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60)
2023(6118)
2022(5615)
2021(5222)
2020(4956)
2019(11585)
2018(11842)
2017(24350)
2016(13450)
2015(15568)
2014(16041)
2013(16282)
2012(15639)
2011(14220)
2010(14622)
2009(13965)
2008(14452)
2007(13295)
2006(11648)
2005(10635)
作者
(40738)
(33933)
(33606)
(32485)
(21529)
(16184)
(15749)
(13264)
(12590)
(12196)
(11375)
(11286)
(10738)
(10738)
(10639)
(10626)
(10529)
(9986)
(9869)
(9746)
(8546)
(8454)
(8402)
(7710)
(7675)
(7664)
(7625)
(7567)
(6811)
(6751)
学科
(58145)
经济(58091)
管理(39887)
(39238)
(31319)
企业(31319)
方法(30021)
数学(27180)
数学方法(26982)
(18754)
中国(16608)
(15779)
(14996)
(13450)
银行(13427)
(12867)
贸易(12857)
(12705)
(12522)
(12449)
财务(12431)
财务管理(12393)
企业财务(11707)
(10865)
金融(10863)
业经(10603)
(10603)
农业(9831)
地方(9552)
(8676)
机构
大学(204098)
学院(202464)
(87035)
经济(85129)
管理(76665)
研究(66579)
理学(64897)
理学院(64202)
管理学(63257)
管理学院(62876)
中国(55524)
(44260)
(43670)
科学(39345)
(35108)
(34719)
财经(34571)
中心(31808)
研究所(31300)
(31074)
(31042)
业大(29327)
北京(28159)
农业(27531)
经济学(27313)
财经大学(25522)
经济学院(25017)
(24962)
(24660)
师范(24406)
基金
项目(121954)
科学(94156)
研究(89310)
基金(87479)
(75338)
国家(74731)
科学基金(62620)
社会(55361)
社会科(52420)
社会科学(52401)
(47278)
基金项目(46577)
教育(41573)
(40033)
自然(39966)
自然科(38941)
自然科学(38927)
自然科学基金(38226)
编号(37705)
资助(37225)
成果(31835)
(28493)
重点(27545)
(26136)
课题(25365)
(24526)
教育部(24232)
科研(23866)
(23499)
人文(23347)
期刊
(95861)
经济(95861)
研究(61639)
中国(36592)
(35967)
(30687)
学报(30287)
科学(26835)
管理(26482)
(25528)
金融(25528)
大学(22486)
学学(21229)
农业(20060)
财经(17626)
教育(17125)
技术(16872)
经济研究(15805)
业经(15602)
(15039)
问题(14018)
(12515)
理论(12076)
实践(10957)
(10957)
技术经济(10858)
(10634)
商业(10544)
统计(10425)
国际(10349)
共检索到3077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朱静平  段进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信用评级的重要性逐渐被各国重视。自2006年以来,美国评级机构开始对中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全面渗控,并已合计占有市场份额超过2/3。外资的大量渗控有利于引进先进的技术水平与管理经验,提高信用评级结果的公信力,但同时也带来了种种弊端,如评级市场话语权丧失、国家经济技术信息安全遭受威胁以及评级结果公正性遭受质疑。因此,加快扶持本国评级机构,确保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话语权已成为当务之急。
[期刊] 征信  [作者] 丁伯平  胡燕  王腾飞  沈文娟  
随着经济金融和信用评级业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信用评级行业的公信力已直接影响资本市场发展,甚至事关国家金融安全稳定大局,监管部门和市场主体对此极为关注。借鉴美国信用评级市场监管经验,分析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监管和评级机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对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监管提出完善评级监管制度和监管体系、加强利益冲突监管等政策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鞠永强  潘越  
关键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郝红军  朗宏文  
本文在说明我国失业现象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分析了失业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对国民经济和个人的影响,目的是减少就业管理的盲目性。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凤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信用评级将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金融中介服务。我国的信用评级行业发展至今初具规模,但在监管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应该借鉴次贷危机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监管经验,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对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以保障信用评级行业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优势,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有序地发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郭舒萍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信用评级在资本市场上扮演着衡量信用风险和指导投资融资的重要角色,在揭示和防范信用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以及协助政府进行金融监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金融中介服务。而在我国,投资者对信用评级需求严重不足,这与信用评级机构数量众多、评级技术低下、评级质量不高有较大的关系。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凤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信用评级将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金融中介服务。我国的信用评级行业发展至今初具规模,但在监管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应该借鉴次贷危机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监管经验,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对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以保障信用评级行业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优势,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有序地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祖明  赵丹  
获取外国投资可以看成是填补国民生产总值缺口的一种方式。然而吸引外资又可能产生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一系列问题。文章指出我们要注重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利益,注重对重要产业和传统品牌的保护,注重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等。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余丽霞  温文  郑洁  
伴随着社会信用建设的进一步深入,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要支撑的信用评级中介机构一直被认为是投资利益的"守护者"和资本市场的"看门人",但因国际公认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的垄断,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备受阻碍,发展速度趋缓。本文在结合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SWOT矩阵分析模型对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内在优势、劣势以及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本土信用评级机构核心竞争力、强化对信用评级行业监管、完善行业法律法规等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段斌  马晓洁  
文章通过对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促进我国评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鹿世明  
当前,重返GATT的利弊问题是一个热门话题。笔者认为加入GATT是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必由之路,可以使我们享受到10个方面的利益或好处。至于应尽的义务和可能出现的部分企业破产,不能简单地看成是“弊”。部分企业破产或转产将使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将使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国内企业的积极态度是因应形势,寻找机遇,迎接挑战。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俊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利弊分析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张俊改革开放17年以来,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其中外商直接投资是主要形式。1995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484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达377亿美元,占实际利用外资额的77.9%。据统计,“八五...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印中华  田明华  
我国森林资源短缺,木材供给严重依赖进口。木材的大量进口势必对我国经济产生复杂的影响。在深入分析木材进口利弊得失的基础上指出,我国木材供给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依赖进口。但是从长期来看,大力发展商品林业以减轻进口压力才是根本出路。据此,提出了促进我国商品林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
[期刊] 征信  [作者] 孙章伟  
美国信用评级机构集体性道德风险使其成为继华尔街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投资银行之后又一遭遇质疑与谴责的群体。NRSROs制度下,信用评级机构具有"准政府权力"的话语权垄断者、控制性股东控制下的合谋内部人、民事法律责任的免责者、与社会公信力性质冲突的经济人等性质。信用评级机构也是美国推行双重标准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工具。美国虽然强化了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但仍未触及主权信用评级领域。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尽快推进中国信用评级产业发展政策安排,构筑信用评级产业与经济安全法律体系,扶持大型本土龙头信用评级企业,完善监管机制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贺砚秋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金融开放的深入,外资银行大量入驻我国国内。本文研究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信用增长的影响,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从混合效应、固定效应、随机效应等视角研究该问题。并采用hausman检验及工具变量法消除对内生解释变量的疑虑。实证研究表明:外资银行在2005-2010年间对我国的信用增长的影响是短期性的抑制作用。这一研究结果可为我国进一步放开证券业、期货业和保险业等其他金融领域提供理论参考,最后文章基于此提出政策性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