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35)
2023(7233)
2022(6414)
2021(5762)
2020(5351)
2019(12643)
2018(12356)
2017(25392)
2016(13776)
2015(15827)
2014(16123)
2013(16294)
2012(15407)
2011(13927)
2010(14007)
2009(13400)
2008(13600)
2007(12367)
2006(10521)
2005(9320)
作者
(40932)
(34544)
(34483)
(32989)
(22052)
(16663)
(15934)
(13472)
(12836)
(12306)
(11525)
(11520)
(10953)
(10905)
(10803)
(10743)
(10678)
(10086)
(9973)
(9928)
(8613)
(8525)
(8477)
(7919)
(7785)
(7750)
(7653)
(7651)
(6956)
(6939)
学科
(68573)
经济(68506)
(43001)
管理(42381)
方法(38669)
(35757)
企业(35757)
数学(35337)
数学方法(35130)
(19832)
(15289)
中国(14275)
(13602)
财务(13581)
财务管理(13546)
企业财务(13024)
(12849)
贸易(12848)
(12427)
(11572)
业经(11525)
地方(11383)
(11206)
农业(10220)
(10044)
金融(10042)
(9457)
银行(9433)
(8867)
(8841)
机构
大学(213384)
学院(209331)
(93323)
经济(91588)
管理(83701)
理学(73191)
理学院(72441)
管理学(71343)
管理学院(70966)
研究(67191)
中国(51127)
(43577)
(43249)
科学(39116)
财经(35656)
(34063)
(34063)
(32486)
中心(31485)
研究所(30808)
业大(30522)
(30256)
经济学(29930)
经济学院(27488)
农业(27108)
北京(27099)
财经大学(26755)
(25140)
师范(24900)
(23943)
基金
项目(137601)
科学(109041)
基金(102818)
研究(98362)
(88785)
国家(88084)
科学基金(76027)
社会(64157)
社会科(61043)
社会科学(61021)
基金项目(54797)
(51861)
自然(49579)
自然科(48490)
自然科学(48474)
自然科学基金(47670)
教育(46395)
(44249)
资助(43768)
编号(38888)
(32634)
成果(31566)
重点(30703)
教育部(28522)
(28368)
(28321)
人文(27418)
科研(27199)
大学(26779)
国家社会(26774)
期刊
(94825)
经济(94825)
研究(59206)
(35133)
中国(33497)
学报(32001)
科学(28936)
(28763)
管理(27839)
大学(24169)
学学(22963)
(20630)
金融(20630)
农业(18880)
财经(18687)
技术(17142)
经济研究(16032)
(15932)
教育(15791)
业经(14047)
问题(13604)
(12837)
技术经济(11799)
统计(11644)
国际(11172)
(10565)
理论(10522)
(10462)
商业(10394)
决策(9580)
共检索到2979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倩肖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出现了外资持续大规模流入与外汇储备快速增加及国内银行巨额存差并存的现象。面对内外资的“双溢出”,本文基于我国1979—2001年间的经济数据,在国内外现有研究成器的基础上,运用相应的计量技术分析外资流入对我国内投资、国内储蓄的影响。结果显示,外资流入总额对国内总投资和总储蓄皆产生促进作用,但对国内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外资流入的三种形式对国内投资和国内储蓄的影响存在很大差异。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黄志凌  
一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资金形成问题,而研究资金形成理论的关键是怎样正确认识储蓄与投资的关系。本文从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的角度,提出了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条件决定论;指出了储蓄与投资的非均衡必然伴生着通货膨胀现象和外资流动现象;为提高一国经济发展的资金形成的数量水平与质量标准,必须制定正确贷币政策与外资利用政策,否则将会出现储蓄与投资缺口的贷币超经济发行拉大效应和外资撑大效应;解决一国经济发展的资金问题,根本出路只能在于提高国内储蓄率,疏通储蓄向投资转化的通道。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章泽武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2年以后,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取得了巨大成就。本文利用我国1985-2005年的宏观经济数据,基于单位根协整理论对FDI、我国经济增长和国内储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长期中,国内储蓄、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种均衡关系,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对我国的储蓄水平有促进作用,也验证了钱纳里和斯特劳特“两缺口”模型的适用性:吸引国外投资确实能够有效地弥补发展中国家的“储蓄缺口;”因为它不只是单纯地使国外储蓄变为国内储蓄,而且有利于国内储蓄的形成。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华桂宏  成春林  
资本形成是指从社会储蓄的动员经由投资而使物质资本存量增加的动态过程。本文着重对FDI(外国直接投资 )影响我国储蓄和投资的传导机制进行实证分析。FDI对我国国内储蓄的影响可以归结为挤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两个方面 ;对国内投资的影响可分为联系效应和挤出效应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喜平  
开放经济条件下,外资流入会对东道国国内投资产生强有力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外资对东道国国内投资的挤入效应或者挤出效应。本文利用1982-2003年我国相关变量的年度数据对外资流入对国内投资的影响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外资流入在增加投资总额的同时却对国内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金生,杨维梁  
本文通过对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储蓄、外汇储备的统计分析,找出了外商直接投资同国内储蓄对数、外汇储备对数之间的线性关系,并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技术约束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外资利用适度规模的合理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福成  谢忠秋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储蓄与投资在部门之间的转移对部门经济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特征和分配效应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娟  
哈罗德模型包含的经济增长保证理论成为现在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石,文章根据1978~2009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储蓄率和边际资本—产出比进行理论分析;在基础上测算了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漏损率,并结合哈罗德波动理论对我国近三十年的经济波动状况进行解释;最后进行总结,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勇华  
完整的居民储蓄-投资转化效率应该包括资本形成效率和资本形成后的资本配置使用效率两个层次。通过设计一定的量化指标对之进行考察我们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投资转化的资本形成效率总体上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而居民储蓄-投资转化的资本配置使用效率,不但起点不高,而且呈现不断恶化的趋势。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江晓薇  
我国90年代改革的深化,居民开始由短期收入、消费和储蓄均衡转向长期收入、消费和储蓄均衡。在此背景下,储蓄更多地受名义利率的影响,实质是更多地受通货膨胀率的影响。我们不能为储蓄转化创造通货膨胀,且利率下调空间已十分有限,因此,储蓄转化的应对措施可以是:扩展居民储蓄空间,拓展银行业务空间和拓展人力资源资本化的渠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熊焰  丁莹  
文章选取全国31个省份近23年数据,按六大行政区域细化,采用面板模型研究人口结构转变对储蓄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验证我国各地区是否实现第二次人口红利。结果表明:东北和中南地区已经实现第二次人口红利,其余各地区老年抚养比的提高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储蓄有负向影响,不利于储蓄的积累。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查奇芬  郭燕  
高储蓄率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基于此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分析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储蓄率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文章基于江苏省1995-2010年人口抚养负担比和居民储蓄率的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江苏省人口抚养负担比同城乡居民储蓄率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得出二者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同时在协整分析的基础上,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并绘制出脉冲响应分析图。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郭茂佳  
储蓄究竟是多多益善,还是越少越好,这个问题在建国初期就有争论。自1988年银行储蓄存款滑坡和1989年银行储蓄存款超速扩大以来,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又有甚嚣尘上之势。在这里,笔者试图运用数理和实证的分析方法,来对储蓄效用进行较为精确地评估,从而为制定合理的储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一、数理分析:储蓄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超越了一般的文字阐述所谓数理分析,也就是乘数分析。为了推导方便起见,我们既剔除储蓄增量与融资增量脱节的现象,也可排除融资增量与经济增量失衡的因素。假定:储蓄增量等于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增量;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增量等于经济增量。则,根据现代西方经济学乘数原理,我们可以找出一个较为简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尚希  
在现代经济社会,储蓄对积累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尤其是在通货膨胀下,居民的储蓄意识、储蓄动机、进而储蓄行为都会产生异变现象,研究这种变化的规律性对宏观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