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35)
2023(6632)
2022(5783)
2021(5235)
2020(4692)
2019(10871)
2018(10629)
2017(21120)
2016(11484)
2015(13208)
2014(13463)
2013(13590)
2012(12732)
2011(11636)
2010(11755)
2009(11162)
2008(11349)
2007(10582)
2006(8947)
2005(8082)
作者
(35627)
(30047)
(29946)
(28635)
(18897)
(14437)
(13700)
(11815)
(10992)
(10618)
(10079)
(9877)
(9472)
(9416)
(9398)
(9384)
(9337)
(8802)
(8661)
(8589)
(7510)
(7329)
(7261)
(6801)
(6680)
(6671)
(6667)
(6656)
(6030)
(5922)
学科
(54021)
经济(53974)
(36595)
管理(34666)
(30495)
企业(30495)
方法(28725)
数学(25557)
数学方法(25362)
(15106)
(13794)
中国(12432)
(11887)
(11640)
贸易(11639)
(11310)
业经(10724)
(10263)
地方(9752)
(9124)
财务(9103)
财务管理(9077)
农业(9001)
企业财务(8603)
(8502)
(8165)
(7964)
银行(7940)
(7635)
金融(7633)
机构
大学(179164)
学院(177558)
(77652)
经济(76174)
管理(70042)
理学(60974)
理学院(60313)
管理学(59356)
管理学院(59016)
研究(57420)
中国(43110)
(36679)
(35401)
科学(35235)
(31799)
(29604)
财经(28829)
业大(27445)
中心(27048)
研究所(26943)
(26473)
(26227)
农业(25337)
经济学(24791)
北京(22834)
经济学院(22811)
(21696)
财经大学(21491)
师范(21470)
(20603)
基金
项目(117431)
科学(92524)
基金(86615)
研究(83200)
(75385)
国家(74819)
科学基金(64240)
社会(53767)
社会科(51127)
社会科学(51109)
基金项目(46125)
(45409)
自然(42005)
自然科(41095)
自然科学(41080)
自然科学基金(40383)
教育(38489)
(38344)
资助(35937)
编号(33193)
(26795)
成果(26469)
重点(26258)
(24719)
(24248)
教育部(23039)
科研(23019)
创新(22720)
国家社会(22520)
人文(22340)
期刊
(80259)
经济(80259)
研究(49397)
中国(29866)
学报(28962)
(28423)
(27699)
科学(25549)
管理(23387)
大学(21534)
学学(20428)
农业(18304)
(15436)
金融(15436)
技术(15076)
财经(14631)
教育(14071)
经济研究(13674)
业经(13086)
(12602)
问题(11430)
(10396)
(10042)
技术经济(9996)
统计(9508)
商业(9384)
理论(9019)
(8697)
(8554)
实践(8116)
共检索到2521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廖理  曾亚敏  张俊生  
外资并购事件可能向目标方竞争对手传递竞争压力加剧的信息,亦可能传递再次并购即将发生的信息。本文以89次外资并购中国上市公司的事件为样本,实证考察了外资并购传递的信息内容。本文实证结果发现,在外资并购首次宣告时,目标方竞争对手的市场反应显著为负;而一旦外资并购被终止,竞争对手的市场反应则显著为正。该结论表明,外资并购事件在目标行业传递了行业竞争压力即将加剧的信号。本文进一步分析显示,在外资并购成功实施后,目标方的盈利能力、经营效率、流动性以及偿债能力都逐渐超过竞争对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曾亚敏  张俊生  
本文以可口可乐并购汇源为例分析了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信号传递效应。数据显示。对可口可乐并购汇源的首次宣告,饮品企业平均市场反应为负;而随着案件进入反垄断审查阶段,饮品企业的负市场反应逐渐消失;当案件最终被商务部否定时,饮品企业平均市场反应为正。数据结果支持了竞争效应假说,即外资并购传递了"目标行业竞争压力即将加剧"的信号。对饮品企业的单独分析显示,盈利能力与汇源果汁较为接近的饮品企业受案件的冲击更为明显;它们对案件首次宣告表现出更强的负市场反应,而对案件终止宣告表现出更强的正市场反应。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曾浩  
外资并购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带来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也带来垄断、国有资产流失等负面效应。本文分析了外资并购可能导致的负面效应,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伟  
连锁家电厂商国美永乐并购案引发了人们对并购是否造成垄断,从而推升家用电器的销售价格的争论。本文应用经济学和金融学常用的分析工具事件分析法,在并购消息以及随后的政府反垄断的调查信息公布后,对竞争对手股票的超常收益进行了估计,来推断投资者是否相信并购会造成垄断而使得家电产品的价格提高。与1996年美国Staples/Office Depot并购案的结论不同,我们并不支持国美永乐并购会造成垄断这一结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高扬  
本文以2004—2016年国泰安CSMAR数据库中并购方为沪深A股上市企业的并购事件为样本,利用Stata12.0计量分析软件,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并购方有私募机构持股在企业并购中的信号传递效应。研究表明,在信息不对称较为严重的异地并购中,并购方有私募机构持股发挥了较好的信号传递效应,并购交易宣告的市场反应积极。进一步研究发现,私募机构持股能够在企业并购中发挥信号传递效应的主要原因在于并购方能够借助私募机构的相关投资经验和关系网络,更好地对目标企业进行识别、评估与整合,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负面影响。此外,并购的市场反应与长期经营业绩的变化一致,说明资本市场正确预测了私募机构持股在异地并购中的积极作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鸿  
并购作为企业之间的一种产权交易行为,实质上是企业并购双方在不完全信息情况下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信号传递博弈过程。信号传递博弈是研究逆向选择的一个重要模型,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非合作博弈中,它是一种具有广泛现实与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曾繁荣  彭娜  
随着一系列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大案的出现,中国已然被卷入了国际并购大潮。随之而来的并购风险,尤其是信息风险引发了国内外的关注。根据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及信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目标企业发出的信号越接近于真实值,目标企业披露的信息越充分,则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的预期价值水平会越高。这与目标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化价值水平的目标是一致的。对于并购企业来说,可以依据更为完备的信息来评价目标企业,有利于提高并购决策的科学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志杰  
近年来,随着外资并购我国国有企业的事件不断增多,人们对这个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借助波特的5种竞争力分析框架,本文指出了影响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市场竞争状况的5个因素,具体分析了国有企业所处的竞争地位。本文认为,在外资并购时,国有企业处于十分不利的竞争地位,所形成的并购价格也往往不利于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有被贱卖的倾向。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几点针对性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春琳  
本文采用事件分析法,对发生在我国旅游行业的上市公司外资并购事件进行了实证研究,探究了外资并购是否能对旅游行业内目标公司产生财富增长效应,以期能够提升我国旅游业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中文  李建良  曹丽  
并购重组对于目标公司股东来说,超额收益率一般都为正。但并购重组对并购方公司股东来说,过去大多数的研究表明,收益为负或为零。本文通过对2009年和2010年有代表性的53家并购方公司股东的收益率的研究表明,在并购前后91天的时间内,并购方公司股东获得了超过14%的超额收益率,并且显著为正;研究结果还表明,国务院近年来,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不断出台的一系列推动并购重组的微观措施是十分得力的;同时也表明了国务院希望通过并购重组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的政策措施是十分有效的,也是值得赞赏的,今后应该进一步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志强  张雨婷  
以2010—2019年间发行公司债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债券市场对企业商誉减值信息的传递效率。研究发现:企业商誉减值与债券信用利差显著正相关,并购后计提商誉减值的企业债券信用利差更高。与未处于业绩承诺补偿期的企业相比,处于业绩承诺补偿期的企业商誉减值后,债券信用利差会更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债券市场对并购溢价高的企业的商誉减值信息反应更敏感,而对于使用现金支付进行并购后的企业商誉减值信息则较不敏感。此外,支持企业进行并购的宏观政策效应强化了债券市场对企业商誉减值信息的反应,商誉减值会通过降低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来增加债券信用利差。结果表明,我国债券市场能识别并传递商誉减值信息所带来的风险,为企业进行理性并购提供借鉴,也对进一步优化完善并购重组制度和防范化解商誉减值风险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合理  唐元虎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郑兴山  唐元虎  
本文认为,作为一项重要的资本经营活动,企业并购的直接动力源于追求资本的最大增值。由于企业所处国别、行业及周围环境不同,并购的动机也就有别,相应地就产生不同的并购形式,最后导致不同的并购效应。只有全面地理解并购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采取措施克服其负面效果,并购才能取得真正成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