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58)
- 2023(11779)
- 2022(9608)
- 2021(8903)
- 2020(7719)
- 2019(17406)
- 2018(17076)
- 2017(33677)
- 2016(17489)
- 2015(19227)
- 2014(18654)
- 2013(18233)
- 2012(16108)
- 2011(13743)
- 2010(13495)
- 2009(12416)
- 2008(12258)
- 2007(10433)
- 2006(8679)
- 2005(7646)
- 学科
- 业(87636)
- 企(81849)
- 企业(81849)
- 济(78794)
- 经济(78711)
- 管理(70517)
- 方法(40383)
- 数学(32477)
- 数学方法(32147)
- 财(29279)
- 业经(28117)
- 农(24944)
- 务(24006)
- 财务(23975)
- 财务管理(23955)
- 企业财务(22851)
- 农业(18341)
- 技术(17537)
- 中国(15285)
- 制(15250)
- 划(14589)
- 策(14245)
- 和(13894)
- 理论(13456)
- 体(12518)
- 经营(12515)
- 企业经济(12489)
- 贸(12329)
- 贸易(12324)
- 易(12017)
- 机构
- 学院(244454)
- 大学(237375)
- 管理(109111)
- 济(107423)
- 经济(105801)
- 理学(95467)
- 理学院(94736)
- 管理学(93609)
- 管理学院(93138)
- 研究(65018)
- 中国(53416)
- 财(50723)
- 京(46169)
- 财经(41620)
- 经(38137)
- 科学(35388)
- 江(34649)
- 农(34368)
- 经济学(32484)
- 业大(32384)
- 中心(32244)
- 商学(31390)
- 财经大学(31199)
- 商学院(31124)
- 经济学院(29681)
- 经济管理(29616)
- 所(28877)
- 北京(27561)
- 州(27253)
- 农业(26872)
- 基金
- 项目(166923)
- 科学(136637)
- 基金(126577)
- 研究(125083)
- 家(107075)
- 国家(106122)
- 科学基金(96650)
- 社会(83861)
- 社会科(79880)
- 社会科学(79862)
- 基金项目(67952)
- 省(65201)
- 自然(62327)
- 自然科(61064)
- 自然科学(61051)
- 自然科学基金(60045)
- 教育(57294)
- 划(53018)
- 资助(50135)
- 编号(49722)
- 创(38855)
- 部(38110)
- 业(37132)
- 成果(36763)
- 重点(36184)
- 创新(35391)
- 国家社会(35324)
- 发(35169)
- 人文(34328)
- 制(34160)
- 期刊
- 济(112848)
- 经济(112848)
- 研究(64842)
- 管理(45051)
- 财(44888)
- 中国(36281)
- 农(31673)
- 科学(29207)
- 学报(26773)
- 技术(24718)
- 大学(22859)
- 农业(22233)
- 学学(22202)
- 融(21704)
- 金融(21704)
- 业经(21641)
- 财经(21068)
- 经(18139)
- 经济研究(17557)
- 教育(15913)
- 财会(15389)
- 问题(15017)
- 技术经济(14934)
- 业(14233)
- 现代(12774)
- 商业(12655)
- 会计(12098)
- 策(11233)
- 统计(11224)
- 世界(11066)
共检索到3389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贺晨 步丹璐 文彩虹 彭博
本文实证研究外资持股对企业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基于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外资持股不仅提高了企业现金股利的分配水平,还降低了现金股利分配的业绩敏感性。这样的结果说明外资股东可能会推动企业在制定股利分配政策时脱离对实际盈利情况的考虑,从而分配更多的现金股利。进一步研究发现,外籍高管是外资股东影响企业股利分配政策制定的重要途径,而增加外资持股时长或国有股东控股都能对这种现象起到抑制作用。本文基于现金股利业绩敏感性的视角对外资在华股权投资的行为特点和投资心态的分析,可以为我国市场开放及外资引进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依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林艳 王政丹 李炜
以2012~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融资约束、代理冲突两个角度出发,实证检验管理层权力对现金股利的影响、现金股利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以及管理层权力在现金股利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相关关系中发挥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由低融资约束或代理冲突导致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问题,现金股利的发放能对其进行有效抑制;管理层利用权力能够减少股利支付,从而降低现金股利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抑制作用;并没有证据表明股利发放会加剧高融资约束公司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问题。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静祎
本文以2009—2017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财务柔性、现金股利支付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实施现金股利支付政策能显著强化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且现金股利支付率越高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强化作用越显著;在财务柔性较高的企业中,现金股利支付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作用不显著,而在财务柔性较低的企业中,现金股利支付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强化作用得到显著增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寿福 邓鸣茂 陈晶萍
以2004-2013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了融资约束程度对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以及不同融资约束条件下现金股利政策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融资约束程度越低的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意愿越强,股利分配水平也越高;低融资约束公司的投资—现金流敏感度与现金股利政策显著负相关,表明现金股利政策能够抑制融资约束公司中自由现金流产生的过度投资问题,但没有证据表明现金股利的发放提高了高融资约束公司的融资约束程度。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明虎 常楠楠
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频繁推出高额现金股利政策,这种政策基于何种目的,其效果如何,值得研究。文章以数理模型推导大股东基于股权变现价值最大化目的的股利政策选择机制,并以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大股东的股票禁售期、宏观经济形势等影响因素与企业变现性现金股利支付的关系,以及变现性现金股利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表明,处于禁售期内的上市公司会倾向于提高股利支付率;宏观经济形势较好时上市公司股利支付水平提高,但变现性现金股利水平降低;变现性现金股利会减损企业价值;进一步研究表明,变现性股利会提高财务风险,降低投资效率,从而降低企业价值。本研究为上市公司超额现金股利政策提出新的研究视角和分析框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胡泽民 刘杰 李刚
本文以2012-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控股股东代理成本的角度出发,考察现金股利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分析在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不同层次下的差异。研究表明:总体上控股股东代理问题对现金股利影响企业绩效的关系起到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但在控股股东持股比例高于50%条件下不显著;现金股利分配与企业绩效呈显著的正向关系;合理分配现金股利可以作为抑制控股股东代理问题的治理机制,从而提升企业绩效。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常青 彭锋
论文选取2000~2006年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首先采用专门方法来区分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然后采用多元回归、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来检验上市公司是否会根据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调整其现金股利政策,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在现金股利支付意向及现金股利支付率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确会基于不同的生命周期采取不同的股利政策,但会受到证监会配股增发政策的影响。
关键词:
企业生命周期 现金股利 股利政策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秦海林 段曙彩
在国企混改中,上市公司的"一毛不拔"还会依然如故吗?本文分别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在理论方面,运用代理成本理论、"结果假说"和"替代假说"来分析其内在机制;在实证方面,利用我国A股2010-2019年国有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其一,国企混改提升了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符合"结果假说"理论;其二,该正向促进效应在地方国企、竞争性国企中更为显著;其三,国企混改通过提高公司治理水平进而作用于现金股利。因此,在国企混改的进程中要顺势而为,利用现金股利政策来加大对投资者的保护力度。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混合所有制改革 现金股利政策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何丽梅 覃芳玲
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日益受到利益相关者的关注,社会责任的履行是否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以2011—2016年我国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理论结合实证的方法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是否影响其现金股利政策及具体表现。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对其现金股利有显著影响,且二者呈正相关关系。通过对该问题进行拓展性研究进一步发现,股权集中度不一定会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与其每股现金股利之间的相关性,而有再融资需求的企业其社会责任与每股现金股利之间的相关性相较于其他企业更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赵栓文 徐旭姌
现金股利分配一直是影响投资者决策和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因素。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为基础,实证检验企业战略激进度对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企业战略定位对现金股利分配具有显著影响,企业战略越激进,企业现金股利分配水平越低;激进型企业容易陷入外部融资困境,为了避免融资难融资贵,企业倾向降低现金股利分配水平;相较货币政策紧缩时期,货币政策宽松时企业战略激进度对现金股利分配的负向影响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战略激进度与现金股利分配的负相关关系在非国有企业更加显著,有效的内部控制以及税收激励可以有效缓解企业战略激进度对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研究为现金股利发放的动因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监管部门进一步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以及投资者优化投资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王茂林 何玉润 林慧婷
本文选用2006-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管理层权力对企业分配现金股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权力大小与现金股利支付率高低显著负相关。文章进一步检验了现金股利与企业投资效率的关系,并检验管理层权力对该相关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内部自由现金流富余且投资过度的样本中,发放现金股利能够有效减少自由现金流,抑制过度投资;在自由现金流紧缺且投资不足的样本中,企业支付现金股利会加剧现金流紧缺,造成更严重的投资不足。管理层权力的存在降低了现金股利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本研究的启示意义在于,在讨论股利政策与公司投资决策的作用机理时,管理层权力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雪 马舜羿
选择2008—2016年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首先实证检验了其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责任表现越好的企业更倾向于派发或连续派发现金股利,并且现金股利支付率越高。接下来对企业发放现金股利与投资效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企业发放现金股利通过减少企业的自由现金流抑制代理问题,缓解了自由现金流富余企业的过度投资,连续派现向市场传递出的积极信号为企业带来新的融资,缓解了自由现金流紧缺企业的投资不足。最后,进一步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在现金股利与投资效率的相关关系中发挥何种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增加现金股利的发放,进而可以显著提高现金股利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研究厘清了企业社会责任,现金股利和投资效率三者的关系,验证了企业社会责任在现金股利发放与投资效率关系中的作用机制,对改善我国上市公司不愿派发现金股利的现象,增强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叶陈毅 王宁 寇冉 黄灿
本文以2008-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高管学术经历对于企业现金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研究表明,拥有学术型高管的企业更倾向于支付现金股利。同时学术型高管通过影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社会责任来影响企业现金股利发放倾向;内部环境较差的企业,高管的学术经历对企业现金股利支付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而外部监管环境的差异对两者关系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高管学术经 现金股利 社会责任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杜金岷 杨贤宏 吴非
现金股利政策不仅与投资者利益的保护紧密相关,也会对包括企业创新在内的企业管理活动产生实质性影响。运用2003-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现金股利分配水平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产出的提高;管理者与股东之间代理冲突的减缓是现金股利政策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中介传导途径。从媒体关注度和融资约束的角度探讨它们是否会对现金股利政策与企业创新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异质化效应,结果显示:当媒体关注度越高,融资约束程度越低,现金股利政策促进企业创新的效应更为明显。分属不同产权性质的上市公司所实施的现金股利政策对不同专利类型的创新产出呈现差别化的偏好,而半强制分红政策的实施会对现金股利政策的企业创新促进效应造成一定程度的扭曲。因此,建议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艳利 袁美琪
绩效期望落差影响管理者的搜索动机和冒险能力,进而会改变企业的行为决策。选取2008—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检验了绩效期望落差对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绩效期望落差与现金股利分配之间存在着“U”型关系,环境不确定性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起到了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企业在绩效期望落差较大时仍进行大额现金分红主要是出于降低企业的股权融资难度和留住现有投资者的目的;绩效期望落差与现金股利分配之间的“U”型关系在高盈利能力、拥有较多稳定型机构投资者的企业中更加显著。因此,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再融资制度的规范,增强对异常派现企业的监管,并积极引导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的双向沟通;企业应注重增强自身发展韧性,及时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和绩效期望落差水平进行必要的战略调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