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69)
2023(15708)
2022(13154)
2021(11903)
2020(9840)
2019(22223)
2018(21541)
2017(41826)
2016(21798)
2015(23956)
2014(23633)
2013(23304)
2012(21637)
2011(19656)
2010(19457)
2009(17765)
2008(16891)
2007(14581)
2006(12855)
2005(11641)
作者
(60882)
(51173)
(50594)
(48182)
(32347)
(24206)
(22984)
(19821)
(19417)
(17865)
(17456)
(17135)
(16079)
(16004)
(15837)
(15622)
(15250)
(14573)
(14482)
(14439)
(12845)
(12310)
(12297)
(11801)
(11553)
(11345)
(11026)
(10643)
(10189)
(9876)
学科
(117235)
经济(117145)
管理(60183)
(58111)
(46019)
企业(46019)
方法(43121)
数学(38115)
数学方法(37725)
地方(30459)
中国(29894)
(27546)
业经(24534)
(21732)
(19743)
农业(18932)
地方经济(18232)
(17722)
(17426)
贸易(17416)
(16757)
环境(16724)
(16210)
金融(16208)
(15483)
产业(15468)
银行(15464)
技术(15450)
(14981)
(14891)
机构
学院(312105)
大学(309380)
(144777)
经济(142263)
管理(121698)
研究(109072)
理学(105175)
理学院(104025)
管理学(102447)
管理学院(101856)
中国(81829)
(63999)
科学(62913)
(61836)
(52971)
财经(49777)
中心(49670)
研究所(48011)
经济学(46176)
(45807)
(45538)
(45348)
业大(41639)
经济学院(41411)
(41016)
师范(40610)
北京(39970)
(39879)
财经大学(37097)
(36303)
基金
项目(212402)
科学(170683)
研究(157476)
基金(156541)
(135235)
国家(134152)
科学基金(117134)
社会(105096)
社会科(100018)
社会科学(100000)
(83019)
基金项目(82718)
自然(72856)
教育(71233)
自然科(71219)
自然科学(71206)
自然科学基金(69933)
(69206)
资助(62874)
编号(61902)
(51793)
重点(48387)
成果(48349)
(47479)
(44978)
国家社会(44792)
课题(42713)
创新(42139)
发展(42093)
教育部(41510)
期刊
(163491)
经济(163491)
研究(95049)
中国(58923)
管理(46732)
(45881)
科学(41895)
学报(41649)
(41482)
大学(33015)
学学(31471)
(29721)
金融(29721)
技术(29449)
教育(28884)
农业(28664)
经济研究(27716)
业经(26474)
财经(25166)
(21958)
问题(21356)
技术经济(17402)
(16269)
统计(15824)
商业(15622)
世界(15153)
(14680)
(14672)
国际(14205)
资源(14190)
共检索到4660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肖黎明  张春莲  
开放经济条件下,借助外商直接投资(FDI)实现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已成为一种理性选择。基于1993-2009年的有关数据,本文构建了有关外商直接投资与山西产业结构调整的面板数据模型,结果表明FDI在整体上对山西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的是一种积极影响,并且对三次产业的这种作用和影响是相同的,但囿于FDI规模和结构的制约,这种正向效应却不是很明显。因此,扩大引资规模、优化外资结构,就成为山西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利用FDI促进本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必须首先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唯实  
根据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运用SFA方法分析比较了1990~2008年中国各个省市区、全国及三大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产业结构和区域发展差异,在此基础上对区域发展差异的成因进行了计量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能源效率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东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最高,其次是中部地区,效率最低的是西部地区;中国的全要素投入产出弹性大于1,说明中国整体的能源效率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夏晴  何万里  
服务业利用外资占总利用外资的比重日益增加。本文对浙江省服务业外资与GDP、人均GDP、服务业比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由此判断服务业外资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星匀  
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均衡、非均衡、协调以及多极化发展阶段,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每一个区域发展阶段都存在区域发展不协调、区域产业结构失衡等问题。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指出,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长鸣  
本文利用"份额转换"和方差分解的方法衡量我国产业结构差异和地区生产率差异在1985-2008之间每一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变化趋势;之后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地区间劳动力要素生产率差异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地区间产业生产率的差距在区域经济差异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而地区间产业结构的差异对区域经济差异影响较小;2005年后地区间第二产业生产率的差异是地区间生产率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而1994-2005年期间主要是第三产业生产率的差异所引起。此外,人均资本投入增加、技术进步均能有效地提高劳动力要素生产率;地区间人均资本存量的差异是劳动力生产率差距的关键,技术效率的差距对劳动力生产率差异也有着重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古和今  魏龙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演变密切相关。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发展为主导产业的调整升级提供了空间和动力。本文在评述相关增长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从结构演进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并论证了产业结构演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度关联性,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和企业功能定位问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唯实  
基于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DEA和Tobit方法,利用跨期数据比较分析了1995~2008年各省、全国及三大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产业结构和区域发展差异,并利用DEA模型对其成因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能源效率分布明显地是由西向东逐步提升,西部地区大多数省份的效率值很低,而东部地区省份多为最高效率或次高效率,这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区的第二、三产业技术和生产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因此,中、西部地区缩小与东部地区经济差距的最优路径是使经济更加开放,突破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建立中期以制造业为核心、重心逐渐向服务业转移的长期经济发展体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仁  王新华  
文章基于2012—2015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能源利用数据,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单位根检验手段对影响能源效率的相关指标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省能源效率的空间依赖性明显,并没有出现完全随机的状态。空间相关性指数极其显著,表明我国省域能源效率之间内在作用机制长期存在且相互影响;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人口数量、技术进步等因素也在影响着各省份的能源效率,并且存在长期稳定的平衡关系,此外,该平衡关系具有较明显的波动效应和短期修正。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扶涛  陈恩  
产业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非线性关系的研究对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价值。笔者基于两体制和多体制的PTR模型,运用省际面板数据,对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影响效应,各种经济环境条件的差异性造成了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非线性和非对称性特征。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程莉  刘志文  
文章以重庆市为例,刻画了1997-2010年重庆市内部经济发展差距的演变,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产业结构变迁与重庆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呈现出全市先下降后上升、地带内部逐步扩大、地带间在波动中下降的发展趋势。各地区二、三产业发展程度的差异较好地解释了重庆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问题。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肖娜  高晓鹏  
以数字经济发展所驱动的“数字变革”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新契机。本文通过阐述数字经济影响产业结构的内在机理提出理论假说,利用我国2011-2019年城市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发展的多维产业升级效应,同时重点检验需求结构演变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在产业结构高度化、合理化以及转型速度等多个维度均具有显著的促增效应;需求结构演变是产业结构高度化和转型速度提升的重要路径,但尚未在产业结构合理化中得到凸显;同时,数字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特征,地区间需求结构演变的差异为之提供了合理的解释。本文研究对助推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军  时乐乐  
本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九个省市的2000年至2009年的相关数据来研究中国产业集群问题。在识别和测度中国产业集群的基础上,构建了关于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反映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此来评价产业集群的绩效。对计量经济模型得出的结果进行定性分析,提炼出本文的结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兵  裴馨  
深度挖掘数字经济发展红利,有利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本文选取2003-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交互效应模型检验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但存在区域差异,即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最小。同时,促进中部和东北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从作用机制来看,数字经济与城市化、财政支出融合,共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数字经济与人力资本相互配合,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涛  
本文在对数字经济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关系、流通效率的中介效应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流通效率为切入点,从流通效率视角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讲,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各大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都有明显促进作用,另外,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间具有明显空间相关性,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并对周边地区产生正相关空间外溢作用。从区域上来看,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促进作用,其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呈现出“中部>西部>东部”的区域异质性。从中介效应角度来看,流通效率在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这说明发展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高流通效率,从而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唯实  
文章在理论实践与证明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西部的相关统计数据,通过对西部经济发展的简要分析,认为西部在第二产业方面要想和东部地区缩小差距是相当困难的,西部能够缩小和东部地区经济差距的最优路径就是使自身经济更开放,突破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建立以服务业为核心的经济发展体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