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98)
- 2023(9172)
- 2022(7718)
- 2021(6999)
- 2020(6038)
- 2019(13569)
- 2018(12962)
- 2017(25384)
- 2016(13299)
- 2015(14143)
- 2014(13419)
- 2013(13502)
- 2012(12394)
- 2011(11064)
- 2010(11003)
- 2009(10102)
- 2008(10118)
- 2007(8730)
- 2006(7539)
- 2005(6635)
- 学科
- 济(59556)
- 经济(59486)
- 管理(41700)
- 业(41451)
- 企(34718)
- 企业(34718)
- 方法(32249)
- 数学(29787)
- 数学方法(29601)
- 财(19036)
- 中国(13478)
- 制(13143)
- 务(13061)
- 财务(13048)
- 财务管理(13020)
- 农(13016)
- 企业财务(12559)
- 贸(12492)
- 贸易(12487)
- 易(12166)
- 融(11402)
- 金融(11402)
- 业经(11307)
- 银(10950)
- 银行(10917)
- 行(10386)
- 学(9781)
- 体(9433)
- 农业(8993)
- 地方(8934)
- 机构
- 大学(190436)
- 学院(186136)
- 济(83035)
- 经济(81770)
- 管理(75460)
- 理学(66551)
- 理学院(65904)
- 管理学(64933)
- 管理学院(64589)
- 研究(60316)
- 中国(47775)
- 财(40614)
- 京(38145)
- 科学(34692)
- 农(33368)
- 财经(33093)
- 经(30575)
- 所(29876)
- 业大(29435)
- 中心(28283)
- 经济学(26897)
- 研究所(26824)
- 农业(26558)
- 江(25948)
- 财经大学(25298)
- 经济学院(24723)
- 北京(23413)
- 商学(22630)
- 商学院(22454)
- 院(21596)
- 基金
- 项目(131004)
- 科学(104789)
- 基金(100842)
- 家(89647)
- 研究(89310)
- 国家(88988)
- 科学基金(77281)
- 社会(61446)
- 社会科(58753)
- 社会科学(58738)
- 基金项目(53567)
- 自然(51676)
- 自然科(50657)
- 自然科学(50642)
- 自然科学基金(49858)
- 省(48321)
- 划(41749)
- 教育(41199)
- 资助(41152)
- 编号(32280)
- 部(30456)
- 重点(29407)
- 创(27908)
- 国家社会(27023)
- 教育部(26690)
- 发(26405)
- 科研(26141)
- 创新(26092)
- 人文(25600)
- 大学(25191)
共检索到2665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黄健峤 陈运森 邓祎璐
深化资本市场开放是我国政府近年来推动资本市场监管转型的重要途径,但股票市场开放是否影响了一线监管倾向并实现了以开放促改革的初衷?尚不得而知。本文基于财务报告问询函探讨了股票市场持续开放背景下外资持股与交易所一线监管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外资持股能够显著降低上市公司收到财务报告问询函的概率、轮数以及数量。上述结论在降低内生性问题的干扰后依然成立。外资持股对公司收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分析师关注度高的企业以及股权制衡度高的企业之中。进一步分析发现,外资持股的公司更不可能收到需要中介机构发表核查意见的函件,函件所涉问题也更少,且这些公司延期回函的概率更低,回函的总体数量也更少。此外,上述影响主要体现在外资通过陆港通机制持股的公司中。结果表明,股票市场开放的持续深化有助于通过外资促进监管机构一线监管行为的转变,结论对于近年来我国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提高资本市场监管效率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邓祎璐 李哲 陈运森
监管问询是证券交易所一线监管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公司治理视角对问询函的经济后果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企业是否收到问询函与高管变更概率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地,财务报告问询函会显著提高高管变更概率,且财务报告问询函总数越多、针对同一财务报告的问询次数越多或财务报告问询函包含的问题数量越多,高管变更概率越高。对财务报告问询函内容进行细分后发现,当财务报告问询函需要中介机构发表意见、涉及关联交易或并购等重大事项、回函承认存在错误、延期回函或收回函间隔天数越多时,企业高管变更概率越高。横截面分析发现,上述结果主要存在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和公司治理较好的企业。最后,交易所问询函也会显著提高董事会秘书和财务总监的变更概率。结论为交易所问询函监管的有效性及2019年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系列政策提供了重要证据。
关键词:
证券交易所 一线监管 问询函 高管变更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吴燕妮
近年来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证券交易所的一线监管逐渐进入国内学术研究的视野。但至今学界对"一线监管"并没有形成普遍接受的概念界定。从历史上看,基于证券商自发组织的证券交易所实施纯粹意义上的证券自律监管,是证券交易所最初的组织管理形态。但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传统会员制交易所的自律机制逐渐瓦解,并慢慢具备了公共机构的属性。作为证券交易市场的组织者和基础设施提供者,证券交易所通过行使公共职能,将市场一线的优势充分发挥,使市场异常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响应。但与境外相比,我国证券交易所一线监管还存在定位不清和惩戒手段缺乏等问题。因此,应从完善顶层设计入手,对一线监管体系进行全面的制度建设。
关键词:
证券交易所 一线监管 证券监管 监管适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运森 邓祎璐 李哲
与以往研究主要集中于证监会监管不同,本文主要关注证券交易所一线监管的有效性。以上交所和深交所信息披露直通车改革的推行为契机,以上市公司收到交易所财务报告问询函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公司收到问询函监管后盈余管理行为得到抑制,且针对前一年年报或当年季报/半年报的收函总数越多或同一财务报告被问询次数越多,则当年的盈余管理降低幅度越大,同时问询函细分特征及问题分类也会显著影响盈余管理程度的降低;进一步地,问询函的监管作用依赖于产权性质和信息环境,对于国有企业和信息环境较差的企业监管效果欠佳。结论表明,交易所通过问询函监管促进了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监管机构应加强以问询函为代表的一线监管,突出交易所作为一线监管的主体,从而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创新监管方式"和"防范重大风险"的要求。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唐雪松 王琬婷 李闻
以上市公司收到交易所财务报告问询函为研究对象,利用2015—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研究交易所财务报告问询函对公司CFO离职的影响。结果表明,财务报告问询显著提高了CFO离职的概率,且针对前一年年报或当年季报/半年报的收函总数越多,CFO离职概率越高。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差、外部制度环境好的情况下,财务报告问询对CFO离职的影响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财务报告问询主要提高了执行能力较弱CFO的离职概率,CFO离职后公司股价崩盘风险显著降低;同时,当继任CFO执行能力较强时,股价崩盘风险会显著下降。上述结果表明,财务报告问询制度能够发挥信息和监管效应,通过高管人员CFO的变更,提高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关键词:
问询函 CFO离职 信息披露 股价崩盘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阮永平 尤娜 郑凯
本文构建理论模型,探讨证券监管资源约束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异质性影响,并基于《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发布的政策冲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尽管受到监管资源约束,证券交易所一线监管仍然对利润虚增动机的公司有明显的盈余质量提升效应;但由于“虹吸作用”,利润虚减动机公司的盈余质量提升效果会被削弱。机制检验表明,尽管利润虚减动机公司的盈余质量提升效果欠佳,但只要提高监管力度,同样能提升其盈余质量。监管效果的公司间差异并非由于监管虏获造成,监管资源不足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良好的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市场关注度能够显著缓解监管资源约束导致的虹吸效应。在我国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背景下,研究监管资源约束如何异质性影响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对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石昕 陈文瑞 刘峰
自信息披露直通车制度实施之后,证券交易所问询已逐步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保护投资者权益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2015—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证券交易所问询监管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证券交易所问询监管显著提升了被问询公司会计稳健性,并且被问询公司面临的问询力度越大,其会计稳健性越高;公司融资约束和风险增加是问询监管制度影响会计稳健性的主要渠道。区分公司异质性特征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问询监管对会计稳健性的提高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以及投资者关注度高的公司中更强。本文丰富了问询监管有效性检验的相关文献,并拓展了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关键词:
问询函 会计稳健性 融资约束 风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鞠敬 沈冬军
证券交易所非互助化发展趋势既是证券交易所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同时也是其功能变迁的挑战。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是证券市场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非互助化证券交易所作为证券市场中间层具有特定的监管功能优势并可以克服市场失灵与政府监管失败。非互助化证券交易所监管权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理权在法律性质上属于平行治理权。在政府监管与非互助化证券交易所监管权配置功能定位方面,应该确保自律监管主体的基础性监管地位和政府间接监管的基本配置模式。
关键词:
证券交易所 非互助化 监管权 功能定位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傅强 张小波
上市公司的质量是稳定证券市场的基石,而决定上市公司质量的关键是在于是否拥有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本文比较分析了发达国家和地区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治理监管的机制,并提出了强化我国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治理监管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公司治理 证券监管 上市公司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柯湘
2005年修订的《证券法》赋予了证券交易所较以往更多的对上市公司监管权限,以发挥其对上市公司监管及时性和灵活性的优势。然而,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日常监管中,却越来越多地出现了监管过度的现象。在本文中,笔者着重分析了我国证券交易所监管上市公司权力的来源、证券交易所的监管对象和监管方式等三大问题。
关键词:
证券交易所 监管 权力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米莉 黄婧 何丽娜
交易所质询作为资本市场一种重要的非处罚性监管手段,主要聚焦上市公司的风险敏感事件,具有丰富的信息含量。而在以风险导向为基础的审计模式下,审计师在进行定价决策时是否会将交易所问询监管视作一种风险信号?以2015—2017年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了交易所问询监管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收到交易所问询函的上市公司其审计费用显著高于未收到问询函的公司。进一步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一段时间内被频繁质询,审计师会对其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特别是收到与会计信息相关的问询函时,审计费用增加更为显著。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闫明杰
近年来,非行政处罚性监管这一行政手段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其监管效应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基于会计监管视角,剖析非行政处罚性监管的实质,并分别从信号传递理论、有效契约理论视角解读非行政处罚性监管效应的产生机理。在此基础上分析发现,非行政处罚性监管的预期效应主要表现在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发现契约设计缺陷、识别机会主义行为和防范财务舞弊四个方面,其非预期效应主要体现为对实施环境、关联制度、非直接参与主体和监管路径的效应。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程
证券交易所处于资本市场监管体系的最前沿,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基于沪深证券交易所公布的问询函件数据,从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视角,实证研究证券交易所问询函监管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第一,证券交易所问询函显著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并且问询函数量越多,其风险抑制效应越明显;第二,证券交易所问询函可通过改善公司信息披露、提高投资者信息解读能力、发出风险预警信号三个影响渠道,降低股价崩盘风险;第三,从不同类型问询函的异质性效应来看,资产重组问询函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其次是财务报表问询函,其他问询函的影响相对较弱。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证券交易所问询函制度在提升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维护股票市场平稳发展、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方面切实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此,建议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日常监管和执法检查,督促其严格落实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准确、全面地向投资者披露财务报告、资产重组及其他重大事项;坚持和完善证券交易所问询函制度,推动监管措施的创新,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问题的一线监管。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肖奎 程宝库
由于会员所有的互助型证券交易所未能提供足够的融资灵活性,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海外上市。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全球证券交易所推行非互助化,通过对外扩张获得规模经济效应以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导致证券交易所合并浪潮的兴起。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采取严格的监管标准,对这一浪潮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直接导致纽约证券交易所与泛欧证券交易所跨境合并。在此背景下,美国实施跨境监管的最佳路径就是与欧盟建立一种互认机制。事实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通过反思与重构证券监管体制,提出了替代性遵守框架,契合了互认机制的基本原则。为了实施替代性遵守框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应当与欧盟监管机构建立一种持续的监管合作关系,并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柏 卢家锐
强化交易所一线监管作用是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监管补短板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年报问询函,深入探究了交易所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是否具有风险甄别能力。结果显示:首先,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程度越高,收到问询函的概率越高,而且在收到年报问询函的企业样本中,问询函的精确性和准确性也越高,这反映了问询函具有精准识别的功能;其次,对于非国有企业、深交所上市公司,以及媒体关注度较高、所处法制环境较好的企业,问询函对盈余管理的识别效果更加明显;最后,问询函同样能够甄别相对隐蔽的真实盈余管理,并通过影响企业未来的会计绩效而使真实价值回归。文章为中国现阶段监管方式创新性转型的实施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