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67)
2023(13664)
2022(11354)
2021(10459)
2020(8880)
2019(20285)
2018(19749)
2017(37949)
2016(20469)
2015(23125)
2014(22689)
2013(23077)
2012(21448)
2011(19479)
2010(19733)
2009(18964)
2008(19189)
2007(17346)
2006(15265)
2005(14324)
作者
(58048)
(48548)
(48384)
(46222)
(31338)
(23157)
(21977)
(18787)
(18600)
(17308)
(16901)
(16345)
(16022)
(15561)
(15410)
(14824)
(14520)
(14030)
(13909)
(13741)
(12261)
(11864)
(11851)
(11036)
(10969)
(10930)
(10850)
(10718)
(9620)
(9609)
学科
(98721)
经济(98570)
(88437)
(79420)
企业(79420)
管理(78601)
方法(46274)
数学(37672)
数学方法(37505)
(34007)
(30116)
业经(29683)
中国(26007)
(24862)
(22654)
财务(22634)
财务管理(22599)
企业财务(21476)
(21090)
贸易(21077)
农业(20965)
(20643)
技术(18360)
(17707)
(16666)
(16562)
(16016)
(15369)
银行(15347)
(15260)
机构
大学(308825)
学院(307131)
(144742)
经济(142321)
管理(124266)
理学(106621)
理学院(105649)
管理学(104579)
管理学院(103989)
研究(102985)
中国(83772)
(70394)
(64346)
财经(55332)
科学(54167)
(50557)
(49989)
(48250)
(46395)
经济学(46303)
中心(45900)
研究所(44306)
经济学院(41873)
财经大学(41176)
北京(40843)
业大(39872)
农业(37532)
(36949)
商学(35944)
(35670)
基金
项目(194538)
科学(157306)
基金(147620)
研究(146204)
(126083)
国家(125029)
科学基金(109726)
社会(99436)
社会科(94552)
社会科学(94534)
基金项目(76502)
(72171)
自然(67496)
教育(66751)
自然科(65998)
自然科学(65978)
自然科学基金(64975)
资助(61029)
(60158)
编号(55965)
(46493)
成果(45817)
(43313)
重点(43014)
国家社会(42986)
(42728)
教育部(41135)
(41010)
(40730)
创新(39791)
期刊
(162683)
经济(162683)
研究(99678)
中国(62984)
(58044)
管理(51573)
(45438)
科学(40734)
学报(39221)
(33054)
金融(33054)
大学(32349)
农业(31075)
学学(30529)
财经(29402)
教育(27154)
技术(26391)
经济研究(26328)
业经(25459)
(25341)
问题(21589)
(20912)
(19299)
世界(18454)
技术经济(18151)
国际(18080)
现代(14957)
统计(14452)
财会(14439)
商业(14012)
共检索到4750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振  李陈华  
外资来源的异质性问题在以"量"为主的外资政策语境下,长期以来被研究者忽略。而外资企业组织形式选择的内生性,使得以外资份额为解释变量的相关研究面临严重的估计偏误问题。本文运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考察了外资来源的异质性和组织形式的差异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生产率外溢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资份额和外资企业的组织形式选择具有内生性;西方外资的进入提升了国有企业生产率、抑制了私营企业生产率提高,而港、澳、台资的进入对国有和私营企业生产率均有显著正向溢出效应;以合资形式进入的外资对国有企业生产率影响最大,而合作形式的外资对私营企业生产率影响最大,独资形式的外资对两类企业都有显著的正...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宋勇超  朱延福  
运用中国1995~2010年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对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及技术差距在该效应中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FDI溢出效应在不同省份是有差异的,且内外资技术差距在FDI溢出中存在着显著的门限效应。在技术差距较小的省份,技术差距对FDI溢出存在促进作用;中等技术差距的省份,技术差距对FDI溢出影响不显著;技术差距较大的省份,技术差距对FDI溢出存在抑制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彭中文  何新城  
文章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检验FDI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效率溢出和不同区间下技术无效率参数的边际效益。研究发现:FDI技术效率溢出提高了装备制造业整体的技术效率,对装备制造企业存在正向的溢出效应;产业集聚对装备制造业技术效率溢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即使改变所有权性质,产业集聚仍然对技术溢出有促进作用,但显著性降低;行业规模扩大和R&D投入增加均有助于该行业技术效率的提高。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良举  陈甬军  
文章采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面板数据,通过估计企业的生产函数,实证检验了集聚的生产率效应。研究发现:在控制企业资本密集度、研发、管理水平、所有制类型以及出口等因素后,就业规模更大的城市中的企业具有更高的生产率;在控制前一期生产率水平后,就业规模更大的城市中的企业当期的生产率水平更高,说明在集聚地区存在能够促进企业生产率提高的"学习效应",在中国城市中存在显著的集聚经济效应;此外,城市非农就业规模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在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并无显著差异。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杰  李勇  刘志彪  
本文从出口与企业生产率的关系视角出发,对出口是否促进我国本土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进行细致考察。通过采用企业层面微观数据,结合OP方法和PSM模型,并采用多方面的生产率指标以及分行业视角,分析出口对我国本土制造业企业是否具有"出口中学习"作用效应,为转型时期出口导向战略能否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了一个可供识别的微观基础。本文发现,在样本观察期内,有出口行为的企业在反映企业特征的多项指标方面都强于没有出口行为的企业;无论是使用单期平均效应指标,还是使用累积平均效应指标,都稳健地验证出口通过"出口中学习"效应促进了中国本土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且,这种"出口中学习"效应在企业新...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赖永剑  伍海军  
基于2002~2007年的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本文使用一个全新的实证框架,研究了企业间要素重配对中国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作用。我们发现,虽然目前我国市场扭曲程度较高,但是市场化改革的努力已经使得企业间要素重配成为制造业生产率增长极其重要的原因;由于中间投入对要素重配具有乘数效应,其产生的要素重配效应占据了最大份额;企业的进入、退出市场行为在要素重配中也表现突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出口等市场化行为对促进企业间要素重配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国有资本比重等因素却对要素重配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新争  
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克服“生产率悖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基于2010—2021年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水平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U型关系,数字化转型初期存在“生产率悖论”。机制检验表明,创新策略选择和要素配置效率是导致数字化转型与全要素生产率U型关系的内生性根源,转型初期,数字化会降低企业的实质性创新水平和要素配置效率进而导致“生产率悖论”。拓展分析表明,较高的专业化和内部控制质量可以帮助企业及早摆脱“生产率悖论”区间,而当资本密集度过高或过低时,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递减性更加显著。因此如何合理地选择创新策略、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优化要素配置结构、强化专业化分工、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企业克服数字化转型中的“生产率悖论”至关重要。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卢铁玲  王选华  廖上胜  
研究FDI技术溢出效应是近年国内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多数学者主要从行业特征、市场结构等角度来考察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性,而少部分学者从整体上讨论了政策效应对FDI技术溢出产生的影响。通过使用交叉变量来测度外贸政策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也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我国制造业的FDI受外贸政策的影响现实,从而对外资政策的调整提供了一定依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吉生保  周小柯  
本文运用非参数的HMB生产率指数方法考察了1997-2008年间中国医药制造业研发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趋势,并把TFP的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应和投入产出混合效应四项。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我国医药制造业研发效率总体上呈现出轻微衰退,具有波动较大、区域增长不平衡的特点;全国范围内以及东部地区内部,HMB指数及各分解项均呈现显著的收敛趋势,但是中西部地区内部,收敛趋势不容乐观。
[期刊] 预测  [作者] 李凯  邹怿  
研究了金字塔控制结构对管理层持股与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影响。使用中国制造业国有上市公司的实证数据估计相应的面板数据模型,结果显示:现金流权越高,终极控制股东监督管理层的动机越强,管理层持股对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越大;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越小,终极控制股东越倾向获取现金流权收益,对管理层的监督也越强,增大了管理层持股对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研究证明在金字塔控制结构下,现金流权与两权分离程度具有显著的治理效应,能改变终极控制股东的监督动机,从而影响管理层持股的激励作用。研究表明,管理层股权激励的推行必须与严格的监管相结合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其正向激励效应,降低其负向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玉林  谷军健  
运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入世以来我国制造业TFP增长率,从行业异质性视角考察研发资本和研发人员对提升制造业生产率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整体上研发投入与制造业生产率关系不显著,样本期内生产率增长源于产权结构变迁和外商投资。进一步研究发现:研发投入与生产率的关系存在行业异质性,研发资本对高技术产业生产率具有正效应,对低技术产业具有负效应;研发人员对低非国有化行业生产率效应显著为正,在高非国有化行业效应为负,正负效应相互抵消导致整体效应不显著。基于此,提出了提升研发投入有效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胡绪华  陈默  
以2004—2017年中国内地261个城市数据为例,运用非线性门槛模型与动态空间效应分解模型,分别基于协调、非协调与空间溢出情境,对制造业集聚布局与城市化发展协同驱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进行机制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虽然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化双轮驱动更能助推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当城市化水平超过0.424 1、制造业集聚度小于0.706 7或超过1.291 1时,非协调协同驱动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激励机制便会失灵。全样本动态空间效应分解表明,短期内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化互动能够为整体地区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创造机遇。但长期来看,地区间要素流动和重组将引致绿色先行城市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化协同稳态微妙失衡,从而导致期望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路径中断。异质性城市动态空间效应分解表明,当前绿色极点仍集中在新一线、一线与二线城市,三线、四线与五线城市的绿色极化效应尚不显著,区域间绿色回流与溢出效应尚不明显。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姚洪心  郝慧慧  
选取广东省2001-2010年16个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基于所有制结构视角,检验FDI技术溢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结果表明,FDI总体上产生了正向显著的水平技术溢出效应,对民营及内资企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FDI垂直溢出效应为负,但作用效果并不显著,后向溢出显著促进了国有企业技术进步与发展。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苏艳  
经济转型需要生产和就业结构的根本改变。生产率提高带来资源尤其是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然而,这种优化配置的出现在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并且其影响因素也各不相同。本文利用2001-2007年的数据采用份额转换方法测定了制造业和生产者服务业的生产率变化以及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变化,然后,从多个层面分析了出口等因素对制造业和生产者服务业的影响,其中出口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在中、高技术的制造业和生产者服务业中有较积极的影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凡  
本文基于中国制造业20个子行业2005~2019年的投入产出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对中国制造业总体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和不同技术密集度的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2005~2019年中国制造业总体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先下降后缓慢上升。同时,本文通过对不同渠道下的技术溢出对中国制造业绿色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渠道的技术溢出对制造业总体及不同技术密集度的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方向基本一致,具体表现为贸易溢出的影响不显著,FDI溢出抑制绿色生产率的提高,ODI溢出对绿色生产率有较强促进作用,但每种渠道技术溢出对不同技术密集度的制造业在影响程度上存在差异。本文认为,中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未来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加大对外投资是提升中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最有效渠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