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56)
- 2023(10564)
- 2022(8395)
- 2021(7754)
- 2020(6526)
- 2019(14806)
- 2018(14286)
- 2017(27938)
- 2016(14540)
- 2015(16541)
- 2014(16343)
- 2013(16640)
- 2012(15321)
- 2011(13651)
- 2010(13690)
- 2009(13077)
- 2008(13458)
- 2007(12142)
- 2006(10689)
- 2005(10146)
- 学科
- 济(82580)
- 经济(82501)
- 业(78612)
- 企(73728)
- 企业(73728)
- 管理(60226)
- 方法(34956)
- 业经(29480)
- 数学(26759)
- 数学方法(26688)
- 财(24410)
- 农(23401)
- 中国(20563)
- 务(18918)
- 财务(18914)
- 财务管理(18902)
- 技术(18081)
- 企业财务(17916)
- 农业(16738)
- 贸(16032)
- 贸易(16019)
- 制(15959)
- 易(15615)
- 策(14760)
- 划(14379)
- 和(13804)
- 产业(12999)
- 体(12905)
- 企业经济(12627)
- 地方(12104)
- 机构
- 学院(226343)
- 大学(220499)
- 济(115539)
- 经济(114084)
- 管理(95746)
- 理学(81664)
- 理学院(81020)
- 管理学(80507)
- 管理学院(80077)
- 研究(74079)
- 中国(62940)
- 财(51186)
- 京(45679)
- 财经(41113)
- 经(37504)
- 科学(37233)
- 经济学(36595)
- 所(35818)
- 经济学院(33093)
- 江(32941)
- 中心(32734)
- 农(31938)
- 研究所(31754)
- 财经大学(30359)
- 北京(29273)
- 商学(29054)
- 商学院(28798)
- 经济管理(27040)
- 业大(26679)
- 院(25956)
- 基金
- 项目(140147)
- 科学(114949)
- 基金(107051)
- 研究(106744)
- 家(90401)
- 国家(89650)
- 科学基金(80156)
- 社会(74316)
- 社会科(70982)
- 社会科学(70968)
- 基金项目(55898)
- 省(52703)
- 自然(48412)
- 自然科(47394)
- 自然科学(47383)
- 自然科学基金(46698)
- 教育(45837)
- 资助(43615)
- 划(42628)
- 编号(40366)
- 业(34351)
- 创(33222)
- 部(32805)
- 国家社会(32262)
- 发(31970)
- 成果(30720)
- 重点(30645)
- 创新(30119)
- 教育部(29129)
- 人文(29012)
- 期刊
- 济(131538)
- 经济(131538)
- 研究(71478)
- 财(42752)
- 管理(42586)
- 中国(41153)
- 农(30162)
- 科学(28231)
- 融(24745)
- 金融(24745)
- 学报(23355)
- 财经(22446)
- 业经(22310)
- 经济研究(22139)
- 农业(21157)
- 技术(21021)
- 经(19700)
- 大学(19524)
- 学学(18867)
- 问题(17478)
- 贸(16469)
- 技术经济(15704)
- 世界(15315)
- 国际(14824)
- 业(14789)
- 商业(12609)
- 现代(12430)
- 教育(11632)
- 经济管理(11568)
- 经济问题(10936)
共检索到3477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包群 叶宁华 王艳灵
大规模外资涌入不可避免地挤占了本土企业的生存空间。基于2000—2007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本文首次采用生存模型考察了外资进入对中国本土企业的存活期限与退出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虽然外资企业加剧了行业内竞争,从而迫使同行业内资企业更快退出,但也通过与当地企业构建上、下游产业关联,为内资企业创造了新的存活机会与市场空间。这一作用也决定了外资进入对内资企业存活的竞争冲击并不如普遍预期的剧烈。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更有可能与外资企业建立产业关联,从而较好地适应外资冲击。本研究不仅为客观评价外资进入的生存冲击提供了经验证据,也对东道国本土企业积极应对外资竞争、融入全球化分工网络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朱诗娥 杨汝岱
本文考察了我国本土企业的出口竞争力情况。文章沿袭杨汝岱、姚洋(2008)的研究,构建了一个指标测量HS六位数分类5038种贸易商品的技术含量,并由此量化计算全国及每个省每年总的出口竞争力和本土企业的出口竞争力。整体而言,我国本土企业的出口竞争力显著提升。基于1993~2005年的全国样本和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子样本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外资企业、加工贸易通过经济开发区等政策性区域,产生显著的外溢效应,促进了相关本土企业的发展。但是,其在东部地区对产业和出口的带动作用已经明显低于中西部地区。因此,应当从政策上合理引导外资与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本土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
本土企业 竞争力 外资 加工贸易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洪吉 崔援民
对于精英型、跨国性、顶尖级的少数企业来说 ,核心竞争力的锻造是它们成功的法宝 ,也是它们必然的选择。对于大多数中国本土企业来说 ,它们的营销能力还十分有限 ,从总体上看是患了“乏钙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物化结果在现实中表现为营销能力 ,绝大多数中国本土企业首先要提升市场营销能力。
关键词:
市场营销力 核心竞争力 权变观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蕾 刘建利
中国出口竞争力的延续性问题是当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文章采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在产品层面和按技术分类贸易产品大类层面度量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力和结构转型,试图对中国本土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和技术变迁进行动态评价,从而为中国本土企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现实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出口企业 竞争力 RCA指数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冯晓岚 武常岐
外商投资企业竞争压力下中国企业的应对方式是目前学术界尚未充分探讨的问题。本文基于企业模仿的视角,探索了中国行业龙头企业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出于降低风险和维护自身市场地位的需要,用模仿的方式应对外商投资企业竞争的可能性。我们将企业的模仿行为区分为战术性模仿和战略性模仿,并提出企业的规模相似程度和企业所在行业的创新强度可能影响本土企业模仿方式的假说。我们的实证分析基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工业统计数据,采用"龙头配对"的方法选择了97对1998—2007年间平均销售收入最高的本土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作为分析样本。动态面板数据模型(DynamicPanel Data)的检验结果显示,中外企业之间规模相似程...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畅唱 黄凯
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化妆品生产企业的竞争力作出基本评价,并将对企业潜在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从而对本土的化妆品生产企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
市场格局 低端市场瓶颈 核心能力培育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姚洋 章林峰
本文利用中国分类企业出口海关统计数据,以Lall技术分类和产品技术复杂度指数为基础,分析了中国本土企业的贸易竞争优势和技术变迁。结果表明,此前研究中国贸易竞争优势所采用的方法和数据,不能很好地反映中国本土企业在各产品和各技术层面上的真实国际竞争力;本土企业虽然在整体层面没有我们原先设想的那么乐观,但保持了出口技术水平的绝对增长以及对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的相对追赶,存在一定的出口结构优化和技术升级。在跨国分工加剧和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本土企业并没有在国际分工链中成为受害者,其竞争优势在循序上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勇
新生企业产能不仅是改变区域工业产出水平的重要力量,而且成为地区产能过剩的导火线。本文基于1998—2009年326个地级市层面的平衡面板数据,通过折现方法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获得新生企业成立当年的产出数据,从关联效应和竞争效应两个方面考察既有产业基础对地区各产业新生企业产能的作用机制,并使用"市场中心度"和"地理中心度"为工具变量以解决行业市场潜能变量的内生性导致的估计偏误问题,进而通过专业化外部性指数和多样化外部性指数对作用机制进行识别与校验。结果表明:产业关联效应与市场竞争效应对地区新生企业产能的作用显著存在,并依赖产业特征而表现出吸引和排斥效应。既有产业在争夺下游消费市场方面会排斥新生企业产能,而在提供投入品角度则吸引新生企业产能,不同产业的相互吸引与排斥是造成各行业新生企业产能空间分布不均衡的重要原因。实证结果证明,既有产业空间分布的综合作用会给予某些地区的特定产业利润优势,这种市场力量催生的新生企业能够快速累积产能并形成产能过剩。在兼顾公平与效率前提下,本文识别了当前缺乏市场优势的过剩产能行业的地区分布,为更好地推进"去产能"工作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勇
新生企业产能不仅是改变区域工业产出水平的重要力量,而且成为地区产能过剩的导火线。本文基于1998—2009年326个地级市层面的平衡面板数据,通过折现方法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获得新生企业成立当年的产出数据,从关联效应和竞争效应两个方面考察既有产业基础对地区各产业新生企业产能的作用机制,并使用"市场中心度"和"地理中心度"为工具变量以解决行业市场潜能变量的内生性导致的估计偏误问题,进而通过专业化外部性指数和多样化外部性指数对作用机制进行识别与校验。结果表明:产业关联效应与市场竞争效应对地区新生企业产能的作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杰 王雨剑
本文考察外资企业内销活动对本土企业生产率、R&D投入与企业利润这三个方面的影响,主要发现是:外资企业内销活动总体上对本土企业生产率造成的是正面效应,这种正面效应在一般产业中更为显著,但在高新产业中表现出负面效应;外资企业内销活动对本土企业R&D投入产生抑制效应,且这种抑制效应无论在一般产业还是高新产业中均显著存在,但在高新产业中更为突出;外资企业内销活动对本土企业利润具有抑制效应,但这种抑制效应只是在一般产业中显著存在。本文的经验证据均表明,在华外资企业内销战略对本土企业发展造成挑战,中国外资政策已经到了关键调整期。
关键词:
外资企业 内销活动 本土企业 抑制效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毛其淋 许家
跨国公司进入究竟会如何影响本土企业的成本加成定价能力?本文基于水平溢出与产业关联视角,利用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进行研究发现:(1)跨国公司进入通过水平溢出渠道降低了本土企业成本加成率,而通过垂直溢出(包括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显著提高了本土企业成本加成率,在总体上有益于提升本土企业的成本加成定价能力。(2)来自OECD国家的跨国公司进入显著提高了本土企业成本加成率,而来自港澳台地区的跨国公司进入对本土企业成本加成率的正向作用相对较弱;另外,出口导向型跨国公司进入对本土企业成本加成率的促进作用总体上大于市场寻求型跨国公司。(3)在制度越完善的地区,跨国公司进入对本土企业成本加成...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郑琴琴
在开放市场条件下,我国本土专业服务企业如何实现持续发展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专业服务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所面临的发展障碍,对我国本土专业服务企业的定位和成长路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专业服务 企业成长 开放市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峰
为衡量入世后在中国的外资财险企业的竞争力情况,本文借鉴经典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运用2004-2011年的相关数据,以中国财险业市场结构和生产效率的变化情况为基础,总结其他学者参数设计的利弊,经实证研究发现当前中国财险业市场结构正由寡头垄断型向垄断竞争型优化;财险业尽管实现了全要素生产率连年净增长,但该指标的变化趋势是向下的,而外资公司整体上无论是追赶效应还是前沿面移动效应都优于中资公司,中资仅剩下规模上先占的相对优势。
关键词:
财产保险 外资财险 财险企业 财险市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安礼伟 涂宇航
本文利用2000—2007年企业层面数据实证研究了消费品进口竞争对中国本土消费品生产企业市场表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消费品进口竞争对中国本土消费品生产企业市场表现有显著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显示:消费品进口竞争对高生产率企业市场销售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而对低生产率企业的影响并不显著;消费品进口竞争更倾向于提升东部地区企业的市场销售;来自于发展中经济体的消费品进口对中国本土消费品生产企业市场销售的影响为负但不显著,而来自于发达经济体的消费品进口可以显著提升中国本土消费品生产企业的市场销售。机制分析表明:消费品进口对本土企业市场表现存在熊彼特效应、逃避竞争效应以及需求引致效应。本研究对于推动消费品进口、企业创新和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具有政策参考意义。
关键词:
消费品 进口竞争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廖秉宜
随着企业营销传播环境的变化以及国际广告集团本土化战略的成功实施,本土广告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正在逐渐被消解,经营业务转型与管理创新成为新时期本土广告公司发展的重要关键词。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本土广告公司核心竞争力消解的现状及其深层原因,并从业务重构与管理创新的双重维度提出了本土广告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