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07)
- 2023(7808)
- 2022(6262)
- 2021(5497)
- 2020(4841)
- 2019(10445)
- 2018(10206)
- 2017(20246)
- 2016(10381)
- 2015(11732)
- 2014(11417)
- 2013(11683)
- 2012(10357)
- 2011(8776)
- 2010(8990)
- 2009(8691)
- 2008(8969)
- 2007(8252)
- 2006(7209)
- 2005(6694)
- 学科
- 业(77084)
- 企(74174)
- 企业(74174)
- 济(58051)
- 经济(57986)
- 管理(55042)
- 业经(27451)
- 方法(23426)
- 财(22035)
- 农(19398)
- 务(17712)
- 财务(17702)
- 财务管理(17688)
- 技术(17185)
- 企业财务(16736)
- 数学(15597)
- 数学方法(15537)
- 农业(14689)
- 企业经济(12486)
- 策(12202)
- 划(12046)
- 产业(11677)
- 和(11384)
- 制(11239)
- 经营(11049)
- 技术管理(10877)
- 中国(10468)
- 理论(10450)
- 体(9982)
- 地方(9300)
- 机构
- 学院(162676)
- 大学(152469)
- 济(77681)
- 经济(76684)
- 管理(74133)
- 理学(63753)
- 理学院(63337)
- 管理学(62901)
- 管理学院(62599)
- 研究(44243)
- 中国(36794)
- 财(34500)
- 京(30662)
- 财经(27441)
- 江(25170)
- 经(24710)
- 农(23571)
- 科学(23135)
- 经济学(22668)
- 商学(22500)
- 商学院(22310)
- 经济管理(20961)
- 所(20825)
- 业大(20658)
- 经济学院(20566)
- 中心(20124)
- 财经大学(19812)
- 州(19426)
- 北京(18812)
- 农业(18459)
- 基金
- 项目(102558)
- 科学(84578)
- 研究(78553)
- 基金(76672)
- 家(63741)
- 国家(63112)
- 科学基金(58283)
- 社会(53836)
- 社会科(51429)
- 社会科学(51419)
- 省(42481)
- 基金项目(40498)
- 自然(36069)
- 自然科(35315)
- 自然科学(35308)
- 自然科学基金(34811)
- 教育(33349)
- 划(32420)
- 编号(30796)
- 资助(30286)
- 业(30047)
- 创(26202)
- 发(23775)
- 创新(23340)
- 制(22461)
- 国家社会(22442)
- 部(22222)
- 成果(22000)
- 重点(21812)
- 人文(20878)
共检索到2398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伟光 李凯
近年来,外资通过股权投资、设立子公司的纵向所有权安排在中国逐渐形成包含核心零部件制造、最终产品组装的全产业链布局,这易于引致外资控股的上下游企业间策略协同并影响中资企业绩效。基于中国乘用车市场微观数据,通过构建核心零部件企业与整车制造企业间"纵向纳什讨价还价"模型,探析外资纵向所有权安排对中资企业产业链利润分配的影响。结论表明:一方面,外资通过控制上游核心部件可以有效提高零部件企业相对于下游企业的议价能力。这种"议价优势"使得外资掌控的核心部件价格高企,引发产业链利润向核心部件企业转移。另一方面,在这种特殊的纵向结构下,下游中资整车企业势力的增加以及相关反垄断处罚措施不能有效"抗衡"利润分配效应,本土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增强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利润增长,也会促进产业链整体利润的提高。中国在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中外资企业的互利共赢。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晓维
本文基于企业的契约理论 ,将企业所有权安排视为要素所有者市场交易的结果。因此 ,要素所有者的选择是构造企业所有权的基础。而要素所有者的选择依存于企业面临的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由于不同企业在不同时期面临不同的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 ,所以并不存在一个普适性的最优所有权安排或企业制度。但是 ,只要存在一个以排他性要素所有权为基础的、充分发育、完善的竞争性市场体系 ,理性的要素所有者的自由选择和交易 ,将会自动优化企业所有权安排 ,从而实现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要素收益以及企业总体净收益。因此 ,重要的不是设计优化的企业所有权安排 ,而是通过为相关资产建立排他性产权 ,构造和培育市场关系 ,从而在自愿的市场...
关键词:
企业所有权 技术 市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白让让
跨国公司在中国轿车产业的成长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其在产业上下游势力的增加,也对国内大型企业的自主研发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文章以中国轿车产业特有的部分所有权安排和跨国公司纵向控制现象为对象,构建了差异化产品价格竞争下的纵向约束模型,以分析跨国公司实施投入歧视,使中方参与者产生自主开发行为"滞后"的结构性诱因。产业和企业层面的案例分析发现,在中国轿车产业"后WTO"时期,跨国公司纵向控制力的不断强化,在下游市场挤出本土品牌的同时,还具有弱化大型国企自主创新的效应。政府应对自主研发的投入和产品实施一定的不对称性激励政策,引导大型国企逐渐摆脱对跨国公司的长期依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蕙馨 纪玉俊 吕萍
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产业链现象越来越受到关注。产业链中上下游企业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分工,分工制度安排的优化与产业链稳定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产业链中分工制度安排包括:企业分工、准一体化契约分工和市场分工。成本与收益的比较是决定分工制度安排选择的主要因素,成本与收益的变化又决定了分工制度安排的进一步整合。通过实施不同的产业链纵向关系可以实现不同分工制度安排的选择与整合。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耿智琳 张耀峰
本文针对自主创新企业中新产品合作研发的利润分配问题,建立了考虑补贴激励的纵向合作研发利润分配的演化博弈模型,利用基于多代理人的模拟仿真方法分析了自主创新企业合作研发中企业平均收益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存在能够使合作企业双方都保持较高收益和合作率的最优补贴系数。最优补贴系数随着企业边际收益比的增大而增加并最终趋于稳定,被补贴企业的成本投入对市场需求的影响力越大则最优补贴系数将越高。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忠卫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柳华
构建公平竞争有序市场,助推企业优胜劣汰,是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但是,纵向共同所有权的不断增加可能会损害市场公平竞争。因此,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探讨了纵向共同所有权对市场公平竞争的影响。研究发现:共同股东的利润最大化目标会影响垂直相关企业间的交易行为,导致相同共同机构投资者的上下游企业会存在利益输送,进而损害市场公平竞争。研究结果为纵向共同所有权的反不正当竞争立法和执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现实指导。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黄乾 李建民
新制度经济学过分强调了企业的交易属性 ,忽视了生产属性 ,因而没有得出正确的企业所有权安排结论。企业性质具有生产性和交易性 ,企业结构是二维结构 ,即资本结构和制度结构 ,这决定了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不仅在形式上、法律上享有平等的权利 ,而且在实质上也都应该分享企业所有权 ,追求自身利益。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应根据财产所有权原则和贡献原则享有与其产权份额相称的权益 ;从多期模型看 ,人力资本分享企业所有权份额将增大。
关键词:
人力资本 企业性质 产权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敖华
本文主要分析要素财产所有权和企业所有权所赋予按生产要素分配方式的特殊含义。文章认为,要素财产私人所有制和私人所有权使其所有者获得了法律上的参与社会财富分配的平等权利,形成了一种表面上看来非常对称的“五位一体”的收入分配方式,掩盖了这种分配方式中存在的非劳动要素所有者无偿占有并瓜分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这个基本事实;在现实生活中,是企业所有权而不是要素财产所有权支配着企业生产成果的分配。这对按生产要素分配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按要素分配的客体、主体和分配原则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是要素财产所有权向企业所有权转变的必然结果。文章指出,把要素所有者与企业所有者、要素财产所有权与企业所有权区别开来...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丁黎黎 赵忠超 王垒
中国产业链企业存在专利创新“量质错配”陷阱,这阻碍了创新要素的沿链扩散与技术整合,导致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难以实现有效突破。文章从产业链治理的视角出发,实证检验了机构纵向持股能否提升产业链企业的专利创新质量。研究发现,嵌入产业链的机构纵向持股与企业专利创新质量之间呈现出“U”形非线性关系。在U-test非线性测试、控制样本选择偏差和反向因果等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机构纵向持股的投资组合权重以及产业链上下游非对称持股影响其治理行为。其中,监督型机构纵向持股在企业专利创新治理中发挥主要作用;随着产业链非对称持股程度加大,来自联结供应商或者分销商的机构纵向持股的治理策略逐渐由“策略均衡”向“主动干预”演化,从而提升企业专利创新质量。在作用机制方面,当持股比例小于26.27%时,机构纵向持股通过纵向关联交易和垄断竞争强化垄断效应,降低企业专利创新质量;当持股比例大于26.27%时,机构纵向持股通过企业供需优化和委派董事加强协同治理效应,以此促进专利再配置和专利引用,进而加强创新扩散效应,提升企业专利创新质量。文章的研究结论可以深化对机构纵向持股这一新兴持股模式促进产业链企业专利管理的认识,同时也为政府监管部门制定关于产业链韧性和稳定的相关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宝贵
]企业是一种不完备合约的内在特征是企业所有权的存在,而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决定了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合约形式,最优的合约安排是参与者之间不断博弈的均衡解。有效率的国有企业所有权安排是利益相关者共享式多边合约安排,剩余索取和剩余控制权会由集中对称安排不断趋向分散对称安排。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勇 陈长江
本文回顾了现代企业理论对企业所有权结构安排的相关文献论述 ,认为委托代理理论中所有者目标函数和经营者目标函数不一致的理论假设并不符合我国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首要任务不应该是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而应该改造所有权结构安排。让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 ,是改造企业所有权结构安排的一条路径 ,但同时可能强化内部人控制。
关键词:
国有企业 目标函数 所有权结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兰玉杰 陈晓剑
本文首先对人力资本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合约模式进行全面回顾和演绎分析,然后深入研究人力资本分享企业所有权合约安排的实现形式,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来解读人力资本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合约选择。
关键词:
人力资本 所有权 合约安排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徐宏英
本文认为企业所有权的安排问题应该以企业本质为出发点,企业本质是分析企业所有权问题的基础。本文从企业的本质和现实发展的角度,来解释企业所有权安排问题和预示现实的发展变化,以其对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和实现治理机制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