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685)
- 2023(20860)
- 2022(17936)
- 2021(16520)
- 2020(14253)
- 2019(32571)
- 2018(32315)
- 2017(61964)
- 2016(34149)
- 2015(38339)
- 2014(38269)
- 2013(37986)
- 2012(34811)
- 2011(31369)
- 2010(31253)
- 2009(29375)
- 2008(29418)
- 2007(26411)
- 2006(23023)
- 2005(20626)
- 学科
- 济(137583)
- 经济(137391)
- 业(114481)
- 管理(109919)
- 企(100356)
- 企业(100356)
- 方法(64460)
- 数学(53704)
- 数学方法(53024)
- 财(42846)
- 农(41038)
- 业经(37333)
- 中国(33521)
- 制(30600)
- 务(29064)
- 学(28997)
- 财务(28974)
- 财务管理(28918)
- 农业(27846)
- 企业财务(27436)
- 贸(25199)
- 贸易(25190)
- 地方(25041)
- 易(24458)
- 理论(24065)
- 技术(23815)
- 和(23282)
- 体(21558)
- 划(21235)
- 银(21173)
- 机构
- 学院(495562)
- 大学(493960)
- 济(194860)
- 管理(193599)
- 经济(190638)
- 理学(167055)
- 理学院(165200)
- 研究(163045)
- 管理学(162186)
- 管理学院(161300)
- 中国(123105)
- 京(104964)
- 科学(104729)
- 农(92997)
- 财(92926)
- 所(84113)
- 业大(80107)
- 研究所(76541)
- 江(74804)
- 中心(74593)
- 财经(73790)
- 农业(73615)
- 经(66952)
- 北京(65644)
- 范(61471)
- 师范(60705)
- 州(59499)
- 院(58855)
- 经济学(58151)
- 财经大学(54588)
- 基金
- 项目(334637)
- 科学(260935)
- 基金(241854)
- 研究(237023)
- 家(213547)
- 国家(211751)
- 科学基金(180609)
- 社会(147762)
- 社会科(139956)
- 社会科学(139916)
- 省(132482)
- 基金项目(128477)
- 自然(120891)
- 自然科(118077)
- 自然科学(118038)
- 自然科学基金(115924)
- 划(111400)
- 教育(109018)
- 资助(100012)
- 编号(95745)
- 成果(76799)
- 重点(75369)
- 部(72631)
- 发(70521)
- 创(70395)
- 课题(66103)
- 创新(65459)
- 科研(65092)
- 计划(62819)
- 大学(61909)
- 期刊
- 济(215472)
- 经济(215472)
- 研究(139320)
- 中国(92546)
- 学报(86301)
- 农(84982)
- 科学(75808)
- 财(75463)
- 管理(73317)
- 大学(64296)
- 学学(61207)
- 农业(57504)
- 教育(48243)
- 技术(43470)
- 融(42089)
- 金融(42089)
- 业经(36866)
- 财经(36571)
- 经济研究(33241)
- 业(32093)
- 经(31318)
- 问题(28525)
- 版(25449)
- 技术经济(25157)
- 科技(24173)
- 理论(22449)
- 现代(22325)
- 商业(22244)
- 统计(22195)
- 业大(22181)
共检索到7226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叶生洪 盛月 孙一平
本文使用1999-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研究以并购方式进入的外资企业对被并购企业工人工资的影响。基于稳健的倍差估计和分位数回归分析发现,在剔除个体固定效应之后仍然存在外资进入的工资溢价,但是这种溢价具有一定时滞。事实上外资并购进一步提高了在被并购之前就实行高工资政策企业和资本密集企业的平均工资收入,低工资企业和劳动密集企业的人均工资水平在短期内不受外资并购影响。
关键词:
外资所有权 外资并购 工资溢价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詹宇波 张军
本文运用Hirschman(1970)提出的"退出—声张"机制来解释中国制造业企业工人的工资形成。我们将工人通过集体议价来提高工资的行为定义为"声张",而将市场保留工资水平作为工人据以选择是否"退出"的信号,并以现有工资议价理论为基础建立"退出—声张"模型。本文使用中国12个省市制造业企业的调查数据实证后发现,一旦考虑保留工资的作用,已签订集体协议的企业工人工资并不显著高于无集体协议的企业工人工资。但是,保留工资水平越高的企业受到工人可能"退出"的影响,给予了本企业工人更高的工资。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彭冬冬
文章首先总结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制造业工人工资的影响机制,然后结合中国海关统计数据与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使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从个体微观层面实证检验了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制造业工人工资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加深会显著降低制造业工人工资。从多个角度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高技能工人、非生产性工人、外资企业工人以及中东部地区工人工资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上述发现一定程度上证实了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主要从事微利化的加工、组装环节,并且面临着被低端锁定的困局。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制造业 工资 低端锁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杜若 张明志 蔡宏波
本文使用高度细化的关税数据和大样本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贸易开放对我国制造业工人的工资水平和技能溢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住个体微观特征、产业特征及地区特征后,贸易开放对我国制造业工人的工资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我国制造业的贸易开放对工人技能溢价有显著的降低效应;教育对我国制造业工人工资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国有单位工人获得更高工资,女性受到显著的性别歧视,同工不同酬现象明显存在。
关键词:
贸易开放 制造业工人 工资水平 技能溢价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詹宇波 聂巍
文章使用企业层面的抽样数据发现,在控制了企业所有制类型后,是否存在出口活动不足以解释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工人之间的工资差异。当使用企业出口比例度量出口时,发现在产品出口比例越大的企业中,平均工人工资水平越低,而且这种关系在内外资出口企业当中均存在,且得到分位数回归的进一步支持。文章认为造成这一关系的原因是在中国对外贸易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加工贸易,其位于全球生产链低端的地位降低了从事加工贸易生产的工人工资水平。
关键词:
工资差异 出口 出口比例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孙一平 盛月 岳宇萌
本文使用1999—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从外资并购视角研究外资所有权对劳动力就业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研究发现,外资并购对企业内的直接就业效应非常有限,对产业内的间接就业效应却非常显著。外资只有并购劳动力规模较小的企业才会产生直接的就业创造,但是外资并购会带来较大规模的产业内溢出,通过促进本土竞争企业发展,提高产业的整体就业吸收能力。外资并购的间接就业效应与被并购企业的规模大小正相关,并且会在短期内逐步扩大。
关键词:
外资所有权 外资并购 就业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吴晓怡 邵军 安梦丹
中国早已成为"世界工厂",但制造业的工资水平却始终低于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文章将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与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进行匹配,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实证研究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对其工资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制造业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对工资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分贸易方式来看,参与全球价值链更能够提高一般贸易企业的工资水平;分地区看,参与全球价值链对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工资水平的促进作用较大;分企业所有制看,参与全球价值链对外资企业工资水平的正向作用最强,而对国有企业没有表现出明显影响;分企业规模看,参与全球价值链对工资水平影响呈"逆规模"特征,即对大型企业工资的促进作用较小,对小型企业工资的促进作用更大。企业异质性造成参与全球价值链影响工资水平具有不同的机制。实证结果具有稳健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琦
在经济全球化的驱使下,大量外资涌入沈阳。外资企业对沈阳装备制造业的并购和整合对沈阳装备制造业的振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沈阳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探索了外资并购呈现出的特点及其对沈阳装备制造业的影响。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推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外资企业 装备制造业 并购 整合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宋维佳 熊宏韬
装备制造业企业海外并购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影响并购进程。并购准备阶段的风险分析决定了并购交易从根本上是否符合装备制造业企业并购战略的方向,并为整个并购过程的风险防范提供指导依据。本文立足并购准备阶段,对并购风险进行充分的识别和评估,首先建立等级全息模型(HHM),多角度多层次地识别装备制造业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在HHM基础上,建立RFRM模型,通过风险排序、风险过滤和风险量化识别出关键风险。最后,针对关键风险,提出防范措施和管理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黄锦涛
文章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倍差法,利用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对外并购的数据,检验了企业对外并购对企业的生产率、规模和盈利情况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1)出于技术寻求型动机的对外并购小幅改善了企业生产率,但总体上看,生产率在并购之后出现了下降;(2)上市公司对外并购显著提升了企业规模;(3)对外并购显著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但是对于不同的子样本,影响的主要因素并不相同。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叶生洪 王开玉 孙一平
本文首次将跨国并购视为单独变量,运用1999-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使用倍差法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跨国并购对国内企业竞争力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外资并购对企业竞争力的直接效应和短期间接效应并不显著,但存在正向且非常有限的长期间接效应;同时,外资并购对规模较小的企业的竞争力有显著的抑制效应,而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外资并购会在短期内增强其竞争力,但同时存在长期的抑制效应。
关键词:
跨国并购 企业竞争力 倍差法 分位数回归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蒋殿春 谢红军
本文利用中国1999-2007年微观制造业数据考察了两个问题:(1)被外资并购的内资企业具备哪些禀赋特征?(2)外资并购是否以及如何影响目标企业生产率?研究表明,外资倾向于并购生产率高、规模大、出口密度强的内资企业,即存在典型的"掐尖"现象。利用PSM-DID方法控制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发现,目标企业生产率在并购后第二年平均提升14%左右,且该生产率效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进一步分析目标企业在生产要素使用、投资融资结构和出口市场等方面的转变显示,生产率增进主要来源于有效资本积累(物化技术)和出口能力改善。
关键词:
外资并购 外商直接投资 生产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荣武 曹丹
企业一般性培训理论的研究表明,在不完全市场条件下,工资挤压提供了进行一般性培训投资的利益动机。本文在工资挤压模型的基础上,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接近劳动力市场现实假定:一是资本市场不完全,工人无论是在个人消费还是在教育培训上都面临着严重的信用约束,二是工人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风险厌恶,三是一般性培训的量会影响工人流失率,从而讨论工人培训期间工资、培训后工资、企业一般性培训量以及工人风险厌恶程度这四者之间的关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峥 高明明 王红倩
通过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中国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20022014年的并购创新绩效进行研究,模拟企业并购双方的相对知识规模对并购后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知识规模的增加不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相对知识规模对新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没有显著影响,而对专利数目有比较明显的影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廖东声 刘曦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海外并购已成为跨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其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繁荣也发生着变化。制造业作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通过实施海外并购可以促进其和国外制造业企业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学习国外制造业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但是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文章在系统分析中国制造业海外并购动因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就如何有效地提高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制造业 海外并购 动因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