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63)
- 2023(14063)
- 2022(11588)
- 2021(10523)
- 2020(9100)
- 2019(20447)
- 2018(20101)
- 2017(38669)
- 2016(20669)
- 2015(23277)
- 2014(22796)
- 2013(23041)
- 2012(21226)
- 2011(19048)
- 2010(19165)
- 2009(18443)
- 2008(18608)
- 2007(16815)
- 2006(14887)
- 2005(13968)
- 学科
- 济(99498)
- 经济(99357)
- 业(90064)
- 企(81087)
- 企业(81087)
- 管理(80279)
- 方法(46041)
- 数学(37692)
- 数学方法(37489)
- 财(34582)
- 农(29697)
- 业经(29566)
- 中国(26194)
- 制(25249)
- 务(23406)
- 财务(23382)
- 财务管理(23346)
- 企业财务(22201)
- 农业(20690)
- 贸(19323)
- 贸易(19306)
- 易(18866)
- 体(18593)
- 技术(18194)
- 划(16832)
- 策(16716)
- 银(16247)
- 银行(16235)
- 体制(16233)
- 和(15789)
- 机构
- 学院(306658)
- 大学(306259)
- 济(144012)
- 经济(141733)
- 管理(123936)
- 理学(106735)
- 理学院(105769)
- 管理学(104651)
- 管理学院(104055)
- 研究(100041)
- 中国(83443)
- 财(70852)
- 京(63227)
- 财经(55806)
- 科学(53502)
- 经(50996)
- 所(48513)
- 农(46497)
- 经济学(46175)
- 江(45825)
- 中心(45800)
- 研究所(43111)
- 经济学院(41810)
- 财经大学(41548)
- 北京(40095)
- 业大(39460)
- 商学(36446)
- 农业(36112)
- 商学院(36112)
- 院(35742)
- 基金
- 项目(195750)
- 科学(158668)
- 基金(149150)
- 研究(146090)
- 家(127612)
- 国家(126562)
- 科学基金(111448)
- 社会(99938)
- 社会科(95023)
- 社会科学(95003)
- 基金项目(77769)
- 省(72486)
- 自然(69163)
- 自然科(67655)
- 自然科学(67633)
- 自然科学基金(66583)
- 教育(65887)
- 资助(61098)
- 划(60401)
- 编号(55936)
- 部(46275)
- 成果(45284)
- 创(43565)
- 国家社会(43278)
- 重点(43187)
- 制(42698)
- 教育部(41024)
- 发(41001)
- 业(40403)
- 创新(40008)
- 期刊
- 济(160795)
- 经济(160795)
- 研究(96885)
- 中国(59820)
- 财(59048)
- 管理(51890)
- 农(43627)
- 科学(41099)
- 学报(39743)
- 融(34286)
- 金融(34286)
- 大学(32712)
- 学学(31065)
- 财经(29780)
- 农业(29529)
- 经济研究(26911)
- 技术(26048)
- 经(25666)
- 业经(25644)
- 教育(23593)
- 问题(21380)
- 贸(19513)
- 业(18305)
- 技术经济(17815)
- 世界(17520)
- 国际(16877)
- 现代(14923)
- 财会(14824)
- 商业(14631)
- 统计(14485)
共检索到4702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俞萍萍 张为付 赵永亮
本文利用我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检验了外资并购的工资效应。本文采用匹配的研究方法,发现外资并购的工资效应显著为正;对不同要素密集度、不同并购资本来源地、不同区域的子样本回归,结果均高度稳健;我们还发现外资并购更利于资本密集型及中西部企业的工资提升,工业化国家的并购资本有更大的工资效应。
关键词:
外资并购 工资 制造业企业 匹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沈筠彬 伏玉林 丁锐
文章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匹配的数据集,在计算行业实际有效汇率基础上,从出口收益、进口成本和进口竞争三个渠道考察了汇率变动对制造业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民币升值通过出口收益渠道提高了本国产品以外币表示的价格,对企业绩效有负向影响;人民币升值通过进口成本渠道降低了以本币表示的进口中间品成本价格,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通过进口竞争渠道,人民币升值降低了进口产品的价格,给国内产品市场施加了更大的竞争压力,对企业绩效有负向影响。同时,实际有效汇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因企业生产率、行业集中度、要素密集度及所有制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吕越 盛斌
贸易与投资逐渐成为企业国际化的主要组织形式。文章构建了可用于分析融资约束与企业国际化的理论模型,发现融资能力较强的企业可以实现出口,融资能力最强的企业则可以对外直接投资。这一发现对出口依赖度较高且金融市场尚发育不完全的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进一步减少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和金融市场摩擦,帮助最有竞争力和最高效率企业实现国际化经营,从而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和实现贸易增长方式转型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
融资约束 出口 OFDI 企业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彭冬冬 罗明津
当前,以贸易保护主义为主要特征的"逆全球化"思潮涌现,国外的贸易保护措施对中国制造业的出口增长构成严重的威胁。那么,这些贸易保护措施对中国制造业的出口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其内在机制是什么?文章采用2009-2011年GTA数据库与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库的合并数据,从企业这一微观层面定量识别国外贸易保护措施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实际影响。研究发现:(1)国外贸易保护措施的实施显著地降低了受影响企业的出口规模,贸易保护措施的数量每增加1次,受影响企业的出口将下降17%左右;贸易保护强度每增加1个单位,受影响企业的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方静
文章基于企业技能结构视角,依据企业出口行为决策与技能构成理论模型建立计量模型,运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层面出口贸易数据,实证分析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出口目的地与企业工资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出口密集度、向高收入国家出口占比与企业工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采用工具变量估计方法进行检验,发现向高收入国家出口显著促进了企业工资水平的提高,而出口本身对企业工资水平的提高并没有显著的因果影响。文章进一步验证了质量升级机制和出口目的地特定服务机制在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行为中成立。
关键词:
出口 出口目的地 高收入国家 工资水平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刘修岩 陈至人
本文基于 2005—2007 年中国近 14 多万个制造业企业样本组成的面板数据,采用分层线性模型的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集聚经济和所有制类型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企业个体特征后,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等外部性集聚收益依然显著存在。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所有制类型对企业从集聚中获得的收益也存在显著影响,国有企业获得的地方化经济效应明显大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而外资企业获得的城市化经济效应则显著高于内资企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方静
采用2005-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层面贸易数据,基于企业产品质量异质性视角,研究企业生产率、产品质量与出口目的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生产率、产品质量与对低收入国家的出口贸易额占比呈稳健负相关关系,生产率高的企业通过追加研发投入更易生产出高质量产品,以满足高收入国家对高质量产品的偏好需求,因而更倾向于向高收入国家出口;出口目的地人均收入与企业的生产率、研发密度、产品质量的交互项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由于人均收入较高的目的地对高质量产品的较强偏好,向人均收入较高的目的地出口有助于提高企业生产率和提升产品质量。生产高质量产品的企业应集中向高收入水平的目的地市场出口。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綦建红 付晶晶
本文采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研究最低工资政策对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并考察机器人应用对最低工资政策制定初衷的反向冲击。研究发现,最低工资政策显著促进了工业机器人应用,且在大规模和平均工资较低企业、自动化程度高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南方城市和超大特大城市中更为显著;最低工资政策主要通过用工成本上涨和政策遵从加强来促进工业机器人应用。而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增加技能组成工资,提升了劳动者的整体就业和工资水平,但对不同企业间劳动者收入差距的影响尚不明朗,对最低工资政策的冲击仍需未雨绸缪。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田毕飞 肖文正 孙一平
国际创业是新发展格局下带动就业、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数字技术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驱动力,对国际创业有着深远影响。本文基于2010—2018年99个经济体的个体创业数据,从信息通信技术的接入、使用和技能三个维度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对国际创业的影响及其具体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及其各维度均显著促进了个体做出国际创业的决策。理论分析和机制检验表明,促进产品创新、丰富社会资本和降低信贷约束是数字技术影响国际创业的重要路径。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技术对国际创业的正向影响在发展中国家、男性群体、低收入群体、低风险规避群体、感知到创业机会群体、拥有创业技能群体当中更为明显。本文丰富了数字技术与国际创业的相关理论,为提升国际创业活跃度进而推动高水平开放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磊 魏龙
低端锁定是中国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inas,GVCs)后面临的主要困境。近年来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与更多新兴经济体的低端嵌入,又展现出GVCs的"挤出效应"。若"挤出效应"取代"低端锁定"成为主要风险,中国制造业存在与GVCs脱钩的可能。本文基于WIOD数据和KPWW方法,选取就业和工资的角度,从高端环节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低端环节的工资成本优势分析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所在。实证结果显示:低技术劳动力仍是中国制造业的主体,中高端人才规模扩张、质量改善,"低端锁定"尚未彻底解决;低技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磊 魏龙
"低端锁定"是中国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inas,GVCs)后面临的主要困境。近年来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与更多新兴经济体的低端嵌入,又展现出GVCs的"挤出效应"。若"挤出效应"取代"低端锁定"成为主要风险,中国制造业存在与GVCs脱钩的可能。本文基于WIOD数据和KPWW方法,选取就业和工资的角度,从高端环节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低端环节的工资成本优势分析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所在。实证结果显示:低技术劳动力仍是中国制造业的主体,中高端人才规模扩张、质量改善,"低端锁定"尚未彻底解决;低技术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再,在相应环节出现"挤出效应"。本文提出短期发挥人口红利余热,中期成为区域价值链的技术制高点,长期重视人才培养的建议,以实现由"世界工厂"向"双环流枢纽"、"夹心层中心"的分工地位调整。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辛大楞 邱悦
数字经济时代积极探究人工智能对企业进口扩张的影响对于推动贸易强国建设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构建理论框架解析人工智能对企业进口扩张的影响机制。通过采用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工业机器人数据和微观企业数据,实证考察人工智能对企业进口扩张的实际影响及其作用渠道。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显著促进了企业进口扩张。该结论在经过替换关键变量、选取合适的工具变量进行2SLS估计、更换估计方法、调整样本范围和控制多维固定效应等多重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人工智能可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企业技能水平,即通过融资效应和技能升级效应促进企业进口扩张。异质性分析显示,人工智能对企业进口扩张的影响表现出强烈的产权性质、规模和区位异质性。人工智能对非国有企业、小型企业以及沿海地区企业进口扩张的带动作用更为强烈。文章通过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以及Cloglog生存模型法考察人工智能与进口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发现企业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延长进口持续时间,维持进口贸易关系稳定性。文章拓展了企业进口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也为政府通过积极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来提升中国进口供应链稳定性和助推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政策启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覃毅
FDI对本土企业的溢出效应是正是负未有定论,造成争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的异质性在研究中往往被忽略。事实上,企业异质性,尤其是所有制结构的不同会带来技术溢出差异,并且在行业当中具有普遍性。厘清企业异质性与FDI溢出效应的关系,一方面可以最终回答FDI技术外溢效果如何,并有助于深入理解FDI技术溢出的作用机制;另一方面有助于理解所有制结构本身如何影响企业的效率。本文采用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从产业关联视角研究发现,产权结构异质性的确影响了国内企业对FDI技术外溢的吸收。具体表现为FDI对民营供应企业的后向溢出效应非常明显;但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下游采购企业,主要是其中的非公有制企业的生产率增...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杜威剑 李梦洁
文章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变权估计模型与倍差法系统评估了外资进入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微观效应。实证分析发现,外资进入会促使非研发企业1进行产品创新并增加已研发企业的创新产出与研发投入,并且以并购方式进入的外资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文章还研究了外资进入的研发创新效应在不同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地区各有差异,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会强化外资进入对企业研发创新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对招商引资政策的调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近年来外资进入规模不断增加,而研究却发现外资进入强度存在适度区间,因此政府需要动态地将外资控制在适度区间,以更大程度地发挥外资进入对创新的激励作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国鼎 姜国华
本文计算了我国企业的出口有效汇率和进口有效汇率,从出口收益、进口成本和进口产品竞争等渠道考察了人民币汇率变化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我们发现,人民币升值通过出口收入渠道对企业的投资有负向影响,而且这种负向影响随着企业出口依存度的增大而增加;人民币升值通过进口成本渠道对企业的投资有正向影响,而且这种影响随着企业的进口依存度的增大而增加。人民币升值对在国内市场面临一个更高程度的进口产品竞争以及具有更大国内销售份额比例的企业的投资有更大程度的影响,对具有低价格成本加成的企业的投资也有更大程度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