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88)
2023(11260)
2022(9143)
2021(8349)
2020(6848)
2019(15330)
2018(14796)
2017(27737)
2016(14622)
2015(16287)
2014(15608)
2013(15831)
2012(14891)
2011(13764)
2010(13501)
2009(12574)
2008(12080)
2007(10445)
2006(9492)
2005(8620)
作者
(45211)
(37945)
(37929)
(36031)
(24099)
(18228)
(16762)
(14941)
(14446)
(13511)
(12993)
(12378)
(12290)
(12054)
(12049)
(11651)
(11256)
(10927)
(10799)
(10760)
(9512)
(9460)
(9135)
(8692)
(8672)
(8483)
(8147)
(7809)
(7563)
(7502)
学科
(85345)
经济(85276)
管理(38467)
(35915)
方法(30985)
数学(28422)
数学方法(28298)
(26043)
企业(26043)
中国(21524)
(18274)
地方(18071)
(16684)
(16054)
贸易(16046)
(15635)
(15264)
业经(14605)
农业(12852)
地方经济(12809)
(12340)
环境(12152)
(10963)
金融(10963)
(10854)
银行(10814)
(10476)
(9609)
(9561)
产业(9416)
机构
大学(223510)
学院(220161)
(111208)
经济(109691)
研究(87506)
管理(80268)
理学(69701)
理学院(68850)
管理学(67925)
管理学院(67530)
中国(66465)
科学(51717)
(46752)
(46046)
(44984)
(42074)
研究所(41421)
财经(37564)
中心(37530)
经济学(37162)
(34575)
业大(34053)
经济学院(33478)
农业(33282)
(31029)
(30314)
北京(29760)
财经大学(28091)
科学院(27967)
(26447)
基金
项目(150571)
科学(119523)
基金(114897)
(103964)
国家(103214)
研究(102462)
科学基金(86679)
社会(71780)
社会科(68325)
社会科学(68310)
基金项目(60376)
自然(55604)
自然科(54362)
自然科学(54342)
(54136)
自然科学基金(53454)
(47404)
资助(46420)
教育(44574)
编号(35708)
重点(35003)
(34693)
(33899)
国家社会(32478)
(30939)
中国(30541)
教育部(29487)
科研(29314)
创新(29284)
计划(28071)
期刊
(120656)
经济(120656)
研究(69614)
学报(39975)
中国(39781)
(36992)
科学(36627)
(33235)
大学(29583)
管理(29413)
学学(28687)
农业(25095)
经济研究(22703)
财经(20007)
(19851)
金融(19851)
(17449)
问题(16382)
业经(15898)
(15696)
技术(15204)
国际(14619)
(14391)
世界(14344)
技术经济(12430)
教育(11226)
统计(11163)
资源(10527)
(10062)
(9892)
共检索到3306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熙保  罗知  
本文在一个基准的计量模型中引入了外资特征因素,利用中国省市1999—2006年的数据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量、外商直接投资特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FDI和国内固定资本投资都会促进经济的增长,但FDI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国内固定资本投资;(2)FDI的特征会直接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程度甚至方向,单项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越大以及外资在制造业部门投资的比重越高越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外资企业出口比重越高越不利于经济增长,在FDI吸收较多的地区,高技术水平的外商直接投资较有利于经济的增长,而在FDI吸收较少的地区,适宜技术水平的外商投资较有利于经济增长;(3)外资的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凤朝  刘源远  潘雄锋  
本文运用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广义预测误差方差分解和广义脉冲响应分析方法,在资本、劳动和能源三要素单部门新古典生产函数的框架内,以中国1988~2005年期间的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数据为样本,考察了二者之间的动态特征。结果显示:一方面,在短期,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不十分显著,而在长期,除了资本增长外,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短期和长期的贡献度分别为4.36%和14.92%;另一方面,能源消费是仅次于资本的第二生产要素,短期和长期的贡献度分别为6.98%和44.19%,生产函数中投入要素重要性的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资本、能源和劳动力。能源消费增长的冲击对经济增长有正的影响作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金全  
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来自供给方面的 ,也有来自需求方面的。我国经济从 1996年“软着陆”以后 ,便出现了明显的有效需求不足 ,促使短期经济增长出现乏力和平缓趋势。本文利用统计检验方法证实了经济有效需求不足的存在 ,检验了我国经济增长现阶段有效需求驱动的特征。这说明目前各种供给定律和供给管理等经济政策弱效 ,应该继续实行以积极财政政策为代表的需求管理政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江晓薇  
20世纪 90年代末中国经济增长步入低速波动区间 ,经济持续低速增长可能会侵吞掉我国过去2 0年发展成果 ,导致长期发展战略损失。由此 ,我国要防止陷入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经常出现的贫困陷阱之中 ,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由总量拉动增长转向提高生产素质推动增长。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效应就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旭华  
本文分别从要素投入和产出结构两个角度考察改革开放来我国经济增长的若干特征,并结合经济运行实际情形进行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洪华喜  崔焕金  
本文以经济增长理论中的趋同假说为基础,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进行经验分析认为:中国地区间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趋同非线性、区域性、南北二元分异的特征;人力资本、经济结构变动、市场化水平等对增长趋同存在显著影响;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关键在于为欠发达地区创造形成趋同的条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谭术魁  饶映雪  朱祥波  
本文运用空间计量方法,从地理特征和经济特征两方面分别设定空间权重矩阵,构建基于CD生产函数的空间面板模型,考察1999-2008年土地投入对中国和东、中、西三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①由于综合考虑了经济增长本身和投入要素的空间相关性,空间Durbin模型分析结果比普通面板的分析结果更加可靠;②土地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贡献,贡献率为36.63%;③土地投入的空间溢出效应远不及资本、劳动力投入的溢出效应,土地、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的空间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069,0.337和0.503;④不同发展阶段地区土地贡献率与经济水平成反比,东、中、西部地区土地贡献率分别为23.21%,51.47%...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郭春丽  易信  
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通过改变劳动力、资本等要素投入和技术创新、资源要素配置等全要素生产率等两大机制、三条途径影响中长期经济增长。碳达峰时间过早对经济增长带来较大约束,碳达峰节奏和方式也会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和结果。应统筹好碳减排和稳增长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减碳降碳节奏和力度,先立后破,加快优化能源结构,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和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充分挖掘经济增长潜力,推动技术结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能源结构深层次系统性变革,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中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仁祥  喻平  
本文通过部门间的外溢效应来研究引进外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外资与内资的两部门模型,并对中国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证明两部门间相互存在外溢效应。对中国经济外资与内资数据的描述性分析、两部门模型的回归分析以及外溢效应分析后,发现外资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性正在增强,但对内资的外溢效应正趋于减弱。与此相适应,中国引进外资的政策应该由依靠政策优惠为主向依靠增强内资实力为主转变。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立群  
进入 2 0 0 1年以后 ,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了 2 0 0 0年的增长态势。但增长的基础仍然还不稳固 ,调控的空间还很狭小。要充分注意中国经济增长的新特点 ,高度重视世界经济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努力使经济增长率稳定在 7%以上。同时不失时机地加大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力度 ,从根本上改善经济增长的基础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余泳泽  
基于中国1978~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检验后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利用两套资本存量核算方法,对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来源及其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4万亿元投资政策进行了效率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属于典型的投资主导型经济,资本投入是中国经济增长持续稳定的最主要来源,TFP贡献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由改革开放初期的资本、劳动力和TFP三驾马车平衡拉动,形成了现阶段的资本投入与TPP反向角力态势;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源于资本投入与TFP双重差异,但TFP差异是最重要因素;4万亿元经济刺激政策下中国经济复苏属于典型的"投资主导型复苏",是以牺牲中国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钱娟  李金叶  
文章运用Bai-Perron多重结构突变模型找出中国经济增长存在的结构突变点,并通过chow突变检验模型和现实有效性检验对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阶段进行研判,运用卢卡斯内生增长模型探寻突变点前后不同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是否存在转换,及增长动力转换特征与规律。结果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存在3个内生结构突变点,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存在时间异质性,且呈阶段性转换特征;经济增长动力正从"要素禀赋型增长动力"向"科技进步型增长动力"、"结构优化型增长动力"和"制度创新型增长动力"转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晓芳  高继祖  
本文利用1992-2005年中国季度经济资料,运用协整和Granger因果分析方法,对中国FDI、GDP与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沈坤荣  马俊  
本文以经济增长文献中有关收敛性理论为基础 ,对中国自建国以来 ,特别是 1 978年改革开放以来 ,省际间的经济增长差异进行实证分析。本文认为中国地区间的经济增长 ,不仅存在着显著的“俱乐部收敛”(clubconvergence)特征 ,即按东中西划分的区域内部人均产出具有明显的聚集现象 ;而且存在着条件收敛 (conditionalconvergence)的特征 ,即在具有相同的人力资本、市场开放度等结构特征的经济地区间存在着一定的增长收敛趋势。本文实证分析的结果还显示 ,各地区间工业化水平的差异和产业结构的变动对增长收敛性构成显著的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茂华   王弟海  
关于产业结构变化对实际产出增长率的影响效应分解,以往研究忽略了产业关联的作用。产业增长不仅会直接影响经济增长,还会通过影响其他产业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产业关联的实证研究表明,工业实际产值增长会促进服务业产值增长,但是会降低农业产值增长;服务业实际产值增长会抑制工业产值增长,并且会降低服务业相对价格增长率;农业实际产值增长会降低服务业相对价格增长。考虑产业关联的经济增长率分解结果显示,1979—2022年中国工业产值增长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净效应为5.72%,其中通过影响其他产业产值增长和价格结构变化的间接效应为1.2%;服务业产值增长拉动经济增长的净效应为2.49%,其中间接效应为-1.18%。进一步研究表明,工业增长净效应能够解释中国省级地区间实际产出增长率差异的78%。上述结论意味着,1979—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由工业增长拉动(贡献率为64.1%),这一结果要高于未考虑产业关联时的直接效应(贡献率50.68%);服务业增长的相对效应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阻碍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