18092)
- 基金
- 项目(102517)
- 科学(83827)
- 基金(81690)
- 研究(76149)
- 家(69727)
- 国家(69256)
- 科学基金(60830)
- 社会(54538)
- 社会科(52156)
- 社会科学(52147)
- 基金项目(42013)
- 自然(36976)
- 自然科(36219)
- 自然科学(36210)
- 自然科学基金(35693)
- 资助(35396)
- 教育(34895)
- 省(33329)
- 划(29690)
- 编号(27365)
- 部(26795)
- 国家社会(24691)
- 教育部(24326)
- 中国(23681)
- 人文(22817)
- 成果(22790)
- 重点(22619)
- 创(21267)
- 大学(20924)
- 发(20824)
共检索到2367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周县华 范庆泉 吕长江 张新
本文研究了外资持股比例和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主导下的内在机理与影响。本文利用2002~2009年428家涉及外资持股的公司数据构造动态面板模型,采用GMM-SYS和MSL的方法对其进行估计。研究结果表明,外资偏好选择高股利分配的上市公司,而且这种偏好受到公司治理水平的影响,同时外资也促进了上市公司支付更多的现金股利。本文还发现,外资对现金股利的"追逐"有可能产生双刃剑的影响,即在解决"低成长机会公司"投资过度问题的同时,又加剧了"高成长机会公司"投资不足问题。本文的结论对资本市场中外资角色的把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唐清泉 罗党论
在存在控股股东的情况下,大股东的利益输送通常会造成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犯,进而对资本市场的有效性造成影响。本文认为现金股利发放在中国上市公司中是作为控股股东利益输送的一种重要手段,对此的实证结果表明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多少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第二大股东和第三大股东不能对大股东利用现金股利转移现金进行监督;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尚不明显。
关键词:
现金股利 大股东 利益输送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马超
本文采用2004~201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分析金字塔控股结构所带来的两权分离度与股利的相关关系来探究最终控制人性质不同的公司进行股利分配的动机,同时研究了在股利分配动机不同时外资股东对股利分配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国有控股公司的股利分配水平高于非国有控股公司,而其高股利分配的动机源于利用股利作为掩饰大股东掏空行为的"面具";这一动机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不显著。在国有控股公司中,外资持股通过降低股利分配水平的方式抑制了公司掩饰掏空的动机,且英美法系股东的这一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肖淑芳 喻梦颖
本文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颁布后的2006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沪深两市公告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为对象,研究了股权激励与股利政策的关系。结果表明,股权激励公司的送转股水平和现金股利水平从公告计划前一年起显著高于非股权激励公司;上市公司公告股权激励计划对送转股和现金股利水平均有正向的影响,但从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来看,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较为适合自身的特征,但在送转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依然"异常高送转",表明送转股是管理层眼中最大化其股权激励收益的更为理想的掘金工具。
关键词:
股权激励 送转股 现金股利 股利保护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川 曹国华 陈立泰
本文以2002~2008年沪深A股765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公司治理结构对现金股利分配倾向的影响。结果发现:股权集中、国有控股、董事会规模大、高管薪酬高和选择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上市公司倾向分配现金股利,流通股比例高和独立董事规模大的公司不倾向分配现金股利,董事会领导权结构的影响不显著。同时,公司治理好的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倾向大,而公司治理差的公司的倾向小。进一步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具备发放现金股利的能力,却"不想"派现。
关键词:
公司治理 现金股利分配倾向 代理理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金星 宋理升
以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民营公司为样本,对终极控制股东的政治关联如何影响现金股利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终极控制股东拥有政治关联能够显著提高现金股利的发放概率,而且政治关联的层次越高,现金股利的发放概率越大,这种影响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更加显著。另外,终极控制股东拥有政治关联和政治关联的级别对现金股利的发放数量并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白俊 李婷玉 杨茜雅
本文以2010—2021年交易所网络互动平台“问答”板块上的互动数据为样本,采用关键词提取技术构建“股利关注”指标,实证检验了中小股东“股利关注”对企业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小股东“股利关注”显著提高了企业现金股利分配水平。机制检验表明,中小股东“股利关注”通过提高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进而促进现金股利分配。异质性检验发现,中小股东“股利关注”对上市公司现金分配的促进作用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分析师关注度高、所处行业竞争程度强以及投资者保护水平高的企业中更显著。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刚
本文选取我国境内上市公司1993年至2003年间,其前五大股东中含外资股东的94家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了外资股比例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同等条件下,拥有外资股的公司的业绩明显好于没有外资股的公司,外资股比例与公司业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引入外资股有助于提升公司的业绩。另外研究还发现,外资股股东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程度与其对公司的介入程度正相关,外资股东直接参与被持股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那些公司的业绩显著优于外资股股东未直接参与生产经营的公司的业绩,外国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有限。
关键词:
股权结构 外资股 公司治理 公司业绩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高峻
本文以2003-2007五年间存在控股股东的分红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变量回归分析方法对股权分置前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进行了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前,上市公司每股现金股利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正相关,支持现金股利的"侵占"假说;股权分置改革后,存在控股股东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下降,并且每股现金股利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正相关系显著减弱,从而证实股权分置改革后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减弱。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控股股东 现金股利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周孝华 韩露 刘斌
从同群效应这一新兴研究视角展开对现金股利政策的研究,我们选取了2013—2018年中国A股市场所有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数据。为了削弱内生性问题,将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均滞后一期,再通过Hausman检验,对样本数据进行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得出了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存在显著的行业同群效应,即其现金股利分配行为会受到同行业其他上市公司的正向影响的结论。然后从上市公司注册地、规模大小及是否国有控股等三方面进行实证也分别得出了有意义的结论。
[期刊] 会计之友(上旬刊)
[作者]
张志花 金莲花
股利是上市公司对股东投资的回报。企业为了迎合投资者的股利需求,或为了传递信号以及增发新股,需要发放股利。根据代理理论,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希望将现金留在企业内部使用,因而倾向于少发现金股利,多发股票股利。文章以2001—2007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分析治理层特征对股利政策的影响,在投资者利益保护和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股利政策 治理层 代理理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余明桂 夏新平 潘红波
本文分析中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我们将持股比例达到或超过30%的股东定义为控股股东。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有控股股东存在的公司,其市场价值显著低于无控股股东存在的公司;控股股东担任上市公司高级管理者的公司,其市场价值显著低于控股股东不担任上市公司高级管理者的公司。而且,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对公司价值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本文还发现,不同类型的控股股东控制的上市公司,其市场价值也显著不同。特别地,政府作为上市公司最终控股股东的公司,其市场价值显著低于家族、外资和集体企业作为最终控股股东的公司。本文将有控股股东存在的公司相对于无控股股东存在的公司的市场价值折扣率定义为控股股东的代理成本,...
关键词:
公司治理 代理问题 控股股东 企业价值
[期刊] 预测
[作者]
朱清 张华 曲世友
现金股利政策常常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进行利益侵占的手段,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控股股东影响现金股利政策的动机存在差异。本文选取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水平和现金股利发放负相关;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发放正相关,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会减弱利益侵占和现金股利之间的相互替代关系。研究结论说明,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在考虑侵占成本的前提下,会提高现金股利的发放水平。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谢赤 马有源
财务柔性价值主要是为企业创造了应对外部环境波动性与复杂性的手段及处理未来不可预知事件的选择权。但这一因素如何在企业财务决策中发挥作用,目前国内还缺少规范化的实证研究。本文以2008年至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在对财务柔性价值进行实证度量的基础上,将财务柔性价值与现金股利纳入到同一框架,从不同方面探讨财务柔性价值对企业现金股利发放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财务柔性价值较高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意愿较低,财务柔性价值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性;无论是国有控股企业还是流通股和管理层持股比例较大的企业,财务柔性价值较高的企业所发放的现金股利水平较低。本研究加深了有关财务柔性理论的认识,对财务实践也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财务柔性价值 现金股利 上市公司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郑蓉 干胜道
自"非公经济36条"及新"36条"颁布后,隐性行业壁垒逐渐成为民营企业经营发展的最主要的行业障碍。本文通过对2003~2013年间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行业壁垒水平及其分配行为的研究发现,隐性行业壁垒不仅造成民营上市公司在行业间分布的不平衡,使其主要处于国内产业价值链的低端,而且隐性行业壁垒水平的高低与民营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意愿、派现意愿及派现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本文的研究对于深化和落实新"36条"、改善资本市场的分配现状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隐性行业壁垒 股利分配 新“36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上市公司股东网络与财务风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保护性股权激励与现金股利政策——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现金股利的“庞氏循环”——来自上市公司分红能力、现金股利以及投资活动的经验证据
控股股东对过度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市场环境与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监管环境、公允价值计量与现金股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的经验证据
终极控制股东对债务期限结构选择的影响: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金字塔结构、所有制与中小股东利益保护——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大股东、法律制度和资本结构决策——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制衡股东性质与制衡效果——来自中国民营化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